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4.07.15
為什麼有些人不易受感染? 解讀免疫系統遭遇新冠病毒...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11期
新冠病毒(SARS-CoV-2)從2019年開始在全球肆虐,但為何有些人容易被感染、有些人則不會?荷蘭癌症機構(The Netherlands Cancer Institute)林德博姆(Rik Lindeboom)研究團隊,近期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對未...
新冠病毒
防疫措施
免疫學
感染
鼻咽拭子
先天性免疫
抗原呈現細胞
早期免疫反應
2023.07.15
清大團隊導入AI研發非接觸式感應系統 除防疫外也可望...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9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自2019年12月開始逐漸延燒,由於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可能透過飛沫、氣溶膠(aerosol)、直接接觸造成感染,也因此各種非接觸式的防疫技術紛紛出現。但即便如此,這些非接觸式工具...
AI
非接觸式感應系統
互動式裝置
新型冠狀病毒
非接觸式裝置
2023.06.01
疫情下的經濟變遷
作者 / 張樂妍/本刊編輯。
642期
春末夏初之際,溫度逐漸上升,人們也漸漸脫下了口罩。看著恢復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城市樣貌,我們的生活似乎已回歸疫情前的日常,彷彿那場災難性的傳染病未曾出現。
COVID
口罩
防疫政策
後疫情時代
國際
社會
2023.01.16
統計COVID-19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數 比想像中來得困難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93期
了解一個疾病造成的死亡率,有助於評估疾病的傳播和嚴重程度,並且能衡量防疫措施對流行病的應對成效。這也是為何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大流行期間,各國皆密切注意COVID-19的死亡人數。
COVID-19
死亡人數
統計
數據
流行病
防疫措施
2022.03.15
高防護實驗室內感染是怎麼發生的?又該如何預防?P3實...
作者 / 黃鵬年/長庚大學新興病毒分子醫學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助...
483期
去(2021)年12月9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緊急記者會上宣布,臺灣新增一起中央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研院)第三等級實驗室(BSL-3 Lab,以下簡稱P3實驗室)人員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實驗室感染事件,一時之間...
P3實驗室
COVID-19
高防護實驗室
中研院
生物安全等級
第三等級病原體
病原體
SARS
生物安全櫃
炭疽疫苗
2021.12.14
戴口罩、社交距離與疫調都有幫助!臺大團隊分析驗證臺...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80期
今( 2021 )年五月,臺灣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全國疫情警戒曾一度提升至第三級。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後,目前臺灣疫情警戒已調降至二級。
COVID-19
疫情警戒
病毒
全民防疫
病毒變異株
公共衛生
2021.07.01
螞蟻大軍入侵! 與紅火蟻的長期抗戰 我們有勝算嗎?
作者 / 林宗岐/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教授,彰化師範大學環境...
619期
臺灣有多達24種的外來螞蟻,其中入侵紅火蟻和熱帶火蟻是大家聞之色變的「紅火蟻」。不過,大眾對前者的重視程度較高,主因是入侵紅火蟻的對人類健康的威脅較高。若被入侵紅火蟻螫咬,除了會產生類似火燒的灼熱感外,還會...
生物
外來種
紅火蟻
入侵紅火蟻
熱帶火蟻
巴拉那河
蟻筏
生物危害
植物防疫檢疫法
生物防治
2021.06.15
研究顯示COVID-19會通過空氣傳播 應納入相關防疫措施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4期
去年疫情爆發之初,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不認同COVID-19會透過空氣傳播(airborne),甚至在社群媒體上駁斥此為假訊息,因此各國亦遵從其指引,向民眾主要宣導的防疫措施為「口罩」、「洗手」...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空氣傳播
呼吸道疾病
氣溶膠
2021.03.01
從疫情防堵到全民皆兵,科學為我們服務了什麼?
作者 / 郭羽漫/本刊前編輯,目前為文字與聲音工作者。
615期
在COVID-19的疫情下,雖然臺灣防疫成績斐然,受疫情影響較小,但仍需戒慎恐懼,以防可能面臨的疫情擴散威脅。對於學生而言,校園是病毒可能的傳播場所,改以線上遠距教學或觀看課程錄影的模式,雖然少了與老師真實面對面...
新冠肺炎
COVID-19
防疫
遠距教學
醫療
社區傳播
科普教育
張葶葶
周碩彥
賴以威
2021.03.01
科學月刊2021年3月號(615期)目錄—臺灣防疫大作戰
作者 /
615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20.12.01
由COVID-19衍生出的防疫大網,成功降低五大傳染病的盛...
作者 / 傅詩宸/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生醫所博士,喜愛文學創作,...
612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來勢洶洶,全球累計病例數也在今(2020)年10月突破4000萬人。面對疾病,臺灣人民做了萬全的防疫工作,有趣的是諸如戴口罩、用肥皂勤洗手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措施,不僅防堵了疫情在臺灣蔓...
COVID-19
傳染病
免疫力
全民防疫
傳染途徑
疾病
新冠肺炎
2020.11.15
從數學模型證實臺灣抗疫成效
作者 / 編輯部
467期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與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合作,利用數學模型證實臺灣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抗疫成功的關鍵作為,盼提供世界各國相關協助與經驗分享。
數學模型
COVID-19
基本傳染數
防疫
傳染病防治
公共衛生
生技醫療
2020.09.15
【登革熱防治的回顧與前瞻】深入明瞭登革熱的病徵、傳...
作者 / 董宗華、黃詩涵、鍾昇達、顧家綺、金傳春
466期
多年來,新北市與臺中市較少發生登革熱流行,因此警覺性與防疫備戰力不足,各於2018年發生本土登革熱群聚。2019年,新北市更首次出現本土屈公病(chikungunya fever)群聚,顯示白線斑蚊在該市仍有傳播風險;同年高雄市...
登革熱
流行病學
白線斑蚊
埃及斑蚊
COVID-19
病毒傳播
病媒蚊
防疫
2020.06.12
從需求裡找到防疫產品的研發靈感─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
作者 / 郭羽漫/本刊主編。
462期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稱北醫)日前與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稱工研院)合作「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成效卓越。北醫院長陳瑞杰盼透過這次的經驗,與民眾分享此次研發的防疫產品,並對現階段臺灣防疫科技提出見解。
新冠病毒疾病
零接觸設備
聚丙烯
醫療設備
物聯網閘道器
遠距產業
追蹤技術
防疫科技
2020.06.01
我們與「真」的距離—疫情之中如何看待相關的學術研究...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6期
在科學研究中,知識分為假說、學說及定理等名詞,不同的名詞代表知識的不同位階。在科學家找出事物的真理前,知識需要不斷地驗證、推翻及更新。而在近日的疫情下,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仍具有許多不確定性,而學界、當權者...
學術研究
假說
學說
定理
生命科學
疫情
防疫
研究
文獻
2020.05.19
What is WHO?臺灣與WHO的73年分合史
作者 / 楊予安/臺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研究...
461期
臺灣在世界衛生組織裡的身份認同,最近屢上國內外各大新聞版面,社群平台的討論也相當熱烈。《科技報導》460期〈Who is WHO?新型冠狀病毒對全球防疫的考驗〉一文討論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及...
臺灣
WHO
WHA
世界衛生組織
世界衛生大會
觀察員
中華民國
全球防疫
2020.04.10
Taiwan Can Help──從冠狀病毒疫情看學術倫理與國際...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的攻勢下,許多科學家與各領域專家正積極檢驗政策適當性、藥物與疫苗的效益等問題,過程中亦需對研究受試者進行持續追蹤。
新冠病毒
COVID-19
世界衛生組織
WHO
防疫
超前部署
2020.04.10
Who is WHO?新型冠狀病毒對全球防疫的考驗
作者 / 藍之辰/臺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研究...
460期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是當今最大且唯一的國際政府間衛生機構,領導全球衛生事務並協調194個會員國,以武林盟主之尊動見觀瞻。
新冠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
傳染病
國際衛生條例
公共衛生
2020.04.10
勤益科大團隊開發新科技 快速建置負壓隔離環境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臺中勤益科技大學教授翁國亮率技術團隊以「全外氣循環熱交換空調系統」,不僅能平價快速改裝,更兼具節能環保的優點。
防疫
全外氣循環熱交換空調系統
負壓隔離病房
微負壓檢疫站
2020.03.11
2019冠狀病毒病何時結束?以動力學模型估算「疫情結束...
作者 / 徐丞志/臺灣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
459期
因為一個學生的疑問,徐丞志從化學課本中教過的反應動力學知識,嘗試推敲COVID-19的疫情走勢,並在2020年1月30日於個人臉書發表一篇以科學教育為出發點的文章,其中一個預測曲線因與後來官方公布的確診數字相當接近,引...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COVID-19
疫情
化學動力
流行病學
SIR
模型
防疫
預測
2020.03.01
口罩,到底保護了誰?勤洗手其實也很重要啊!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3期
口罩是目前全世界最稀缺的東西之一。對於疫情的來勢洶洶,手裡沒有懷揣著十個八個的口罩,難免心中忐忑。口罩是防止呼吸道疾病最基本的防護裝備,但也不是大家想像的,口罩有如保命符般,擁有它便能百毒不侵,正確的理解...
口罩
洗手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冠狀病毒
2019-nCoV
防疫
SARS
MERS
2020.03.01
面對病毒,到底哪種效果好? 簡介居家消毒常用藥品
作者 / 王渝溥∕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博士,現為化工材料研發員、...
603期
近期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肆虐,讓人們更加重視個人和居家環境的衛生和消毒。能進行消毒藥品種類不少,但各種化學藥品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險性,如何使用才能兼顧殺菌效果和安全呢?
COVID-19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防疫
消毒
消毒劑
酒精
漂白水
次氯酸水
2020.02.24
從個人防護到社區防疫,公衛專家怎麼想?
作者 / 郭羽漫/本刊編輯。
459期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下稱臺大公衛)今(2020)年2月24日於臺大公衛學院大樓拱北講堂舉辦「抗COVID-19疫情說明會(第三週)」,根據疫情的數值模擬分析,解答各界對社區感染及各場所傳染資訊...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COVID-19
公衛
防疫
社區感染
行為學
隔離
檢疫
2020.02.03
2019年科學大事件
作者 / 趙軒翎/是生科人也是新聞人,因緣際會踏入科學傳播領...
602期
在跨年煙火中送走了2019 年,迎來了嶄新的2020 年;也在鞭炮聲中向農曆豬年說再見,由鼠年開始新的一輪。時間如流水一去不返,科學、科技卻在前人積累中不斷寫下新頁。在2019 年6 月號的《科學月刊》,倪簡白老師以〈...
科學新聞
2019科學新聞
2019新聞
黑洞
探月
太陽探索
福衛七號
CRISPR
丹尼索瓦人
量子霸權
防疫
亞馬遜森林大火
2020.01.01
黑死病再現?從北京鼠疫談防治與追蹤
作者 / 莊人祥/疾管署副署長,曾任陽明大學公衛所副教授。陽...
601期
近期中國傳出鼠疫疫情,造成各地人心惶惶。而過去被稱為「黑死病」的鼠疫致死率極高,雖然近來每年的確診病例不多,但相關防疫單位不可輕忽,需持續追蹤及嚴防疫情擴張,並將疫情資訊透明化,以達到確實防疫的效果。
鼠疫
防疫
鼠疫桿菌
抗生素
公衛措施
2020.01.01
非洲豬瘟席捲全球,臺灣如何險中求生?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57期
談到非洲豬瘟,相信讀者們一定不陌生。這個從前(2018)年底受各大新聞媒體關注的疾病,到底有多嚴重?人類既然不會感染非洲豬瘟,那又有什麼好擔心的?本文將帶讀者從非洲豬瘟開始說起,並深入了解當代社會在面對瘟疫狂...
非洲豬瘟
抗體
防疫
2019.07.01
國中會考不會考 數學簡單不簡單
作者 / 舒宇宸/臺灣大學應用數學博士,用數學經 歷過財務金...
595期
「如果人們不相信數學簡單,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真實世界有多複雜。」——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 素養並非將考題回答正確,而是在持續思索探究期後留下的本質。108 課綱以素養為導向,考題除了追求生活化並貼近日常...
108課綱
國中會考
2019.02.01
淺談非洲豬瘟──防疫與疫苗開發的重重關卡
作者 / 張猷忠/微免博士、獸醫師,現服務於銘傳大學生物科技...
590期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最早於1921年在非洲肯亞發現,起初疫情為非洲撒哈拉以南和馬達加斯加島,其後散播至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及南美與加勒比海周邊國家。往後,經歐洲大規模的撲殺,非洲豬瘟於...
非洲豬瘟
防疫
疫苗
2019.02.01
國衛院病媒蚊中心登革熱防疫大作戰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主編。
446期
近年來,全球皆水深火熱的壟罩在病媒蚊疾病中,在中南美洲地區,有造成小頭症的茲卡病毒(Zika virus, ZIKV);在臺灣,除了時有日本腦炎(Japanese encephalitis)的零星案例傳出外,影響臺灣最大的莫過於隨著氣候的增...
國衛院
登革熱
防疫
2016.02.01
禽流感的偵測、防治與全球大流行前的準備
作者 / 曾子容、萬灼華、施浩榆、顧家綺、黃昭瑜、顏慕庸、李...
410期
禽流感病毒的亞型很多,但影響人類的感染與流行仍是少數的亞型。所以本文針對影響人感染與在臺灣、亞洲其他地區流行的四種重要禽流感亞型病毒,詳述其臨床病徵與病患處置、在動物衛生與公共衛生的防治作為及全球大流行前...
禽流感
傳染病
病毒
防疫
«
1
2
»
頁次:
1
2
資料總數:31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