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2.09.16
心跳停止等於死亡?耶魯大學研究重建器官活性,死亡定...
作者 / THE BIOLOGIST 紐約生/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免疫學博士...
489期
我們都知道如果心跳停止、血液循環終止,在細胞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多數生物會不可逆地走向死亡。
心跳
OrganEx
血液循環
葉克膜
腦死
神經細胞
大腦
神經訊號
生物倫理
2022.08.15
學術獎項該如何更平等多元?從檢視數字、公開透明開始...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488期
學術獎項的頒發不但能刺激大家參與職業的熱情,更能樹立領域中的典範。不久前才公布得獎人的唐獎(Tang Prize),以及年底即將頒獎的諾貝爾獎(Nobel Prize)等,都是世界知名、眾所矚目的獎項。但是當我們仔細去看這些...
學術獎項
性別
種族偏差
種族
地域
科維理獎
科學研究
經濟學獎
諾貝爾獎華人得主
透明機制
2022.08.15
陽明交通大學研究團隊以AI分析腦白質,找出大腦的實際...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8期
「老化」是大多數人都會面臨的課題。隨著臺灣老年人口的比例提升,如何因應、評估老年狀況更是重要的醫療議題。由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博士黃楚中、神經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林慶波,以及臺北榮總神經內科...
老化
人工智慧演算法
神經科學
腦白質
腦血管
大腦老化
心血管病變
腦神經
心智退化
2022.08.15
阿茲海默症論文疑似造假,將對產學研界造成什麼影響?
作者 / 編譯、整理報導|羅億庭
488期
在今(2022)年7月21日,美國范德比大學(VanderbiltUniversity)的神經科學家施拉格(Matthew Schrag)所提出的質疑,震撼了學界與生醫產業界——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神經科學家萊斯內(...
阿茲海默症
類澱粉蛋白
乙型類澱粉蛋白
類澱粉蛋白假說
藥物
新型機轉
神經退化疾病
2022.08.01
影響計算機科學的離散數學 與影響代數幾何的模型論
作者 / 李國偉/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退休研究員。
632期
今(2022)年的邵逸夫數學科學獎,頒給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任教的數學家阿隆(Noga Alon),以及在英國牛津大學任教的數學家赫魯索夫斯基(Ehud Hrushovski)。
邵逸夫數學科學獎
計算機科學
離散數學
理論計算機科學
組合學
幻方
2022.07.15
臺大化學所劉如熹探討螢光粉演進 榮登《化學評論》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7期
近年來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s, LEDs)成為日益重要的光源、光通訊、光感測的重要零件,其中的關鍵材料,負責轉換光的「螢光粉」也成為化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發光二極體
螢光粉
化學研究
LED
演色性
光源
光通訊
光感測
窄譜帶放射
奈米級發光材料
2022.06.15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發明人名單 從莫德納與NIH專利爭議談...
作者 / 林殷如/專利師、群帆有限公司總經理。
486期
近期臺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不斷升高,政府呼籲民眾應盡快接種疫苗,其中莫德納(Moderna)疫苗便是多數國人施打的疫苗之一。莫德納公司與其他參與疫苗競賽的大型知名製藥公司不同,它成立於2010年...
COVID-19
緊急使用授權
莫德納疫苗
科學
mRNA序列
專利權
產官學研
學術期刊
2022.06.15
不僅指導科研,更傳道授業解惑 科學導師獎的內涵與啟...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486期
世界學術組織中的老字號、同時也是發行頂尖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成立於1848年的美國費城(Philadelphia),會員人數從一開始的...
學術組織
學術期刊
科學
科技教育
AAAS
少數族裔
貝多茲
科學導師獎
科學研究
學術研究
2022.06.01
停電後的電力從哪裡供給?不斷電系統的運作
作者 / 陳仕偉/東海大學資工系助理教授、電腦學會秘書長、臺...
630期
電力的使用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平常電力正常供應時我們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然而一旦停電,就會發現「電力」影響的層面非常廣泛……
斷電系統
電力
電池
直流電
交流電
資訊設備
在線式
離線式
在線互動式
穩壓裝置
電源管理程式
2022.06.01
生命密碼的駭客任務
作者 / 黃貞祥/來自馬來西亞,現任教於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
630期
當初我在學習分子生物學的基因轉殖(transgenesis)技術時,才知道原來要把一段外來的基因轉殖到生物體內,不像科幻電影中那樣用鍵盤敲幾下就搞定——基因片段要用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擴增...
分子生物學
基因轉殖
聚合酶連鎖反應
基因槍
基因
基因轉殖
基因編輯
分子機制
生物技術史
2022.05.15
從科學哲學觀點 看學術期刊與論文的評價
作者 / 陳瑞麟/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485期
宜蘭大學機電工程系、《科學月刊》理事長蔡孟利教授最近針對臺灣大學醫學院(簡稱臺大醫學院)發布的學術審查新辦法提出深入的評析,引發相當多關注與討論。(詳見:《報導者》〈蔡孟利/每年百億換了什麼?臺大醫學院正...
學術審查
科學評價
科學哲學研究
學術
科學價值
多元主義
科學研究
孔恩
波普
歷程論
結果論
醫療
生醫科學
2022.05.15
從「小學數學」做起,訓練AI協助解決日常算數問題
作者 / 許聞廉/中研院資訊所的特聘研究員,研究領域為生物資...
485期
以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來進行對話的機器人未來在網路上將非常流行。而在這些對話中經常會出現金錢交易的議題(比如:買菜、網路購物、股票、房地產等)以及相關的數字。一般問答系統大多無法理...
人工智慧
數學
深度學習
數學題型
解題
AI解題系統
涂靈測試
小學數學對話系統
2022.05.01
「看進」畫作中隱藏的訊息 不同光波段掃描的妙用
作者 / 吳宛瑜/臺南市美術館研究典藏部副研究員,美術科學研...
629期
你知道什麼是光譜嗎?其實「光」是一種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也是一種能量。而在電磁波譜(electromagnetic spectrum)中,包括了所有電磁波的可能頻率。
紫外線
紅外線
X 光
特性X射線
電磁波
電磁波譜
可見光
波長
奈米
畫作
凡尼斯
修復師
2022.05.01
俄烏戰爭引起的「妖鎳之亂」 鎳金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作者 / C球/多倫多大學化學系博二研究生。幾年前誤打誤撞後...
629期
自俄羅斯與烏克蘭開戰以來,全球已有許多原物料的供應鏈受到影響。除了歐洲天然氣的供給出現問題的風險以外,這場戰爭也引起了各市場對於「鎳」(nickel, Ni)金屬供應不及的恐慌。
天然氣
鎳
鎳氫電池
過渡金屬
金屬市場
不鏽鋼
混合動力汽車
2022.03.15
高防護實驗室內感染是怎麼發生的?又該如何預防?P3實...
作者 / 黃鵬年/長庚大學新興病毒分子醫學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助...
483期
去(2021)年12月9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緊急記者會上宣布,臺灣新增一起中央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研院)第三等級實驗室(BSL-3 Lab,以下簡稱P3實驗室)人員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實驗室感染事件,一時之間...
P3實驗室
COVID-19
高防護實驗室
中研院
生物安全等級
第三等級病原體
病原體
SARS
生物安全櫃
炭疽疫苗
2022.02.15
科學跨足文學的科月詩人 ── 科月理事長蔡孟利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林承勳/想泡在溫泉裡當隻日本水豚。
482期
2016年臺灣大學爆出論文造假事件,包含當時的臺大校長與院長等許多高層都牽連其中,規模非同小可。時任《科學月刊》(以下簡稱科月)總編輯的蔡孟利見狀,隨即展開一連串的監督與調查行動。
學術
論文
教育
學術醜聞
科學倫理
文學創作
科學研究
2022.02.01
除了開冷氣外,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室內降溫?不如試試「...
作者 / C球/多倫多大學化學系博二研究生。幾年前誤打誤撞後...
626期
•當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質上時,會被吸收或反射,若光的能量被物質吸收後,很容易被轉換為熱能,然後以「熱」的形式離開。而物質的「能隙」必須在一定的範圍內,才有辦法吸收可見光,如果能隙太大時便沒辦法吸收可見光。
光
輻射冷卻
可見光
全球暖化
太陽光
電磁波
電磁波光譜
波長
無線電波
2022.01.15
大學研究與知識經濟:為什麼我們需要培養更多的博士?
作者 / 牟中原/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
481期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將「知識經濟」定義為「一種用來描述發達經濟體越來越依賴知識、資訊和高技術的趨勢,以及企業越來越需要隨時獲取所有這些內容的表...
知識經濟
風險投資
創新
博士班教育
專題
學術界
2022.01.04
真實世界的雷射光波槍!為什麼紫外線可以殺死新冠病毒...
作者 / 羅傑文/東京大學農學博士,從事病毒感染症控制科學研...
625期
• 紫外線依波長不同可分為UVA、UVB、UVC,其中波長為254 奈米的UVC 廣泛用於消毒。 • 由於紫外線的波長,接近生物體遺傳物質DNA 與RNA 的光吸收波長260 奈米,因此可以有效地殺死各種微生物,包含SARS-CoV-2。 • 若...
紫外線
波長
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
免疫系統辨識
疫苗
臭氧層
UVC
UVB
太陽
DNA
RNA
2022.01.04
為什麼地下室總有一股悶悶臭臭的「黴味」?該怎麼除臭...
作者 / C球/多倫多大學化學系博二研究生。幾年前誤打誤撞後...
625期
• 鼻子裡有很多能接收空氣中氣味分子的受體,例如香水散發出的分子和此受體互動時,會讓我們產生愉悅的感覺,大腦接收到這項訊息後,我們就會把這個經驗認定為「香」;臭味分子讓我們感到「臭」的機制也相同。 • 地下...
嗅覺
受體
生理機制
黴菌
結構屬性關係
黴菌
有機化學
化學分子
細菌
活性碳
2021.12.14
推動結合基礎研究與臨床醫療,幫助更多患者的轉譯醫學...
作者 / 採訪撰稿|羅億庭
480期
如果有一個地方,有著充足的先進實驗儀器與資源可以讓學者、醫師共同進行實驗,結合基礎研究結果與臨床上得出的結論,雙方一起生產出對患者最有用的研究成果,這會讓他們碰撞出什麼火花呢?
轉譯醫學
醫學
基礎研究
臨床實務
奈米粒子
介白素-33
慢性疾病
免疫調控機轉
母胎醫學
細胞治療
PDL1
免疫治療
2021.12.14
懷抱熱情做科研,如何兼得飯碗跟未來?《自然》的從業...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480期
2010年,《自然》(Natrue)首度完成全球「研究從業人員薪資及工作滿意度調查」(salary and job satisfaction survey),顯示了新興科學發展國家如巴西、印度、中國,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的狀況下,仍然提供...
冠狀病毒
科學研究
精神健康
性別
年齡
學術生涯
冒牌者症候群
身心健康
2021.12.14
預防萊姆病新希望?耶魯大學研發出針對硬蜱的mRNA疫苗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80期
萊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種由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感染硬蜱(tick),再經蜱蟲叮咬而傳播的人畜共通傳染病。
萊姆病
伯氏疏螺旋體
蜱蟲
人畜共通傳染病
關節炎
神經損傷
記憶障礙
mRNA疫苗
免疫系統
天竺鼠
傳染病疫苗
2021.11.30
奪命死神或親密好友?細菌與人的相處之道
作者 / 楊倍昌/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教授...
624期
細菌是許多疾病的元兇,但由於它過於微小,直到19 世紀末人們才發現這個沉默的死神。歷史上,英國內科醫師斯諾利用倫敦街道地圖,說明霍亂感染源的案例;英國外科醫師李斯特,推斷開刀手術病人傷口敗血症是由微生物所引...
細菌
疾病
黑死病
耶爾辛氏鼠疫桿菌
空間推理
醫學
霍亂
公共衛生
2021.11.30
音樂改變了意識狀態?「出神」的腦科學研究
作者 / 蔡振家/臺大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著有《另類閱聽:表...
624期
聆聽某些音樂時,你曾體驗過一種喪失自我感受,無法妥善控制思想或行為的狀況嗎?這種感受被心理學家稱為「出神」。今年一群加拿大認知神經科學家們發現,當音樂導致出神狀態時,身體感覺的改變可能跟右腦角回的活化有關...
音樂
演化
出神狀態
意識
科學
腦造影
功能性磁振造影
神經網路
神經科學
去個人化
2021.10.19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信任哪些資訊?如何取用知識?-《...
作者 / 莊庭瑞/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478期
大傳染病COVID-19在2020年初擴散全球之後,日常的生活逐漸有了新的樣態。疫情的規模與發展因地而異,但是眾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受到影響,個人的生活需要調整,彼此也要適應新的互動方式。COVID-19這場全球的公共衛生危機...
資訊
社群媒體
影音平臺
世界衛生組織
維基百科
維基媒體基金會
公共衛生
疫情資料
流行病
全球共享流感資料倡議組織
公共財
2021.10.19
以青蛙皮膚為發想 中興大學研發出多功能仿生抗藻塗料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8期
兩生類的青蛙,一般給人皮膚光滑,摸起來會有滑溜觸感的印象。而青蛙皮膚之所以會如此光滑的原因,在於皮膚裡面含有豐富的黏液腺,能進一步幫助氣體交換。
青蛙
兩生類
多功能仿生塗料
多尺度微結構
仿生技術
汙垢生物
材料化學
界面科學
2021.09.10
臺灣首次前進北極圈 中央大學北極探險隊成功執行科學...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7期
北極,指的是環繞在地球北方周圍的地區,包含北極海、阿拉斯加、挪威、芬蘭、瑞典、冰島等8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且與南極地區共同構成地球的寒帶地區。由於北極富含不同於熱帶、溫帶的特殊生物體,包括能存活在極冷地區的...
科技報導
中央大學
中央大學北極探險隊
北極
北極圈
冰河地形
地質研究
地球物理
2021.08.31
都市裡吹來一股雜草風 臺灣原生野花草的應用實驗
作者 / 伍淑惠/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中山大學生物學研究所...
621期
今年台北植物園新增了一個名為「野花園」的小型植物展示區,也是臺灣第一個以「原生植物」為主角的公共花園。野花園裡有臺灣北部平野常見的物種,甚至是臺北都會區人行道旁就能看見的種類,更區分出喜陽、耐陰、中性等三...
科學月刊
生物學
植物學
植物
植物園
台北植物園
野花園
植物展示區
原生植物
外來植物
2021.08.31
如果化學像樂高,你想怎麼創作?
作者 / C球/多倫多大學化學系博二研究生。幾年前誤打誤撞後...
621期
「化學」,並不是只有元素週期表、實驗室裡各種危險的溶液,或冷冰冰的課本知識。雖然我們往往會從過去的經驗,對化學產生了一種負面的刻板印象,但這個領域其實有著無限的創作空間能讓我們發揮,能幫助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科學月刊
化學
原子
分子
酵素
核心科學
«
1
2
3
4
5
6
7
8
9
10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資料總數:296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