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07-12慕光之城—探索臺灣蛾類世界 475 期

Author 作者 施禮正、邱茂銓、廖亭雅、郭姿欣、張智棋、林旭宏

在演講中,施禮正介紹特生中心的蛾類調查研究以及公民科學的推廣。特生中心從2005年開始在合歡山調查蛾類,初期以標本採集為主,然此種調查方式不僅地點侷限在部分山區,蒐集的種類數量少,亦不足以代表臺灣蛾類。2011年特生中心舉辦特展展示成果時,藉此契機成立臉書社團「慕光之城」,開始邀請民眾上傳蛾類照片和相關資訊。2013年則成立蛾類調查志工隊,運用與過去在合歡山調查的方式,以標本採集調查方式,訓練志工進行調查且將地點擴大。直至2014年,團隊運用過去多年累積的調查成果,成立臺灣飛蛾資訊分享站,供大眾查詢相關資訊。近期也將調查範圍從蛾類推展到蝶類。



特生中心的蛾類調查架構主要包含三個部分:公民科學(慕光之城和蛾類志工調查隊),蛾類調查(標本採集並數位化)以及科普推廣(科普文章撰稿、參加各類活動推廣飛蛾資訊分享站、學校課程推廣等)。其中在本次論壇中,特別以慕光之城社團的公民科學資料蒐集經驗,作為分享主軸。

在慕光之城社團中,使用者可以協助上傳蛾類照片與資訊,而團隊可藉此種蒐集資料。直至2020年8月23日為止,社團已蒐集到超過35萬筆鱗翅目資料,包含65科(佔臺灣現有79科的82.2%)、3343種(佔臺灣已知5012種中的66.7%)。而慕光之城的成員截至目前為止有超過8600位成員,其中約有38.7%的成員(3512人)上傳資料至社團中,涵蓋地點則有9812個。2005年起團隊在合歡山以標本調查等方式蒐集資料,所蒐集之資料量不超過10萬筆,相比之下,開放公民自發參與所蒐集的資料量相當可觀。團隊亦藉由這些資料,成立臺灣飛蛾資訊分享站資料庫網站。

然而公民所蒐集之資料如何正規化,使資料能有效利用,是團隊所面臨的大挑戰,然而團隊也仍缺乏人力處理資料。除此之外,目前所蒐集到蛾類資料集中在北部與幾個大都市,極可能和紀錄者所在地點與其所前往地點有關,未來需克服資料過度集中部分地點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