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購買科月
訂閱科月
投稿須知
各期目錄
進階搜尋
訂閱電子報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1.06.15
科學家如何讓電腦能看、能對話?—《眼見為憑》
作者 / 理查.馬斯蘭(Richard Masland)
474期
我們為何能輕易在人群中認出家人或朋友的面孔? 如此理所當然的行為,其運作機制卻是科學界的重大奧祕之一! 從視覺到人工智慧,揭開人腦與電腦的「看見」之謎
神經網絡
視力
電腦
影像
影像辨識
2020.12.01
「看見」腦神經:下一個世代的神經網路地圖
作者 / 陳亭瑋/臺灣師範大學畢,主修生命科學。經歷專案與編...
612期
在解密了果蠅全腦神經網路地圖後,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江安世,準備將腦科學的研究帶往全新的疆土──人腦。若想充分了解人類的大腦,除了顯微影像的技術發展之外,也需要一步一步的從模式生物,往更複雜的物種延伸,才能...
腦科學
神經網絡
記憶
人類大腦
果蠅
生命科學
神經元
共軛焦顯微鏡
跨領域
2020.11.15
神經細胞體外培養靠微型機器人
作者 / 劉姿婷
467期
大腦掌管感覺處理、運動、學習、記憶與決策等功能,這些複雜的功能仰賴神經元之間適當的連結,即有功能的突觸(synapse),方能正常運作。
大腦
神經元
突觸
神經網絡
神經科學
神經細胞
自由基
雙光子聚合反應
微型機器人
磁力
2018.01.01
新型神經網絡可望訓練機器像人一樣思考
作者 / 編輯部
433期
儲備池計算系統(reservoir computing system)可在一般對話的過程中預測下一個文字,也能以當下為基礎瞻望未來的成果,其改善典型的神經網絡,並減少對其的訓練時間,在過去是以更大的光學元件製作而成的。
神經網絡
機器思考
監督學習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