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8.01.01
德國團隊研究顯示植物對策略具決斷能力
作者 / 編輯部
433期
德國蒂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演化與生態研究所的科學家,研究出植物能根據其「對手」的身形與密集度,從中選擇最理想的競爭策略,並在新一期《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中發表該篇文章。
植物
決斷能力
異質環境
2018.01.01
PM2.5知多少?
作者 / 余國賓/國立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
433期
常聽到「PM2.5紫爆了!」,那什麼是PM2.5呢?其實PM2.5生活當中隨處可見,例如廟宇中拜拜的香、嘴裡抽的菸、汽機車的廢氣、海風、廚房炒菜的油煙,或者在一些作業環境像是電銲燻煙、金屬鍛造、燃煤發電等都存在PM2.5,不...
PM2.5
人體
環境
健康
2018.01.01
重力波獨白落幕,多角觀測閃亮登場--重力波、中子星與...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433期
一如許多人事前的預期,重力波研究毫無懸念的拿下了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參閱《科學月刊》576期諾貝爾物理獎介紹)。然而,要讓大多數圈外人相信這些臂長3、4公里的雷射干涉儀可以分辨出信號振幅只有質子大小1/1000,...
重力波
中子星
LIGO
伽瑪射線爆
天文
2018.01.01
地球自轉與地震活動─人們預防震災的作為,應受地震頻...
作者 / 潘昌志/臺大海洋研究所碩士,現為臺師大心測中心研究...
577期
在地球自轉的變化裡,這則報導中所謂的「地球自轉速度變化」改變十分微小,一年僅累積數毫秒(1毫秒=0.001 秒)的變化,儘管如此、隨著時間累積,或許這些微小變化會讓板塊運動的速率產生些微增減。
地球自轉
地震
震災
2018.01.01
世界的形狀—宇宙的故事
作者 / 余海峯/天體物理學家、科學專欄作家。瑞典皇家理工學...
577期
數千年前,沒有電視、沒有網絡。夜幕低垂,人類抬頭仰望星空,也許會問:世界到底是什麼形狀的?從前,我們認為「世界」就是我們居住的地球。直到今天,「世界」這個詞的意思仍多指「地球」,與科學認知的整個「宇宙」意...
宇宙
世界
形狀
2018.01.01
認識受脅物種紅皮書名錄
作者 / 楊正雄/參與臺灣櫻花鉤吻鮭研究超過10 年,關心淡水...
577期
你是否經常在生態保育相關的報章、雜誌或新聞影片中,看到地球上某生物被「紅皮書」列為瀕危生物,或提及物種正面臨著滅絕的風險。但你是否曾想過,裡面提及列在紅皮書中、瀕危的物種,是怎麼一回事嗎?
受脅物種
生態保育
2018.01.01
一體兩面的健康調撥—你所不知道的生酮飲食
作者 / 葉秋莉/目前為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主要研...
577期
過去用來與藥物配合治療癲癇的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近期卻常與體重調控及糖尿病血糖濃度調節等名詞一同出現在各種媒體上,許多模糊不清的說法及錯誤的飲食方針造成大眾誤會,也讓錯誤的知識不斷的流傳。
生酮飲食
酮體
2018.01.01
跨年夜的捷運影響地球磁場?大眾捷運系統造成地球磁場...
作者 / 顏宏元/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
577期
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地磁觀測站是為了監測臺灣北部地區火山活動,但長期在特定時間記錄到明顯的擾動訊號,干擾幅度約為3~5 nT(奈特斯拉,nano-tesla)。經研究發現,地磁觀測站長期受到擾動是臺北捷運系統的供電和回流...
捷運
地球磁場
2017.12.01
陽明大學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藉由幹細胞技術再生視網...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電腦、手機,在大量使用3C產品之下,使得罹患眼部病變的患者越來越多,而這些眼部疾病往往是不可逆的退化,最終會造成患者逐漸地失明。
幹細胞
再生視網膜
2017.12.01
荷蘭團隊研究發現眾多的論文存在細胞株誤用問題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研究人員發現有超過451種細胞株其實已被其他的細胞株取代,有大量的細胞培養被錯誤使用。當研究者認為他們是使用人類癌細胞進行相關研究時,卻不知道實際上培養皿中的細胞株已被小鼠細胞取代。
細胞株
論文
海拉細胞
2017.12.01
美國研究發現透過虛擬實境 能減緩患者的慢性疼痛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在醫學上,持續3個月以上的疼痛稱為慢性疼痛。根據統計,在美國,有2500萬人深受慢性疼痛的折磨,只能透過止痛藥來治療。
虛擬實境
慢性疼痛
2017.12.01
中研院研究團隊找出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疾病機制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常見的女性婦科疾病,主要是因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地方,像是附著並生長在子宮肌層則會造成子宮肌腺症;若附著生長在卵巢中則會造成巧克力囊腫。
子宮內膜異位症
疾病機制
2017.12.01
愛丁堡研究團隊發現當氧氣量低時 會促使海洋生物演化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動物需要在有氧的區域才能存活,海中的生物也是如此。而近期,由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的一項最研究發現,在遠古時期缺乏氧氣的海洋中能幫助海中生物的演化。
氧氣
海洋生物
演化
2017.12.01
德國與義大利研究團隊透過基因治療 成功讓皮膚進行再...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表皮溶解水皰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EB),在臺灣俗稱此疾病為泡泡龍症,是一種由基因缺失或突變導致的疾病。
基因治療
泡泡龍症
反轉錄病毒
皮膚
2017.12.01
京都大學研究發現閃電中的γ射線可能產生反物質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人們對於閃電來襲前的震懾強光與轟隆作響並不陌生,淡藍色的光束充滿了神秘感,而科學家也發現閃電會導致物質與反物質湮滅(matter-antimatter annihilation)的現象。
閃電
γ射線
反物質
湮滅事件
2017.12.01
神經科學研究展示知覺的反覆特質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我們的意識經驗看似連續,但知覺(perception)與注意力(attention)本質上具節律性,這使人們對行為的理解產生偌大影響,其中包含我們如何與環境互動並作出決定。
神經科學
知覺
2017.12.01
重力波獨白落幕 多角觀測閃亮登場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576期
一如許多人事前的預期,重力波研究毫無懸念的拿下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參閱《科學月刊》本期諾貝爾物理獎介紹)。然而,要讓大多數圈外人相信這些臂長3、4公 里的雷射干涉儀可以分辨出信號振幅只有質子大小千分之一,...
重力波
伽瑪射線爆
中子星
2017.12.01
一連串的意外驚喜──臺灣松露的發現與期許
作者 / 傅春旭/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副研究員。 黃勁暉、李...
576期
松露,是一群地下真菌的統稱。這群真菌除了生長在地表下外,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失去主動傳播孢子的能力。由於失去主動散佈孢子的能力,其子實體除靠自身溶解、就地傳播外,另一個傳播的方式就是藉著特殊的氣味來吸引動物...
松露
塊菌
2017.12.01
穿越時空的科學檢閱──考古學與化學分析
作者 / 王冠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由...
576期
考古學是透過出土文物或生態遺留了解過去人類社會與生活環境的一門學科,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多考古學研究開始使用科學分析技術,嘗試取得更多資訊,而化學分析便是其中之一;若要了解化學分析在考古學中的應用,必須先從...
考古學
化學分析
2017.12.01
2017 諾貝爾生醫獎——晝夜節律
作者 / 陳示國/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實驗室主要利...
576期
為什麼大部分人早上起床總是艱辛困難?為什麼出國工作或是旅遊還要面對讓人全身上下哪裡都不對勁的時差?又為什麼許多急性心臟疾病好發於傍晚?
晝夜節律
生理時鐘
2017.12.01
用低溫捕獲生命原態的原子細節
作者 / 章為皓/中研院化學所副研究員,致力臺灣低溫電顯平台...
576期
現代化學的核心是關於物質的研究,因此,諾貝爾化學獎不外乎在合成、結構和分析方法3個領域來回振盪。今(2017)年,化學獎頒給了看似物理 學的低溫電子顯微術領域,卻是屬於結構和分析的化學範疇,代表此領域獲獎的是分...
原子
低溫
2017.12.01
經濟與心理的「不當行為」研究
作者 / 馮勃翰/臺大經濟系副教授,研究賽局理論與廠商策略,...
576期
今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因美國經濟學家 塞勒(Richard H. Thaler)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 獻,獲頒2017 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賽勒去年寫 了一本書,書名叫《不當行為》(Misbehaving)。 這本書的特殊之處在於,...
經濟
心理
塞勒
2017.11.01
美國研究團隊建立精子年齡計算器能分析精子的品質
作者 / 編輯部
431期
隨著年齡應加,除了生育能力下降外,精子與卵子的品質可能也會對後代帶來影響。最近,美國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個精子年齡計算器,利用DNA分析的結果,可以得知男性的精子有多「老」,並且...
精子
年齡計算
表觀遺傳
吸菸
2017.11.01
杜克大學研究發現細胞張力影響組織再生能加強心臟修復...
作者 / 編輯部
431期
雖然現在的醫療已十分進步,不過當人類心臟病發作時,往往心臟細胞會產生不可逆的損害,並無法完全的治癒。然而,先前科學家已知在斑馬魚中的心臟細胞能夠再生,並將遭受損害或被疾病攻擊的細胞丟棄。
細胞張力
組織再生
心臟
2017.11.01
有效保育桃園藻礁生態系的宏觀思維
作者 / 林幸助/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陳章波/中...
431期
從今年5月以來,因中油在位於桃園大潭藻礁的觀塘工業專用港,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而引發環保團體抗爭,逾百學者陸續聲援,訴求停止開發或尋求替代方案,但是藻礁真的能因此得救嗎?
桃園藻礁
生態功能
保育
2017.11.01
喝野生茶有什麼不對?
作者 / 龔冠寧/林業試驗所六龜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431期
一說到臺灣山茶,我們必須先問,是哪一種茶?臺灣的茶、臺灣的山茶、還是臺灣山上的茶?而今天,要說的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臺灣茶。
野生茶
臺灣山茶
2017.11.01
應用於自駕車的光達(Lidar)
作者 / 林志平/任職於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431期
美國眾議院於今年2017年9月6日通過一條名為「self-drive」的法案,由民主黨和共和黨共同推動,緊接於2017年10月4日參議院商務委員會宣布批准一項法案,將加速解除美國自駕研究廠商的自駕車在一般道路上行駛的法規障礙。
自駕車
光達
未來
2017.11.01
美國日全食觀測記
作者 / 洪景川/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 館研究助理;臺北市社...
575期
日食初始時,月影最先在阿留申群島和 夏威夷群島西北部之間的洋面接觸地 球,這些地區會在日出時最早看到日全 食。然後月影以高速向東偏北移動,在 奧勒岡州的西岸登陸,向東南方斜貫 美國,中途在肯塔基州區格郡(...
日全食
2017.11.01
生理時鐘的漫長研究終獲2017諾貝爾獎的青睞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575期
科學界的年度盛事,諾貝爾獎(Nobel prize)的得獎名單陸續的在10 月上旬公布。在生理暨醫學獎項中,今年頒給了霍爾(Jeffery C. Hall)、羅斯巴希(Michael Rosbash)與楊(Michael W. Young)三位教授,表彰他們在發現...
生理時鐘
諾貝爾獎
生命科學
2017.11.01
看見宇宙 一 光的故事
作者 / 余海峯/天體物理學家、科學專欄作家。瑞典皇家理工學...
575期
光是什麼?自古希臘時期以來,光的本質困擾了科學家2000 多年。直到今天,物理學家雖已能用精確的數字去描述每種電磁波動,就其本質而言,或許我們知道的並不比先哲們多得多少,就讓我們來看看光的故事。
宇宙
光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資料總數:1225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