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4.06.01
新型資料的研究方法 用基因、聲音、AI探索 生物多樣性...
作者 / 蔡怡陞/演化生物學家,專長為遺傳及微生物基因體學。...
654期
在科學與技術迅速發展的現代,跟我們息息相關的生物多樣性研究迎來了各種突破性的進展。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形形色色的生物體,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其他水生生態系統,以及其中構成的生態綜合體等,包含物種內部、物種之...
生物多樣性
聲音監測技術
人工智慧
基因定序
遺傳學
單細胞定序
深度學習
科技革新
2023.08.01
「綠豆」生「南亞」,之後往哪去? 破解綠豆的傳播路...
作者 / 李承叡/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644期
小麥與大麥起源於中東,稻米起源於長江流域,玉米起源於中美洲,這些是生物學家已經證實的農作物起源。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農作物在被馴化之後如何擴散到世界各地,又為什麼產生如此多樣的形態?除了人類傳播之外,有沒有...
綠豆
南亞
東亞
中亞
語源學
遺傳學
環境
型態
天工開物
齊民要術
2023.07.06
「綠豆」生「南亞」,之後往哪去?破解綠豆的傳播路徑
作者 / 李承叡/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小麥與大麥起源於中東,稻米起源於長江流域,玉米起源於中美洲,這些是生物學家已經證實的農作物起源。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農作物在被馴化之後,如何擴散到世界各地,又為什麼產生如此多樣的形態?除了人類傳播之外,有沒...
生物地理
綠豆
農作物
適應
馴化
歷史
氣候
2023.03.15
第15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閉幕之後,臺灣生物多樣性...
作者 / 李玲玲/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495期
任何關心生物多樣性現況與未來的讀者都需要了解《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的內容與它的發展。這份在1993年正式生效、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目前有196個成員(締約方),它們共...
生物多樣性
CBD
COP 15
國際公約
2023.03.02
COP 15 閉幕之後,臺灣生物多樣性工作該如何推展?
作者 / 李玲玲/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639期
任何關心生物多樣性現況與未來的讀者都需要了解《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的內容與它的發展。
《生物多樣性公約》
COP 15
國際公約
全球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
生態系
2023.02.02
生物如何適應環境逆境?遺傳多樣性的起源與應用
作者 / 李承叡/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638期
從撒哈拉沙漠到亞馬遜叢林、從熱帶雨林到溫帶針葉林、從臺灣的低海拔闊葉林到高海拔箭竹草原,自然環境具有非常高的多樣性,不同的環境也生存著適應當地的各種生物。
環境
生物
演化
核苷酸
生物多樣性
性狀
逆境
環境適應
遺傳
2021.07.12
賞鯨船上的公民科學家
作者 / 展出單位|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多羅滿賞鯨、臺灣大學...
475期
傳統鯨豚生態調查須組織專業研究者,租用專船在天候允許下出海,在人力物力的資源上所費不貲,不易長期累積鯨豚目擊資料。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公民科學海報展
賞鯨船
鯨豚目擊
2020.10.01
從古希臘到達爾文時代的物種演化思想發展史
作者 / 許家偉/在香港出生成長,在臺灣接受高等教育,在美國...
610期
被譽為「演化生物學之父」的達爾文,他所提出的演化論普遍被世人所接受。但事實上,物種演化的相關觀念並非由達爾文首先提出,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學者提出物種演進的想法,地理大發現後,更有許多生物演化的想法被當代科...
演化論
達爾文
演化生物學
自然之梯
生物
2020.05.01
忽有龐然大物擱淺臺灣海岸─談鯨魚龐大體型的演化
作者 / 蔡政修∕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
605期
今(2020)年初,臺灣東部長濱的海岸出現了一頭擱淺的藍鯨,一時引起許多研究團隊及大眾的關注。看到鯨魚巨大的體型,驚嘆之餘,許多人也會納悶,到底鯨魚的身軀可以生長到什麼程度。根據最新的研究指出,鯨魚的體型與生...
擱淺鯨魚
擱淺藍鯨
藍鯨
鬚鯨
鯨魚演化
鯨魚體型
2020.01.01
沒什麼用途,藏起來也好? 不見得所有生命現象都是適...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微免...
601期
達爾文隨小獵犬號(HMS Beagle)抵達加拉巴哥群島 (Galápagos Archipelago),島上的鬣蜥、陸龜和芬雀跟南美洲大陸(其實都是來自南美洲大陸)有一定的相似度,這讓達爾文明白:雖然物種來自共同的祖先,但會因應環境...
生命
演化
基因
偽基因
性狀
2019.12.01
汪洋中的一曲奏鳴─ 大翅鯨之歌
作者 / 余欣怡/ 臺灣大學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喜歡...
600期
低沉起伏的旋律,一句句組成樂章,像奏鳴曲般依序在溫暖的海域迴盪著,有時透過船身傳入海人耳中,變成相互流傳著水手魂的傳說。
大翅鯨
唱歌
海洋
交配繁殖
2019.11.27
不間斷的研究能量! 日本福井盜龍重見天日
作者 / 蔡政修/本刊副總編輯,任教於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
600期
還記得我第一次到日本,是2008年的夏天到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參訪,主要和館內的研究人員一島啓人(Ichishima Hiroto)討論古生物相關的研究。 福井恐龍博物館長期以來從事相關的基礎古生物研究,至今也累積了不少令人...
福井盜龍
恐龍展
新種恐龍
2019.11.15
從風機施工打樁的噪音說起──中華白海豚正面臨著什麼...
作者 / 李沛沂/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胡惟鈞/...
455期
離岸風力發電對鯨豚最主要的衝擊,就是打樁時產生的極大水下噪音,這些音可能對鯨豚造成直接衝擊,嚴重的會造成聽力減損的生理傷害,輕微則產生遮蔽效應或是改變鯨豚的行為。
風機施工
噪音
中華白海豚
2019.11.15
離岸風機噪音對海豚生理可能的影響
作者 / 楊瑋誠/臺灣大學獸醫學系;陳琪芳/臺灣大學工程科學...
455期
噪音,對生物來說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以人類的研究為例,人體對噪音的第一時間反應來自於觸發保護機制的杏仁核,會促使包括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等緊迫荷爾蒙的釋放,導致心跳加速並影響身體內許多代謝功能。在正常...
離岸風機噪音
海豚
2019.11.01
進入遠古世界的公民古生物學家─詹姆士.哥德
作者 / 蔡政修/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
599期
古生物學的研究範疇無遠弗屆,只憑藉現有專業學者的研究顯得勢單力薄,因此有一群默默在背後支持的公民,他們雖未受過專業訓練,但藉由各自的努力為古生物做出奉獻。哥德(James L. Goedert)便是這些素人研究者的其中之...
古生物
史翠普獎
公民古生物學家
詹姆士.哥德
布爾福卡鯨
古脊椎動物
化石
2019.04.01
當古生物得了癌症-2億4000萬年前的骨癌病例
作者 / 蔡政修/任教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
592期
癌症,似乎已經完全融入人們的生活,雖然當大部分的人在得知親朋好友罹患癌症時還是會很難過,但也漸漸地學會接受這不可避免卻又殘酷的事實。
古生物
癌症
古病理學
化石
骨癌
2019.03.01
追尋臺灣大型「古」生物之旅
作者 / 蔡政修/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
591期
如果講到臺灣大型動物,大概許多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臺灣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影像。不過,會進一步去思考臺灣黑熊是如何來到臺灣或牠們在臺灣的演化歷程的人,就相對少了許多。
古生物
臺灣古生物
豐玉姬鱷
臺灣鯨魚
2019.03.01
在動行研討會之後─臺灣古生物大發現
作者 / 蔡政修/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
591期
今(2019)年,臺灣最大的生物學領域的研討會──動物行為與生態研討會於臺灣大學舉辦,且主要是由筆者與王弘毅、胡哲明、丁照棣和何傳愷4位老師的實驗室共同主辦。藉此契機,在這場已走過30年的研討會中,首次舉辦古生...
動物行為研討會
古生物
台灣古生物
古脊椎動物學
臺灣熊
2018.07.01
演化沒有設計標準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 ...
583期
很多人對於生物演化機制的誤解,除了誤以為演化是隨機的、是一種進步之外,亦以為演化的過程是有設計方針或者是有目標方向的。
生物
演化機制
2018.01.01
認識受脅物種紅皮書名錄
作者 / 楊正雄/參與臺灣櫻花鉤吻鮭研究超過10 年,關心淡水...
577期
你是否經常在生態保育相關的報章、雜誌或新聞影片中,看到地球上某生物被「紅皮書」列為瀕危生物,或提及物種正面臨著滅絕的風險。但你是否曾想過,裡面提及列在紅皮書中、瀕危的物種,是怎麼一回事嗎?
受脅物種
生態保育
2016.06.01
北極熊不吃企鵝
作者 / 翁紹益/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現為...
558期
分佈在北極圈的北極熊與在南半球的企鵝同樣都生活在寒冷的環境中,也因此時常被人們亂點鴛鴦譜,成為童話中相親相愛的鄰居。但現實總是殘酷的,這兩物種就像牛郎與織女永遠只能在地球的兩邊遙遙相望,不可能碰頭(當然,...
南北極
北極熊
氣候
凍原
冰帽
風寒效應
棲位因子
邊緣效應
2015.04.01
企鵝嚐鮮 不識滋味?!
作者 / 編輯部
544期
吃東西如果食不知味,應該會讓人失去食慾;然而根據《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最新研究,科學家竟發現,以鮮魚為主食的企鵝,早在2千萬年前,就已經失去酸、甜、苦、鹹、鮮五種味覺當中的三種味覺,只能嚐出酸...
企鵝
味覺基因
演化
生態學
演化生物學
2014.06.01
孩子難帶是為了防止弟妹出生?
作者 / 編輯部
534期
常常有小孩在晚上嚎啕大哭,這除了讓父母徒增麻煩外,也常令他們摸不著頭緒。如今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提供了一個邪惡的假說:孩子之所以要在半夜啼哭是為了防止母親再次懷孕。
嬰兒
演化生物學
懷孕
本能行為
賀爾蒙
幼兒
2014.02.01
人類智力探密
作者 / 周鑑恆/任教萬能科技大學光電系。
530期
筆者學習物理,但對演化生物學有興趣,常思索一個問題:人類何以這麼聰明?
演化生物學
人類
智人
智力
大腦
2013.08.01
天擇依然塑造人類嗎?
作者 / 程樹德/任教陽明大學微免所。
524期
繁殖是生物的本能,然而環境對生物的繁殖有著各種限制。至今天擇是否仍發生在我們身上?
演化生物學
物種
天擇學說
經濟著作
人口論
啟蒙主義
無產階級
繁殖力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25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