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2025年
  • 2024年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00年以前
  1. 封面故事
  2. 搜尋【倫理】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美國病毒學家使用病毒治癒自身乳癌引發實驗倫理爭議
2024.12.23
美國病毒學家使用病毒治癒自身乳癌引發實驗倫理爭議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6期
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大學(University of Zagreb)的病毒學家哈拉西(Beata Halassy),她將實驗室培養的病毒注射在自己的腫瘤上,嘗試治療乳癌,在近日引發諸多有關實驗倫理議題的討論。
實驗倫理癌症溶瘤病毒療法
法律管制深偽技術的關鍵 保障個人「社會形象」的隱私權
2024.07.15
法律管制深偽技術的關鍵 保障個人「社會形象」的隱私...
作者 / 劉子安/日本國立神戶大學法學研究科研究助手,研究專...
511期
目前臺灣有關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深偽(deepfake)技術不當應用涉及侵權的案例討論,主要聚焦在色情、金融詐欺或政治抹黑等事件。例如2020年網路名人以深偽技術惡意將女性名人臉部合成在成人片,...
人工智慧深偽隱私權人性尊嚴歐洲人權公約個人社會形象虛擬世界數位分身
難辨虛偽和真實,Deepfake技術造成的AI倫理與法規挑戰
2023.10.15
難辨虛偽和真實,Deepfake技術造成的AI倫理與法規挑戰
作者 / 許志仲/成功大學統計學系助理教授
502期
在近年來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發展中最具爭議和吸引力的技術,恐怕莫過於Deepfake了。近幾年,Deepfake利用深度學習技術(deep learning)模仿真人的語音和臉部表情,可以製作出相當擬真的假影...
deepfake深度學習隱私偽造透明度AI倫理被動偵測法律防治社會教育
AI 也會出差錯?使用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倫理與風險
2023.02.02
AI 也會出差錯?使用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倫理與風險
作者 / 甘偵蓉/清華大學人文社會AI 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博士...
638期
當談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也就是AI 時,讀者會想到什麼?是多年前由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導演的那部《A.I.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那個一直盼不到人類母愛而令人心碎...
人工智慧演算法倫理風險AI 應用深偽技術人臉辨識技術
能從醫學影像分辨種族 AI帶來醫學倫理疑慮?
2022.09.16
能從醫學影像分辨種族 AI帶來醫學倫理疑慮?
作者 / 郭柏志/清華大學資工系助理教授。
489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輔助臨床判斷已成為近年醫療的趨勢,被應用在多種醫學領域。例如利用眼底視網膜影像進行糖尿病預測、透過X光影像判讀是否有肺部疾病、依照患者入院時的病歷資料進行死亡預測等,...
AI系統放射科X光影像醫學倫理種族資訊診斷
人類為AI制定的倫理架構,究竟哪裡出了錯?《人工智慧最後的祕密》
2022.05.15
人類為AI制定的倫理架構,究竟哪裡出了錯?《人工智慧...
作者 / 凱特.克勞馥(Kate Crawford)
485期
網際網路在許多方面改變了一切;在人工智慧研究領域,網際網路被視為某種類似自然資源的東西,供人取用。隨著越來越多人開始把他們的圖像上傳到網站、照片分享服務,最後傳到社群媒體平臺,掠奪行為也更頻繁發生。突然間...
InternetImageNet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學術科技數據資料探勘技術機器學習法石油資本主義資訊匿名資料集
我見我聞:學術倫理面面觀
2022.04.15
我見我聞:學術倫理面面觀
作者 / 陳慶鏗/退休國家講座教授、前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特聘講...
484期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周成功於《科技報導》第480期「科報40周年」撰文指出:「自我反省及批判的精神,似乎已經從臺灣學術圈內完全消失」。筆者從事生物醫學教研50年,參與學術行政亦35載,深感常與學生及同仁分享的「...
學術界學術倫理生物醫學學術研究學術論文科學人性數據撤稿指數研究倫理
生活中的AI應用:淺談人臉偵測原理及衍伸的倫理議題
2021.11.16
生活中的AI應用:淺談人臉偵測原理及衍伸的倫理議題
作者 / 吳昆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人工智慧普適研究中心計畫...
479期
在科技爆發的時代,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越來越常出現在我們生活。AI技術表示能夠讓機器具有類似人類的智慧,可用來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工作效率等。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攝影機為例,這些攝影機...
人工智慧哈爾小波轉換哈爾特徵積分圖皮膚物件偵測技術YOLOv4COVID-19隱私權人臉偵測
「文字再使用」即是學術倫理問題
2021.04.15
「文字再使用」即是學術倫理問題
作者 / 蔡孟利/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472期
《科技報導》第467期,刊出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孫以瀚所寫的〈論自我抄襲-重複發表、文字再使用有無學術倫理上的處罰必要?〉,文中有幾項論點,筆者並不認同,在此提出討論。
文字再使用學術倫理研究計畫學術倫理教育
「文字再使用」即是學術倫理問題
2021.03.18
「文字再使用」即是學術倫理問題
作者 / 蔡孟利/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未經標註出處,發表人將已發表不涉及論文創新核心部分的文字再利用的「文字再使用」是否為可以容許之行為?是否屬於學術倫理所該規範的項目?
學術學術倫理審查制度文字再使用
論自我抄襲-重複發表、文字再使用 有無學術倫理上的處罰必要?
2020.11.15
論自我抄襲-重複發表、文字再使用 有無學術倫理上的...
作者 / 孫以瀚/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467期
自我抄襲(self plagiarism),是近年出現的學術倫理議題,但在概念不明確的狀況下,引發很多困惑,如學生的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計畫與計畫,或是計畫與期刊論文。不過,怎樣才算自我抄襲呢?
自我抄襲(self plagiarism)學術學術倫理公權力重複發表著作權研究行為
萬人血清抗體檢測計畫的研究倫理爭議
2020.09.14
萬人血清抗體檢測計畫的研究倫理爭議
作者 / 甘偵蓉/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副研究學者,前成功...
466期
此次臺大公衛團隊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的萬人血清抗體檢測計畫,在研究倫理審查方面引發些許爭議。從目前資訊及各方說法來看,先說結論,臺大團隊是否應該把彰化縣衛生局的採檢視為研究的一部份,面臨兩難。如視採檢為研究...
臺大公衛 彰化縣衛生局 研究倫理 倫理審查 血清 抗體 檢測
Taiwan Can Help──從冠狀病毒疫情看學術倫理與國際關係
2020.04.10
Taiwan Can Help──從冠狀病毒疫情看學術倫理與國際...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的攻勢下,許多科學家與各領域專家正積極檢驗政策適當性、藥物與疫苗的效益等問題,過程中亦需對研究受試者進行持續追蹤。
新冠病毒COVID-19世界衛生組織WHO防疫超前部署
從任務偏離到關鍵任務:新冠肺炎期間的研究倫理考量
2020.04.07
從任務偏離到關鍵任務:新冠肺炎期間的研究倫理考量
作者 / 甘偵蓉/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學者、通識...
460期
近日,中央研究院與清華大學陸續傳出研究實驗室人員確診,目前不清楚這些實驗室是做哪類研究,希望不是以人作為實驗對象,否則感染情況令人擔憂。但面對新冠病毒(COVID-19)傳播來勢洶洶,凡是需要人與人親身接觸的活動...
新冠肺炎 受試者 實驗 研究倫理審查 人類/人體研究倫理 IRB/REC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應用 在倫理道德上有何挑戰?
2019.06.21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應用 在倫理道德上有何挑戰?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50期
近幾年來,叢集有規律間隔的短迴文重複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成為科 學界的熱門話題之一,其原為存於細菌的 後天免疫系統(adaptive immunity),現已發展為一種成...
基因編輯CRISPR倫理道德
有無利益衝突,誰說了算? 從美國醫學研究未揭露利益的爭議談起
2019.06.02
有無利益衝突,誰說了算? 從美國醫學研究未揭露利益的...
作者 / 甘偵蓉/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學者、...
594期
研究利益衝突,是指研究人員在專業上必須列為首要考量 的利益,可能在追求私人或次要利益的過程中受到減損或 負向影響,甚至因而未能遵守相關法律或專業倫理。而醫 學研究與商業利益,是 1 加 1 大於 2 的協同共榮,還是...
論文醫學利益衝突
科技部公布臺大學術倫理案相關人員處分
2017.04.01
科技部公布臺大學術倫理案相關人員處分
作者 / 編輯部
424期
針對2016年11月在匿名論文討論網站Pubpeer上遭質疑的郭明良等人違反學術倫理案,科技部於今(2017)年3月30日公布臺大學術倫理案審議結果。
學術倫理
前臺大生命科學院學術倫理調查小組主席 ──閔明源教授專訪
2017.03.01
前臺大生命科學院學術倫理調查小組主席 ──閔明源教...
作者 / 編輯部
423期
《科學月刊》總編輯蔡孟利(以下簡稱蔡):在1月13日臺大開完校教評會之後,生科院還有沒有繼續調查作為?
生命科學院學術倫理
1月13日臺大學術倫理調查結果記者會問答實況記錄
2017.02.01
1月13日臺大學術倫理調查結果記者會問答實況記錄
作者 / 記者李依庭編輯整理
422期
2016年11月,臺灣大學郭明良教授與相關人員在匿名論文同儕審查網站PubPeer上,遭質疑論文圖片重複使用,疑似違反學術倫理。臺灣大學於1月13日針對郭明良等人違反學術倫理案,召開階段性記者會,由臺灣大學副校長郭大維負...
學術倫理論文圖片
生醫研究倫理訓練─借鏡美國的經驗
2017.01.01
生醫研究倫理訓練─借鏡美國的經驗
作者 / 林士傑/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
565期
最近臺大郭明良教授的疑似論文造假事件,引發許多對於臺灣該如何進行生醫研究倫理訓練的討論。
生醫研究論文
  • 1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