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1
2
3
4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意外,並非如此不盡人意─導電塑膠
2019.11.01
意外,並非如此不盡人意─導電塑膠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599期
在探索科學的道路上,多是藉由書本、雜誌等媒介與學術對話。然而,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學問取得早已不再只是單一面向。現在,透過與《科普一傳十》的跨媒體合作,嘗試讓知識躍然紙本之外,流傳在網路、直播媒體之間...
導電塑膠反式聚乙炔順式聚乙炔碳元素元素有機化學
夜市美食背後的煮、烤、炸-醣類篇
2019.10.01
夜市美食背後的煮、烤、炸-醣類篇
作者 / 賴喜美/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教授。
598期
美味、獨特又多元的夜市小吃,相信是許多人的最愛。而在夜市中琳瑯滿目的選擇中,又以醣類食品為大宗。不僅如此,烹調方式的不同也會影響攝入的營養與潛在危害物質。因此,了解食物本質、烹煮的化學反應等,將有助於做出...
食品焦糖化反應抗壞血酸氧化反應梅納反應醣類澱粉丙烯醯胺
漫談夜市美食小確幸-肉品篇
2019.10.01
漫談夜市美食小確幸-肉品篇
作者 / 劉建功/元培食品科學系助理教授。
598期
夜市美食包羅萬象,光是肉料理就有許多不同種類與烹調的方式。本文將針對夜市中的肉品進行科學性的探討,並提供讀者如何在逛夜市之餘也能吃得健康、開心。
夜市觀光肉品原肉重組肉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欽點夜市中的銅板美味-加工食品篇
2019.10.01
欽點夜市中的銅板美味-加工食品篇
作者 / 黃健政/嘉義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
598期
在臺灣的夜市美食中,除了澱粉和肉類食物外,構築夜市邊走邊吃文化的,是各式各樣的小食點綴。透過此文,將一一解析夜市攤販中常見加工食品的製作與成份。
加工食品夜市蒲鉾凝膠
推倒細胞所築高牆或許更能對症下藥
2019.10.01
推倒細胞所築高牆或許更能對症下藥
作者 / 編輯部
598期
令人聞之色變的胰臟癌,病患存活率非常低;然而,是否能透過削弱腫瘤附近的纖維化防護牆,讓化療藥物更暢行無阻、到達癌細胞?
胰臟癌細胞ITGA5蛋白纖維化防護牆藥物
化學物質檢驗儀器,輕鬆帶著走
2019.10.01
化學物質檢驗儀器,輕鬆帶著走
作者 / 編輯部
598期
來自美國新墨西哥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L aboratory)研究團隊,日前發表一種簡易、便攜的裝備,可用來測試戰場上可疑的化學物質。
檢驗儀器化學物質核磁共振原子核磁力
植物性阻燃劑誕生,可望成更安全的選擇
2019.10.01
植物性阻燃劑誕生,可望成更安全的選擇
作者 / 編輯部
598期
無論傢俱還是電子產品,製造商多會為它們加入阻燃劑(flame retardant),以防祝融之災,然而其成分可能會破壞人體的甲狀腺,甚至導致癌症,且會在環境中存留很久。
阻燃劑植物性阻燃劑甲狀腺癌症三氯氧磷沒食子酸35-二羥基苯甲酸
夜市美食亂問快答
2019.09.29
夜市美食亂問快答
作者 / 李依庭/買雞蛋糕時手槍造型絕對是首選、吃地瓜球時會...
598期
無論是探討臺灣的飲食歷史或夜市文化,不可不提及的飲料絕對就屬起源於1980年代的珍珠奶茶(bubble tea) 了。在現泡奶茶中,加入一匙匙粉圓,炎炎夏日來一杯,立刻沁入心脾,也因如此,它的出現迅速擄獲臺灣人的心,街訪...
夜市美食
輕質鋰金屬電池設計再進化 更安全且壽命更長
2019.09.18
輕質鋰金屬電池設計再進化 更安全且壽命更長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本刊訊】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近日於《焦耳》(Joule)期刊發布最新研究,他們與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組成研究團隊並研發了一款特殊塗層。報告指出,將此塗...
鋰電池 鋰金屬電池 化學
簡述鋅液流式空氣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2019.09.18
簡述鋅液流式空氣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作者 / 蔡佳玲/中原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
453期
世界人口的增加、環境污染問題和全球氣候的變遷及暖化,都威脅著人類的永續生存。許多先進國家均致力提升含碳燃料的使用效率及研發無碳燃料的技術,如金屬燃料電池技術,盼最終可使用電能作為車輛能源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鋅液流式空氣燃料電池
從電子菸的環境與公眾健康危害談法律的管理與設計難題
2019.09.01
從電子菸的環境與公眾健康危害談法律的管理與設計難題
作者 / 郭憲文/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
597期
雖然電子菸是可能減少菸草危害的最新產品,但它們已被誇大宣傳作為減少吸菸危害的替代品。近年來,對這些設備的認知和使用迅速成長,全世界至少有數百萬人正在使用電子菸,然而各國對於這項新興產品的認識有限,也使得管...
電子菸管理
汗味掰掰 穿上散發香氣的衣服
2019.09.01
汗味掰掰 穿上散發香氣的衣服
作者 / 編輯部
597期
臺灣夏季的天氣總是令人難以忍受,面對高溫悶熱環境時,戶外活動或工作都會使身體大量排汗,而更惱人的是流汗後所產生的味道。所以,若衣物具散發香氣的功能,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天氣氣味β香茅醇蛋白衣服汗液
環保技術潛力無窮有機廢棄物處理商業化
2019.08.16
環保技術潛力無窮有機廢棄物處理商業化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臺灣有機廢棄物無適當去處,除了造成業界的處理困難,不肖業者隨意棄置的行為也間接導致環境問題,甚至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上的危害。中央研究院院士楊秋忠,日前以環保酵素技術結合反應設備,並將有機廢棄物快速製成肥料,...
有機廢棄物環保
在無燃的煙霧迷漫中電子菸是否百分之百安全?
2019.08.01
在無燃的煙霧迷漫中電子菸是否百分之百安全?
作者 / 郭憲文/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596期
走進美國高中校園,會看到一群學生使用狀似筆管的電子菸吞雲吐霧,這群電子菸愛好者被稱為「vaper」,而這新興英語詞彙,也顯示使用電子菸的年輕族群正快速成長。電子菸除了不用點火外,在成份上與市售菸有何差異?不含...
電子菸菸鹼尼古丁電子尼古丁輸送系統
醣類合成的魔術師—Auto-CHO系統
2019.08.01
醣類合成的魔術師—Auto-CHO系統
作者 / 許聞廉/中研院資訊所的特聘研究員,研究領域為生物資...
596期
廣布在生物體的醣分子,在生物體上扮演著多重角色。不過,也因如此,其複雜性增加科學家在研究上的困難。所以,透過Auto-CHO系統,將能幫助學術界共同探究醣分子的合成方式以加速對醣分子的研究進展。
醣分子一鍋式酵素合成法程式化一鍋合成法組合單元
Green ChemisTREE:根據12項原則紮根20年
2019.08.01
Green ChemisTREE:根據12項原則紮根20年
作者 / 廖美儀、何峰毅、杜晉瑋/國立屏東大學應用化學系。
588期
美國化學家安那史塔斯(Paul Anastas)與華納(John Warner)提出「綠色化學12項原則(The twelve principles of green chemistry)」後,使得相關子領域開始出現在毒理學、工程學和其他學科上,目前已有超過300篇以綠色...
化學化學合成綠色化學12項原則
不容輕忽的三手菸危機
2019.08.01
不容輕忽的三手菸危機
作者 / 編輯部
596期
對吸菸者周遭的人而言,二手菸不只菸味難耐,後續造成的健康議題更是不在話下;不過,相較於二手菸,三手菸的問題卻容易遭到忽視。兩者的不同在於,三手菸並不涉及與香菸燃燒產生的煙霧接觸,而是指附著和殘留於衣物、頭...
三手菸健康呼吸系統粒線體上皮細胞氧化壓力
去除文字及圖案油墨 回收紙張新技術
2019.07.18
去除文字及圖案油墨 回收紙張新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研究團隊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發現,利用水、二氧化碳及可見光成功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液化燃料,可作為處理二氧化碳的全新方法。
去除油墨紙張回收
有光的地方就不怕髒? 看光觸媒如何抗菌除臭
2019.07.01
有光的地方就不怕髒? 看光觸媒如何抗菌除臭
作者 / 廖美儀/國立屏東大學應用化學系助理教授;鄭廷瑜/國...
595期
家電用品經常出現許多讓人摸不著頭緒的關鍵字,如空氣清淨機、捕蚊燈等宣稱所含的「光觸媒」及「奈米光觸媒」。這看似高科技的光,與光觸媒之間有何關聯?材料是否會為環境帶來其它副作用?
光觸媒微生物二氧化鈦氧化還原反應
兵馬俑的武器依舊鋒利 考古發現破解千年之謎
2019.06.03
兵馬俑的武器依舊鋒利 考古發現破解千年之謎
作者 / 編輯部
594期
位於中國西安市的秦始皇陵墓及兵馬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些數量驚人的兵馬俑,向世人展示秦帝國的文化及軍事工藝的偉大成就。
兵馬俑考古鉻酸鹽青銅器焠火技術
門得列夫不是唯一 片解中西方元素週期表
2019.06.02
門得列夫不是唯一 片解中西方元素週期表
作者 / 張澔/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594期
小時候,故事書中描繪著週期表的誕生是門得列夫做夢的結果,儘管現實並不如童話般簡單,但是,如何從一堆元素中挖掘出週期性並排列?不僅如此,自古以來週期表的排序與形狀更是千奇百怪,最終又為何是門得列夫的週期表一...
門得列夫元素週期表原子量化學
老調新曲話酸鹼
2019.06.02
老調新曲話酸鹼
作者 / 王文竹/淡江大學化學系教授。
594期
提起化學,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奪目色彩變化的酸鹼反應。現代化學的酸鹼觀念,開始於拉瓦節確立氧氣是 燃燒的條件,生成酸的主因,迄今己有 250 年了,但是酸鹼性質的老調,仍然新曲倍出、各擅勝場。
酸鹼理論酸鹼反應電子對路易斯酸路易斯鹼
唐圓宋扁─ 從木材科學定年看古代樂器的傳承與收藏
2019.05.01
唐圓宋扁─ 從木材科學定年看古代樂器的傳承與收藏
作者 / 蔡文潔/福建農林大學傳媒系、實踐大學管理學院創意產...
593期
近來東西方古代樂器在拍賣場上屢屢創下價格紀錄:東方最名貴的是宋徽宗御製的七弦古琴「松石間意」,2010年以2000萬美金成交;西方則是以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1644~1737年)的小提琴「布倫特夫人(Lady...
科學定年古代樂器
氮氣合成技術新突破
2019.05.01
氮氣合成技術新突破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德國符茲堡大學(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ät Würzburg)與法蘭克福大學 (Goethe University in Frankfurt)近日 於Science發布研究指出,不必將氮氣 (dinitrogen, N2)分解成氮,也能成功製 造出氨氣(NH3)。
氨氣哈伯化合物硼分子
遺傳變異恐使愛滋治療藥物失效
2019.05.01
遺傳變異恐使愛滋治療藥物失效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ntiretroviral drug) 可保護人體免受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這類藥物如替諾福韋(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常用在愛滋病的預 防及治療上。然而,過去研究報告指出, 該藥僅有...
遺傳變異抗逆轉錄病毒藥物HIV
人工合成醣分子 可望修復受損的脊髓神經元
2019.05.01
人工合成醣分子 可望修復受損的脊髓神經元
作者 / 編輯部
449期
【本刊訊】車禍、工害等災難造成的中樞神經受損,其傷害往往難以修復。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洪上程主任與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院院長門松健治,近日於《自然:化學生物學》(Nature Chemical Biology)期刊發表跨國研...
人工合成醣分子脊髓神經元
廢棄物也要資源化─太陽能產業裡隱藏的循環問題
2019.04.01
廢棄物也要資源化─太陽能產業裡隱藏的循環問題
作者 / 陳偉聖/美國南加大環境工程碩士、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
592期
隨著科技發展,人類對能源的需求不斷成長,過度開採也使地球的自然資源逐漸枯竭。其中,與人類生活最相關的石化燃料更是快速減少,因此近年人類積極尋找與開發替代能源以舒緩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而太陽能的使用,是最具前...
太陽能廢棄物循環問題
是憂患儲電還是間接浪費?走看液流電池的優化與革命
2019.03.01
是憂患儲電還是間接浪費?走看液流電池的優化與革命
作者 / 周宜欣/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研究所博士生、行政院原子...
591期
為減緩溫室效應,全球能源來源勢必朝向風能、太陽能與潮汐能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電能輸出深受氣候影響,具不穩定與間歇性特質;而儲能技術的運用,將有效改善可再生能源的缺失,完美調節其不穩定的問題。
液流電池電池蓄電池功率控制系統
臺科學家發現打開血腦障壁的密鑰 腦癌治療又現曙光
2019.02.01
臺科學家發現打開血腦障壁的密鑰 腦癌治療又現曙光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腦瘤治療的過程中,血腦障壁(blood brain barrier, BBB)使化療藥物被阻隔在外,無法有效殺死癌細胞。近期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於《美國化學會奈米雜誌》(ACS Nano)發布最新研究,並指出在...
血腦障壁腦癌
導電材料新用法 美學者打造氧化石墨烯黏土
2019.02.01
導電材料新用法 美學者打造氧化石墨烯黏土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研究團隊,日前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布研究,將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製作成柔軟、可塑型與可捏合的有趣材料,就像麵團或黏土一...
導電氧化石墨烯黏土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