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10.01
古代人類長怎樣?結合科學、文化與藝術的顱面復原
作者 / 邊鈺皓|法醫人類學家,在博物館專門看骨頭,日常工作...
670期
因此,儘管現代顏面復原建立在解剖學、分子生物學與人類學等堅實的科學基礎之上,最終賦予這些臉孔靈魂的,仍然是一種藝術性的詮釋與想像。當科學與藝術攜手合作,我們或許無法百分之百真實還原出歷史中每一張臉,卻能不...
顏面復原
解剖
顱骨
電腦斷層
2017.08.01
波士頓大學解剖美式足球員的大腦發現有明顯的創傷性腦...
作者 / 編輯部
428期
美式足球,又稱作美式橄欖球,是一種在美洲流行的的體育運動。由於在競技的過程中會有許多的衝撞、推擠,因此有多數運動員時常會在比賽時頭部遭受重擊。而最新研究發現,若長期進行美式足球比賽的運動員,腦部會被診斷出...
美式足球員
大腦
創傷性腦病
神經退化性疾病
2017.03.01
彩色電子顯微鏡是怎麼一回事?
作者 / 何翰蓁/慈濟大學醫學系解剖學科副教授。 熱愛形態學...
567期
顯微鏡的發明,讓我們得以觀察人眼難以分辨的微小世界。光學顯微鏡以可見光成像,好處是可以利用不同顏色的染劑讓組織不同結構呈現不同顏色,人眼容易判別; 缺點則是解像力有限,小於0.2微米的構造,細節難以清楚在顯微...
電子顯微鏡
影像
電子
光子
奈米層級
2014.02.01
與古人類學大師的初次相遇─肯亞李奇會館
作者 / 張克明、盧國賢/台大醫學院解剖學研究所。蔡佩穎/台...
530期
2011年蔡錫圭教授組團前往李奇會館,蜜芙李奇教授親自解說館藏的古人骨與動物化石,其親切的態度與對工作的熱誠,讓大家留下深刻且難忘的回憶。
古人類學
古生物
化石
李奇家族
2013.09.01
羅聘〈鬼趣圖〉原始
作者 / 張之傑/中華科技史學會會員。
525期
約十年前,一位來自復旦大學的學者,在中研院科學史委員會演講,姓名已遺忘,內容和中西文化交流有關。講者秀出一幅明末傳教士羅雅谷等譯《人身圖說》的骨骼圖,再秀出清初畫家羅聘的〈鬼趣圖〉,說明後者源自前者。明末...
科學史
中西文化交流
《人身圖說》
骨骼圖
西方解剖學
傳統醫學
2013.06.01
科技插圖的兩座里程碑—《本草圖譜》與《人體構造》
作者 / 張之傑/業餘科學史研究者。
522期
科技書需要插圖,以描述為主的科學門類,更加仰賴插圖。1530 年出版的《本草圖譜》,以及 1543 版的《人體構造》,是插圖科技書的兩座里程碑。
版畫
插圖
文藝復興
《本草圖譜》
布朗菲斯
植物學之父
分類學二名法
解剖學
2013.01.01
科學詞彙探索—花的相關名詞及衍生詞義
作者 / 郭朝禎/任職台灣大學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517期
「語言」除了方便我們溝通,也是人類文化與大自然知識的寶貴紀錄。本文將從希臘文和拉丁文字根爬梳人類對花的認識與想像。
詞彙
開花植物
種子植物
花冠
花萼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7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