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5.01
不是只有蜜蜂! 蜂類家族點點名
作者 / 陸聲山 | 大四開始研究長腳蜂,在林業試驗所研究過多...
665期
中文一般並未區分bee與wasp的用法,因此容易在溝通時混淆;即使性情兇猛的虎頭蜂,也經常與較溫馴的蜜蜂混用。
蜜蜂
虎頭蜂
土蜂
胡蜂
2025.02.04
禽流感病毒與牠們的產地
作者 / 陳貞志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662期
在野鴨的低密度族群中,個體之間的距離相對較遠,大多數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中己經感染過禽流感病毒且產生了抗體,因此對禽流感病毒具有扺抗力。
禽流感
水禽
家禽
天擇
2024.10.21
餵食野生動物的多重宇宙 - 不該忽略脈絡的議題討論
作者 / 林大利/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514期
餵食野生動物並不是非黑即白的議題,而是要評估整個行為過程。動機是否恰當、過程是否合理、後續是否有附加效益。待充分了解整個過程之後,再來評斷利弊得失。
野生動物
刻意餵食
規劃餵食
2023.06.01
狒狒之死,動物園的哪個環節出問題?
作者 / 林翰佐/本刊總編輯,主修動物學。
642期
春暖花開的3 月,臺灣上演著一齣「動物星球」般的實境連續劇:一隻來源不明的東非狒狒(Papio anubis)在桃園地區突然現蹤,在社會上引起一陣漣漪。
動物
動物園
狒狒
動物脫逃事件
《野生動物保育法》
2023.02.02
為動物算命及改命 數量遺傳學與動物育種
作者 / 林恩仲/從小熱愛培育各種動物,後來在畜產領域學習、...
638期
一萬多年前,人類在歐亞大陸上將灰狼的近親馴化成現代家犬,隨著農業社會的發展及各樣需求出現,更逐步地馴化綿羊、山羊、豬、牛、雞、驢、鴨等家畜禽。
動物育種
數量遺傳學
野生動物
自然選拔
演化
性狀
近親係數
遺傳
2022.09.01
貓咪為什麼也會確診?新冠病毒與動物的糾葛
作者 / 陳貞志/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
633期
2019 年冬日,中國武漢的華南海鮮巿場中瀰漫著一股另人不安的氣氛。12 月初,巿場員工中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人感染了不明的嚴重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症狀包含發燒、乾咳、肌肉無力、呼吸急促、腸胃道症狀,嚴重者甚至發生頭痛...
COVID-19
新冠病毒
類冠狀病毒
蝙蝠
冠狀病毒科
蹄鼻蝠
演化
基因重組
動物
2022.07.15
浮動式太陽能板 能解決陸地放置面積不足的困境嗎?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87期
為了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各國無不積極規劃相關的再生能源使用,太陽能板就是其中之一。但太陽能板的部署其實是個大問題——面積不小的太陽能板,究竟該放在哪裡?
2050淨零排放
再生能源
太陽能板
野生動物
石虎
糧食生產
氣候變遷
2022.05.15
鹿也要被捅鼻子?COVID-19在野生鹿群間的傳播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85期
過去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都會與獵人合作監測鹿群,藉此管理鹿群數量與管控野生動物間的傳染病傳播。近幾個月以來,科學家針對北美的野生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進行了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檢測,發現...
科學
野生白尾鹿
COVID-19
野生動物
膜蛋白
Omicron變異株
病毒
抗體
騾鹿
2021.08.31
保育臺灣海域的鯨豚! 中華鯨豚協會曾鉦琮秘書長專訪
作者 / 郭毓璞∕畢業於臺大生態演化所的鯨豚實驗室,待過環保...
621期
中華鯨豚協會成立之初,以救援北臺灣的擱淺鯨豚為目標,建構了「鯨豚擱淺處理網」。後續協會在多處建立了海洋教育基地,但由於鯨豚擱淺事件不斷惡化,協會對此仍不斷努力。隨著2018年海保署的成立,海洋動物保育有了專責...
科學月刊
專訪
海洋公民團體
中華鯨豚協會
海保署
公民科學
海洋生物
鯨豚
曾鉦琮
海保救援網
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
2020.09.01
在冰與火的國度—遇見地球第二大鯊魚
作者 / 鄭嵩樺/淡江物理系畢業,現為業餘稀有野生動物攝影師...
609期
在遙遠蘇格蘭的小漁村,外面那片又綠又暗的陰森海域中,出沒一種個性與外表反差超大的巨大鯊魚,牠就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鯊魚和魚類:姥鯊。我和船長在這片陰晴不定的海域中搜索,直到看見水面上出現三個突出的點點時,我就...
姥鯊
鯊魚
魚翅
鼠鯊目
季節
保育
遠洋帶
2019.09.01
馴化陸生哺乳類動物
作者 / 郭金泉/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教授、東京大學水產...
597期
考古學者在冰河時期人類遺址中發現狗的骨骼,顯示犬類和人類密切的社會關係,據此推測犬類可能是首批被人類馴化的物種。在約1萬2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開始馴養牛、綿羊、山羊、豬和馬等家畜,這些動物與人類的經濟...
陸生動物
演化理論
遺傳漂變
淘汰
反淘汰
基因
瓶頸效應
2019.07.01
水生動物可以馴化嗎?魚類的馴化歷程與方法
作者 / 郭金泉/臺灣海洋學院水產養殖系、東京大學水產學科修...
595期
相較於哺乳類動物的馴化,魚類馴化的歷程較短,水產養殖甚至是上世紀末才開始發展的新興產業。對於魚類馴化的過程及方法,其馴化分級、與環境的關聯及水產養殖方法都是重要的過程。本文將以魚類馴化為主軸,抽絲剝繭,帶...
魚類
物種
水生動物
馴化
2018.09.01
臺灣獼猴、人猴衝突 與保育議題
作者 / 蘇秀慧/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585期
在決定野生動物是否要列入保育類物種名錄時,數量似乎是大家馬上想到的決定因子,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更何況人們對大多數野生動物的族群量並沒有科學資料可作為評斷的依據。現今臺灣獼猴族群量為何?
獼猴
保育議題
2018.08.01
從臺灣獼猴降級看人猴衝突
作者 / 郭璿/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584期
2018 年 6 月 25 日,林務局公告,將原本8 種應予保育 之野生動物降級為一般類野生動物,其中又以臺灣獼猴 (Macaca cyclopis)最受矚目。
獼猴降級
人猴衝突
2017.10.01
野生動物觀察趣—紅外線自動相機
作者 / 張育誠/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羅昱超/中興大學森...
574期
在臺灣,近 20年來廣泛運用紅外線自動相機於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或科學研究,是一種針對中大型哺乳動物或地棲性鳥類功效尤其顯著的生態調查工具,例如屏東科技大學的姜博仁博士研究團隊在2001~2004 年間為了調查雲豹蹤跡,...
紅外線
自動相機
野生動物
2016.11.01
前往世界秘境尋找珍獸!
作者 / 游崇瑋/畢業臺師大生科所,為兩棲爬行類專家。目前轉...
563期
在Pokémon GO中,我們著迷於發現新的遊戲物種並且捕獲、登錄到自己的遊戲圖鑑內,也積極想辦法讓自己的遊戲物種進化,期待站上道館館長的光榮時刻。
野外觀察
牧氏攀蜥
藍腹鷴
穿山甲
2016.07.01
尋找生命的價值—臺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
作者 / 林德恩/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動物組助理研究員...
559期
「臺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即是以這樣的思維為前題出發,透過網路社群平台廣邀所有關心環境和生態的民眾加入成為公民科學家,以隨身攜帶的智慧型手機為工具(路死記錄APP),拍攝記錄野生動物的死亡事件後上傳至路死資...
野生動物
路死觀察網
環境
永續生態
2016.06.01
北極熊不吃企鵝
作者 / 翁紹益/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現為...
558期
分佈在北極圈的北極熊與在南半球的企鵝同樣都生活在寒冷的環境中,也因此時常被人們亂點鴛鴦譜,成為童話中相親相愛的鄰居。但現實總是殘酷的,這兩物種就像牛郎與織女永遠只能在地球的兩邊遙遙相望,不可能碰頭(當然,...
南北極
北極熊
氣候
凍原
冰帽
風寒效應
棲位因子
邊緣效應
2015.02.01
森林的幽鳴 淺山裡的野生動物
作者 / 林大利/來自森林系,目前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
542期
隨著時間的流逝,閃耀光芒的星點逐漸從夜空中淡去,東方的天際隱約翻起魚肚白。此刻的森林深處仍然相當的幽暗寧靜,但是卻能隱約聽見小心翼翼在落葉上窸窣的腳步聲。這裡是南臺灣低海拔山區的淺山森林,經營民宿的劉老闆...
森林
生物
生態棲位
空間異質度理論
生物多樣性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19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