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1.07.01
都市旁的火山如果噴發了,我們會經歷哪些災變?
作者 / 林正洪/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大屯火...
619期
坐落於活火山旁的城市稱為「火山城市」。若火山不幸噴發了,過程中會帶來各種災害,包含火山灰、熔岩流、火山碎屑流、火山泥流等,這些都將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例如空氣汙染、岩漿破壞,甚至生態浩劫。而臺北的都會區緊...
地球科學
地震
火山
火山噴發
火山灰
熔岩流
火山碎屑流
火山泥流
火山城市
大屯火山
大屯火山觀測站
2021.07.01
火蟻燎原18載,曙光乍現了嗎?
作者 / 廖英凱/非典型的不務正業者、興致使然地從事科普工作...
619期
紅火蟻最初於2003年隨著貨櫃貿易入侵臺灣。由於紅火蟻可藉由氣流擴散至各處,且初期的巢穴不明顯,再加上防治方式不確實,導致紅火蟻難以根治。所幸在各方的努力下,紅火蟻防治近年來還是取得相當不錯的成果,於嘉義、宜...
生物
評論
外來種
紅火蟻
入侵紅火蟻
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
沙克爾頓計畫
紅火蟻防治
2021.06.15
研究顯示COVID-19會通過空氣傳播 應納入相關防疫措施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4期
去年疫情爆發之初,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不認同COVID-19會透過空氣傳播(airborne),甚至在社群媒體上駁斥此為假訊息,因此各國亦遵從其指引,向民眾主要宣導的防疫措施為「口罩」、「洗手」...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空氣傳播
呼吸道疾病
氣溶膠
2021.06.15
科學家如何讓電腦能看、能對話?—《眼見為憑》
作者 / 理查.馬斯蘭(Richard Masland)
474期
我們為何能輕易在人群中認出家人或朋友的面孔? 如此理所當然的行為,其運作機制卻是科學界的重大奧祕之一! 從視覺到人工智慧,揭開人腦與電腦的「看見」之謎
神經網絡
視力
電腦
影像
影像辨識
2021.06.02
【財團法人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109年度決算報...
作者 / 財團法人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
【財團法人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109年度決算報表
財團法人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
收支餘絀表
捐款明細
淨值變動
現金流量表
資產負債表
2021.05.31
降雨機率「算」什麼東西?
作者 / 曾鴻陽/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現職中國文化大...
618期
當氣象預報表示降雨機率為30%,指的到底是遇見下雨的機率,又或是該區域有30%會下雨呢?事實上,下雨的時間及地區皆為「不連續」的。降雨機率的解釋可根據不同的條件,分為地區機率、地點機率、時程機率、定時機率。而...
降雨機率
大氣科學
地區機率
地點機率
時程機率
定時機率
氣象
氣象預報
2021.05.31
一下缺水一下暴雨 暖化讓降雨更極端?
作者 / 王嘉琪/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研究專長為熱帶動力...
618期
由於全球暖化的影響,各地紛紛出現「極端降雨」的現象。近期臺灣更是經歷嚴重的旱災,與前一年缺乏梅雨及颱風有關。由於暖化會提高大氣穩定度,使對流不易發生,也會造成降雨強度變大,提高強降雨的頻率。大氣的穩定程度...
全球暖化
暖化
極端降雨
溫度垂直遞減率
乾絕熱降溫率
濕絕熱降溫率
氣塊法
對流
大氣穩定度
2021.05.31
潮味、土味、青草味 有沒有聞到下雨的味道?
作者 / 何政逸、混科學實驗室
618期
你有聞過下雨的味道嗎?其實這種特殊的氣味是由細菌產生的土臭素、植物分泌的油狀物,以及雷電伴隨的臭氧混和而成的集合體。土臭素能將土裡的昆蟲臭走,吸引土壤裡的其他小動物前來幫助菌株散播孢子;植物分泌的油狀物,...
下雨
下雨氣味
土臭素
臭氧
氣溶膠
雨味
化學
2021.05.31
外星球下什麼雨?和地球一樣嗎ಠ_ಠ?
作者 / 羅億庭/下雨天就是要宅在家,本刊編輯。
618期
身處在地球的我們,應該對於「降雨」這件事感到習以為常,但你知道外星球也會下雨嗎?這些落在外星球上的雨,跟地球的雨一樣嗎?
下雨
雨滴
雨滴大小
表面張力
密度
氦
氨
甲烷
土衛六
木星
行星科學
2021.05.31
如果沒有洋流,地球的氣候會出現什麼改變?
作者 / 汪佑霖、吳朝榮
618期
夾帶大量海水與熱量的洋流,是調節全球氣候的重要推手之一。由於世界各地的海洋表面溫度分布有差異,且海水會釋放熱量至大氣中,因此需要藉由洋流調節溫度。其中,時間尺度的變化是洋流影響全球氣候的重要因素,例如聖嬰...
地球科學
海洋
洋流
海洋學
聖嬰現象
別克尼斯正回饋
溫鹽環流
赤道洋流系統
副熱帶環流
副極區環流
2021.05.31
愛因斯坦一生中最幸運的靈感 廣義相對論的助產士
作者 /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月...
618期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震驚物理界的狹義相對論,但該理論仍有不足之處,如無法納入加速度運動及重力等問題。1907年的一道靈光「一個處於自由落體的人將無法感受到自己的重量」,使愛因斯坦領悟到加速度可以模擬重力的「...
物理
物理學
理論物理
愛因斯坦
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
等效原理
狹義相對論
勞倫茲轉換
慣性質量
重力質量
2021.05.31
物理思想發展脈絡的愛因斯坦觀點
作者 / 欒丕綱/任職於中央大學光電系,研究興趣為超穎材料與...
618期
由商周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學的演進》(The Evolution of Physics),是譯自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與英費爾德(Leopold Infeld)合著的科普名著,原書誕生於1938年,是愛因斯坦為了幫助波蘭裔研究助手英費爾德,解...
物理
物理學
物理學的演進
愛因斯坦
相對論
英費爾德
導讀文
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
費曼物理講義
2021.05.28
科學月刊2021年6月號(618期)目錄—雨神來啦!
作者 /
618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21.05.17
《科學月刊》聯絡電話資訊異動
作者 / 編輯部
2021.05.15
科技部再度組改,對臺灣科技政策真的會更好嗎?
作者 / 編輯部
473期
今(2021)年3月,科技部長吳政忠於立法院備詢時,確定科技部即將再度組改為「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強化跨部會協調的能力,增進全國科技發展程度。
科技
科技發展
科技部
組織
科學
2021.05.15
讀懷念科月人林孝信後有感
作者 / 賴昭正/芝大化學博土,合創《科學月刊》,曾任芝大同...
473期
2020年,是《科學月刊》創刊整整半個世紀!很可惜當年的創辦人林孝信(1944∼2015)英年早逝,未能親眼看到他這一對臺灣科普界所造成的深廣影響!為了紀念他的貢獻,《科學月刊》於2016年元月15日,特別在其姐妹刊《科技...
芝加哥
保釣遊行
保釣運動
林孝信
2021.05.01
量子世界中鬼魅般的粒子 物質波
作者 / 施奇廷/清華大學物理系博士,任教於東海大學應用物理...
617期
17世紀時,物理學家試圖釐清「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動。經過多年的爭論,粒子說與波動說互有勝負。直到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物理學家才終於了解光同時具有粒子與波動的特性。後續法國物理家德布羅意提出了「物質波」的概...
量子
量子力學
宇宙
物質
干涉現象
粒子
波
電磁波
光
2021.05.01
鳥類真的有括約肌啦!你們都誤會了!
作者 / 陳昱慈/威斯康辛大學生物系學士,維吉尼亞聯邦大學神...
617期
下半身擁有生殖、泌尿、排便三大功能分開的孔洞,是大多數哺乳類特有的演化特徵,其他的脊椎動物包括鳥類、爬蟲類等下半身都只有一個三合一多功能的洞,稱為泄殖腔。人類的肛門外括約肌由會陰的四層肌肉——皮下層、外層...
括約肌
泄殖腔
軸下肌群
演化
骨盆
鳥類
2021.05.01
一窺臭氧洞形成的光化學原理與其爭議
作者 / 林志民/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臺灣...
617期
大氣中的臭氧吸收了陽光內短波長的紫外線,保護地表生物免於高能量光子的傷害。但是,人類製造的氟氯碳化合物在臭氧層吸收紫外光分解產生氯原子後,會引發一連串破壞臭氧的反應;只要有足夠的陽光以及少量的氯原子,就足...
臭氧
光化學
氫氧基
光化學
紫外線
臭氧分子
氧氣分子
2021.05.01
終結疫情、治癒癌症,從魯蛇到英雄!拯救世界的mRNA療...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17期
1990年,科學家首次將mRNA注入小鼠肌肉中,發現肌肉細胞成功地將mRNA轉錄為有功能的蛋白質;但由於人體的免疫機制,外來RNA很快地被排除,更可能引起劇烈的發炎反應。卡林柯(Katalin Karikó)的研究團隊發現,特定核苷...
mRNA疫苗
蛋白質
COVID-19
疫苗
卡林柯
mRNA療法
新冠肺炎
2021.05.01
蜘蛛的絲與思
作者 / 黃貞祥/來自馬來西亞,現任教於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
617期
蜘蛛,對很多人來說,是種令人不愉快的昆蟲⋯⋯哦不⋯⋯節肢動物。我過去對蜘蛛可說是畏而遠之,對牠們在家中捕食害蟲的「到府清潔服務」也是敬謝不敏。
蜘蛛
蜘蛛習性
大腦
昆蟲
胜肽
細齒方胸蛛
導讀文
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
2021.05.01
科學月刊2021年5月號(617期)目錄—量子資訊
作者 /
617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21.04.15
學術論文的同儕審查 也將更「開放」?
作者 / 編輯部
472期
現今的學術論文多採同儕審查,目的為支持作者,在合乎學術倫理、具有專業價值的前提下,發表其研究。
學術
學術倫理
學術論文
科學
開放科學
科學合作
2021.04.15
蛋白質加上昆蟲和樹皮!諾瓦瓦克斯(Novavax)疫苗原...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2期
這次的COVID-19疫情裡,諾瓦瓦克斯(Novavax)率先完成了蛋白質類型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本文即著重介紹諾瓦瓦克斯疫苗的發展與特色。
新冠肺炎
COVID-19
蛋白質疫苗
諾瓦瓦克斯
Novavax
秋行軍蟲
棘蛋白
2021.04.15
學術發表的歷史發展以及未來:同儕審查如何走向更開放...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472期
1665年一月,法國皇帝路易十四(Louis XIV)的大臣柯爾貝(Jean-Baptiste Colber),深深了解知識的力量,運用得當將是進步的動力,反之則有影響政權的可能。
科學
科學期刊
同儕審查制度
開放科學
區塊鏈
2021.04.15
讓人懷念的曹亮吉教授
作者 / 楊宏章/臺灣大學數學系退休教師。
472期
他是少數堅持教育理想、願意進入體制,改良教育環境的教育家。雖然無法完整落實理念,但總在隱忍中尋求機會、不疾不徐,一步一步前進。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2021.04.15
懷念科月人曹亮吉
作者 / 編輯部
472期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2021.04.15
懷念曹亮吉兄
作者 / 劉源俊/東吳大學名譽教授、臺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
472期
謙沖為懷 襄創科學月刊 通俗數學著書啟後進 周慮任事 究研入學方案 良善考試設計開新猷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2021.04.15
喜愛數學的曹亮吉
作者 / 賴昭正/芝加哥大學化學博土,合創科學月刊,曾任芝大...
472期
轉眼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芝加哥大學那段有喜、有悲、有笑、有泣,也有爭辯得面紅耳赤的日子,都已成了歷史!曹亮吉,他鄉再見吧!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2021.04.15
曹亮吉的時代
作者 / 邱守榕/彰化師範大學退休教授。
472期
曹亮吉的時代過去了嗎?或許我們指望它延續,或帶領出新的一代!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資料總數:1453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