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2.08.15
利用竹炭益生菌協助白蝦水產養殖,創造循環經濟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88期
竹炭大多用來除臭與過濾水中雜質,而中正大學化學暨生物化學系教授王少君則利用竹炭的特性研發出一種益生菌配方,與嘉義當地的水產養殖業者實地合作,在改善白蝦養殖池的水質的同時也能不傷害環境,更使得白蝦的收成比同...
竹炭
白蝦
微生物
生物絮技術
823水災
重金屬
養殖漁業
循環經濟效益
2022.08.01
從經濟跨足永續 勇於突破框架的開放型思想家
作者 / 羅億庭/本刊編輯。
632期
本屆唐獎永續發展獎頒予哥倫比亞大學永續發展中心主任、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路主席的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
唐獎永續發展獎
薩克斯
永續
經濟學
氣候變遷
全球暖化
永續發展
經濟
環境保護
聯合國千禧年計畫
2022.07.15
什麼是《歐洲綠色新政》?兼顧社會和生態的淨零新思維
作者 / 編輯部
487期
氣候變遷對於全球帶來嚴峻衝擊,世界各國也紛紛規劃「2050淨零排放」的因應策略。
氣候變遷
全球
2050淨零排放
歐盟
經濟社會發展
生態平衡
能源
經濟
建築
運輸
農業
生態
環境
歐洲綠色新政
2022.07.15
2050淨零排放新思維解析《歐洲綠色新政》
作者 / 王彬墀。周麗芳。盧芬絹。
487期
氣候變遷對全球帶來嚴峻衝擊,各國紛紛採行「2050淨零排放」因應策略。臺灣於今(2022)年3月30日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期望與世界共同邁向2050淨零轉型。
氣候變遷
歐洲綠色新政
歐盟
氣候目標
政策工具
排放交易制度
碳定價
再生能源
能源貧窮
循環經濟
產業
糧食系統
環境友善
2022.07.15
有相關就互為因果關係嗎?《因果螺旋》
作者 / 陳建仁
487期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原因,細細推究之後,會發現是結果;也有些時候,我們認為是結果,經過抽絲剝繭,才知道竟然是原因。
因果關係
相關性
因果性
相關不蘊涵因果
憂鬱症
思辨
經濟衰退
COVID-19死亡率
GDP
OECD
2022.07.15
第五屆唐獎獲獎者名單公布 期盼得主的卓越洞見能為世...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87期
「唐獎」設立於2012年12月,獎項共有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法治四大類,每兩年由獨立評選委員會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
唐獎
永續發展獎
薩克斯
全球經濟
公共健康
公平正義
永續性
生技醫藥獎
新型冠狀病毒
mRNA疫苗
免疫系統
T細胞
漢學獎
2022.07.01
基礎科學促進永續發展國際年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張樂妍/我們需要基礎科學拯救...
631期
聯合國大會(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在2015年討論出《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Agenda 2030),並詳列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改善健康和教育、刺激經濟成長、環境保護...
基礎科學
永續發展
國際年
COVID-19
聯合國大會
GDP
經濟發展
氣候
能源
環境
2022.07.01
綠色材料也有汙染問題?材料的永續使用與挑戰
作者 / 王潔/麻省理工學院材料工程學系博士,任教於清華大學...
631期
我們的生活與各種材料的使用密不可分,材料的發展引領人類文明前進,材料科學也被視為現代工業之母;然而隨著工業與文明飛速發展,環境與社會議題日漸累積,也令我們不禁回頭思考:總是讓我們予取予求的地球資源,是否也...
綠色材料
再生循環利用
永續發展
地球環境
能源議題
木質素燃料電池
苯二酚
環境正義
循環經濟
2022.06.01
從敷衍數學到成為程式語言的先驅 世上首位程式設計師 ...
作者 / 蘇意雯/臺北市立大學數學系教授,喜歡與大、小朋友分...
630期
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二其實是「愛達.勒芙蕾絲日」(Ada Lovelace Day),人們會在每年的這一天慶祝女性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cience,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STEM)領域取得的成就,除了激勵已...
勒芙蕾絲
STEM
程式設計師
性別差異
科技史
數學家
數學
分析機
程式設計
電腦
巴貝奇
女性
2022.05.01
微孢子蟲來襲 入侵種螞蟻的惡夢
作者 / 編輯部
629期
入侵種(invasive species),是指由人類引入而因此破壞當地生態的外來物種,例如臺灣的入侵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其實不只是臺灣,入侵種螞蟻在世界各地都造成了危害,除了被咬到的地方會疼痛過敏之外,牠們還...
螞蟻
入侵種螞蟻
生態
外來物種
紅火蟻
黃褐瘋蟻
經濟
生態
微孢子蟲
菌絲
宿主細胞
2022.01.15
博士班訓練為什麼重要?我們為何需要培養更多博士?
作者 / 編輯部
481期
「知識經濟」是一種用來描述發達的經濟體系,越來越依賴知識、資訊、高技術的趨勢,而企業也會漸漸需要隨時獲取這些知識內容。
知識經濟
經濟
博士
教育
博士班訓練
2022.01.15
大學研究與知識經濟:為什麼我們需要培養更多的博士?
作者 / 牟中原/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
481期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將「知識經濟」定義為「一種用來描述發達經濟體越來越依賴知識、資訊和高技術的趨勢,以及企業越來越需要隨時獲取所有這些內容的表...
知識經濟
風險投資
創新
博士班教育
專題
學術界
2022.01.04
如何對抗劣幣驅逐良幣?資訊不對稱底下的市場革新
作者 / 黃志典/臺大經濟系畢業,威斯康辛大學麥經濟學博士。...
625期
•「 資訊不對稱」是指在交易中,一方擁有的資訊較另一方多,幾乎所有的人際互動都有此現象存在。 • 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分別頒發給阿克洛夫、史彭斯、斯蒂格利茨三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建構現代資訊經濟學的核心理論...
資訊不對稱
交易
傳統經濟學
就業市場
逆向選擇
訊號傳遞模型
資訊篩選模型
2021.11.30
因果關係的實證研究 經濟學的因果推論革命
作者 / 楊子霆/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央研究...
624期
確認因果關係,是科學研究中相當重要的工作之一。而社會科學不同於自然科學能在實驗室驗證理論預測,因此學者們大多只能藉由觀察性資料進行實證研究。經濟學家安格里斯特與因本斯等人,提倡各種「因果推論」方法,讓研究...
因果關係
經濟模型
經濟學
需求法則
因果推論
社會科學
變數
隨機試驗
相關性
工具變數
自然實驗
2021.11.30
自然實驗分析勞動市場 勞動經濟學
作者 / 田維華/成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624期
過去的經濟理論提到,提高最低工資將會增加失業率。但在經濟學家卡德利用自然分析、差異中的差異法,分析美國新澤西州及賓州兩地的速食業者,當新澤西州最低工資調漲之後的就業人數變化後,發現最低工資的提高並不會造成...
諾貝爾經濟學獎
卡德
勞動經濟學
統計
實證分析
自然實驗
失業現象
差異中的差異法
勞動市場
勞動需求量
勞動供給量
2021.10.11
【快訊】2021諾貝爾經濟學獎
作者 / 編輯部
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加拿大勞動經濟學家卡德(David Card),以表彰他對勞動經濟學的貢獻;以及美國經濟學家安格里斯特(Joshua Angrist)與因本斯(Guido W. Imbens),以表彰他們在因果關係方法論貢獻。
諾貝爾獎
經濟學獎
2021諾貝爾獎
卡德
安格里斯特
因本斯
勞動經濟學
因果關係
方法論
2020.12.15
培育青年創業家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公布獲獎名單
作者 / 編輯部
468期
為推動創新經濟、培養青年科技新創產業,在科技部的指導下,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辦理「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rom IP To IPO Program,FITT)」,並於日前在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aiwan Tech Arena, TTA)舉...
創新經濟
創業傑出獎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
永續經營
新微笑曲線
2020.12.01
拍賣理論
作者 / 陳由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經濟學博士候選人,主要...
612期
拍賣是常見的交易方式,包含大家習以為常的網路拍賣,知名的藝術品拍賣活動,或是政府標案等。而針對不同標的物或狀況,便需要相應的拍賣方式。今(202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改良拍賣理論及創新拍賣型態的兩位學...
科技
商業模式
經濟學
拍賣理論
私有價值
共同價值
2020諾貝爾獎
2020.11.15
淺談《特管法》修法所引發的人才聘用爭議
作者 / 高啟明/臺灣大學研發處產學合作總中心新創組長;前臍...
467期
《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稱《特管法》)的立法目的,是為了提升臺灣醫療的服務品質;該法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就特定的醫療技術、檢查、檢驗或醫療器材,規定其適應症、操作人員資格、...
《特管法》
LDTs
基因表現
核酸定序
醫檢師
法律
醫療
生技醫療
2020.08.15
CRISPR技術的前景、挑戰及產業創新效果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4期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發展迅速,除用於農、工以及醫藥業外,具體可應用的項目仍在持續開發中,未來發展十分看好。
基因編輯技術
模式動物
南極磷蝦
轉譯醫學
生物經濟
2020.07.15
唐獎永續發展獎靈長動物學家珍古德獲獎 強調人應該尊...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463期
2020年唐獎永續發展獎由國際知名靈長動物學家珍古德(Jane Goodall)獲得,以表彰他在靈長類動物研究的開創性發現,重新定義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以及她終身在地球環境保育工作上的貢獻。
唐獎永續發展獎
靈長動物
珍古德
黑猩猩
綠色經濟
永續發展
教育
環境
動物
2020.06.01
永續紡織—尋找與環境共生共榮的環保衣
作者 / 廖盛焜/逢甲大學纖維與複合材料系專任教授,臺灣超臨...
606期
衣服,離不開人類的生活。在經濟蓬勃發展的現今,衣服早已不只是保暖的基本需求,而是追求時尚、美感的指標之一。然而,衣服的大量製造卻可能造成汙染,影響環境。 因此,紡織產業如何轉型,走向環保與永續,就成為一項...
紡織業
時尚經濟
環境永續
超臨界流體技術
纖維染整
水資源
二氧化碳
衰減式全反射分析法
超臨界流體染色技術
2020.05.15
誰該擁有基礎設施?
作者 / 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
461期
美國的年輕世代就是目前躍居主力軍的千禧世代與Z世代,他們有意翻轉美國命運,大步前進,因此強烈籲求嶄新綠色經濟政策;這次還有更重要的議題登場:不僅僅攸關改善社會前景和所有美國人的經濟福祉,也敦促國家和人民站...
全球綠色經濟新政策
傑瑞米.里夫金
2019.11.29
2019 諾貝爾經濟學獎 微觀田野實驗對抗全球貧窮
作者 / 莊奕琦/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政大經濟學系...
600期
經濟發展追求成長固然重要,但消除貧窮與所得不均更是維持永續與穩定成長的要件之一。2018 年,諾貝爾經濟學兩位得主之一、任職於紐約大學的羅莫(Paul Romer)因提出了內生成長理論(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解釋...
諾貝爾經濟學獎
田野實驗
全球貧窮
社會階級
內生成長理論
2019.11.15
富裕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貧窮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作者 / 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2012教育部頂...
455期
對抗貧窮的政策比起其他領域的公共政策來說,更需要跨領域的討論、審慎的評估與精確的測量。班納吉與杜芙若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可說是無人能出其右。兩人全面的瞭解窮人在家庭、經濟與政治生活上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以及...
窮人的經濟學
諾貝爾
經濟學
貧窮
公共政策
2019.04.01
建築、經濟與人文的再造-台北101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592期
走在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的信義區街頭,抬頭遙望天 空,一定能搜尋到一幢直衝雲霄的建築物──台北101 (TAIPEI 101)。不需路名或地標的指引,只要在心中 有所懷疑時抬頭一看,便能按樓索驥
台北101
建築
摩天大樓
2019.02.01
科技部率新創團隊跨國參展 產品潛力受歐美大廠青睞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為引領臺灣高科技新創前進國際市場,科技部於今(2019)年1月8~11日率44家頂尖科技新創團隊,再度征戰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並在展後記者會上宣布新創團隊於今年展...
產品潛力
消費性電子展
全球數位經濟
新創產業鏈
TTA
2018.12.01
2018諾貝爾經濟獎 —「永續與成長」的啟示
作者 / 莊奕琦/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政大經濟學系...
588期
在全球金融風暴後,世界經濟復甦的腳步緩慢、反全球化保護主義的逆襲和邇來中美貿易戰觸發瀰漫的不穩定性波動,讓全球長期發展令人堪慮。另一方面,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對人類生存帶來前所未有的威脅,聯合國日前發布的報...
諾貝爾經濟獎
永續發展
2018.09.01
全球減碳利器─ 碳交易市場
作者 / 葛復光/目前為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能經策 略中心...
585期
根據國際安永會計事務所(Ernst & Young)今(2018)年出版的再生 能源國家吸引力指標顯示,臺灣在 2017 年雖然較前年進步,但排名仍 是比2012~2015 年差,其中有一個 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臺灣碳交易市場的進展緩慢。
減碳
碳交易
2018.08.01
臺灣的食蟲未來? 蟋蟀養殖與食用
作者 / Timothy Seekings/生於德國,東華大學 人文與環境科...
584期
2018 年 5 月,數百位科學家和企業 代表齊聚在中國武漢,參加「昆蟲養 育世界(Insects to Feed the World, IFW)」國際會議,討論有關食用昆 蟲和飼料用昆蟲等相關議題。
食蟲
蟋蟀
«
1
2
3
»
頁次:
1
2
3
資料總數:85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