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6.12.01
諾貝爾化學獎 分子機械的研發之路
作者 / 孫世勝/現任中央研究院化學所研究員兼副所長,研究專...
564期
機器的出現與應用在近代人類發展的歷史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不同類型的機器幫助人們執行超出人體能力所及的任務,自工業革命以來,機器所帶來的便利性大幅提升了人類社會的生活品質。
分子機械
機械鍵
2016.12.01
諾貝爾經濟獎 契約理論
作者 / 梁孟玉/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
564期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在「契約理論(contract theory)」 上有卓著貢獻的兩位學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哈特與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荷姆斯壯,據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契約是現代社會運作上的一個重要基礎,他們二位的研究,啟...
諾貝爾經濟獎
契約理論
社會福利
所得稅制
2016.12.01
當科技與文化的相遇─文化部長鄭麗君專訪
作者 / 嚴如玉/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約翰霍普金...
564期
文化是高度抽象的概念,但是政治治理不能光靠抽象的概念,還需要實務經驗的累績,這是許多學者從政之後遭遇的困難。現任文化部鄭部長走過了哲學的學術路,也走過了四任總統的政權更迭,在政治體制裡磨了十六年,讓她懂得...
鄭麗君
科技文化
文化部長
文化會報
科技會報
文化治理
教育
數位科技
文創院
2016.11.01
腸道內細菌如何協助我們對抗腫瘤?
作者 / 高祥豐/臺大醫學系畢業,在臺大內科及腫瘤內科接受完...
563期
惡性腫瘤都是醫學界一個難解的疾病。對於轉移性末期癌症,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可以有效的延長病患的生命,並增加生活品質。
惡性腫瘤
腸道細菌
免疫調節點抑制劑
2016.11.01
弦論
作者 / 黃宇廷╱臺灣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畢業於紐約州大石溪...
563期
設想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眼前有兩條分岔的路。為了知道這兩條路的終點在哪,你很努力地沿著它往前走。雖然力氣有限走不完,但你知道根據你的量測,這兩條路是筆直的向前延伸,彼此的距離越拉越遠。
弦論
散射幅度
物理
2016.11.01
科學家如何發現珍稀物種?
作者 / 何宣慶/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研究員,東華大學合聘副...
563期
目前全球所有魚類種類大約有 31000種左右,每年被科學家發現的新物種不計其數,而真正被描述以及命名的約有300~500種左右。自從200多年前,林奈創立了二名法之後,許多科學家便致力於找尋新的物種,並且探討它們的演化歷...
魚類
演化
物種
2016.11.01
Pokémon GO 背後潛伏的危險
作者 / 林以正/心理學博士,於臺大心理系任教24年後退休,研...
563期
走在學校附近的街道上,沿途有不少的茶飲店,不算便宜卻又門庭若市,排隊的人佔據了整個人行道。波霸奶茶、茉莉綠茶、烏龍拿鐵,每一杯都用美味呼喚著顧客。
社會刺激
心理
大腦
成癮
2016.11.01
「作不成孔子孟子,那就做個傻子吧!」
作者 / 林翰佳/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生命科學暨生物科技學系系主...
563期
與廖一久院士相約於仲夏午後,在他位於臺灣海洋大學的研究室。廖院士15年前從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退休後,就在海洋大學擔任春暉講座教授,現已為終身特聘教授。
水產界
廖一久院士
2016.10.01
翻天覆地的四物湯風波
作者 / 吳建東/現任中醫師,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博士候選...
562期
今(2016)年8月,中醫界發生一件驚天動地的事件 ──一位在臺中市執業的中醫師,在其診所的臉書專頁 發表了文章,內容表示「四物湯會導致子宮肌瘤的增生」。
四物湯
子宮肌瘤
中醫學
2016.10.01
什麼是軟物質?
作者 / 江宏仁/東京大學物理博士,目前為臺大應力所助理教授...
562期
軟物質(softmatter)這個名詞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定義,只是有一些種類的物質可以被分在這個分類裡,容易舉例但是不容易說明其共通的性質。目前這分類大概包括了膠體粒子(colloids)、高分子(polymer)、兩性分子(...
軟物質
熱擾動
熵力
2016.10.01
綠色小精靈─臺灣苔蘚植物多樣性
作者 / 楊嘉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員...
562期
提到苔蘚植物(bryophytes),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土馬騌和地錢了,這兩種最為人所熟知的植物,分別代表了苔類(mosses)和蘚類(liverworts),但其實苔蘚植物的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繽紛多樣。
苔蘚植物
孢子
植物
生態環境
2016.10.01
實驗室裡的冥王星
作者 / 吳宇中/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及交通大學應用...
562期
在太陽系裡,除了恆星與行星以外還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小天體。小天體主要為岩石所構成,在過去人們的認知這些小天體僅分佈於火星軌道與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 (Asteroid belt)。
太陽系
冥王星
古柏帶星體
間質隔離系統
化學反應
2016.10.01
隱沒板塊與深震的生成
作者 / 曾泰琳/國立臺灣大學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地震學。國...
562期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表面是由多個約100公里厚的板塊所組成,板塊間的相互運動造就了現今觀測到的地震、火山活動等分布與地表形貌等。
隱沒板塊
瓦班氏帶
板塊運動
2016.10.01
山裡的晨喚者—藪鳥
作者 / 李圓恩/真理臺灣文學系、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畢...
562期
中海拔的夏日清晨,往往在天色將明而未明的四、五點之際,就能聽見藪鳥已經在唱歌了,「嘰啾~ 嘰啾~」這是公鳥的鳴唱聲。對我來說,牠算是臺大山地實驗農場(梅峰)裡最早起的鳥兒之一,常常當我還躺在床上時,牠的歌聲...
藪鳥
中海拔山地
鳴唱行為
鳥類
2016.10.01
臺灣農業發展展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曹啟鴻主委訪談
作者 / 韓玉山/臺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
562期
臺灣具備優越的地理與氣候環境多樣性,造就陸地物種的多樣性,加上四周環海,魚蝦貝類種類豐富,農林漁牧業因而得以蓬勃發展,是支持臺灣經濟的基礎產業。
農業
曹啟鴻主委
政策
追溯制度
雜糧產業
2016.09.01
為何Pokémon GO全球爆紅?
作者 / 林日璇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媒...
561期
關於Pokémon GO全球爆紅,引起大家相當多討論,而臺灣終於也在8月初可以正式下載遊玩,成為全臺風靡話題。有許多人指出,手機結合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以及定位功能(location-based)的遊戲點子,很久以...
Pokémon GO
社交認可
自我決定理論
社群媒體
科技
遊戲
2016.09.01
太空中磁場結構重組的暫態變化vs.磁重聯
作者 / 呂凌霄/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研究...
561期
磁重聯(magnetic reconnection)是最近媒體上一個很熱門的太空科學議題。這緣起於今年5月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一篇新聞報導以及6月初Science期刊上的一篇文章。
磁場結構
磁重聯
太空科學
磁層
電離層
2016.09.01
幫基因裝上一個開關—後基因標的時代關鍵工具:Cre重...
作者 / 鄭淵仁/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所博士候選人,研究利用微...
561期
由2007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於1980年間所建立的「小鼠胚胎幹細胞基因標的(gene targeting on mouse ES cell)」技術幫助下,生命科學家能夠改變實驗小鼠染色體DNA上的基因組。
基因
Cre重組酶
loxP序列
2016.09.01
鱟血生醫應用與保育
作者 / 勇生/任職金門水產試驗所。吳嬋娟/就讀國立清華大學...
561期
有群於地球生存好幾億年、躲過一次又一次全球生物大滅絕的奇蹟動物,鱟在4億5千萬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紀出現,與早已滅絕的三葉蟲是近親,約在2億年前至今其外形特徵就未發生明顯的改變。
鱟
雌雄鱟
臺灣文化
2016.08.01
光聲顯微鏡─聽出微觀的生命世界
作者 / 李思宇/1991年高雄出生,2013獲得臺大電機學士,...
560期
自從17世紀英國科學家羅伯虎克(Robert Hooke)以簡單的透鏡組,自製出實用的光學顯微鏡,並出版《微物圖誌》(Micrographia),分享光學顯微鏡視野下的多種原生動物和細菌結構,人類開始有系統的認識這個微觀的生命世界...
顯微鏡
螢光顯微鏡
光聲效應
科學應用
2016.08.01
生命之樹3.0—最新版地球生物譜系圖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560期
人類一直想弄清楚這個星球上到底還有哪些生物存在。從史前洞穴壁畫的作者想弄清楚附近有什麼樣的動物,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忍著暈船的痛苦繞了地球大半圈,帶回來好多新的、從沒見過的生物記錄和標本。
微生物
次世代定序技術
暗物質
基因
演化
單細胞基因體分析
2016.08.01
談美國癌症登月計畫以及對臺灣的啟示
作者 / 李岳倫/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
560期
美國總統歐巴馬繼2015年宣布啟動精準醫療計畫(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後,在今年2016年1月的國情咨文中,歐巴馬表示將推動治療和預防癌症的重大政策──「癌症登月計畫(Cancer Moonshot)」,並簽署在總統備...
癌症
癌症登月計畫
免疫療法
醫療
2016.08.01
特別報導 林島諾貝爾獎論壇
作者 / 吳濰龍/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曾任麻省理工學院傅爾...
560期
林島原本只是一個位於德國南部並靠近瑞士的小島,但自1951年起,這個寧靜的小島卻變得不平凡,並與諾貝爾獎產生了微妙的關係。
林島諾貝爾獎
交叉學科
科學
朱棣文
費希爾
貝齊格
2016.08.01
權威不再的精神醫學參考手冊?─ DSM-5是字典、不是聖...
作者 / 蘇冠賓/臺中中國醫藥大學神經及認知科學研究所教授兼...
560期
眾所矚目的DSM-5(The fifth edition of Diagnostic and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終於在2013年的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年會中登...
精神醫學
DSM-5
2016.08.01
未來手機相機能達到單眼相機的照片品質嗎?
作者 / 林宮玄/《科學月刊》副總編輯,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物理...
560期
2016年6月,哈佛大學卡巴索(Federico Capasso)團隊在Science發表新的透鏡技術,有媒體以「哈佛大學研發超材料鏡片,把智慧手機變更薄」為標題,本文進一步討論其可能性。
手機相機
單眼相機
菲涅耳波帶片
凸透鏡
菲涅耳波帶片
2016.08.01
從腦神經活動測量技術的新進展 看科學研究政策思維
作者 / 歐陽太閒/就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560期
腦研究中最具挑戰性的技術困難之一是如何在盡可能減少對腦部組織的侵入和破壞下,精準、即時地測量腦中大量神經元的電活動,同時測量設備又能不影響實驗樣本的行為。
腦研究
腦神經
腦電活動
科學研究政策
微電極陣列
無粒線體原生生物
腦計畫
2016.07.01
發現沒有粒線體的真核生物?
作者 / 李岳倫/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
559期
根據內共生演化理論,粒線體(mitochondrion)是原始真核細胞(eukarya)為適應有氧環境與細菌所共同演化出來的胞器,藉由粒線體將環境中的氧、養分轉換成細胞生存所需的能量,也就是說粒線體是細胞的發電廠、能量工廠,...
真核生物
粒線體
2016.07.01
科學Maker與公民科學計畫
作者 / 江宏仁/東京大學物理博士,目前為臺大應力所助理教授...
559期
「科學Maker」是一個臉書科學社團,目前約有29000人加入,主要的成員包含老師、關心科學與教育的各階層朋友。社群主要任務為在設計製作科學儀器與推廣在家進行屬於自己的科學研究。
科學Maker
科學研究
手機顯微鏡
光學科學
2016.07.01
尋找生命的價值—臺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
作者 / 林德恩/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動物組助理研究員...
559期
「臺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即是以這樣的思維為前題出發,透過網路社群平台廣邀所有關心環境和生態的民眾加入成為公民科學家,以隨身攜帶的智慧型手機為工具(路死記錄APP),拍攝記錄野生動物的死亡事件後上傳至路死資...
野生動物
路死觀察網
環境
永續生態
2016.07.01
發現沒有粒線體的真核生物?
作者 / 李岳倫/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
559期
根據內共生演化理論,粒線體(mitochondrion)是原始真核細胞(eukarya)為適應有氧環境與細菌所共同演化出來的胞器,藉由粒線體將環境中的氧、養分轉換成細胞生存所需的能量,也就是說粒線體是細胞的發電廠、能量工廠,...
粒線體
雙層膜粒線體
真核生物
無粒線體原生生物
內共生理論
«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資料總數:1225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