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4.15
地球科學重大突破 氦與鐵在高溫高壓極端條件下形成化...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20期
特定條件下,氦能與鐵(Iron, Fe)形成穩定的化合物。這項重大發現不僅挑戰了我們對氦元素的傳統認知,更在解釋地核中氦同位素氦-3(helium-3)的儲存機制方面具有重大突破。
氦
化合物
同位素
繞射
2024.08.01
讓二氧化碳變身燃料、化工原料!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
作者 / 林汶諭/成功大學化學系;鄭沐政/成功大學化學系教授...
656期
現代科技發展迅速,全球的能源需求也急遽增加。臺灣目前的電力主要來自於火力發電,但是這類方式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除此之外,工業活動和交通運輸也會產生不少二氧化碳。種種原因使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進一步...
二氧化碳
氧化還原
電子
催化劑
電化學
碳氫化合物
能源轉型
碳中和
2024.01.15
超越鑽石? 科學家製造出「超硬」碳氮化合物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5期
近期,由蘇格蘭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德國拜羅伊特大學(University of Bayreuth)、瑞典林雪平大學(University of Linköping)共同組成的跨國團隊,發現一種幾乎牢不可破且硬度能與鑽石媲美的...
蘇格蘭
德國
瑞典
先進材料
氮化硼
氮化碳
硬度
2023.09.01
揭開細胞的「醣」衣良藥 細胞的醣體結構與功能
作者 / 林俊成/清華大學化學系特聘教授,從事醣類化合物的有...
645期
提到糖類,大家腦中第一個想到可能是飲料或甜點,然而利用飲食中的糖提供或儲存能量,其實只是糖在自然界中的其中一個功能而已
醣化學
醣類鑑定
醛醣
酮醣
醣生物學
碳水化合物
醣綴合物
蛋白質
醣基化
2022.12.01
讓生物標記變得如滑鼠點擊般輕鬆 點擊化學的發展與應...
作者 / 林俊宏/中研院生化所研究員,台大化學系與生化所合聘...
636期
今(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三位得獎人,分別是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Scripps Research)的夏普萊斯(Barry Sharpless)、丹麥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的梅爾達爾(Morten Meldal)和美國史丹佛...
炔類化合物
含疊氮化合物
銅離子
生物分子標記
諾貝爾化學獎
新分子
點擊化學
2022.09.01
超級耐旱雜草
作者 / 編輯部
633期
科學家最近在雜草叢中找到一種超級耐旱的植物,並重新定義了光合作用的類型。
光合作用
C4植物
CAM植物
二氧化碳
四碳化合物
馬齒莧
雜草
耐旱性
2022.07.15
「聯星系統」有機分子破壞、重建速度快 更可能孕育出...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87期
地球是我們目前唯一已知有生命存在的星球,由於地球屬於單恆星系統,因此天文學家過去在尋找外星生命時,也傾向關注只有一個恆星的單恆星系統。
地球
行星
生命
星球
單恆星系統
太陽
外星生命
聯星系統
銀河系
有機化合物
年輕聯星系統
有機分子
2022.07.01
用化學合成的方式重現醬油
作者 / 編輯部
631期
醬油可說是一款居家必備調味料,不過它嚐起來為什麼甜甜鹹鹹?科學家在醬油中發現了多種蛋白質和胜肽(peptides),可能就是使它風味獨特的關鍵。
醬油
化學合成
蛋白質
胜肽
有機化合物
微生物
脯胺酸
雙肽
2022.06.15
糖尿病藥物與糞便微生物移植 可以抗老化嗎?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86期
「生老病死」一直被認為是生命必經、難以避免的過程,不過隨著生醫領域的進展,科學家對於老化的機制逐漸有了更多了解。近期有許多關於老化的研究也為人們揭開了未來減緩,甚至是克服、逆轉老化的可能性。
糖尿病
老化
長壽飲食
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
心血管功能
再生醫學
轉錄因子
山中因子
2022.06.01
從致幻植物合成的新型精神藥物成分
作者 / 編輯部
630期
僅生長在巴布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與澳洲北方的白玉蘭(Galbulimima belgraveana)是一種致幻植物,它的樹皮長期以來都被當地土著用於治療和宗教儀式。
白玉蘭
致幻植物
化合物
生物學
化學原理
GB18
腦細胞
鴉片類受體
止痛藥
憂鬱症
焦慮症
藥物
2022.06.01
食慾之舞 Dance of the Appetites
作者 / 大衛.盧本海默(David Raubenheimer)、史蒂芬.辛普...
630期
在這項實驗中,我們的每隻蝗蟲都只有一種食物可吃,隨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其中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不會變,那是由我們決定的,這樣的實驗設計才能夠看出蛋白質食慾和碳水化合物食慾比較起來哪個占優勢,至於結果...
蝗蟲
蛋白質
碳水化合物
脂質
營養素
食慾科學
動物攝食
2022.05.01
世界史是化學寫成的
作者 / 左卷健男
629期
從玻璃到手機,從肥料到炸藥,保證有趣的化學入門
生物鹼
氮原子
鹼性有機化合物
蛋白質
四氫大麻酚
大麻
大麻葉
亞麻
海馬迴
大腦
2022.04.01
從食物搭配理論出發,了解餐桌上的風味科學
作者 / 廖建勛/任教於元智大學化材系,專長為有機半導體與奈...
628期
食物重量的95 ~ 98%由4種營養素: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組成。這4類分子化合物提供我們熱量與主要營養,並賦予食物口感。感覺到從鼻子前部進入的氣味,稱為鼻前嗅覺;而由咀嚼和吞嚥,感知從口腔後部進入鼻子的...
食物
營養素
分子化合物
鼻前嗅覺
鼻後嗅覺
食物配對理論
芳香化合物
味覺
氫離子
鈉離子
必須脂肪酸
核糖核苷酸
2022.02.15
中興大學團隊研究多脈卷柏 解析植物小葉的演化歷程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82期
葉子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們可以透過光能將水、二氧化碳轉變成碳水化合物。而生態系中的生物再通過食用,吸收植物中所儲存的能量,藉此在地球上生存。
植物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碳水化合物
生態系
生物
維管束植物
小葉
大葉
石松類植物
演化
2021.11.30
建構分子的巧妙工具 不對稱有機催化
作者 / 陳榮傑、邱奎維
624期
酵素或有機金屬化合物,是我們常用來驅動「不對稱反應」的催化劑。但考量到酵素可能會變性或失去活性,其應用範圍較有限;而有機金屬化合物,則容易造成環境汙染或具有毒性。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斯特和麥克米倫拓展了...
諾貝爾化學獎
不對稱有機催化
酵素
有機金屬化合物
鏡像異構物
藏茴香
香芹酮
掌性硼烷
不對稱合成
2021.11.01
來自海洋的藥物 蔡宗昌院長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曾柏諺/臺灣大學生命科學所碩士生,樂在邊...
623期
海洋擁有許多珍貴的資源,用於對抗病毒的藥物,有一半皆取自於海洋生物。安泰醫院的蔡宗昌院長指出,從1950 年代起,科學家就已在加勒比海海綿中發現可用於藥物的阿拉伯糖苷類化合物。而到了現代,科學家利用人工智慧對...
新冠病毒
T細胞免疫
中和抗體效價
抗病毒藥物
海洋
阿拉伯糖苷類化合物
海洋藥物
天然化合物
摩爾定律
2021.10.01
狗鼻子能拯救人類嗎?嗅出疾病味道的醫療偵測犬
作者 / 陳筱筑/訓練師,專長為偵測犬訓練、動物行為訓練及犬...
622期
當我們罹患疾病時,人體細胞在代謝與合成的過程中,會釋放出數以百計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由於犬隻能嗅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氣味變化,再經過訓練後,就能針對這些疾病作出示警行為。目前醫療偵測犬可分辨出癌症、細菌感...
科學月刊
犬
偵測犬
醫療偵測犬
醫療警報輔助犬
嗅覺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Cs
癌症
細菌感染
帕金森氏症
瘧疾
糖尿病偵測犬
癲癇警示犬
COVID-19
2021.05.01
每年有重達5200噸的微隕石掉入地球?
作者 / 編輯部
617期
隨著地球繞行太陽公轉,四散於太陽系中的小型灰塵顆粒將受到地球重力的牽引,因而落入地球,但究竟每年有多少灰塵顆粒掉在地球上呢?
地球
微隕石
南極洲
化合物
胺基酸
彗星
2021.03.30
「屎」上第一的吸引力?大貓熊為什麼愛在馬糞中打滾?
作者 / 曾文宣/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生態演化研究所,熱衷於分...
616期
外表看似可愛的大貓熊,有著一個不怎麼可愛的嗜好:看見新鮮的馬糞時,會莫名受到吸引一頭埋入馬糞中,甚至翻滾、磨蹭樣樣來!中國科學家分析新鮮馬糞中的成分後,發現其中的BCP化合物正是吸引大貓熊的關鍵。原來BCP化合...
貓熊
馬糞
萜烯
β—石竹烯
石竹烯氧化物
BCP化合物
2021.01.18
飛行如何零碳排?將二氧化碳製成飛機燃料
作者 / 陳亭瑋。
469期
直到今天,航空飛行器仍大量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中,但或許有一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可反過來成為推進飛行器的燃料。
二氧化碳
鐵基催化劑
航空燃油
溫室氣體
碳排放
碳氫化合物
液態烴
2020.12.15
針對COVID-19藥物設計的新工具
作者 / 作者/劉姿婷。
468期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SARS-CoV-2)引起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儼然成為全球最迫待解決的議題。在有效疫苗仍未可取得之際,抗病毒藥物為另一項有潛力的治療方針。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先導化合物
虛擬實境
主蛋白酶
對位虛擬篩選
配體
2020.12.01
你知道嗎?不愛「吃苦」可能是你的生存本能?
作者 / 陳瑋駿/清華大學化學系碩士,中興大學化學系學士。現...
612期
由於植物並沒有雙腳,無法在面臨危險的時候逃跑,因此他們發展出了一項特殊的自衛手段──靠自身分泌出的一些特殊化學物質,作為天然的殺蟲劑或抗菌劑,甚至還可以告訴掠食者「我很難吃,不要吃我!」,例如馬鈴薯中的龍...
苯甲地那銨
演化
生物鹼
化學物質
橘皮油
黃酮類化合物
馬鈴薯
龍葵鹼
化學結構
2020.11.01
除了溫室氣體外,永凍土融化還會釋放出什麼?
作者 / 編輯部
611期
地球正慢慢暖化,南北極的冰層範圍也正逐年減少。除了海冰減少以外,儲存於永凍土(permafrost)中的二氧化碳、甲烷、遠古細菌與病毒,也可能隨著永凍土的融化而被釋放;此外,永凍土中的有機化合物也可能被釋出。
永凍土
單萜烯
倍半萜烯
雙萜
有機化合物
輻射
地球暖化
2020.10.01
大氣環流變化 可能使冬季的白令海冰減少?
作者 / 編輯部
610期
近十年來,由於人為活動致使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得北極海冰在夏季時融化速度加劇。
二氧化碳
泥炭地
氧同位素
氣候
有機化合物
2020.06.29
吃胃藥顧胃? 從胃酸與酸鹼中和談起
作者 / 法米藥學教育、余博雯
607期
隨著精緻飲食文化的盛行,再加上長期處在壓力大或作息不正常之下,許多人經常受胃痛所困擾。當腸胃不適時,人們習慣到藥房買胃藥來吃。而坊間的胃藥主要分為中和胃酸、減少胃酸分泌和保護胃黏膜三種,進而減緩胃痛。
胃藥
胃酸
酸鹼中和
腸胃不適
胃痛
制酸劑
H2受體拮抗劑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
斯克拉非
前列腺素藥物
鉍化合物
2020.05.14
誰發明了什麼?從生技研發案例討論專利法中「發明人」...
作者 / 滕沛倫/專利師。
461期
歷史課本寫道「東漢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人」、國語課本記述「發明大王愛迪生」的生平。「發明人」好像是個不需要說明,大家就有共識的詞彙。然而,專利法上究竟是如何認定誰才是真正的發明人呢?
科技
發明
專利法
發明人
AZT化合物
專利領域
學術界
2020.05.01
具對抗SARS-CoV-2病毒的潛力化合物
作者 / 編輯部
605期
近期,令人聞之色變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是造成人類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病原體。
新冠肺炎
冠狀病毒
呼吸道
病原體
瑞德西韋
伊波拉病毒
2019.08.01
藥物開發的世外桃源—海洋天然化合物靈感解密
作者 / 宋秉鈞/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企劃研究組研究員。
596期
人類自古便懂的將植物拿來作醫療用途,使用藥用植物的歷史可說相當久遠。就在半個世紀前,科學家開啟藥物的大航海時代,海洋生物獨特的抗菌與防禦機制使海洋製藥成為可能。然而,尋找新興化合物的過程如何有效率又不對海...
藥用植物
醫療
海洋藥物
阿拉伯糖苷類化合物
2019.05.01
氮氣合成技術新突破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德國符茲堡大學(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ät Würzburg)與法蘭克福大學 (Goethe University in Frankfurt)近日 於Science發布研究指出,不必將氮氣 (dinitrogen, N2)分解成氮,也能成功製 造出氨氣(NH3)。
氨氣
哈伯
化合物
硼分子
2019.01.01
錯認十幾年 科學家修正七員化合物結構
作者 / 編輯部
445期
令人難以捉摸的七員環狀亞氨醚(seven-membered cyclic imino ethers),被懷疑因氣味與光譜數據誤導,使得研究員得到錯誤的分子結構,日前已被化學家修正過來。
七員化合物結構
核磁光譜
«
1
2
»
頁次:
1
2
資料總數:55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