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4.08.01
動物大腦的演化之謎
作者 / 編輯部
656期
近期一篇刊登於《自然-生態學與演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的新研究顯示,動物的大腦與身體質量呈對數曲線關係,且不同哺乳動物的大腦質量演化趨勢也有所差異,其中僅有靈長目(Primates)、囓齒目(...
哺乳動物
大腦
身體質量
演化
靈長目
囓齒目
食肉目
系統發生學
人類
2024.05.01
探索星系中心的祕密 超大質量黑洞的起源
作者 / 陳科榮/中研院天文所助研究員,主要研究興趣在理論與...
653期
或許你曾在遠離城市光害的山區仰望星空,專注於繁星的美景。當你仔細觀察,若發現銀河系盤面上有一條帶狀、微微發光的區域,那就是銀河。更精確地說,那是銀河系的盤面位置。如果你把目光投向人馬座A星(Sagittarius...
黑洞
銀河系
氣體吸積
黑洞種子
超大質量恆星
吸積盤
重力
強作用力
2022.05.13
再次看見「甜甜圈」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解密銀河系中...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630期
2019年4月第一張室女座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影像,讓黑洞從神秘且難以想像的概念中鮮活地展現在世人面前。然而,這僅僅是廣大宇宙中的一個黑洞,我們能否看見其他黑洞?
黑洞
事件視界望遠鏡
EHT
室女座M87星系
人馬座A星
Sgr A*
銀河系黑洞
諾貝爾物理學獎
大質量緻密天體
中研院
2022.02.01
能量有辦法轉換成質量嗎?用「光」碰撞產生物質!
作者 / 蔣正偉/臺大物理系教授,國家理論科學中心科學家,卡...
626期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並不代表質量一定能完全轉換成等價的能量,僅反應在質能轉換的過程必須滿足質能守恆定律。在一般巨觀的系統中,並無法完全將質量轉換成能量。
質能方程式
質量
能量
基本粒子
量子電動力學
光子
電子
惠勒過程
康普頓散射
成對煙滅
2022.01.04
「核」去「核」從?當前必備的核能核電認識與科學思考
作者 / 王冠智/永春高中物理科教師,致力追求有感的物理科學...
625期
• 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互換方程式,說明質量與能量可互換。核反應中虧損的質量會以能量形式釋放,並遵守能量守恆定律。 • 核電廠反應堆包含4 項重要部件,分別是核燃料、中子減速劑、控制棒、冷卻劑。反應爐常見的類型...
工業4.0
核能
智慧科技
能源
核分裂
核融合
能量守恆定律
原子序
臨界質量
2021.05.31
愛因斯坦一生中最幸運的靈感 廣義相對論的助產士
作者 /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月...
618期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震驚物理界的狹義相對論,但該理論仍有不足之處,如無法納入加速度運動及重力等問題。1907年的一道靈光「一個處於自由落體的人將無法感受到自己的重量」,使愛因斯坦領悟到加速度可以模擬重力的「...
物理
物理學
理論物理
愛因斯坦
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
等效原理
狹義相對論
勞倫茲轉換
慣性質量
重力質量
2021.03.01
從原子學說看 近代科學的運作
作者 / 蔡蘊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於麻省理工學院進行...
615期
關於原子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留基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展與實驗科學概念的興起,在18世紀時法國科學家拉瓦節奠定了元素的定義,即「物質由不同元素所組成」;現代版原子學說則由道爾頓在19世紀...
原子
原子學說
質量守恆定律
實驗科學
元素
2020.12.01
發現銀河系中心的大質量緻密天體
作者 / 淺田圭一。松下聰樹。譯者﹔黃珞文。
612期
今(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將一半獎項頒發給德國天文物理學家根策(Reinhard Genzel)以及美國物理學家吉茲(Andrea Ghez)。由兩人分別率領的天文團隊都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大質量緻密天體,他們先是利用各地天文台對天...
諾貝爾物理獎
黑洞
重力位能
天文學
巴耳末系光譜
繞射極限
天體運動
銀河系
可見光
大氣
自適應光學
2020諾貝爾獎
2020.10.06
【快訊】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
作者 / 編輯部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英國物理學家潘洛斯(Roger Penrose)、德國天體物理學根策爾(Reinhard Genzel)及美國物理學家吉茲(Andrea Ghez)。以表揚他們對於黑洞形成的理解與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的發...
諾貝爾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9.10.16
人類迄今發現到的最大中子星 質量與密度大到就要「崩...
作者 / 編輯部
454期
天文學家日前利用美國國家科學會的綠堤望遠鏡,觀察到距地球約4600光年、快速旋轉脈的衝星,是人類迄今看到最大的中子星。綠堤天文台指出,這顆星星的質量,幾乎是中子星理論上可達到的最大值。
中子星
質量
密度
2019.01.01
負質量流體 全新理論解釋暗能量與暗物質
作者 / 編輯部
589期
宇宙之中充滿著各式各樣的物質。但根據一種稱為Lambda-CDM的宇宙模型表示,宇宙之中只有5%的物質是可觀測的,另外的95%為暗物質與暗能量,則無法直接透過觀測所察覺。
宇宙
暗物質
暗能量
星系
2018.06.01
星星的搖籃—分子雲
作者 / 陳惠茹/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
582期
仰望夜空,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有著數不盡的星星,而在這些恆星之間的黑暗空間中,實際上存在許多雲氣 狀態的物質,稱為「星際介質(interstellar medium,ISM)」。
分子
星星
2017.08.01
質量永遠是正的? 什麼是負質量?
作者 / 欒丕綱/中央大學光電系副教授。
572期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ma是中學生就知道的物理定律, 它告訴我們:一個受力的物體會在受力方向加速,而力F 與加速度a 的比值m=F/a就是這個物體的質量。根據這個定律,受力物體向著施力方向加速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因為物體的...
負質量
共振效應
2017.03.01
物質不滅定律
作者 / 曾耀寰/任職於中研院天文所,科學月刊社理事長。
567期
今年初行政院發言人召開記者會,針對一例一休政策造成物價上漲,用了前所未有的方式澄清。工商團體批評一例一休的政策造成勞工、雇主和民眾的三輸局面,也就是說勞工薪資減少(勞工少領錢),雇主成本增加(雇主少賺錢)...
物質
質量守恆定律
化學反應
2017.01.01
冥王星的心過重百萬年旋轉軸心
作者 / 編輯部
565期
在新視野號於2015年7月飛過冥王星,蒐集到許多資料後,科學家紛紛投入冥王星研究,人類對於冥王星也有越來越多新發現。
冥王星
氮氣
史波尼克高原
質量
2015.11.01
高解析照片推高質量黑洞
作者 / 編輯部
551期
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黃活生等3人的研究團隊,分析天文望遠鏡「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所拍攝之一張史上解析度最高的重力透鏡影像後,推論在這個名為SDP.81的重力透鏡系統的中心位...
重力透鏡影像
黑洞
前景星系
背景星系
重力
星系
2015.01.01
質譜分析在食品安全上的應用
作者 / 呂廷璋/任教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
541期
攤販前張貼的分析報告、小吃店門口的掛保證,是哪個機器如此強大,帶我們度過飲食風暴,守住食品安全的最後防線?想要讀懂報告上的數據,那就先認識質譜儀吧!
質譜儀
質譜分析
分子
氣相層析法
串聯質譜法
質量
2014.01.01
質量是什麼?
作者 / 曾耀寰/任職中研院天文所。
529期
美國海軍在二次大戰期間,為了加速訓練農村子弟,成為專業的通訊兵,盡早上戰場,特別編寫了「有效」的電學教材,讓新兵能在最短的時間了解電學的基本原理。
質量
歐姆定律
狹義相對論
光電效應
質能互換
能量
愛因斯坦
牛頓
2013.12.01
把「光子」變重了—基本粒子的質量起源
作者 / 侯維恕/任教台灣大學物理學系。
528期
理論物理學家布繞特、盎格列與希格斯的數頁推演,揭開了長達半世紀之久的史詩,搜尋所謂的神之粒子。
作用力
粒子
電弱作用
希格斯機制
超導理論
麥斯聶效應
倫敦穿透距離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19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