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4.11.11
駐守深空、伺機而動 ESA 彗星攔截者任務
作者 / 林彥興 | 清大天文所碩士,EASY天文地科團隊總編輯。...
659期
自科學革命以來,隨著科學家對彗星本身的研究逐漸深入,我們終於認識到彗星其實是太陽系的「活化石」,攜帶著太陽系形成過程的重要資訊。
彗星
彗尾
彗髮
2024.09.16
以天文學技術打擊深度偽造 檢測造假圖像的新方法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2期
一張真實的照片應該具有「一致的物理特性」,例如人們在左眼球中看到的反射應該與右眼球中看到的反射非常相似,不過這兩個反射不一定完全相同。由於這些差異非常的微小,為了進一步分析它們,研究團隊採用了過往用來分析...
人工智慧
deepfake
CAS系統
基尼指數
2024.09.09
《九章算數 》缺少的臨門一「角」 角 度、弦表與 三角...
作者 / 單維彰/中央大學數學系、師資培育中心、文學院學士班...
657期
在弓形內部,弦的中垂線段稱為矢。而「弦矢求弧」的題目意思是:已知弦長與矢長,如何求弧田面積?《九章》沒能給出這題的公式。而這個弧田未解的懸念,便成為中國數學的千年懸案,一直到歐洲數學傳入中國為止,華人始終...
弧弦互算
三角函數
天文測量
數學教育
觀念性函數
2024.09.09
追隨星際飛鏢 探索雙小行星之謎的 Hera 之旅
作者 / 謝承安/就讀臺大物理系,EASY 天文地科團隊成員。因...
657期
2022 年9 月26 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發射的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DART)撞擊器成功撞擊雙小行星迪迪莫斯(Didymos)的衛...
小行星
小行星
撞擊DART
撞擊器Hera
2024.09.02
數十年一遇的最亮彗星?紫金山 - ATLAS彗星來了!
作者 / 陳子翔/畢業於師大地科系,現為師大科教所學生,...
657期
彗星為人類觀察時間最長的天體之一,但即使經過了數百年的進展,天文學至今仍無法有效地像預測日食、月食、金星凌日等現象,精準預測一顆彗星會有多亮。
彗星
紫金山 - ATLAS彗星
彗星觀測
2024.09.02
前往太空的第一步 看火箭如何跨越電離層
作者 / 林建宏/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周敏揚/美國航...
657期
當火箭發射燃燒釋出大量水氣於電離層中,就會快速與電離層氧離子發生再結合反應,造成電離層電漿大量的再結合、消失,發出更亮眼的紅光。電離層電漿的大量再結合反應,造成電離層的電漿消失,此現象宛如地球大氣被火箭打...
電離層
電漿
全球通訊
福衛五號
2024.05.01
啟動巡天觀測計畫 描繪全宇宙3D地圖
作者 / 林彥廷/2005年於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取得天文博士學位...
653期
今年的農曆初三,對多數人來說應該只是個尋常的一天。但在天文觀測史上可說是劃時代的一刻⸺美國主導的暗能量光譜儀(Dark Energy Spectroscopic Instrument, DESI)計畫,利用在亞利桑那州的梅奧爾四公尺望遠鏡(...
巡天計畫
宇宙3D地圖
暗能量
暗物質
宇宙膨脹
DESI
光譜
紅移
2024.05.01
探索星系中心的祕密 超大質量黑洞的起源
作者 / 陳科榮/中研院天文所助研究員,主要研究興趣在理論與...
653期
或許你曾在遠離城市光害的山區仰望星空,專注於繁星的美景。當你仔細觀察,若發現銀河系盤面上有一條帶狀、微微發光的區域,那就是銀河。更精確地說,那是銀河系的盤面位置。如果你把目光投向人馬座A星(Sagittarius...
黑洞
銀河系
氣體吸積
黑洞種子
超大質量恆星
吸積盤
重力
強作用力
2024.04.01
臺灣助力廣義相對論的驗證 宇宙甜甜圈黑洞二度現身
作者 / 陳明堂/中央研究院天文所研究員,臺灣黑洞團隊發起人...
652期
中央研究院的「格陵蘭望遠鏡」(Greenland Telescope, GLT)團隊與「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國際團隊一同公布了M87星系中心黑洞的最新影像。這張新照片來自於2018年的觀測資料,是經由天文學...
甜甜圈
黑洞
廣義相對論
GLT
EHT
電漿體紊流
M87黑洞
次毫米波
2024.02.01
發現全新天文現象的雙重喜悅 天體物理學家羅瑞默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陳子翔/畢業於師大地科系,現為師大科教所...
650期
快速電波爆(fast radio burst, FRB)是一種持續時間極短,但具有瞬間高強度的電波訊號,最早在2006年被觀測發現。去(2023)年天文學界重要的邵逸夫天文獎,就頒發給發現快速電波爆的三位學者貝爾斯(Matthew Bailes)...
羅瑞默
邵逸夫天文獎
快速電波爆
脈衝星
色散量測
天文
2024.01.01
秋季星空中一抹光亮 北落師門殘屑盤的觀測史
作者 / 謝承安/EASY天文地科團隊成員,因喜愛動畫《戀愛中的...
649期
北落師門(Fomalhaut)又稱南魚座α星,是秋季星空中著名的亮星之一。去年5月,以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天文學家加斯帕(András Gáspár)為首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
北落師門
殘屑盤
系外小行星帶
哈伯
ALMA
韋柏
星體演化
2023.10.01
諦聽宇宙深處的低吟 宇宙低頻重力波訊號代表的意義
作者 / 陳哲佑/任職於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專長為黑洞物理、宇...
646期
2015年9月,位於美國的雷射干涉儀重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LIGO)成功偵測來自雙黑洞碰撞的重力波訊號(請見延伸閱讀1)。這個發現不僅再次驗證愛因斯坦(Albert...
重力波
雙黑洞碰撞
廣義相對論
多信使天文學
脈衝星
中子星
訊號差
2023.10.01
稍縱即逝的神祕宇宙電波 快速電波爆的發現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46期
人類祖先最早開始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應該會發現天上有一些明顯的規律現象,例如白天的太陽和夜晚的星星、月亮。這些發光體每天從特定方向的地平面升起,到達接近頭頂的位置,再隨著時間流逝在原本升起的對面方向走入地...
電波爆
客星
中子星
宇宙
羅瑞默爆
電波色散
鹿鷹獸
2023.10.01
探索快速電波爆之謎 中研院天文所所長彭威禮專訪
作者 / 林彥興/畢業於清大天文所,EASY天文地科團隊總編輯。...
646期
今(2023)年國際知名的學術獎項「邵逸夫天文獎」頒發給貝爾斯(Matthew Bailes)、羅瑞默(Duncan Lorimer)和邁克勞克林(Maura McLaughlin)三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在2007年發現快速電波爆(fast radio burst, FRB)―...
快速電波爆
FRB
中央研究院
彭威禮
BURSTT
色散
脈衝星
2023.09.01
難倒物理學家的「三體問題」,與韋伯望遠鏡的觀測點有...
作者 / 歐柏昇/臺大物理系、中研院天文所博士生,全國大學天...
645期
2021年12月,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簡稱韋伯望遠鏡)發射升空。七個月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也陸續公布韋伯望遠鏡拍攝到的...
三體
拉格朗日點
韋伯望遠鏡
日地系統
萬有引力定律
解析解
紅外光
太陽盾
2023.08.01
陽光下的旋舞者 揭祕雙小行星的謎團
作者 / 謝承安/EASY 天文地科團隊成員,因喜好動畫《戀愛中的...
644期
去(2022)年10月11日,在眾多觀測數據與計算下,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宣布雙小行星定向試驗(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DART)成功藉由撞擊,將雙...
雙小行星
旋轉
裂解
NASA
亞爾科夫斯基效應
YORP效應
太陽輻射
2023.07.19
宇宙中的恆星搖籃 分子雲磁場結構新發現
作者 / 湯雅雯/中研院天文所助研究員,研究興趣是恆星與行星...
643期
恆星在分子雲的緻密區域形成,然而因形成的過程複雜,難以測量的磁場訊號在建立恆星形成模型時是一大挑戰。
恆星
分子雲
宇宙塵埃
偏振
連續光譜
磁場
2023.06.01
為什麼工程師大力提倡廢除?閏秒的存在與廢除
作者 / 曾文宏/中華電信研究院研究員,國家時間與頻率標準實...
642期
臺灣的標準時間是由國家時間與頻率標準實驗室以原子鐘輸出的標準頻率及每秒脈衝信號(pulse per second, 1PPS)作為頻率與相位的參考基礎,經儀器計數並加上時、分、秒的時間碼,即時產生出標準時間,再加上八小時的本地...
閏秒
銫原子鐘
地球
自轉
天文學
2023.04.18
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邁入第16屆 期許推動更多女性投入...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副總編輯。
496期
為表彰臺灣女性科學家在學術上的成就,臺灣萊雅公司於2008年起和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共同主辦「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藉以表揚臺灣女性科學家的卓越貢獻。此頒獎典禮截至今(2023)年已邁入第16年,表揚傑出獎及新秀獎共計...
癌症登月計畫
臺灣女科學家
天文學
高科技
2023.03.28
如果太陽系多一顆類地行星?
作者 / 編輯部
640期
在太陽系的行星軌道中,木星和火星軌道之間的距離相對遙遠,而這段空間便被大量的小行星所填滿。天文學家也因此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兩者之間沒有其他類地行星的存在?
太陽系
行星
行星軌道
天文學
類地行星
動力學
木星
2023.03.02
測繪宇宙的三維地圖 暗能量光譜儀器DESI
作者 / 林彥興/現就讀清大天文所,EASY 天文地科團隊總編輯...
639期
在天文學上,光譜(spectrum)是指在不同波長發出的光強度,透過天體的光譜與理論模型的配合,幫助天文學家推算出天體的溫度、運動速度、表面重力強度、表面密度、距離、質量、金屬含量等非常豐富的資訊。因此只要條件允...
暗能量
宇宙
星系
銀河系
天文學
天體
紅移
DESI
2022.12.16
聽見宇宙的聲音 「資訊聲音化」使天文學家更了解宇宙...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2期
對於長期觀察滿天星辰的天文學家而言,宇宙可說充滿了各種視覺奇觀,從閃爍的行星到星系皆美不勝收,但這些體驗對於盲人、視力受損者來說就無法感受到了。
天文學
宇宙
資訊聲音化
天文學
宇宙數據
2022.11.17
人類首度偏轉了一顆小行星!DART任務成功後,地球就安...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1期
今(2022)年9月26日,人類第一次證明了我們可以改變一塊巨大岩石在太空中的飛行路徑——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DART)任務結果比預期更好,所發射的太...
DART任務
地球保護計畫
歐洲太空總署
戈德斯通天文臺
美國加州歐文堡
2022.08.15
韋伯望遠鏡提供的觀測數據,帶給天文學家哪些啟示?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88期
受到許多人關注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JWST)於去(2021)年12月升空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終於在今(2022)年7月11日起,陸...
韋伯太空望遠鏡
星系
宇宙紅移
宇宙曙光
大霹靂
宇宙正午
環形星系
2022.08.01
恆星有多遙遠?劃時代的太空望遠鏡任務
作者 / 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所講座教授,除了研究恆星及星團...
632期
「依巴谷」是第一個專精於精密天體測量的太空望遠鏡,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測量星體位置,並根據視差現象估計星體與地球的距離,同時測量星體本身的自行運動。
邵逸夫獎
依巴谷
太空望遠鏡
光學設計
光譜儀
蓋婭望遠鏡
天體性質
銀河系結構
天體
衛星
自行運動
2022.07.01
最接近地球的多行星系統
作者 / 編輯部
631期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的天文學家們在銀河系附近發現新的多行星系統,距離地球只有33 光年,是目前已知最接近地球的多行星系統之一。
地球
多行星系統
天文學
行星
大氣層
恆星
紅矮星
星球
2022.07.01
為什麼海王星比天王星「藍」?
作者 / 編輯部
631期
天王星(Uranus)與海王星(Neptune)的大氣中存在著少量甲烷,由於甲烷會反射藍光,使它們呈現藍色。
天王星
海王星
甲烷
星球
天文望遠鏡
大氣
氣懸膠體
光化學霧氣層
甲烷冰
甲烷雪
2022.06.01
為什麼會看見「華」?雲的光影魔術秀
作者 / 江秉城/EASY天文地科團隊成員,走路常常不看路,以抬...
630期
當光線穿過一顆水滴時會發生繞射,呈現明暗相間的同心圓光環圖形,此時光環中心較亮,愈往周圍愈暗。而當太陽光或月光穿過很多水滴(雲)產生繞射後,便會形成我們所看到的「華」。
光線
水滴
繞射
日華
月華
月亮
光暈
大氣光學現象
彩色光暈
波長
光學現象
月虹
2022.05.01
前所未見的奇異太空泡泡
作者 / 編輯部
629期
抬頭仰望夜空時,我們可以看見閃爍的星點;如果進一步用天文望遠鏡觀察,還能發現外太空的星體正在不停地活動,例如行星碰撞、恆星燃燒、氣體及塵埃的化學反應等。
天文學
巨大泡泡
太空物體
無線電波環
奇異無線電環
星系
黑洞
恆星
宇宙
衝擊波
無線電波
2022.04.15
當太空中有太多衛星,會造成哪些問題?
作者 / 編輯部
484期
2015年初,馬斯克(Elon Musk)首度宣布SpaceX公司將於太空中部署低地球軌道通訊衛星,發展覆蓋全球的網際網路,揭開了星鏈(Starlink)計畫的序幕。
太空
通訊衛星
網際網路
星鏈計畫
太空垃圾
太空站安全
天文學
«
1
2
3
4
5
6
»
頁次:
1
2
3
4
5
6
資料總數:178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