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8.07.01
土壤碳固存,是否能成為氣候變遷的解藥?
作者 / 劉雨庭/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助理教授。
583期
截至2016 年 5 月,南極二氧化碳濃度於近400 萬年 來首次超過400 ppm,讀者想必多少知道二氧化碳與 全球氣候變化間的關聯,而此次的種種跡象顯示,降 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並加速土壤碳固存(carbon sequestration)的...
土壤碳固存
氣候變遷
2018.06.01
澳洲大堡礁擁有適應環境的移動能力
作者 / 編輯部
438期
地球數十萬年以來,經歷了多次天氣劇烈變化,澳洲大堡礁也經歷了數次天氣變化,並存活下來。科學家重建了大堡礁3萬年以來的珊瑚礁演化過程,想了解大堡礁是如何受突發環境變化影響,以及如何在困難環境中生存下來、存活...
大堡礁
環境適應
珊瑚礁保育
2018.05.01
成大團隊研發環保鈉電池 能減少對環境的危害
作者 / 編輯部
437期
電池,是一種儲存化學能轉換成電能的裝置,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也唾手可得。不過,由於幾乎市面上所販售的電池內部都包含電解質等有毒物質,因此,使用完後的電池需透過回收,以降低對環境的汙染。
環保鈉電池
無毒電池
2018.05.01
鳥類與土壤的小故事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研院...
581期
土壤作為萬物重要的生長源頭,對於鳥類也是同樣重要的。鳥類沒有牙齒,但 卻具有相當於牙齒功能的特殊構造──「砂囊」,這個由強健肌肉所組成的胃囊, 也被稱為「筋胃」。
鳥類
土壤
2018.05.01
科學寂靜 處於安靜環境對於人體的重要性
作者 / 文詠萱/本刊主編。
582期
城市中充斥著各種聲音,包含車流聲、人群嘈雜聲等,人類的耳朵通常會選擇自己想要聽的聲音,而將車水馬龍與人群吵雜當作背景,好像噪音 並不存在;在休息時間時,也會戴上耳機聽聽音樂,生活中充滿了聲音。
安靜環境
人體
2018.05.01
聲景:最安靜的環境運動
作者 / 范欽慧/臺灣聲景協會理事 長;國立師範大學環境教育 ...
581期
2016 年我收到義大利生物聲學者帕文 (Gianni Pavan)教授的邀請,來到 在密西根州立大學所舉辦的國際生物聲學研討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coacoustics)上發表了一篇〈臺灣聲景協會的寂靜革命〉( The...
環境運動
聲景研究
2018.05.01
生物聲景與環境生態—以昆蟲為例
作者 / 楊正澤/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努力撰寫昆蟲科普...
581期
2014年,IUCN World Parks Congress 講者巴克萊(Leah Barclay)在演講中提出「聲景(soundscape)是啟發下一世代的重要環境意識」的概念。
生物聲景
昆蟲
環境
2018.04.01
生活中的隱形殺手: 環境荷爾蒙—談塑化劑之健康危害
作者 / 李俊璋/成功大學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
436期
卡森(Rachel Carson)於1962年發表《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書,書中直指有機氯農藥如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DDT)對動物生態之影響。
環境荷爾蒙
塑化劑
鄰苯二甲酸酯
性早熟
2018.03.01
歐盟提出新菸鹼類殺蟲劑最新報告 建議擴大其禁用項目
作者 / 編輯部
435期
新菸鹼類(Neonicotinoids),是一種與尼古丁相關的神經殺蟲劑,包括益達胺(imidacloprid)、可尼丁(clothianidin)、啶蟲脒(Acetamiprid)和噻蟲嗪(thiamethoxam)等。
新菸鹼類
殺蟲劑
環境壓力
蜜蜂
2018.01.01
德國團隊研究顯示植物對策略具決斷能力
作者 / 編輯部
433期
德國蒂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演化與生態研究所的科學家,研究出植物能根據其「對手」的身形與密集度,從中選擇最理想的競爭策略,並在新一期《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中發表該篇文章。
植物
決斷能力
異質環境
2018.01.01
PM2.5知多少?
作者 / 余國賓/國立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
433期
常聽到「PM2.5紫爆了!」,那什麼是PM2.5呢?其實PM2.5生活當中隨處可見,例如廟宇中拜拜的香、嘴裡抽的菸、汽機車的廢氣、海風、廚房炒菜的油煙,或者在一些作業環境像是電銲燻煙、金屬鍛造、燃煤發電等都存在PM2.5,不...
PM2.5
人體
環境
健康
2018.01.01
認識受脅物種紅皮書名錄
作者 / 楊正雄/參與臺灣櫻花鉤吻鮭研究超過10 年,關心淡水...
577期
你是否經常在生態保育相關的報章、雜誌或新聞影片中,看到地球上某生物被「紅皮書」列為瀕危生物,或提及物種正面臨著滅絕的風險。但你是否曾想過,裡面提及列在紅皮書中、瀕危的物種,是怎麼一回事嗎?
受脅物種
生態保育
2018.01.01
跨年夜的捷運影響地球磁場?大眾捷運系統造成地球磁場...
作者 / 顏宏元/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
577期
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地磁觀測站是為了監測臺灣北部地區火山活動,但長期在特定時間記錄到明顯的擾動訊號,干擾幅度約為3~5 nT(奈特斯拉,nano-tesla)。經研究發現,地磁觀測站長期受到擾動是臺北捷運系統的供電和回流...
捷運
地球磁場
2017.12.01
出生季節、相對環境與疾病風險
作者 / 編輯部
576期
影響人體健康與否的因素有許多種,科學家透過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在母親懷孕與幼兒時期所接觸到的環境,會影響成年之後的健康。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研究團隊透過分析健康紀錄,發現在某些季節或環境出生的嬰兒,在未來...
出生
疾病
風險
2017.12.01
能適應昏暗環境的深海魚
作者 / 編輯部
576期
大多數的脊椎動物,包括人類,視網膜中都包含2種光感受器,分別為在相對較光亮時負責顏色辨識的視錐細胞(cone cell) 與在昏暗燈光下或夜晚時才較對光敏感的視桿細胞(rod cell)。不過,近期昆士蘭大學(The...
深海魚
暗光魚
視桿細胞
2017.11.01
高度是什麼?
作者 / 史天元/任職於國立交通大學防災與 水環境研究中心,...
575期
「前、後、左、右」或「東、南、西、北」,所描述的是一個二維的世界。然而,我們所處在的空間有垂直維度,並非總是可以用「平面」理解,最常見的是球體面上的經緯度。
高度
幾何
2017.11.01
臺灣農業廢棄物的特性及再利用
作者 / 黃裕銘/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575期
回顧文章敘明和人類懂得栽種作物的歷史相比,使用化學肥料的歷史相當短,一般相信人類栽培作物始 於6000~10000年前。中國有栽種作物記錄已有7000 年以上,挪威亦有相近年代記載。
農業
廢棄物
2017.11.01
有機廢棄物再利用 及快速處理技術之發展
作者 / 楊秋忠/美國夏威夷大學農藝及土壤學博士,現為中央研...
575期
在全球高度重視「氣候變遷、節能減碳與永續發展」的思潮帶動下,有機廢棄物再利用的「綠色環保」概念成為當今的重要價值。人類生活中大量有機廢棄物,若不當處理,將造成環境污染及危害人畜健康。
有機廢棄物
再生利用
2017.10.01
火星上發現硼元素
作者 / 編輯部
574期
由於科學家推測硼酸鹽擔任宇宙中簡單有機分子到RNA創造過程中的重要橋梁,因此天文學家將行星上是否有硼元素存在,視為可能發展生命起源的重要線索。
火星
硼元素
火星環境
2017.10.01
野生動物觀察趣—紅外線自動相機
作者 / 張育誠/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羅昱超/中興大學森...
574期
在臺灣,近 20年來廣泛運用紅外線自動相機於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或科學研究,是一種針對中大型哺乳動物或地棲性鳥類功效尤其顯著的生態調查工具,例如屏東科技大學的姜博仁博士研究團隊在2001~2004 年間為了調查雲豹蹤跡,...
紅外線
自動相機
野生動物
2017.09.01
暴露在三氯卡班的環境中會影響小鼠體內的脂質代謝
作者 / 編輯部
573期
三氯卡班(triclocarban, TCC),是一種現今常添加在肥皂、洗衣粉或消毒劑等清潔用品內,具有抗菌的功效。然而,在現今大量使用之下,使廢水汙染物中含有高濃度的三氯卡班。
三氯卡班
脂質代謝
2017.09.01
鳥類遷徙:風中的旅行者
作者 / 陳炤杰/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副教授,...
573期
當燕子集體出現,開始在屋簷下築巢時,人們知道春天已經來臨了。當北風吹起,黑面琵鷺來到臺南時,人們也知道冬天就快到了。
鳥類
遷移
2017.08.01
找出美國大泥濘河氾濫解決方法
作者 / 編輯部
572期
美國密蘇里河(Missouri River)為密西西比河最長支流,其經過半乾旱的北美大平原(Great Plains) 流入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的這一段河道,因為有著大量泥沙淤積,被稱作「大泥濘河 (Big Muddy River)」。
美國大泥濘河
河流經濟
洪水
環境
2017.08.01
跟著動物征服陸地生活的小細菌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572期
在美國唸書時每隔一陣子總是會想念起臺灣的食物。雖然在國外各大都市都有中國餐館,甚至是台菜料理,但是進了餐館常常端上來的都不是自己想念的那個味道。
腸球菌
腸道
細菌
2017.08.01
鑑識科學的利弊— 從昭雪專案談強化鑑識科學之道
作者 / 李承龍/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系、所畢業,國立清華大...
572期
「法律人」與「科學人」的思考模式差異甚大,所謂的「科學」,講求的是能夠反覆重現相同的實驗結果,也就是條件相同的狀況下,只能有一個標準答案,其餘的都不正確;但「法律」的思維卻非如此,條件相同的狀況下,可能出...
鑑識科學
偵查證據
2017.08.01
房間裏的大象:PM2.5之社區污染源
作者 / 龍世俊/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
428期
「房間裏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 是一個英文諺語,指一明明存在的問題,卻因不明原因而被人忽視的現象。本文聚焦的議題是常被忽略、目前並沒有嚴格管控的 PM2.5社區污染來源。此類社區污染源,可能造成民眾近...
PM2.5
人體
環境
健康
2017.08.01
中央大學透過觀測衛星掌握南極拉森C冰棚的斷裂
作者 / 編輯部
428期
拉森冰棚(Larsen Ice Shelf),是位在南極半島邊緣的一個冰棚。而這個冰棚又被人為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拉森 A、B和C,其中又以拉森A冰棚(Larsen A Ice Shelf)最小,拉森B冰棚(Larsen B Ice Shelf)則因為地球暖化,...
拉森冰棚
全球暖化
獨立冰山
環境議題
2017.08.01
明尼蘇達大學評估再生能源成本將低於火力發電
作者 / 編輯部
428期
由於近年來人們對電力的需求越來越高,使能源的消耗也越來越快速。目前大部分的國家大多是使用火力發電或是核能發電,不過這些發電方式都會帶來環境的污染。
再生能源
火力發電
溫室氣體
環境
2017.07.01
探索鑑識科學—從歷史到現今
作者 / 李承龍/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系、所畢業,國立清華大...
571期
「鑑識科學(forensic science)」,是以科學為本,法學為用,跨領域、科技整合的新學門;所有與法庭相關的應用科學,均屬鑑識科學的範疇。
鑑識科學
刑事鑑識
應用科學
2017.07.01
環境保護研究—碳循環研究歷史
作者 / 倪簡白/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一直從事大氣化學與應用...
571期
根據考古氣候學,人類出現以前的百萬年間,二氧化碳的自然變化範圍是:190~280 ppm(part per million, 百萬分之一)。變化的主要因素為氣候波動變化,包含因冰河溶解而釋放其中的空氣,這段期間地球海洋與土壤吸收許多...
碳循環
二氧化碳
歷史
«
1
2
3
4
5
6
7
8
9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資料總數:24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