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6.01
永續VS商機,其實可以全都要! 揭開綠色製藥的無限潛...
作者 / 陳政男 | 嘉義大學生化科技學系教授,專長為臺灣藥用...
666期
綠色化學不只是實驗室裡的學術研究,它正逐步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為藥物生產帶來更多創新改變。目前許多藥廠都已開始投入這類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除了環保與盈利上的考慮,也致力讓消費者能以更實惠的價格取得更安全有...
製藥
綠色化學
溶劑
環保
2024.06.15
減重界的明日之星?能治療糖尿病、減肥的GLP-1
作者 / 編輯部
510期
你聽過「瘦瘦筆」嗎?它是近年來全球生技產業與資本市場的新寵兒,更是創造了無數話題的減重明星藥物!瘦瘦筆的藥物學名為「liraglutide」,是「類升糖素胜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的化學修飾類似物。...
減重
瘦瘦筆
糖尿病
GLP-1
生技產業
2024.02.01
萬用的細胞工廠成真 合成生物學是下一個諾亞方舟?
作者 / 劉家君/臺灣大學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現...
650期
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中,白鬍子老人造型的大老闆⸺哈蒙德(John Hammond)從琥珀中的史前蚊子血液提取出恐龍DNA,再透過生物復刻技術讓遠古恐龍於現代重現。這個電影腳本原型是現實中被稱為「合成生物學...
合成生物學
魏氏岳槿
胰島素
CRISPR-Cas9
人造肉
蝦紅素
改造細胞
2024.02.01
合成生物學的前世今生 當生物踏進工程、走向永續發展
作者 / 吳意珣/成功大學iGEM創隊指導老師,成功大學化學工程...
650期
生命起源及演化都是基本的科學問題,更是人類在文明發展後,我們想了解的哲學問題。
合成生物學
永續發展
生物途徑
工程
全瑩生技
農譯科技
iGEM
2023.11.15
形似「握力器」的新型DNA奈米引擎 具疾病診斷治療應用...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3期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德國波恩大學(University of Bonn)的跨國研究團隊,近期共同開發出一種由DNA製成的新型奈米引擎,它能以巧妙的機制執...
握力器
DNA
奈米引擎
仿生技術
奈米機器
2023.09.01
第五屆唐獎得主齊聚 臺灣透過「唐獎得獎人演講」分享...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645期
不知道讀者是否還記得去(2022)年《科學月刊》八月號的封面故事⸺唐獎(Tang Prize)?唐獎設置的四大獎項包括「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與「法治」,自 2014 年首次頒發後,每兩年舉辦一屆,去年六月也揭曉...
唐獎
永續
生技醫藥
薩克斯
mRNA
修飾核苷
疫苗
反疫苗浪潮
2023.09.01
開創醣化學的先鋒 從醣分子合成到流感、癌症疫苗的研...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645期
醣類、脂質、蛋白質、核酸,相信讀者對於構成生物體內的四大分子一定不陌生,而其中的醣類⸺也就是碳水化合物,是人類透過飲食、獲取能量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科學家逐漸發現醣類除了提供人體...
醣化學
翁啟惠
疫苗研發
蛋白質
醣化
生技研究
科學教育
2023.06.15
美國生技公司運用AI 找出能殺死老化細胞的抗衰老藥物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8期
美國專注於以合成生物學技術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進行抗衰老研究的生技公司Integrated Biosciences,近期在《自然老化》(Nature Aging)期刊 上發表了一篇他們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
AI
老化細胞
抗衰老藥物
2022.10.15
基因決定一切?社會達爾文主義與遺傳決定論共有的謬誤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學碩士)、陽明微免所(博...
490期
達爾文(Charles R. Darwin)出版《物種起源》(Origin of Species)的年代(1859年第一版到1872年第六版)正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同時期歐洲大陸的普魯士統一德意志邦聯成為帝國。
社會達爾文主義
優生學
環境
遺傳決定論
疾病
乳癌基因
基因
神經連結體
生物潛能性
2022.08.15
利用3D病理影像全面提升精準診斷 捷絡生技執行長林彥...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488期
「病理檢測」是癌症治療過程中很重要的診療環節,可以讓醫生確認患者的癌症期數以及後續的診斷方向,更是影響往後病患治療的關鍵。近年來除了醫院常用的石蠟切片等2D染色技術之外,醫學影像技術更是全球科研單位亟欲開發...
病理檢測
癌症治療
3D病理影像技術
組織檢體
次世代定序
基因檢測
捷絡生技
數位賦能
3D光學影像
醫療
2022.07.15
第五屆唐獎獲獎者名單公布 期盼得主的卓越洞見能為世...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87期
「唐獎」設立於2012年12月,獎項共有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法治四大類,每兩年由獨立評選委員會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
唐獎
永續發展獎
薩克斯
全球經濟
公共健康
公平正義
永續性
生技醫藥獎
新型冠狀病毒
mRNA疫苗
免疫系統
T細胞
漢學獎
2022.06.19
【快訊】2022 年第五屆唐獎生技醫藥獎
作者 / 編輯部
2022 年第五屆唐獎生技醫藥獎由成功開發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mRNA 疫苗的三位關鍵科學家:卡里科(Katalin Kariko)、魏斯曼(Drew Weissman)、庫利斯(Pieter Cullis)獲獎。
唐獎
生技醫藥獎
mRNA疫苗
卡里科
魏斯曼
庫利斯
COVID-19
SARS-CoV-2
2022.04.01
為什麼沒有物種 可以演化出超級能力?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和...
628期
► 由於受制於生殖成就,生物的演化作用體現在生物個體的整個身體,而不是在個體的某個單一部件上,為了不破壞身體的平衡,個體不會特別改良身體某個部件,以突顯某方面的能力。 ► 生物演化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因此生物...
生物
演化
代價
成本效益
自然選擇
邊際分析
淨效益
機會成本
物種
演化包袱
2022.03.15
新創生物科技公司該如何運作? — 對比「女版賈柏斯」...
作者 / 洪文敦/美國加州大學化學博士,曾在美國從事醫療診斷...
483期
今(2022)年年初,有一個世界級的新聞廣為傳播,那就是關於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與她的生物科技公司「Theranos」。有人將它做為有趣的茶餘飯後話題,也有人認真研究起個案。
矽谷新星
Theranos
霍姆斯
新創生物科技
停損點
生技產業
公司運作
2022.03.15
由Theranos案看臨床血液檢測與新創公司文化
作者 / 楊凱雯/加州柏克萊大學管理碩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
483期
今(2022)年1月4日對許多矽谷的生技新創公司與生技人來說是個五味雜陳的日子。之前紅極一時的臨床檢測新創公司Theranos創始人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被加州陪審團宣告有罪。
矽谷新創文化
臨床檢驗
疾病
癌症標記
Theranos
液相層析法
質譜聯用檢測
實驗室開發檢測方法
企業文化
2021.11.16
成大與創甡生技攜手開發修護乳 可望減輕泡泡龍病患皮...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9期
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hereditary epidermolysis bullosa),是一種罕見的皮膚遺傳性疾病,在臺灣俗稱「泡泡龍」,致病原因為基因突變使連結皮膚各層的蛋白質產生異常、無法被製造,進一步導致表皮無法被固定,而在外...
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
皮膚
遺傳性疾病
泡泡龍症患者
膠原蛋白
亞熱帶氣候
修護乳
2021.11.02
誰說科學家不支持演化論?從達爾文時代到現代的物種演...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和陽明微免博士,曾任職...
623期
達爾文逝世後,他所發表的演化論持續發展,150多年來科學家透過各種研究及論證,成為當今的主流科學。科學家們利用孟德爾的遺傳理論,將遺傳學的觀點拓展至演化論中,後續進行了兩次整合,分別為族群遺傳學,以及找出物...
演化論
演化現象
達爾文
共同祖先學說
泛生論
性狀
遺傳
孟德爾
自然選擇學說
2021.10.19
以青蛙皮膚為發想 中興大學研發出多功能仿生抗藻塗料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8期
兩生類的青蛙,一般給人皮膚光滑,摸起來會有滑溜觸感的印象。而青蛙皮膚之所以會如此光滑的原因,在於皮膚裡面含有豐富的黏液腺,能進一步幫助氣體交換。
青蛙
兩生類
多功能仿生塗料
多尺度微結構
仿生技術
汙垢生物
材料化學
界面科學
2021.05.31
達爾文與華萊士的功績與誤判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和...
618期
關於演化論的研究,達爾文已研究多年,但他卻一直未有將其出版與發表的準備。直到1855年,華萊士發表了一篇關於物種起源問題的論文後,達爾文才在朋友的催促與勸說下,於1858年的林奈學會共同發表兩人的研究。兩人獨力發...
生物學
達爾文
華萊士
進化論
演化
砂拉越法則論文
物種起源
華萊士線
演化筆記本
達爾文-華萊士獎章
林奈學會
2020.11.15
實驗室的檢測服務中,該由誰來收受、分析與上機製備檢...
作者 / 編輯部
467期
為求基因輔助診斷與精準醫療實務能與時俱進,衛生福利部於今(2020)年4月預告,擬修訂《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裡多達21條的相關條文。
醫事檢驗
醫療
LDTs
生醫
生技
產業
2020.11.15
淺談《特管法》修法所引發的人才聘用爭議
作者 / 高啟明/臺灣大學研發處產學合作總中心新創組長;前臍...
467期
《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稱《特管法》)的立法目的,是為了提升臺灣醫療的服務品質;該法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就特定的醫療技術、檢查、檢驗或醫療器材,規定其適應症、操作人員資格、...
《特管法》
LDTs
基因表現
核酸定序
醫檢師
法律
醫療
生技醫療
2020.11.15
從數學模型證實臺灣抗疫成效
作者 / 編輯部
467期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與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合作,利用數學模型證實臺灣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抗疫成功的關鍵作為,盼提供世界各國相關協助與經驗分享。
數學模型
COVID-19
基本傳染數
防疫
傳染病防治
公共衛生
生技醫療
2020.08.15
唐獎生技醫藥獎 研究細胞激素機轉為自體免疫疾病、...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464期
今(2020)年唐獎將生技醫藥獎頒給研究細胞激素的迪納雷羅(Charles Dinarello)、費爾德曼(Marc Feldmann)以及岸本忠三(Tadamitsu Kishimoto)。他們分別研究「腫瘤壞死因子(TNF-α)、介白素-1(IL-1)及介白素-...
唐獎生技醫藥獎
腫瘤壞死因子
介白素-1
介白素-6
免疫反應
單核球
2020.07.15
生物技術在輔導傳統農作物轉型的應用- 以越南木鱉果...
作者 / 陳宏秀/木鱉果研究專家,現從事木鱉果應用工作。江晃...
463期
1970年代興起的現代生物技術,是以遺傳工程為核心的新科技,有七成是應用在醫療保健方面(尤其是醫藥品及疫苗)的研發,在農業應用上所占比例並不多,知名度最高的應是基因改造植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生物技術
遺傳工程
基因改造植物
農業
木鱉果
假種皮(arillus)
葉黃素
類胡蘿蔔素
SWOT分析法
2020.06.12
CRISPR基因編輯專利戰後生技產業的下一步怎麼走?
作者 / 陳淵銓 ∕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2期
隨著CRISPR專利申請案數量漸增,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生物科技公司或藥廠利用該技術生產農工產品或醫藥品,相關公司也紛紛成立,有些甚至已在美國那斯達克(NASDAQ)股票市場公開上市,產品陸續上市,企業前景十分看好。
基因編輯
專利權
人類生殖譜系細胞
基因操控
基因驅動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創新生物科技
2020.05.14
誰發明了什麼?從生技研發案例討論專利法中「發明人」...
作者 / 滕沛倫/專利師。
461期
歷史課本寫道「東漢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人」、國語課本記述「發明大王愛迪生」的生平。「發明人」好像是個不需要說明,大家就有共識的詞彙。然而,專利法上究竟是如何認定誰才是真正的發明人呢?
科技
發明
專利法
發明人
AZT化合物
專利領域
學術界
2020.03.11
從瑞德西韋的專利組合 淺談醫藥專利醫藥專利態樣
作者 / 滕沛倫/專利師。
459期
武漢研究所的公告一出,各界譁然,武漢研究所拿著外國藥廠研發的藥物在試管裡做實驗,憑什麼申請專利?能夠通過專利審查而取得專利權嗎?取得專利權後,對原開發藥廠吉立亞又有什麼影響?
智財
專利
瑞德西韋
COVID-19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藥廠
生技
新藥
2019.11.01
這是一個眼見為憑的世界—結構生物學
作者 / 傅煦媛/臺大生化科技系(原農化系農製組)博士,現任...
599期
結構生物學,是一門關心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等分子)的學問。了解結構背後的生理意義,進一步改變、設計並開發出新藥或應用,是此學科的最「接地氣」的目的。而這學科,究竟是從何而起?又會邁向何處?在臺灣,現...
結構生物學
生命
細胞
微生物
分子生物學
蛋白質
傅立葉轉換
乙醯膽鹼酯酶
阿茲海默
2019.09.18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攜全球生技大廠安進 培育生醫人才、...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以下稱生技園區),日前與全球生物科技大廠安進(AMGEN)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於未來五年聯手推動臺灣生醫發展,合作面向包括新藥研究、生醫產業價值鏈及培育生技人才等。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生醫發展
2019.08.16
產業地圖走一遭-亞太生技展圓滿落幕
作者 / 郭羽漫/本刊主編。
上(2019年7)月25~28日,生技產業協會(biotechnologyinnovationorganization,BIO)與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共同舉辦的「亞洲生技大展(BioAsia-Taiwan)」於南港展覽館盛大展開。今年度展覽以「生物科技帶動下一波亞洲...
亞太生技展
«
1
2
»
頁次:
1
2
資料總數:56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