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2025年
  • 2024年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00年以前
  1. 封面故事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精緻又迷人的幾何圖形─統一發票防偽團花設計專訪
2020.12.01
精緻又迷人的幾何圖形─統一發票防偽團花設計專訪
作者 / 林家妤Shark Lin/因為數學成為斜槓青年,進行數學藝...
612期
發票團花擁有重重的防偽設計,造就了精緻又迷人的幾何圖形。而團花的幾何設計是基於數學中的正弦函數,只要調整函數的頻率、振幅、偏移量、相位差及波長等參數,便能改變函數曲線的形狀;此外,團花的外圍輪廓也會依照對...
發票幾何圖案防偽團花正弦函數紐索紋飾
物質由何組成?從原子光譜到原子結構
2020.12.01
物質由何組成?從原子光譜到原子結構
作者 / 蔡坤憲/交通大學電子物理所碩士。目前旅居紐西蘭,擔...
612期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試圖找出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從古希臘學者提出的「原子」構想,到19世紀初期科學家觀察化學反應的線索等。而到了20世紀初期,諸多物理學家以實驗的方式提出各自的原子結構。其中,用於分辨化學元素的...
原子元素電子金箔實驗原子核行星繞日模型電磁學理論氫原子模型光譜學化學元素焰色實驗指紋
你知道嗎?不愛「吃苦」可能是你的生存本能?
2020.12.01
你知道嗎?不愛「吃苦」可能是你的生存本能?
作者 / 陳瑋駿/清華大學化學系碩士,中興大學化學系學士。現...
612期
由於植物並沒有雙腳,無法在面臨危險的時候逃跑,因此他們發展出了一項特殊的自衛手段──靠自身分泌出的一些特殊化學物質,作為天然的殺蟲劑或抗菌劑,甚至還可以告訴掠食者「我很難吃,不要吃我!」,例如馬鈴薯中的龍...
苯甲地那銨演化生物鹼化學物質橘皮油黃酮類化合物馬鈴薯龍葵鹼化學結構
天文學家的野望LYNX X射線太空望遠鏡
2020.12.01
天文學家的野望LYNX X射線太空望遠鏡
作者 / 林彥興/清大理學院學士班,物理 / 天文物理雙專長,...
612期
在天文的觀測領域中,除了利用可見光之外,探測宇宙中的X射線也是常見的手段之一。但由於宇宙中的X射線會被地球大氣吸收,難以直接在地面上進行觀測,對此天文學家利用衛星將天文望遠鏡發射至太空進行觀測。而正在規畫的...
X射線X射線天文學宇宙LYNX太空望遠鏡X光光譜元素光學系統
由COVID-19衍生出的防疫大網,成功降低五大傳染病的盛行率
2020.12.01
由COVID-19衍生出的防疫大網,成功降低五大傳染病的盛...
作者 / 傅詩宸/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生醫所博士,喜愛文學創作,...
612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來勢洶洶,全球累計病例數也在今(2020)年10月突破4000萬人。面對疾病,臺灣人民做了萬全的防疫工作,有趣的是諸如戴口罩、用肥皂勤洗手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措施,不僅防堵了疫情在臺灣蔓...
COVID-19傳染病免疫力全民防疫傳染途徑疾病新冠肺炎
「看見」腦神經:下一個世代的神經網路地圖
2020.12.01
「看見」腦神經:下一個世代的神經網路地圖
作者 / 陳亭瑋/臺灣師範大學畢,主修生命科學。經歷專案與編...
612期
在解密了果蠅全腦神經網路地圖後,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江安世,準備將腦科學的研究帶往全新的疆土──人腦。若想充分了解人類的大腦,除了顯微影像的技術發展之外,也需要一步一步的從模式生物,往更複雜的物種延伸,才能...
腦科學神經網絡記憶人類大腦果蠅生命科學神經元共軛焦顯微鏡跨領域
帶領神經科學走入臨床——非人靈長類動物疾病模型的建置
2020.12.01
帶領神經科學走入臨床——非人靈長類動物疾病模型的建...
作者 / 羅億庭/希望能第一次做實驗就上手,本刊編輯。
612期
有關非人靈長類的實驗,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少人會去觸碰的領域,而想建立以獼猴為實驗動物的疾病模型,更需要克服操作實驗的人員稀少與維持遺傳背景穩定性的問題。若以複製動物的技術,複製出一隻經過基因編輯後具有疾病的...
神經科學突觸可塑性神經元神經調控獼猴疫苗腦疾病
實現未來科技生活的樞紐 大數據
2020.12.01
實現未來科技生活的樞紐 大數據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12期
近年來,人工智慧是科技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但要使電腦能做出如同人腦般的能力,必須倚賴大量的資料進行分析。而為了處理這種「又多又雜」的資料,大數據(big data)也就應運而生。大數據能將看似一盤散沙的資料,透...
人工智慧類神經網路數據巨量資料網際網路摩爾定律積體電路
2020諾貝爾獎遺珠 那些研究團隊裡的無名英雄
2020.12.01
2020諾貝爾獎遺珠 那些研究團隊裡的無名英雄
作者 / 方偉宏/臺灣大學醫技系副教授。
612期
許多科學獎項,往往只頒發給特定幾位研究者,但在這些研究人員背後,其實也都有個默默努力的團隊。而今(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三位發現C 肝病毒的學者,其中獲獎的英國生物化學家霍頓(Michael...
肝炎諾貝爾獎C肝病毒C型肝炎cDNA2020諾貝爾獎
時空行者 史蒂芬.霍金
2020.12.01
時空行者 史蒂芬.霍金
作者 / 雷納.曼羅迪諾
612期
在劍橋大學的檔案室裡,收藏著霍金的博士論文,題為:《膨脹宇宙的性質》(Properties of Expanding Universes),上頭蓋有日期印戳一九六六年二月一日。那時的他是二十四歲。論文的開章寫著:「本文探討了膨脹宇宙的一...
史蒂芬.霍金膨脹宇宙廣義相對論穩態理論宇宙萬有引力恆星黑洞奇異點大霹靂愛因斯坦方程式
科學月刊2020年12月號(612期)目錄—2020諾貝爾獎特別報導
2020.12.01
科學月刊2020年12月號(612期)目錄—2020諾貝爾獎特...
作者 /
612期
科學月刊雜誌目錄
實驗室的檢測服務中,該由誰來收受、分析與上機製備檢體?
2020.11.15
實驗室的檢測服務中,該由誰來收受、分析與上機製備檢...
作者 / 編輯部
467期
為求基因輔助診斷與精準醫療實務能與時俱進,衛生福利部於今(2020)年4月預告,擬修訂《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裡多達21條的相關條文。
醫事檢驗醫療LDTs生醫生技產業
淺談《特管法》修法所引發的人才聘用爭議
2020.11.15
淺談《特管法》修法所引發的人才聘用爭議
作者 / 高啟明/臺灣大學研發處產學合作總中心新創組長;前臍...
467期
《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稱《特管法》)的立法目的,是為了提升臺灣醫療的服務品質;該法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就特定的醫療技術、檢查、檢驗或醫療器材,規定其適應症、操作人員資格、...
《特管法》LDTs基因表現核酸定序醫檢師法律醫療生技醫療
測謊鑑定準確率不足?淺談科學辦案的爭議
2020.11.15
測謊鑑定準確率不足?淺談科學辦案的爭議
作者 / 曾春僑/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科技偵查科副教授
467期
近來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司法科學、鑑定機制與專家證人」議題中,著重於科學辦案的技術與應用,以強化司法發現真實的能力,其中針對測謊過程、品管、證據能力等有許多討論與建議。
科學偵查實務邏輯思考測謊犯罪司法心理學鑑識科學
論自我抄襲-重複發表、文字再使用 有無學術倫理上的處罰必要?
2020.11.15
論自我抄襲-重複發表、文字再使用 有無學術倫理上的...
作者 / 孫以瀚/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467期
自我抄襲(self plagiarism),是近年出現的學術倫理議題,但在概念不明確的狀況下,引發很多困惑,如學生的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計畫與計畫,或是計畫與期刊論文。不過,怎樣才算自我抄襲呢?
自我抄襲(self plagiarism)學術學術倫理公權力重複發表著作權研究行為
COVID-19疫情人人自危,但請勿忽略登革熱的侵襲——全球與臺灣流行病學、病媒蚊與防治策略
2020.11.15
COVID-19疫情人人自危,但請勿忽略登革熱的侵襲——全...
作者 / 董宗華、黃詩涵、鍾昇達、顧家綺、金傳春 。通訊作者...
467期
臺灣多因境外移入病例點燃登革熱疫情,因此,需先瞭解全球相關流行病學;根據患者年齡與登革病毒的流行特徵,可將其分為「地方性流行(endemic)」和「非地方性流行(non-endemic)」兩類。
流行病學登革病毒登革熱血清學全球暖化埃及斑蚊白線斑蚊病媒蚊衛生教育
開發基因編輯技術CRISPR作為食品與醫藥的篩檢工具
2020.11.15
開發基因編輯技術CRISPR作為食品與醫藥的篩檢工具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7期
近年,食品微生物帶來的食物中毒事件仍偶有發生,所以在製造、加工、儲存及運送過程中,防止食品受到病原體汙染仍應受到重視,而檢測正是確保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工作。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食品微生物檢測基因COVID-19藥物病理學聚合酶連鎖反應
監看小孩的不只有你-國際版360兒童手錶的後門偷窺事件
2020.11.15
監看小孩的不只有你-國際版360兒童手錶的後門偷窺事...
作者 / 洪朝貴/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467期
奇虎科技所出產的360兒童手錶在臺灣並不是特別流行,但或許是拜北京新浪新聞臺灣網站大力推薦之賜,這款產品在兒童手錶的臉書社團裡也還蠻常被提及,且蝦皮、淘寶、Yahoo奇摩拍賣上面都買得到。
資安雲端Apps言論管制犯罪軟體電子資訊硬體
更快、更精準的腎毒性檢測平台誕生
2020.11.15
更快、更精準的腎毒性檢測平台誕生
作者 / 編輯部
467期
藥物、健康食品或食品添加物中的腎毒性(renal toxicity)對人類生活影響甚鉅,然而,目前仍沒有一套理想的檢測方式。因此,國家實驗研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以下稱國研院動物中心)開發「神農鼠腎毒篩檢平台」,透過該平...
腎毒性腎毒性檢測腎臟腎臟病腎衰竭尿液尿素氮肌酸酐MIOX
DrugCell用人工智慧篩選癌症治療藥物
2020.11.15
DrugCell用人工智慧篩選癌症治療藥物
作者 / 林承勳
467期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醫學與癌症治療中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School of Medicine and Moores Cancer Center)教授兼癌細胞圖譜計劃與國家網路生物學資源中心主任伊德克(Trey Ideker),日前與研...
神經網路技術DrugCell人工智慧癌症癌細胞腫瘤藥物神經元細胞
神經細胞體外培養靠微型機器人
2020.11.15
神經細胞體外培養靠微型機器人
作者 / 劉姿婷
467期
大腦掌管感覺處理、運動、學習、記憶與決策等功能,這些複雜的功能仰賴神經元之間適當的連結,即有功能的突觸(synapse),方能正常運作。
大腦神經元突觸神經網絡神經科學神經細胞自由基雙光子聚合反應微型機器人磁力
從數學模型證實臺灣抗疫成效
2020.11.15
從數學模型證實臺灣抗疫成效
作者 / 編輯部
467期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與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合作,利用數學模型證實臺灣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抗疫成功的關鍵作為,盼提供世界各國相關協助與經驗分享。
數學模型COVID-19基本傳染數防疫傳染病防治公共衛生生技醫療
別怕「因AI失業」,而是準備好從事「AI職務」
2020.11.15
別怕「因AI失業」,而是準備好從事「AI職務」
作者 / 野口竜司
467期
進入AI社會,我會失業嗎?身為文組的人,如何藉由AI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呢?想要成為AI人才應該從什麼地方開始著手強化能力呢?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消除這種不安和疑問。
AIAI時代AI職務職務人類資訊
2020年10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ᗒᗨᗕ)
2020.11.02
2020年10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ᗒᗨᗕ)
作者 / 編輯部
610期
抽書書摘
探索有機分子的起源也能協助減少碳排放
2020.11.01
探索有機分子的起源也能協助減少碳排放
作者 / 編輯部
611期
近期由美國自然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合作的一項研究中,團隊提出約40億年前的地球上,也就是生命起源之前第一批有機分子產生的關鍵過程。
有機分子固碳作用光合作用甲酸二氧化碳生態環境
除了溫室氣體外,永凍土融化還會釋放出什麼?
2020.11.01
除了溫室氣體外,永凍土融化還會釋放出什麼?
作者 / 編輯部
611期
地球正慢慢暖化,南北極的冰層範圍也正逐年減少。除了海冰減少以外,儲存於永凍土(permafrost)中的二氧化碳、甲烷、遠古細菌與病毒,也可能隨著永凍土的融化而被釋放;此外,永凍土中的有機化合物也可能被釋出。
永凍土單萜烯倍半萜烯雙萜有機化合物輻射地球暖化
從牙齒揭露史前巨齒鯊的體型
2020.11.01
從牙齒揭露史前巨齒鯊的體型
作者 / 編輯部
611期
現已滅絕的巨齒鯊(Carcharocles megalodon)曾是海洋中最大的鯊魚,由於體型非常巨大且兇猛,常被作為電影的題材,而2018年好萊塢電影《巨齒鯊》(The Meg)更是直接將牠拔擢為主角明星,也使人們對於這個已經絕種的海...
巨齒鯊海洋生物牙齒化石鯊魚尖吻鯖鯊長鰭鯖鯊鼠鯊大白鯊太平洋鼠鯊
觀看電視上的自然風景,還能改善負面情緒?
2020.11.01
觀看電視上的自然風景,還能改善負面情緒?
作者 / 編輯部
611期
在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一項研究中表示,在家中觀看自然風景節目也具有提振心情、減少負面情緒的效果!
大自然情緒VR眼鏡互動式圖像
特定基因的突變,可能讓你對魚腥味不敏感
2020.11.01
特定基因的突變,可能讓你對魚腥味不敏感
作者 / 編輯部
611期
魚有一種魚味,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日前,來自冰島的一項人類嗅覺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顯示:有些人的某個特定嗅覺基因突變,使魚腥味變得不那麼強烈。
嗅覺基因全基因組關聯分析三甲胺TAAR5基因OR6C70基因OR52D1基因
走得快不如走得巧?在親密關係中男生通常會放慢走路速度
2020.11.01
走得快不如走得巧?在親密關係中男生通常會放慢走路速...
作者 / 謝育哲/還好我和女朋友身高差不多,不用放慢走路速度...
611期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走路方式,一般來說,我們身體會以消耗最少能量的最佳步行速度(optimal walking speed)行進。
走路速度情侶親密關係
  • «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