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4.01.15
找到氣喘與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病關鍵 國衛院發現去磷酸...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5期
根據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發布的報告,臺灣地區氣喘盛行率在近年來有上升的趨勢,20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被診斷患有氣喘的比例為15.7%,成年人則是10.57%。除了氣喘之外,異位性皮膚炎也是在臺灣常見的疾病,整體盛...
氣喘
異位性皮膚炎
T細胞專一性
去磷酸酶
發炎性細胞激素
2023.12.01
找出人體的叛亂警訊 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的治療新...
作者 / 陳斯婷/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致力於人...
648期
戴口罩、檢疫、隔離、將食物煮熟等,這些文明的行為對於幫助我們免於病原菌感染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例如食物煮熟可以變得衛生又美味,口罩帶來的防護力對於減少特定傳染病則有一定的功效,這幾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紅斑性狼瘡
自體免疫
基因
抗體
抗原
淋巴球
藥物開發
2023.09.01
讓小豆蔻燃燒你的脂肪!
作者 / 編輯部
645期
小豆蔻(Elettaria cardamomum)是一種薑科植物,雖然對臺灣人來說或許有些陌生,不過它的豆莢在南亞、美洲、北歐等地都是經常添加在料理中的香料。除了增添美妙的風味之外,最近《國際分子科學》(International...
小豆蔻
分子科學
脂肪
氧化代謝
抗發炎
2021.12.14
針灸抗發炎的學理證據?與第二型促運動 受體驅動迷走...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80期
「針灸」是一種透過刺激穴位(acupoint),進而調節身體不同部位生理功能的治療方式。目前針灸大多使用於疾病的治療,如緩解患部的疼痛或發炎,至今已有數千年的使用歷史。
針灸
生理功能
穴位
治療
後肢筋膜
感覺神經元
電針
足三里
發炎
2020.05.01
不只是冠狀病毒,口腔微生物群也喜歡群聚?
作者 / 編輯部
605期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CSU)及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共同研究指出,若沒有定期回診看牙醫的習慣,會增加口腔內病原體進而導致牙周疾病。
口腔
牙醫
DNA定序
細菌
牙齦發炎
牙周疾病
齒垢螺旋體
微生物
2017.03.01
嬰兒性別、孕婦與發炎反應
作者 / 編輯部
567期
長久以來,孕婦們聲稱在每次懷孕時身有著不同的反應,與體內嬰兒性別有關。而這項理論在科學家的最新研究下得到證實,顯示嬰兒的性別與孕婦的免疫反應有關。
嬰兒
性別
發炎反應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6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