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0.09.10
靈長類動物的神經研究
作者 / 撰文|陳志揚。
465期
想瞭解人類如何感知世界、思考以及轉化為行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研究其他靈長類動物,因為牠們在演化上與人類最為接近。在國外,靈長類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尤其是神經科學領域,從基本的感覺、運動乃至於認知、語言與疾病...
靈長類動物
神經科學
瞳孔
上丘
演化
獼猴
狨猴
腦波
2020.09.10
發展腦神經科技於疾病預防、診斷與治療
作者 / 撰文|柯立偉。
465期
近年來,全世界積極推動「智慧醫療」跨領域研究。正值創新醫療與跨領域學術應用蓬勃發展之際,此次研討會邀請國內神經科學家與知名臨床醫師,分享有關智慧醫療的跨領域研究成果。
神經科學
智慧醫療
偏頭痛
腦波
擴增實境
2020.09.10
「看見」記憶
作者 / 撰文|謝育哲/《科學月刊》編輯。
465期
「一個好的科學家並非只是以追求發表國際級的論文為目標;他們真正在追求的其實是真理。」這是江安世於2007年榮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時,在受訪影片中對科學家研究精神所下的註解。
大腦
記憶
神經傳遞圖譜
蕈狀體
肯氏細胞
嗅覺
多巴胺
超解析顯微鏡
X光三維斷層掃描技術
2020.09.10
話什麼神經?閱讀、語言, 都是大腦的神奇傑作
作者 / 郭羽漫/本刊特約編輯。
465期
說到臺灣本土的科普譯作,許多人腦袋裡一定會出現的名字,就是洪蘭。從早年與丈夫曾志朗合譯的《心理學實驗研究法》(Experimentation In Psychology),到千禧年以降的《教養的迷思》(The Nurture Assumption)、《詞...
科普
腦科學
神經科學
生命科學
認知心理學
語言學
認知語言學
2020.09.10
臺灣神經科學家攜手成立聯盟 推動腦庫及精神神經疾病...
作者 / 編輯部
465期
臺灣神經科學聯盟將於9月11∼13日在中研院舉辦「第一屆臺灣神經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期許透過此活動帶動跨領域研究風氣。
神經科學
臺灣腦庫
精神疾病
神經退化疾病
腦科技
2020.09.01
尼安德塔人可能對疼痛比較敏感
作者 / 編輯部
609期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會感受到疼痛?疼痛感由專門的神經元負責傳導,當這些神經元的鈉離子通道(Nav1.7)接收到可能傷害人體的訊息時,便會引發神經衝動,將訊息傳送到大腦,使我們感受到疼痛。
鈉離子通道
演化人類學
神經元
胺基酸
尼安德塔人
2020.09.01
無味的世界 新冠病毒如何造成嗅覺失常?
作者 / 編輯部
609期
嗅覺喪失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症狀之一,但為什麼病毒會造成此現象仍是一個謎團,在今(2020)年7月,來自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研究團隊有了一項新發現。
新冠肺炎
COVID-19
ACE2蛋白
嗅覺
感覺神經元
2020.08.01
怕蟑螂怕黑怕鬼 人為什麼會恐懼?
作者 / 張鈞惠/清華大學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608期
生物演化出「恐懼」的保護機制,來提醒自己遠離危險、提高生存的機會。然而並非所有恐懼皆是天生而來,也有因為後天經驗產生的制約行為。大腦的杏仁核為目前研究中被認為與恐懼情緒相關的腦區,影響著我們的恐懼反應。恐...
古典制約
制約學習
暴露療法
操作制約
杏仁核
恐懼
2020.06.29
2020跨領域神經科學研討會初登場—匯集16個學會的熱血...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607期
人體中貫穿各處的神經系統,是身體的指揮,它讓我們能感知這個世界,將接收到的訊息傳遞到大腦整合和判斷,讓我們作出適當的反應;或是當我們遇到危險或壓力時,也能在意識控制之外自動為身體調整狀態來因應。
神經科學
機械力
痛覺神經
神經纖維末梢
跨領域
生醫領域
2020.04.10
細胞、蛋白質由你排列模擬活體環境新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在活體外研究細胞,常苦於難以呈現真實活體中細胞間或細胞與周圍環境間一系列複雜的分子訊息,在立體空間中傳遞的情形。
細胞
蛋白質
光刻技術
神經系統疾病
單股DNA短鏈
神經幹細胞
神經突
2020.03.01
壓力如何導致一夜白了髮?
作者 / 編輯部
603期
過去曾聽聞「一夜白髮」的傳說,像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被俘虜的法國皇后瑪麗安東尼(Marie Antoinette)及在越戰期間身陷重傷並做為戰俘的麥肯(John McCain)皆因壓力催化一夜白了頭髮。
壓力
白髮
免疫系統
色素生成細胞
體內荷爾蒙皮質醇
交感神經系統
毛囊
2020.01.01
鼓手的大腦和你想的不一樣
作者 / 編輯部
601期
有看過樂團表演的人都知道,鼓手在演出時,雙手及雙腳擊鼓時的節奏與速度各有差異。對於一般人而言,雙手拍打的節奏相同或許沒有問題,但當左右手需各自打在不同的節奏,甚至加入雙腳打節拍時,可能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鼓手
大腦
磁振造影
神經傳導
胼胝體
2020.01.01
大腦地圖的解析度進化
作者 / 編輯部
457期
【本刊訊】在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與加拿大蒙特婁神經病學研究所(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科學家的合作下,人腦3D建模──BigBrain的解析度有相當大的進展。
大腦
人腦
神經病學
人腦3D建模
大腦圖像
2020.01.01
從虛擬實境遊戲找到連結空間、物件記憶的關鍵
作者 / 編輯部
457期
【本刊訊】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傅氏基金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Columbia Engineering)神經工程學家所領導的團隊於《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發表一項研究,與人類提取記憶、連結特定物件位置的秘密有關...
虛擬實境
VR
記憶
大腦
神經元
2019.12.01
數學能力男孩女孩一樣好
作者 / 編輯部
600期
長期以來社會的刻板印象中,總認為男性的數理能力較女性佳,而女性則在語言及文字等相關領域優於男性。不過,能支持此觀念的證據並不多,尤其過去關於男女之間數理能力的實驗往往無法跳脫兩性生理差異、社會文化的影響條...
數理能力
性別
神經系統
功能性磁振造影
兩性
兩性差異
社會文化
刻板印象
2019.11.01
從大腦、基因、環境探討罪犯的「過人之處」—黃健、楊...
作者 / 文詠萱
599期
在進入到本月主題之前,讀者不妨先思考,什麼是大腦心智?犯罪者的大腦在想什麼?為什麼狠得下心、痛下殺手?而透過研究,人們期望得到什麼樣的解答?而這些答案,是否是唯一標準?
大腦
基因
精神疾病
犯罪心理學
認知神經科學
創傷後壓力症
前額葉
教化可能性
2019.10.16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在精神疾病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應用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54期
在所謂的精神疾病、精神障礙或心理疾病中,患者會在行為、心理及活動等方面表現出紊亂的精神症狀,病因包括外在因素(如家庭、社會環境等)及內在因素(如生理、遺傳、神經生化等)。而神經退化性疾病則屬「沉默的流行病...
基因編輯
精神疾病
神經退化性疾病
2019.10.01
低咖啡因咖啡如何產生?
作者 / 林宇軒/從學術象牙塔逃離的化學系畢業生,樂於分享科...
598期
早晨喝杯咖啡,為一天的工作拉開序幕,已經是很多人每天的儀式,甚至品評咖啡蔚然為一種社交活動。然而,令很多人困擾的問題是:雖然喜愛咖啡的獨特氣味,但卻不希望咖啡太過強烈「提神醒腦」的功能影響日常生活,低咖啡...
咖啡
咖啡因
中樞神經
低因咖啡
阿拉比卡豆
溶劑萃取法
超臨界流體萃取法
水處理法
2019.09.18
有覓食經驗的蜜蜂 腦子和別人不一樣!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有在出外覓食的蜜蜂,其神經細胞竟會隨之升級!近日eNeuro期刊一研究指出,由於此類蜜蜂比無相關經驗的蜜蜂多了尋找食物的任務,其感知震動的神經細胞或神經元也會得到更多的特化。
蜜蜂
神經細胞
2019.09.01
捕食者帶來的生存壓力 不容小覷
作者 / 編輯部
597期
常聞受害者經歷天災人禍後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所苦。事實上,其他動物也可能因捕食者引發的各種恐懼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過去雖有許多相關學科論述,卻缺乏實證連結(...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黑蓋山雀
杏仁核
海馬迴
神經迴路
2019.09.01
不只生理特徵 神經訊息也能被遺傳?
作者 / 編輯部
597期
神經系統裡的活動,可以被遺傳下來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一團隊,日前以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做觀察,發現其腦細胞能透過小片段RNA與生殖細胞溝通,如此一來便能將大腦中的訊...
秀麗隱桿線蟲
RDE-4蛋白
DNA
RNA
HRDE-1基因
行為
遺傳
神經系統
2019.08.16
「研講堂」屏東場蓄勢待發主題更深入在地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中央研究院今(2019)年6月於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行科普單元「研講堂」的首場講座,探討語言學習的方法、神經系統的發炎與退化,以及人工智慧與多媒體的議題,活動結束後佳評如潮。
研講堂
神經系統
人工智慧
2019.07.01
電腦如何擊敗頂尖棋士?淺談AlphaGo人工智慧系統
作者 / 顏士淨/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從事人工智慧、...
595期
人工智慧系統是近年來科技領域最火熱的議題之一,而其中最具話題性的,是2016年Google的AlphaGo在圍棋領域擊敗韓國棋王,震撼全世界。而打敗棋王的關鍵,就是透過深度學習、強化式學習及深度強化式學習三大機器學習技術...
AlphaGo
人工智慧
類神經網路
深度卷積式類神經網路
圍棋程式
趨勢科技
深度學習技術
2019.07.01
大腦在熟悉動作技巧之餘也產生新的神經活動模式?
作者 / 編輯部
595期
近日,由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與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研究人員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NAS)發布的最新研究指出,學習者在掌握某項新技能的過程中, 大腦會產生新的神經活動...
神經
大腦
恆河猴
神經活動模式
2019.06.03
就算只剩半張臉電腦還是認得你
作者 / 編輯部
594期
臉部辨識系統在近年逐漸獲得重視,各手機與筆電品牌大廠等紛紛使用該技術,做為加密與解鎖功能,但對使用者而言,辨識成功率是最重要的考量。畢竟,如果系統容易辨識失敗,對於使用體驗相對大打折扣。
臉部辨識
卷積神經網路
犯罪預防
2019.06.03
奇才達文西晚年可能患手部神經病變
作者 / 編輯部
594期
今(2019)年為達文西逝世500周年。這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奇才,不論在藝術、科學、工程甚至是解剖學等方面都為後世留下許多珍貴遺產。
文藝復興
達文西
尺骨病變
藝術
2019.05.01
大腦裡的關鍵開關可望一解神經退化疾病機轉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近日,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與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研究團隊於Science發布最新研究,表明在自然狀態(native state)下找到一名為...
大腦
神經退化
麩氨酸
2019.05.01
進化中的腦圖譜
作者 / 李志昌/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593期
去(2018)年 11 月,在經歷5年的資料分析與整合後,藍腦細胞圖譜(Blue Brain Cell Atlas, https://bit. ly/2T9XWsW)於瑞士的神經科學研究機構洛桑聯邦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
細胞圖譜
神經元
2019.05.01
長大以後時間過得更快?原來是生理變化在搞鬼!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每個人可能都有類似的經驗:童年時光好像過得比想像中來得長。為何人們會有這樣的錯覺,又是什麼造成這個明顯的時間差異?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一科學家近期於《歐洲評論》(European Review)發布最新研究,...
生理學
生理變化
神經
神經元
糾結網路
時間
2019.05.01
麥擱呷啦!重度吸菸也會影響視力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老菸槍與重度吸菸者注意了,吸菸不只會傷害肺部引起相關慢性疾病,根據近期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布於《精神病學研究》(Psychiatry Research)的最新研究指出,一天抽超過一包,約20根以上...
香菸
視力
健康
水晶體
尼古丁
視網膜
神經元
血管
«
1
2
3
4
5
6
7
8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資料總數:239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