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6.04.01
從美濃地震看盲斷層與雙主震
作者 / 郭陳澔/現任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應用地...
556期
2016年2月6日所發生的美濃地震,確實衍生出許多我們平常所忽略的問題,在工程、防災與科學等層面上皆有,也需要讓我們在深切地思考後作出相對應的防護措施,以降低日後類似地震所造成的傷害。
美濃地震
地震
盲斷層
反射震波測勘
雙主震
地震波
2016.04.01
漫遊的行星
作者 / 倪簡白/《科學月刊》編委,密西根大學博士,國立中央...
556期
滿天的繁星自古就吸引人們的注意,其中有少數的人對天空特別有興趣而發現星星的運動規律。並且將天空最亮的五顆星星,命名為金木水火土,稱為五大行星。
行星
內行星
外行星
五星聚舍
太白星
五大行星
漫遊星星
2016.03.01
聲波的頻率跟音高、明亮度有何關係?
作者 / 蔡振家/臺灣大學物理系學士、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所...
555期
聲波的產生,通常來自於物體的振動,聲波的頻率就是該物體的振動頻率。舉例而言,人們講話與唱歌時的聲波,其頻率就是當時聲帶的振動頻率。
聲波
頻率
心理量
物理量
音程
八度音程
音樂
2016.03.01
太陽系中的風暴—太空天氣
作者 / 呂凌霄/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研究...
555期
太空天氣(Space Weather)這個名詞,早在距今約六十年前,也就是蘇、美首顆人造衛星升空的年代(1957~1958年),就已經被提出來使用過了。可是當時科技不夠發達,因此太空天氣的變化,對一般民生的影響,微乎其微。
太空天氣
游離態氣體
磁場
太陽
核融合反應
暗紋
日珥
日冕物質拋射
太陽閃焰
日磁暴事件
2016.03.01
銀白世界下的祕密—冰相粒子大不同
作者 / 蘇世顥/任職於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在半年都是冰天雪...
555期
今年一月份臺灣地區經歷了有紀錄以來最強大的寒流,導致本來在臺灣十分罕見的銀白世界出現在全臺各地。
水物
凍結
凝華
霰(graupel)
雪(snow)
雹(hail)
2016.02.01
恆星亮度變化暗示文明存在?衰減的星光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554期
系外行星的發現就像科幻電影裡繽紛的異星世界引人遐思。天文學家嚴謹的面對研究,論文中科學證據與推論分陳;然而擅長捕風捉影的媒體,若再加上不講究精準的語言,真實與幻想的界線往往只剩下版面的差別。
天文
外星文明
系外行星
食雙星
行星凌
初切
終切
行星獵人
主序星
彗髮直徑
2016.02.01
時間的方向性
作者 /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
554期
人類對時間的感受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在尚不知自己所存在之空間時,許多幼稚園生大概均已了解到自己漸漸長大,而父母親(尤其是祖父母)則漸漸衰老;等長大後,每個人也均能體會到「生老病死」乃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命運。
時間
物理
空間
熱力學
鏡像對稱
2016.02.01
丁肇中的實驗物理—也談物理課中的典範敘述
作者 / 簡宗奇/桃園市立南崁高中物理科教師。
554期
電子之為物,微乎其微;電子之小也難以詞敘,但其影響力能造就如此繽紛多彩的3C產業,影響現代人類生活至深且鉅。
電子
諾貝爾物理獎
丁肇中教授
量子電動力學
基本粒子
夸克
2016.02.01
如何讓夏威夷群島轉向?
作者 / 林佳人/臺大海洋所地球物理博士,任教於北市金華國中...
554期
夏威夷群島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在地球科學界也是關注的焦點,尤其它與天皇海山群在太平洋海床上形成的大轉彎,成因至今仍是個謎,看科學家如何一步步揭開地球表面板塊及內部地幔息息相關的演化史。
夏威夷群島
天皇海山群
板塊運動
熱點
古地磁緯度
2016.02.01
重力拉伸光波波長?淺談重力紅移
作者 / 張峻輔/清華大學物理博士、任教高雄中學物理科。
554期
重力不只能彎曲光線,也能拉伸光波波長,它的效果曾經出現在電影《星際效應》當中。
重力
狹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
都卜勒效應
重力紅移
2016.01.01
清大化學系教授黃暄益─奈米材料實驗室
作者 / 范賢娟/任職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技術創新與創業研究...
553期
奈米物理開始受到重視,可以遠溯到1959年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在美國物理年會的演講,當時他提出:「未來有一天,人類可操作控制利用小尺寸(奈米)材料並呈現出嶄新的應用。」「在那微小的世界,會有很大的...
奈米物理
奈米微結構
蓮葉結構
植晶法
沉澱反應
奈米粒子
2016.01.01
懷念創辦《科學月刊》的林孝信
作者 / 劉源俊/物理學博士,東吳大學名譽教授,曾任東吳大學...
553期
為社會奔走而勞碌一生,創辦了《科學月刊》的林孝信,在2015年12月20日中午因肝癌辭世。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月刊
2015.12.01
地底水槽探索 微中子震盪
作者 / 張敏娟/任職輔仁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兼任磨課師(...
552期
今(2015)年10 月6 日,諾貝爾遴選委員會宣布物理獎由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與亞瑟.麥唐納(Arthur B. McDonald)獲獎。表彰他們找到微中子(neutrino)震盪的證據,進而推測微中子具有質量的貢獻。
微中子震盪
諾貝爾物理獎
2015.12.01
老師,看影片好不好?
作者 / 傅祖怡。蘇泰龍。
552期
「老師,看影片好不好?」這是老師們很常聽到的一句話,既然學生喜歡看影片,為什麼老師不使用影片上課?如果要用影片上課,哪些影片才是好的、適合的?有了適合的影片,在何時播放才能達到最高效益?如果影片內容不在課...
影片
教學
實驗演示
物理現象
2015.12.01
課程設計對談—淺談現代宇宙論
作者 / 吳品翰/任教北一女中英文科。劉昱成/任教北一女中英...
552期
本課程在最初規劃時期,教師群認為哈柏發現星系光譜紅移的現象,對於了解宇宙膨脹這件事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在光譜為主軸的框架之下,向同學們介紹近年來已有不少進展的現代宇宙論。
現代宇宙論
宇宙膨脹
亞里斯多德
托勒密
宇宙觀
英文科普
2015.12.01
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
作者 / 欒丕綱/清華大學物理博士,中央大學光電系副教授。研...
552期
相對論對人類文明的影響非常深遠。科普書、科幻小說,甚至是電影都已將相對論的許多結論傳達給世人,而「時空」也已成為一般日常用語。
相對論
時空觀
絕對空間
時間
空間
2015.12.01
談談「古氏」與「雷氏」不連續面
作者 / 龔慧貞/成大地球科學系副教授,專長為高壓實驗,研究...
552期
若人在事件上有重要影響或重要發現時,我們習慣將此事件發現或發明冠上此人的姓氏,例如:「阿基米德」原理或「希格斯」玻色子等。
地球科學
不連續面
古氏不連續面
雷氏不連續面
矽酸鹽礦物
鐵鎳合金
2015.11.01
在火星上找到液態水!
作者 / 葉永烜/中央大學天文所及太空所教授,研究興趣在於太...
551期
2015年9月28日,美國太空總署(NASA)終於解答了一個謎團─在火星上找到液態水存在的確實證據。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NASA會把這個資訊看得如此重要?甚至可與發現超級地球(可容許生命存在的行星)相比擬?
火星
液態水
甲烷
季節性循環坡紋
2015.11.01
翻轉教學在物理
作者 / 涂兆佐/一個身處在傳統及創新教學的十字路口上的年輕...
551期
近年來,「翻轉」這個名詞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滔天巨浪。2014年9月28日,臺中市明道中學集結了2200多位來自全國各高國中小學的教師,自主性展開了一場翻轉教育研習,在臺大電機系葉丙成教授及臺北市中山女中張輝誠老師的...
翻轉教學
BTS教學法
教學策略
傳統式教學法
自主學習
2015.11.01
蘑菇雲影七十載─淺談原子彈的發展與其影響
作者 / 簡宗奇/桃園市立南崁高中物理科教師。
551期
「沒有甚麼壯觀的事發生,也沒有聲音,東西也沒移動,但是當控制棒插入、儀表顯示放射性讀數降低時,我們多少有些失落感,雖然我們知道我們將創造震撼世界的一件大事......」
費米
人工原子核分裂
原子彈
曼哈頓計畫
2015.10.01
高能物理學之福爾摩斯探案發現新粒子!
作者 / 蔣正偉/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
550期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在2013年的夏天,發現了一個新粒子的存在。接著的實驗陸續檢查這個新粒子所參與的各種反應, 證實它極其符合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中希格斯粒子...
標準理論
宇宙
終極理論
共振態
基本粒子
夸克
希格斯粒子
合成粒子
暗物質
2015.10.01
臺中一中的創新思維—如何有趣學物理?
作者 / 陳俊榮/臺灣師範大學物理所畢業,任教於臺中一中。
550期
為了因應十二年國教及107年新課綱的實施,特色課程及選修課程的規劃,對每間學校而言都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科學教育
物理
歐洲史
科學
鑑識科學
2015.10.01
漂流了數億年—大陸與大洋的起源
作者 / 吳依璇/臺大海洋所畢業,目前是《滔滔》的編輯。曾經...
550期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裡訴說天下大勢的句子,卻也能用來解釋韋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
韋格納
大陸塊
火山活動
金星
引力
2015.10.01
宇宙論距離的測量
作者 / 陳正源/北一女中物理科教師。
550期
科學的基礎在實驗,實驗的基礎在測量。要測量一個手掌的大小,我們會拿尺量,但遙遠的星體及宇宙中距離的測量,科學家是怎麼辦到的呢?
宇宙
雷達遙測
視差法
光度法
造父變星
哈柏定律
2015.10.01
實驗發現了五夸克粒子,真的嗎?
作者 / 張敏娟/任職輔仁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兼任磨課師(...
550期
2015年7月14日,來自瑞士日內瓦的科學新聞:「位於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大強子對撞機的LHCb實驗,宣稱看到五夸克粒子。」這是真的嗎?
夸克
夸克粒子
基本粒子
五夸克粒子
粒子園區(particle zoo)
夸克模型
2015.09.01
發現第二個地球?
作者 / 辜品高/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物理博士,曾擔任Nature等...
549期
「第二個地球」是如何被發現的呢?當系外行星軌道平面和我們觀測的視線恰巧或幾乎平行的時候,只要行星運轉到我們和母恆星之間時,母恆星光度就會因行星遮掩而些微減弱,此天文現象稱為凌星(planet transit)。天
凌星
克卜勒452b
紅矮星
類地行星
宇宙
2015.09.01
核融合與恆星的演化
作者 / 張清俊/臺大物理研究所碩士,主修宇宙學,目前任教於...
549期
在宇宙誕生初期,這個世界上只有很多的氫和氦,其他的元素是怎樣產生的呢?
核融合
原子核
元素
恆星
重力
2015.09.01
在「翻轉」熱潮下當前物理教學的因應與反思
作者 / 張仁壽/任教於國立基隆女中。臺灣師大物理系畢,自...
549期
學生在學習十二年國教自然科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培養他們對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以達成「自發」的理念
物理教學
十二年國教
翻轉教學
科學
科學素養
2015.08.01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的誕生
作者 / 聶斯特/中央大學物理系與天文所退休教授,陳江梅/中...
548期
一世紀前,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完成了廣義相對論,透過時空的彎曲來描述重力交互作用,這個理論毫無疑問的是物理學中最激動人心的智慧結晶。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做出了許多劃時代的貢獻...
愛因斯坦
廣義相對論
閔可夫斯基
2015.08.01
嘈嘈切切的傅立葉
作者 / 曾耀寰/任職於中研院天文所,《科學月刊》總編輯、《...
548期
高低音和大小聲是有區別的,記得曾用馬路上呼嘯而過的救護車鳴笛聲說明都卜勒效應,當救護車從遠到近、救護車的鳴笛聲在通過身旁的那一剎那,會有很大的改變。
傅立葉
都卜勒效應
頻率
橫波
縱波
波長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資料總數:36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