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8年
2009年
2000年以前
封面故事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2021.01.01
從礦業遺址出發 走看金水的地質之美
作者 / 黃家俊/遊走於地質與藝文之間的旅人,現於黃金博物館...
613期
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金瓜石與水湳洞兩地區,常簡稱為金水地區或金水,遺留許多如本山五坑、六坑斜坡索道、廢煙道及水湳洞選煉廠等礦業遺址,在近幾年成為眾多遊客的打卡聖地。但你有想過,這些遺跡為何會在這裡嗎?
金瓜石
水湳洞
金銅礦
地質
化石
砂岩
火山
礦化作用
矽化
矽化山稜
2020.10.01
探測太空天氣的好幫手 ─ 飛鼠衛星
作者 / 張起維/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飛鼠衛星開發...
610期
要精準取得智慧型手機導航軟體及衛星影像等資訊,就必須仰賴對於太空天氣的掌握。由於高空中的電離層、中氣層及熱氣層都可能影響電波訊號的傳遞,為了克服這些問題,中央大學所研發製作的飛鼠衛星,可讓訊號傳遞更為精確...
太空
太空科技
衛星
飛鼠衛星
通訊
導航
2020.05.01
航向火星—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太空探險
作者 / 陳英同∕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現職中央研究...
605期
長久以來,人們好奇於天空中的天體與其運行,而火星,對於人類更有種特殊的吸引力。 雖然現今已進入太空探險時代,人們對於如何安全成功的探測太陽系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不過所有的太空任務仍然有相當的風 險。因此,...
火星
火星探索
火星探測
太空
太空探索
太空觀測
火星探測車
新視野號
2020.05.01
前進火星—從過去到未來的火星探索任務
作者 / 孫尚永Rock Sun泛科學作者,多寫作關於天文及空想科學...
605期
早在50幾年前,蘇聯和美國就已經開始了火星相關探測計畫,更是太空競賽(Space Race)的衍伸。而自1996年開始,人們對於火星探索的策略有了很大的轉折,透過軌道繞行任務和探測器登陸火星任務,遂開啟人類對火星的認識與...
火星
NASA
生命
液態水
2020.05.01
探索火星地理—南半球的特殊地形與季節性風向
作者 / 簡正忠/中興大學物理系兼任助理教授。
605期
火星表面存在著太陽系特有的地形景觀,尤其是南半球的Cryptic Region,在不同季節時呈現出不同的地形。春季時,溫度慢慢升高後,地上出現一個個孔洞加上噴發出的塵埃所形成的尾巴稱為「Spider」地形,透過這些塵埃噴發堆...
火星
星球
奧林帕斯火山
水手號谷
地形
蜘蛛狀結構
2020.05.01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尋找火星生命的可能結果
作者 / 火星軍情局局長/作家兼部落客,經營火星軍情局,關心...
605期
火星有生命嗎?甚至是有生物嗎?透過一次次的火星探索,人們從那些採集到的火星隕石中尋找蛛絲馬跡,企圖找出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的存在,證明人類在太陽系中並不孤單。
火星
生命
宇宙
核酸
三磷酸腺苷
去氧核醣核酸
蛋白質
核醣核酸
手性
2020.05.01
火星漫遊20年——探測任務的挑戰
作者 / 嚴正/清華數學系學士,後赴美國取得愛荷華大學博士學...
605期
2010年代,火星探勘出現許多重大進展,讓科學家對火星的演化和歷史有深刻的了解。在過去十年間,多虧了NASA的各種火星任務的任務,讓人們確定在遠古時期,火星上至少有某些區域有能力長期提供支持類似地球生命的條件。不...
火星
NASA
生命
太空船
大氣層
毅力號
富蘭克林號
歐克西亞高原
2020.05.01
他與他的大玩具 操作火星車的臺灣囡仔嚴正
作者 / 李依庭整理
605期
火星2020探測車任務(Mars 2020 rover mission),是NASA最新的火星計畫。
火星
火星探測車
嚴正
2019.09.01
面對地震,人們準備好了嗎?在集集地震後的20年
作者 / 潘昌志/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臺灣師範大學地科系...
597期
1999年9月21日的凌晨,震央位於臺灣南投集集鎮的一場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除了造成人類生命及財產上的損失外,更是一場死傷慘重、影響無數的自然災害。事過境遷後,這場地震為臺灣帶來什麼影響,又教會了人們哪些事? ...
地震
地質科學
地震科學
集集地震
斷層
防災意識
地震工程
2019.09.01
為什麼會感覺比震央晃?臺北盆地的場址效應
作者 / 郭俊翔/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597期
在臺灣,每當有較大規模地震發生時,若臺北盆地的震動較周邊地區大,幾乎都可見到電視新聞報導或一般民眾朗朗上口地說,這是盆地效應或場址效應(seismic site effect)所造成的震波放大現象。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現象?為...
地震
地震波
建築結構
場址效應
盆地
盆地效應
2019.09.01
近期臺灣西南部會有大地震嗎?從斷層錯動與潛移談起
作者 / 景國恩/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副教授。
597期
從小,生活在西南部的人們時常會聽長輩說道:「西南部快要發生大地震了!」但是到目前為止,西南部只發生了2010年甲仙地震與2016年美濃地震。究竟地震是如何發生的?為何大家會一直認為西南部將會發生大地震?那西南部是...
地震
統計
斷層
泥岩層
土壤液化
斷層潛移
2019.09.01
地震之後,會發生海嘯嗎?潛藏臺灣東部海域下的海纜觀...
作者 / 林祖慰/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597期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起伏,形成強大波浪向前推進,進而將淹沒沿海地帶。因著海底及海岸地形的不同,所引發的海嘯也有所不同,所以,檢視地形、地理位置與海底...
地震
海嘯
火環帶
海纜觀測系統
防災
2019.09.01
震識知多少?
作者 / 編輯部
597期
地震來臨時,要如何避難逃生,提升自己的存活率?而在地震過後,各地震度是如何分布?與地震規模又有何不同?
地震
地震波
地震規模
地震強度
2019.07.01
千里共嬋娟—逐夢踏實的登月夢
作者 / 邱韻如/長庚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物...
595期
今(2019)年,NASA慶祝人類登月50週年。好萊塢電影《登月先鋒》(First Man),從阿姆斯壯的觀點回顧50年前登月的劃時代壯舉。阿姆斯壯這一大步,是由許多小步累積而成。逐夢踏實的登月夢,起於人們舉頭望明月的想像及...
登月
阿姆斯壯
太空
2018.06.01
踏上美麗島嶼-東沙島生活大哉問
作者 / 梁藝蓓-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四年級。
570期
在我們進入宋克義老師實驗室之前,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是個遙不可及的名詞,如今我們都是島民,東沙島也成為我們求學生涯中一個最美麗的相遇。
東沙島
生活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2018.02.01
就是那道光-找尋重力波的可見光源
作者 / 饒兆聰/國立中央大學天文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可...
578期
2017 年可說是重力波天文學 界難以忘懷的一年。在這一年,設計建造重力波偵測器 LIGO的三位先驅魏斯(Rainer Weiss)、 索恩(Kip Thorn) 和巴利許(Barry Barish)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重力波
可見光源
2017.09.01
全球稀有的大面積藻礁地形-桃園藻礁生態特性與保育
作者 / 劉靜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
573期
聽到藻礁,我們會聯想到礁岩上長滿了藻類,但是如果這些藻類不鈣化的話,其實並不會造礁,因此真正的藻礁是指可以鈣化的石灰藻經年累月堆積形成的礁體。
藻礁
生態保育
2017.09.01
跟著科學家一起探索藻礁-藻礁觀察與研究
作者 / 李坤璋/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助理。林惠真/東海大...
573期
臺灣是一個島嶼型國家,四周都被海洋包圍,到海邊玩水是多數人夏天一定要有的行程。到了海邊除了玩水、看風景外,你有注意過海邊還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正在發生嗎?
藻礁
觀察
2017.06.01
南海的形成與珊瑚大三角-由陸地變海洋
作者 / 戴昌鳳/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
570期
南海是「南中國海」的簡稱,它的範圍介於北回歸線以南至麻六甲海峽,也就是在北緯23.5 度 ~ 南緯3 度之間的海域。
南海
珊瑚礁
地質史
2017.06.01
南方小島風情-東沙群島環境與生態
作者 / 余尚學-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師、臺灣大學海...
570期
東沙,是一座充滿生物多樣性的島礁,所處的位置特殊、加上氣候和地形構造環境,所孕育的珊瑚礁舉世罕見;但是大多數人對東沙的認識只有在書籍閱讀到的戰略位置,現在更增添了海洋生態環境的重要保育目的。
東沙群島
環境生態
保育
珊瑚礁
2017.06.01
人間仙境,東沙環礁-東沙島上的生活
作者 / 吳書恒∕臺大海研所碩士,專長為地球物理探勘、 水下...
570期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若由空中俯瞰,彷彿一枚完美的戒指安靜地躺在南海上,著實讓人想一窺究竟。因其獨特的環礁、繽紛的珊瑚、海洋生物多樣性、海草床生態和珊瑚砂島,臺灣第一座海洋型國家公園始於2007 年成立,亦為臺灣...
東沙島
珊瑚砂島
臺灣第7座國家公園
2017.06.01
浸入那一片藍
作者 / 梁藝蓓∕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四年級。
570期
人們常被自己設立的界線約束得無法喘息,其實中山海科院也和東沙一樣,海就近在咫尺,但東沙少了人為防波堤、圍牆,沒有了那條界線,也就沒有跨越的問題。
東沙
海岸
海洋研究
2017.06.01
陸域研究調查 東沙島-我的海洋生物教室
作者 / 許嘉軒∕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碩士畢業、國立臺灣大...
570期
東沙島,這個島嶼是我在就讀大學時期夢想中的島嶼,至今在島上的回憶也時常出現在我的腦海中。很幸運地,我直升上了中山大學海科系碩士班,進入了宋克義老師研究室,讓我登上夢想之島的距離又近了一步。
東沙島
環礁
海洋生物
2017.06.01
潮間帶調查研究-海島隨筆
作者 / 鄭如余-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碩士班
570期
「你說人生呀人生,像飄浪海上的船,有時風吹起陣陣風湧,運命總是捉摸不定」,飛機甫降落,腦中不自覺的響起這旋律,回過神時,我已踏上水泥地面,映入眼前的是歡迎光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幾個大字。
潮間帶調查
海島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2017.06.01
空拍機調查-從空中看東沙
作者 / 謝易達-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大學部四年級。
570期
空拍在海洋研究中尚是全新的題材,而我的研究主題是軟骨魚類。飛行和海洋這看似毫不相干的兩領域,兜上關係的原因我至今仍感到莫名其妙。
空拍機
海島
東沙
2017.06.01
水下研究調查-潛入水底的驚喜
作者 / 魏儀-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碩士班。
570期
出海是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除了東沙島陸域或周邊淺水域,許多研究都是在東沙環礁的潟湖、外環周圍採樣或施放儀器。
水底調查
環礁潟湖區
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
東沙環礁
2017.06.01
南海內波對海洋生地化的影響
作者 / 洪慶章/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專長為颱風對海...
570期
南海(South China Sea)位於臺灣西南海域,介於歐亞大陸及太平洋之間,是西太平洋最大的邊緣海,為一個表層缺營養鹽的海域。它的地理位置介於亞熱帶與熱帶之間,主要受到東亞季風所影響。
南海內
內波
海洋
2017.06.01
國境之南-太平島爭議與南海生態保育
作者 / 鄭明修/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組博士,任職...
570期
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結果宣布後,造成巨大的國際風波,起因於 2013 年,菲律賓向位於海牙(Den Haag)的常設國際法院對中國提出訴訟,中國拒絕參與仲裁,但是仲裁庭判決的結果,幾乎完全支持菲律賓所提出的主張,並...
太平島爭議
南海
生態保育
2017.03.01
穀神星上曾有許多冰火山?
作者 / 編輯部
567期
穀神星為火星與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被分類於矮行星中,主要由岩石與冰組成。美國航太總署(NASA)利用曙光號(Dawn spacecraft)於 2015 年回傳的資料發現穀神星上有高約4公里的休眠冰火山,命名為Ahuna...
穀神星
冰火山
粘彈性鬆弛
2017.03.01
Anthropocene:人類所創造的地質年代
作者 / 陳其暐/本刊主編。
567期
時逢千禧年,克魯岑來到墨西哥,為了參加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會議。當克魯岑聆聽當時的會議主席演講時,主席不斷地提到了「全新世(用以描述地球約從1萬2千年前持續至今的地質年代)」這個名詞,這使得克魯岑感...
地質年代
氟氯碳化物
環境
蒙特婁議定書
«
1
2
3
»
頁次:
1
2
3
資料總數:7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