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8.09.01
極境之光- 追尋歐若拉的形色迷蹤
作者 / 呂凌霄/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 研...
585期
西元1619年,科學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誤將這充滿希望的美麗光芒理解為由大氣層反 射的太陽光,意外賦予極光(aurora)這饒富傳奇的名字。極光因觀察者及高能電子所在的位 置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反應與視覺成像,...
極境之光
歐若拉
2018.07.01
近年日本火山噴發 反思大屯火山群的潛在威脅
作者 / 黃有志/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 究中心副研究...
583期
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屯火山群是活火山還是死火山,一 直是科學家討論的問題,而在近期發現大屯火山下含有岩漿庫,不排除有噴發的可能性。讓我們從日本活躍火山活動的經驗,借鏡臺灣應該如何防範。
災害
火山
大屯火山群
2018.05.01
半導體雷射—點燃雷射商品化的火種
作者 / 許晉瑋/中央大學電機系教授。
581期
在人類歷史中曾經經歷過許多轉捩點,讓我們的生活有了突破性的改變,例如火在生活中的應用、鐵器的使用、 引擎的發明、電力的發明和普及。
半導體雷射
生活
2018.03.01
什麼是太陽「蛇行圖」?太陽磁場生成及演變
作者 / 黃冠翰/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博士生。林佳賢/中央...
579期
地球磁場目前是由南極指向北極,然而根據海洋地殼等古 地磁學的證據推測,地球磁場的方向並非固定,約 50萬 年地球磁場即會反轉一次。
太陽磁場
太陽風
蝴蝶圖
2018.02.01
機器學習與天文學:無人大型巡天計畫
作者 / 李見修/中央大學天文碩士,慕尼黑天文博士。目前在日...
578期
提到機器學習在天文領域的應用,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星體分類。這是因為現代的大型巡天計畫已累積了相當可觀的巨量資料。而在計畫的主要科學課題之外,這些資料還蘊藏無限可能,只可惜通常計畫成員已無法兼顧其他課題。
天文學
機器學習
2018.02.01
就是那道光-找尋重力波的可見光源
作者 / 饒兆聰/國立中央大學天文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可...
578期
2017 年可說是重力波天文學 界難以忘懷的一年。在這一年,設計建造重力波偵測器 LIGO的三位先驅魏斯(Rainer Weiss)、 索恩(Kip Thorn) 和巴利許(Barry Barish)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重力波
可見光源
2018.01.01
地球自轉與地震活動─人們預防震災的作為,應受地震頻...
作者 / 潘昌志/臺大海洋研究所碩士,現為臺師大心測中心研究...
577期
在地球自轉的變化裡,這則報導中所謂的「地球自轉速度變化」改變十分微小,一年僅累積數毫秒(1毫秒=0.001 秒)的變化,儘管如此、隨著時間累積,或許這些微小變化會讓板塊運動的速率產生些微增減。
地球自轉
地震
震災
2018.01.01
跨年夜的捷運影響地球磁場?大眾捷運系統造成地球磁場...
作者 / 顏宏元/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
577期
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地磁觀測站是為了監測臺灣北部地區火山活動,但長期在特定時間記錄到明顯的擾動訊號,干擾幅度約為3~5 nT(奈特斯拉,nano-tesla)。經研究發現,地磁觀測站長期受到擾動是臺北捷運系統的供電和回流...
捷運
地球磁場
2017.11.01
中央大學與國際GROWTH 團隊合作首次確認由中子星相撞...
作者 / 編輯部
431期
2015年,科學家首次偵測到了重力波的存在。而近期,由中央大學天文所研究團隊參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所主導的「全球瞬變現象聯測網(Global Relay of Observatories Watching Transients Happen, GROWTH)」,成功將重力波...
中子星
重力波事
2017.09.01
我不是藝術家,我看高第
作者 / 朱慶琪/中央大學物理系副教授、科學教育中心主任,致...
573期
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i, 1852~1926)是建築 界的異數,他的風格及前衛的工法,為巴塞隆納這座城 市留下了7 座世界文化遺產。今年在臺北華山1914 文 創園區展出的「上帝的建築師—高第:誕生165 周年大展」,從多個...
高第
懸鏈線
拋物線
2017.08.01
質量永遠是正的? 什麼是負質量?
作者 / 欒丕綱/中央大學光電系副教授。
572期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ma是中學生就知道的物理定律, 它告訴我們:一個受力的物體會在受力方向加速,而力F 與加速度a 的比值m=F/a就是這個物體的質量。根據這個定律,受力物體向著施力方向加速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因為物體的...
負質量
共振效應
2017.08.01
尋找其他的海洋世界
作者 / 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572期
如果用一個字代表地球,那絕對非「水」莫屬,無論地表、大氣、甚至地下土壤,到處都是水;而水是滋養生命的要素之一,有生命的地方就需水,地球生命誕生於海洋。
海洋
水
太陽系
2017.08.01
中央大學透過觀測衛星掌握南極拉森C冰棚的斷裂
作者 / 編輯部
428期
拉森冰棚(Larsen Ice Shelf),是位在南極半島邊緣的一個冰棚。而這個冰棚又被人為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拉森 A、B和C,其中又以拉森A冰棚(Larsen A Ice Shelf)最小,拉森B冰棚(Larsen B Ice Shelf)則因為地球暖化,...
拉森冰棚
全球暖化
獨立冰山
環境議題
2017.07.01
環境保護研究—碳循環研究歷史
作者 / 倪簡白/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一直從事大氣化學與應用...
571期
根據考古氣候學,人類出現以前的百萬年間,二氧化碳的自然變化範圍是:190~280 ppm(part per million, 百萬分之一)。變化的主要因素為氣候波動變化,包含因冰河溶解而釋放其中的空氣,這段期間地球海洋與土壤吸收許多...
碳循環
二氧化碳
歷史
2017.06.01
臺灣離岸風能發電與環境之評估
作者 / 商文義/美國普度大學教授、臺灣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曾...
426期
臺灣能源缺乏,也無法處理核廢物,節約能源和開發再生能源應該是最好的辦法。近幾年裡政府將海上風電開發作為重要項目。行政院推動在臺灣海峽靠近西海岸處建造800座風車。
離岸風能
能源
環境
2017.03.01
全像光學
作者 / 孫慶成/現任職於中央大學光電講座教授兼光電中心主任...
567期
光波在不同角度傳輸時累計相同的相位(phase)或光程 (optical path length)所形成的等相位曲面,即稱為波前。
光波
光學訊號
全像術
2017.03.01
藍天中似棉絮般的雲彩─雨旛
作者 / 吳曜竹/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學士、碩士,國立臺灣...
567期
晴朗的天空中,一朵朵的白雲呈現各種奇形怪狀,但大家是否仔細觀察過雲的底部?有些雲的底部長得像拉長的棉絮或是像水母的觸手一般,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談論的主角「雨旛」。到底雨旛是什麼?它是透過何種物理機制形成的呢...
雨旛
雲彩
空氣
水滴
2017.02.01
恆星世界紀錄-宇宙恆星之最
作者 / 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566期
我任職所在的大樓電梯內有個天文新知專欄,「宇宙之最」系列源起於介紹浩瀚宇宙中極端的天體或現象,順便解說一些科學原理。內容既「新」也有「知」的部分,期能在電梯行程約一分鐘內覽其概況。
恆星
宇宙
2017.01.01
國家重力基準與重力測量
作者 / 彭淼祥/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博士。李瓊武/國立中央大學...
565期
現代化國家在科學經濟發展中,舉凡航空太空技術、土木工程、海洋科學、度量衡力量標準等領域,皆需應用地球重力場(Gravity Field)資料,並且重力也是國土監測、資源探勘及環境變遷評估等之重要參數。
重力學
國際重力基點
2017.01.01
破解水中餘氯的迷思
作者 / 高憲明/任職於中央大學化學系,主要研究興趣為奈米觸...
565期
水資源對現代人類的生活是相當重要的,自來水經過自來水廠的淨化處理之後,在最後的階段都會添加氯消毒,避免細菌的滋生而影響到我們的健康,但是添加氯有可能與水中的有機物發生反應而產生一系列的副產物如氯仿 (...
水資源
氯仿
自來水
2017.01.01
守護家庭無微不至─ 智慧家庭系統
作者 / 蔡宗漢/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畢業,現任國立中央...
565期
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的發展,帶動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等市場持續成長;而資訊科技能力之提升與行動設備的導入更帶來產業革命與創新,這也使得傳統的服務與商務環境產生重大變革,以數位科技建構之智慧型服務與商務系統之應...
資訊科技
智慧家庭
居家裝置
2016.12.01
被地球阻擋在外的粒子―宇宙射線
作者 / 黃崇源/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畢業,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研...
564期
現代人使用臉書或LINE,有時會收到一些奇怪的訊息,像是警告大家近日宇宙射線(cosmic rays)將入侵地球,提醒大家關手機並與手機保持距離。許多人大概都知道這是假的訊息。但宇宙射線究竟是什麼?
宇宙射線
大氣層
宇宙
碳14
2016.10.01
隱沒板塊與深震的生成
作者 / 曾泰琳/國立臺灣大學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地震學。國...
562期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表面是由多個約100公里厚的板塊所組成,板塊間的相互運動造就了現今觀測到的地震、火山活動等分布與地表形貌等。
隱沒板塊
瓦班氏帶
板塊運動
2016.09.01
太空中磁場結構重組的暫態變化vs.磁重聯
作者 / 呂凌霄/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研究...
561期
磁重聯(magnetic reconnection)是最近媒體上一個很熱門的太空科學議題。這緣起於今年5月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一篇新聞報導以及6月初Science期刊上的一篇文章。
磁場結構
磁重聯
太空科學
磁層
電離層
2016.07.01
星星的名字
作者 / 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559期
不同文明對於星星有各自稱呼。中文所說「紫微星」就是北極星(Polaris),而平常熟悉的織女星、牛郎星,這些都是明亮的星星,古今中外各有多種稱呼。
天文學
恆星命名
北極星
牛郎星
拜耳
星座
獅子座
五帝座一
2016.06.01
海水的顏色與深度
作者 / 曾國欣/任職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興趣包...
558期
在清澈的海岸邊觀察,似乎能夠透過光影的分佈猜到大概的深度跟底部物質,如此從生活經驗中即可察覺水面可能的色彩變化,也是衛星儀器拍攝與測量的重要物理原理。
遙感探測
被動式遙測
輻射
光譜波段
海洋藻華現象
葉綠素濃度
2016.05.01
第九行星
作者 / 葉永烜/中央大學天文所及太空所教授,研究興趣為太陽...
557期
美國NASA的新視野太空船在2015年7月14日飛越冥王星,讓世人大開眼界。第一次見到這千里冰封的遙遠星球,居然存在很年輕的表面結構,在液態氮構成的海洋飄浮著水冰。
太陽系
海王星
矮行星
古柏帶物體
第九行星
冥王星
賽德娜星
2016.05.01
中央大學太空所趙吉光-太空酬載實驗室
作者 / 趙吉光
557期
太空酬載實驗室成立於2006年,當時全國各頂尖大學正開始如火如荼地執行教育部推動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即五年五百億)。
太空酬載實驗室
太空科學
福衛五號
電離層探測儀
福爾摩沙衛星
2016.05.01
中央大學太空所—趙吉光教授專訪
作者 / 文詠萱/本刊編輯。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太空組畢業,覺...
557期
在2015年7月各家媒體爭相報導,福爾摩沙衛星五號將搭載中央大學自製的「太空魔方」── 先進電離層探測儀(Advanced Ionospheric Probe, AIP)──上太空,其主要任務是監控地球電離層的電漿環境。而此先進電離層探測儀...
中央大學太空所
趙吉光教授
電磁學
先進電離層探測儀
地球電離層
電漿
福衛一號
太空酬載
2016.04.01
從美濃地震看盲斷層與雙主震
作者 / 郭陳澔/現任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應用地...
556期
2016年2月6日所發生的美濃地震,確實衍生出許多我們平常所忽略的問題,在工程、防災與科學等層面上皆有,也需要讓我們在深切地思考後作出相對應的防護措施,以降低日後類似地震所造成的傷害。
美濃地震
地震
盲斷層
反射震波測勘
雙主震
地震波
«
1
2
3
4
5
»
頁次:
1
2
3
4
5
資料總數:126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