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0.09.10
話什麼神經?閱讀、語言, 都是大腦的神奇傑作
作者 / 郭羽漫/本刊特約編輯。
465期
說到臺灣本土的科普譯作,許多人腦袋裡一定會出現的名字,就是洪蘭。從早年與丈夫曾志朗合譯的《心理學實驗研究法》(Experimentation In Psychology),到千禧年以降的《教養的迷思》(The Nurture Assumption)、《詞...
科普
腦科學
神經科學
生命科學
認知心理學
語言學
認知語言學
2020.08.01
以前尖叫是為了活下來,那現在為什麼我們還尖叫?
作者 / 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608期
尖叫傳達的可以是求救、警告等訊息,幫助動物在危險中存活。當我們聽到尖叫聲所引發的腦部反應有別於一般聲音,特別是尖叫聲中的粗糙度與杏仁核的活化呈正相關,也發現大腦將尖叫列為優先處理的訊息。目前發現,我們能從...
尖叫
大腦反應
聲音粗糙度
杏仁核
恐懼
情緒
2020.06.01
鳥類的大腦進化史
作者 / 編輯部
606期
大家是否思考過,從白堊紀末期鳥類始祖開始出現到現今,牠們的身體構造是否有所變化呢?
鳥
鳥類
大腦
鳥類大腦
大腦進化
2020.03.01
不是有動就好-談運動與大腦認知生理
作者 / 朱瓊苓/洪聰敏
603期
聽到運動,大多數的人會覺得是一件很辛苦、很痛苦的事。 不過,研究發現運動其實能帶給大腦認知實質的提升,讓人越活越年輕、越快樂。
運動
認知
執行功能
閉鎖性有氧運動
開放性運動
2020.01.01
鼓手的大腦和你想的不一樣
作者 / 編輯部
601期
有看過樂團表演的人都知道,鼓手在演出時,雙手及雙腳擊鼓時的節奏與速度各有差異。對於一般人而言,雙手拍打的節奏相同或許沒有問題,但當左右手需各自打在不同的節奏,甚至加入雙腳打節拍時,可能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鼓手
大腦
磁振造影
神經傳導
胼胝體
2020.01.01
大腦地圖的解析度進化
作者 / 編輯部
457期
【本刊訊】在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與加拿大蒙特婁神經病學研究所(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科學家的合作下,人腦3D建模──BigBrain的解析度有相當大的進展。
大腦
人腦
神經病學
人腦3D建模
大腦圖像
2020.01.01
從虛擬實境遊戲找到連結空間、物件記憶的關鍵
作者 / 編輯部
457期
【本刊訊】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傅氏基金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Columbia Engineering)神經工程學家所領導的團隊於《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發表一項研究,與人類提取記憶、連結特定物件位置的秘密有關...
虛擬實境
VR
記憶
大腦
神經元
2019.11.01
從大腦、基因、環境探討罪犯的「過人之處」—黃健、楊...
作者 / 文詠萱
599期
在進入到本月主題之前,讀者不妨先思考,什麼是大腦心智?犯罪者的大腦在想什麼?為什麼狠得下心、痛下殺手?而透過研究,人們期望得到什麼樣的解答?而這些答案,是否是唯一標準?
大腦
基因
精神疾病
犯罪心理學
認知神經科學
創傷後壓力症
前額葉
教化可能性
2019.11.01
難以抹去的痛─歷經腥風血雨之後的記憶傷痕
作者 / 劉仲彬/執業臨床心理師、《人生障礙俱樂部》作者、「...
599期
孩童時期曾遭受的虐待、性侵害的遭遇、嚴重的車禍、意外或戰爭等經歷,身體自動記了憶,成為受害者的一部份。而加害後的痛楚、來自內心最深沉的惡夢,要怎麼解?
記憶
視丘
杏仁核
大腦皮質
創傷
情緒
2019.09.01
腸道與腦的直達車
作者 / 楊世斌/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駱宛...
597期
若要讀者試著描述一塊巧克力蛋糕,大概在沉吟之際,會立刻在腦海中先浮現出一塊咖啡色(視覺)、苦中帶甜(味覺)及具有獨特巧克力香氣(嗅覺)的物體。人們總不自覺地將五體感覺,並以描述自身經驗;而這正是因為人類的...
腸道
外受器
內受器
大腦
2019.09.01
暴露於太空的低劑量輻射 可能影響大腦學習及記憶
作者 / 編輯部
597期
太空中充滿各種輻射,對於執行任務的太空人,暴露於輻射中將造成健康危害。但以往的實驗,只有透過照射短時間且高劑量輻射的生物研究,而未以真實的狀況進行實驗。
太空
輻射
大腦
學習
記憶
海馬迴
前額葉皮質
焦慮行為
2019.09.01
球賽中積累的撞擊 恐深深傷害腦組織
作者 / 編輯部
597期
橄欖球可說是美國大學校園的經典活動,然而美國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研究團隊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發布的一則研究顯示,運動員在球賽裡所受的頭部撞擊,即便未造成腦震盪,卻也讓...
運動員
白質
大腦
2019.08.16
擁有觸覺並以大腦控制的機械義肢手臂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對於失去手臂的截肢患者及身障者而言,使用義肢將能提升其生活品質與便利,但一般的義肢在操作上面臨許多的挑戰。舉例而言,使用者無法精準控制義肢抓握物品的力道,也無法進行更為精細的手部動作。因此,設計出能產生觸...
觸覺
機械義肢手臂
2019.07.18
左右腦對聲音的反應大不同, 大腦處理語言的謎團可望...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近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一研究指出,大腦左右半球在聲音處理上的差異,可能肇因於其「線路」部署的不同。
腦
聲音處理
2019.07.01
大腦在熟悉動作技巧之餘也產生新的神經活動模式?
作者 / 編輯部
595期
近日,由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與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研究人員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NAS)發布的最新研究指出,學習者在掌握某項新技能的過程中, 大腦會產生新的神經活動...
神經
大腦
恆河猴
神經活動模式
2019.06.18
不只大腦有時鐘- 生物體其他器官亦有晝夜節律?
作者 / 編輯部
450期
熬夜對肝不好,這些肝都 知道,然而,它們能對身體做出什麼調 整?近日,《細胞》(Cell)期刊一篇報 告,顯示,肝臟可能有獨立的晝夜節律 (circadian rhythms)它能感應光照,並在 生物體熬夜「爆肝」時提出警訊,讓能多 正...
生理時鐘
晝夜節律
2019.05.01
大腦裡的關鍵開關可望一解神經退化疾病機轉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近日,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與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研究團隊於Science發布最新研究,表明在自然狀態(native state)下找到一名為...
大腦
神經退化
麩氨酸
2019.04.01
大腦活動關卡重重 記得的事想忘還不容易
作者 / 編輯部
592期
記得和遺忘,哪個難?近日,《神經科學》(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期刊一則最新研究中,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研究團隊透過神經影像,找到一些可以解釋的線索。
大腦
記憶
前額葉皮質
海馬迴
腹側顳葉皮質
2019.04.01
處理「味覺」的大腦皮質
作者 / 編輯部
592期
美國康乃爾大學人類生態學院(College of Human Ecology at Cornell University)研究團隊於近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布文章,並表明找到人腦內的味覺中心──其可獨立於主觀感受外,分辨不同型...
味覺
大腦皮質
顳葉
腦島皮質
情緒
2019.04.01
物種的漫漫智慧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592期
197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荷蘭動物行為學家廷貝亨(Nikolaas Tinbergen)曾表示,在探究動物行為時有4項主要課題,分別是因果、成長、機制與演化;也就是引起此行為的原因、行為在成長中的變化、如何影響生存...
物種
動物行為
大腦
生命
行為模式
2019.03.01
體感皮質裡的神經元 各有對應的觸覺感受
作者 / 編輯部
591期
人手碰觸物品後,皮膚上的感知器(sensor)會接收物品表面資訊,並經神經傳遞至體覺皮質(somatosensory cortex)。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神經科學家近日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NAS)發布研究,發現該...
神經元
觸覺
大腦
體覺皮質
2019.03.01
大腦神經再生陷論戰-狼煙再起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591期
人類的大腦是生命科學研究中最富挑戰性的議題之一,筆者甚至認為,光是要讓一般大眾理解這個問題的挑戰性,本身就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
生命科學
大腦科學
神經科學
腦結構
大腦神經
神經元
神經元再生
2018.10.01
榮陽頭痛醫學團隊最新研究 慢性偏頭痛恐全面性影響大...
作者 / 編輯部
442期
【本刊訊】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與臺北榮總神經內科等單位,日前共組「榮陽頭痛醫學團隊」,並於國際神經醫學期刊《腦科學》(Brain)發布研究。當中提到,某些患者的頭痛症狀會演變成慢性偏頭痛(chronic migraine)...
榮陽頭痛醫學團隊
慢性偏頭痛
神經元活性
2018.09.01
記憶遊戲能增進大腦的記憶嗎?
作者 / 編輯部
585期
某些遊戲長期以來被大眾視作可以增加記憶力、改善認知能力及訓練大腦。但近期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Western University) 的研究顯示,遊玩記憶類型益智遊戲並不會增強記憶腦力。
記憶遊戲
大腦
2018.07.01
盧廣仲金曲獎入圍神曲 〈魚仔〉中的 語言轉換與旋律性
作者 / 蔡振家/臺大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著有《另類 閱聽:...
583期
音樂才子盧廣仲的歌曲〈魚仔〉入圍金曲獎,實至名歸。一首歌能夠成為家喻戶曉的「神曲」,必然有其獨特之處,假如我們能夠揭開神曲的秘密,是否可以增進自己創作歌曲、欣賞歌曲的功力呢?
歌曲
旋律
記憶點
聲調
2018.04.01
大腦中的海馬迴神經元 在兒童時期後停止再生
作者 / 編輯部
436期
海馬迴(hippocampus),是人類大腦中參與學習和記憶的區域,一個科學家認為每天會產生數百個新神經細胞的地方。
海馬迴
神經元
2018.03.01
大腦對音樂的反應 可判斷是否為音樂家
作者 / 編輯部
579期
音樂家經過一連串音樂訓練與練習, 腦中的神經其實會有驚人的改變。根據芬蘭於韋斯屈萊大學(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的新研究顯示,當你聆聽音 樂時,大腦的反應方式可以判斷你是否受過音樂訓練。
大腦
音樂
2018.03.01
小腦袋大數據— 大腦圖譜研究計畫
作者 / 羅中泉/國立清華大學系統神經科學 研究所副教授。
579期
人類是冒險的動物,在過去數十乃至於數百萬年中,嘗試不斷地往各種未知的環境探險。除了地理上的冒險,強烈的好奇心也驅使人類在科學研究上持續地往前推進。
大腦圖譜
腦科學
2018.02.01
晶片上的「大腦」──人工突觸材質大躍進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在「神經型態計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裡,研究人員嘗試設計出運作上與大腦雷同的電腦晶片,不同於當今二進制法(binary)、開/關訊號等數位晶片,該領域利用「晶片上的大腦」這個元素作類比,進而交換訊號梯度...
晶片
人工突觸
2018.02.01
美國研究團隊發現暗物質DNA會影響大腦發育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毫無功能性可言的基因難題──暗物質DNA(dark matters DNA)已困擾科學界甚久,此物質的DNA序列無法將蛋白質進行編碼,卻仍廣泛存於動物體內。
大腦發育
DNA
«
1
2
3
4
5
»
頁次:
1
2
3
4
5
資料總數:126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