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地震預測的成功與不成,行動與不動
2021.03.30
地震預測的成功與不成,行動與不動
作者 / 陳卉瑄/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
616期
地震在世界各地都造成嚴重的影響,相較於其他種類的天然災害,地震發生時間僅數十至數百秒,是最難以應變和預測的。不過,1975 年發生在中國的海城地震就被預測成功了!這多虧了大地震前的地殼變形、地下水位與氣體劇變...
地震海城地震地震預報
改變世界的材料!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玻璃故事
2021.03.30
改變世界的材料!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玻璃故事
作者 / 謝育哲/瘋狂迷戀IKEA鯊魚的男子,本刊主編。
616期
本期《科學月刊》的玻璃專輯要帶大家走進時光隧道,從時間迴廊裡看看玻璃對科學發展的影響。不過我們還是要先幫讀者科普一下玻璃相關的知識,例如玻璃是什麼?常見的玻璃型態與特色?以及玻璃的加工方式。
玻璃鈉玻璃鉛玻璃硼玻璃石英玻璃
玻璃與在地的結合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巡禮
2021.03.30
玻璃與在地的結合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巡禮
作者 / 謝育哲/本刊主編。
616期
在看完封面故事一後,你是否對玻璃這項日常隨處可見的材料產生興趣了呢?如果想知道更多玻璃的故事,以及玻璃與臺灣之間的連結,推薦大家可以前往位於新竹的玻璃工藝博物館(以下簡稱玻工館)。
玻璃玻璃產業玻工館玻璃藝品
來自古代的傳世祕方:古埃及人與古羅馬人如何製作玻璃?
2021.03.30
來自古代的傳世祕方:古埃及人與古羅馬人如何製作玻璃...
作者 / 王冠文/英國雪菲爾大學考古博士,現職為中央研究院歷...
616期
最早的玻璃製作出現在西元前16世紀的古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當時的工匠已懂得利用高純度的矽質原料、植物灰、金屬礦物製出不同顏色的玻璃。而古羅馬人製作的玻璃,除了使用「砂」之外,還會使用「泡鹼」做為助熔劑,...
玻璃古埃及時代古羅馬時代石英氧化作用青金石
玻璃與17世紀科學的發展
2021.03.30
玻璃與17世紀科學的發展
作者 / 邱韻如/長庚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物理...
616期
西元前2000多年以前,人類就已掌握製造玻璃的技術。到了17世紀,玻璃製的瓶罐器皿、窗戶、面鏡、稜鏡、透鏡等,帶動了科學的蓬勃發展,在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領域都能看到玻璃的蹤影,玻璃可說是科學發展的重...
玻璃玻璃工藝工業燃燒鏡望遠鏡顯微鏡眼鏡
溫室、透鏡與水晶宮 19世紀科學中的玻璃
2021.03.30
溫室、透鏡與水晶宮 19世紀科學中的玻璃
作者 / 黃相輔/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史博士,研究興趣是通俗科學...
616期
19世紀起,由於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玻璃從奢侈的工藝品轉為常見的材料。其中有醫師將玻璃做成保護植物的容器,甚至還成了當時貿易戰的重要角色。此外,玻璃也成了建築的理想材料,例如溫室等;而在1851年,倫敦萬國博覽會...
玻璃植物學沃德箱溫室水晶宮棕櫚屋
現代玻璃的科技應用 臺灣自製的太空級天文望遠鏡鏡片
2021.03.30
現代玻璃的科技應用 臺灣自製的太空級天文望遠鏡鏡片
作者 / 郭慶祥/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
616期
玻璃在現代科學研究中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中包含天文望遠鏡的鏡片製作。事實上,太空級天文望遠鏡的大口徑非球面鏡在國際間屬於管制性元件,且價格昂貴、不易取得。所幸在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的努力之下,順利製作...
太空科技天文望遠鏡非球面光學鏡片修正透鏡組福衛五號光學鏡頭玻璃
輻射壓力
2021.03.30
輻射壓力
作者 /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月...
616期
人們對於光的本質充滿好奇。當光線照射在身上時,通常我們不會有任何感覺。但光其實也會對物質造成壓力,只是光的壓力非常小。不過,即使壓力極小,科學家在雷射的研究中,發現光也能推動物體,而彗星的尾巴就與光壓有關...
光輻射空氣光壓物理
骨子裡藏了什麼祕密?關於恐龍胚胎學的二三事
2021.03.30
骨子裡藏了什麼祕密?關於恐龍胚胎學的二三事
作者 / 黃大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生藥學博士班,中興大學客...
616期
恐龍胚胎學是一門「看進恐龍骨頭內」的科學,有別於傳統的古生物學,能揭開更多恐龍的諸多奧秘。筆者在中國雲南挖掘到2億年前的祿豐龍胚胎化石,並發現牠在還沒孵化、破殼、吃到外界食物之前,就已經換了好幾代牙齒;此...
恐龍恐龍胚胎化石祿豐龍恐龍牙齒蜥腳類恐龍
「屎」上第一的吸引力?大貓熊為什麼愛在馬糞中打滾?
2021.03.30
「屎」上第一的吸引力?大貓熊為什麼愛在馬糞中打滾?
作者 / 曾文宣/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生態演化研究所,熱衷於分...
616期
外表看似可愛的大貓熊,有著一個不怎麼可愛的嗜好:看見新鮮的馬糞時,會莫名受到吸引一頭埋入馬糞中,甚至翻滾、磨蹭樣樣來!中國科學家分析新鮮馬糞中的成分後,發現其中的BCP化合物正是吸引大貓熊的關鍵。原來BCP化合...
貓熊馬糞萜烯β—石竹烯石竹烯氧化物BCP化合物
關於我轉生變成世界屎尿第一人這檔事—楊佩良專訪
2021.03.30
關於我轉生變成世界屎尿第一人這檔事—楊佩良專訪
作者 / 羅億庭/搞笑諾貝爾獎大粉絲,本刊編輯。
616期
你知不知道哺乳類動物平均尿尿的時間有多長?袋熊便便為什麼是方的?其實不論體型大小,體重3公斤以上的哺乳類動物,尿尿時間都差不多是21秒;而袋熊的方形便便則是因為牠腸道內的肌肉厚薄不均,當便便經過腸道時就會被...
哺乳類大象動物袋熊尿尿時間方形便便搞笑諾貝爾獎
破解動物忍術
2021.03.30
破解動物忍術
作者 / 胡立德(David L. Hu)
616期
蚊子怎麼能在雨中飛?典型的雨滴大小和蚊子差不多,都只有幾毫米。可是,雨滴呈球狀,密度也高很多,因此,從天而降的雨滴是蚊子的50倍重,相當於貨車跟人類的差距。就連濛濛細雨的小雨滴也和蚊子的重量相當,而且移動速...
昆蟲演化蚊子
微中子:挑戰物理學「最大之謎」,一本書讀懂諾貝爾獎的研究
2021.03.30
微中子:挑戰物理學「最大之謎」,一本書讀懂諾貝爾獎...
作者 / 多田將。
616期
那麼,來談談這次的主角微中子。首先來說明為什麼會是「想到」微中子。如同「想到」字面上的意思,微中子最初並不是經由發現找到,而是基於某個理由,被認為「雖然沒有找到,但必須存在的東西」。
微中子物理學原子核能量守恆定律
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2021.03.30
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作者 / 鄭國威/泛科知識股份有限公司知識長。
616期
如果你是網路重度使用者,時常逛年輕人出沒的討論串,那你極可能看過本篇導讀文的標題。通常這語句還搭配圖,圖中是一隻看起來呆滯的貓,背景彷彿宇宙中超新星炸裂。
迷因高科技基因
「文字再使用」即是學術倫理問題
2021.03.18
「文字再使用」即是學術倫理問題
作者 / 蔡孟利/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未經標註出處,發表人將已發表不涉及論文創新核心部分的文字再利用的「文字再使用」是否為可以容許之行為?是否屬於學術倫理所該規範的項目?
學術學術倫理審查制度文字再使用
J 粒子的發現-《科學的人文》
2021.03.16
J 粒子的發現-《科學的人文》
作者 / 陳敏
471期
我第一次見到丁肇中博士是1967年在史丹佛大學的高能物理學會舉辦的國際電子光子會議(Electron and Phot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上。當時我在加州柏克萊大學攻讀博士,即將完成博士論文,特地來參加會議。而丁肇中...
量子電動力學電動力學相對論科學物理學人文
新研究指出,擁有抗體可降低感染COVID-19的風險
2021.03.16
新研究指出,擁有抗體可降低感染COVID-19的風險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1期
去(2020)年席捲全球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有許多研究仍在進行中。
COVID-19抗體癌症疫苗新冠肺炎
哪家新冠疫苗好?短期恐怕沒有答案
2021.03.16
哪家新冠疫苗好?短期恐怕沒有答案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1期
「我們應該在非洲施打效果較差的疫苗嗎?還是應該尋找加強低溫運送的方法?」位於奈及利亞的非營利組織——非洲國際衛生青年領袖的研究主任阿德比西(Yusuff Adebayo Adebisi)於接受Nature期刊採訪時問道。
新冠肺炎疫苗新型冠狀病毒變種病毒
新冠疫苗陸續在全球接種,那兒童呢?
2021.03.16
新冠疫苗陸續在全球接種,那兒童呢?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1期
COVID-19疫情在全球已持續超過一年,儘管藥廠已開發出成人用的COVID-19疫苗,且也嘗試根據成人施打疫苗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兒童疫苗的臨床研究,但目前仍沒有供兒童或青少年使用的COVID-19疫苗上市。
新冠肺炎兒童新冠長期症狀疫苗免疫反應COVID-19
打破過去認知!大腦也受免疫系統監控?
2021.03.16
打破過去認知!大腦也受免疫系統監控?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1期
過去認為,中樞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各司其職,功能互不干涉。中樞神經系統在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屏蔽之下,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免疫豁免(immune privilege)的區域,意指不受免疫系統管轄,抗原無法被免...
中樞神經免疫系統免疫細胞神經疾病
兩立方衛星順利發射 中央大學成功解碼「飛鼠」
2021.03.16
兩立方衛星順利發射 中央大學成功解碼「飛鼠」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1期
今(2021)年1月24日晚間11時,由臺灣所開發的「玉山」(YUSAT)和「飛鼠」(IDEASSAT)立方衛星,在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獵鷹九號火箭(Falcon-9)的搭載下,順利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衛星飛鼠衛星電離層立方衛星
乳癌增生與轉移 DSG2表現量為關鍵
2021.03.16
乳癌增生與轉移 DSG2表現量為關鍵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1期
乳癌為臺灣女性好發癌症的首位,且根據衛福部統計,近年來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中,乳癌也名列前茅,是許多女性的夢靨。儘管隨著醫療進步,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下,乳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已有90%。
乳癌DSG2基因癌細胞癌症
生物材料新突破,以3D列印誘導神經細胞生長
2021.03.16
生物材料新突破,以3D列印誘導神經細胞生長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1期
未來再生醫學有機會在體外培養神經細胞,再將其植入受損的神經系統中嗎?
3D列印神經細胞生物材料
科研突破新聞像是「狼來了」?
2021.03.15
科研突破新聞像是「狼來了」?
作者 / 編輯部
471期
科研單位為求投入大量經費人力獲得的研究成果得以曝光,總不免得透過記者會、新聞稿等形式尋求新聞媒體報導。
科技新聞媒體資訊科研
進擊的病毒:變異如何影響疫情?疫苗效力會因此減弱嗎?
2021.03.15
進擊的病毒:變異如何影響疫情?疫苗效力會因此減弱嗎...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1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全球大流行已逾一年。各地紛紛傳出在地的優勢變異株,進一步引起我們對變異株傳播力、疫苗效力的擔憂。本文將簡述較常被討論之變異株,闡述它們對疫情與疫苗可能之影響。
新冠肺炎變異病毒株棘蛋白疫苗輝瑞疫苗莫德納疫苗牛津疫苗嬌生疫苗諾瓦瓦克斯疫苗
從抗疫防護箱專利爭議,看臺灣新型專利申請制度
2021.03.15
從抗疫防護箱專利爭議,看臺灣新型專利申請制度
作者 / 許文馨/恆融智慧財產事務所專利師。
471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至今持續延燒,國際間抗疫政策仍然受到嚴峻的考驗。因應對抗COVID-19的第一線醫護人員,常暴露於病患飛沫噴濺的風險,三位臺灣醫師:邱豑慶、賴賢勇與黃志遠,協力研發拋棄式的插管防疫...
專利智慧財產專利權新型專利制度
突破又來了?如何讓學研成果發表帶給民眾好感
2021.03.15
突破又來了?如何讓學研成果發表帶給民眾好感
作者 / 蔡孟利/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471期
近幾年國內的學研機構,開始流行將研發成果以記者會或是新聞稿的方式昭告天下,特別是自然、工程與生物醫藥方面的研究尤其常見。
科普傳播學研新聞學研
從網紅與醫生的網路論戰談科學素養
2021.03.15
從網紅與醫生的網路論戰談科學素養
作者 / 李岳倫/任職於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國衛院「衛...
471期
由於資訊網路時代的來臨,資訊爆炸,再加上最近全世界皆有民粹、反智識的趨勢,大家往往將就相信網路上快速找來的資料,更甚於專業正確資訊。然而,就算從網路上找到專業的資料,一般大眾是否有能力正確解讀資料並做出正...
資訊網路科學素養科普媒體
科學家為電磁波辭窮?先釐清可能、風險與福祉
2021.03.15
科學家為電磁波辭窮?先釐清可能、風險與福祉
作者 / 林基興/科學月刊社董事與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
471期
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電磁計畫(The International EMF Project)前主席雷帕喬利(Michael Repacholi)與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Ionizing...
電磁波致癌物手機基地台風險
科技報導2021年3月號(471期)目錄
2021.03.15
科技報導2021年3月號(471期)目錄
作者 /
471期
科技報導雜誌目錄
  • «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