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3.19
引領益生菌創新浪潮 雷文虎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519期
雷文虎克的創辦人徐丞志,本身其實是臺大化學系的教授。談及創業契機,他回憶道,「我到臺大任教時,時任副校長(後來的科技部長)的陳良基曾說:『不要只想著發表論文,許多研發成果是先展現對人類的實際影響力後才被重...
腸道菌
腸道環境
益生菌
益生質
後生元
2024.06.15
從「瘦瘦筆」到腸道益生菌 GLP-1產品的原理與展望
作者 / 徐丞志/臺大化學系副教授、雷文虎克生物技術創辦人兼...
510期
如果你還沒有聽過大名鼎鼎的「瘦瘦筆」善纖達(Saxenda),那你就真的落伍了!全球生技產業與資本市場,近幾年瘋狂地追逐類似善纖達的減重藥物。舉幾個近期的新聞標題 •〈工商時報〉(2023年5月25日):「研發該針劑的...
瘦瘦筆
腸道
益生菌
GLP-1
胰臟
升糖素
糖尿病
中樞神經
減肥
2023.04.24
腸道菌有望成為禿頭救星?改變人體荷爾蒙的陶爾氏菌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6期
目前學術界已有許多關於腸道菌的研究,我們也知道個人的腸道菌組成會受到年齡、性別、用藥或疾病等影響。
腸道菌
禿頭
荷爾蒙
陶爾氏菌
2022.10.15
肝癌免疫療法的成效如何評估?陽明交通大學從「糞便細...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0期
腸道菌叢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在近幾年來受到許多研究者關注。除了腸道菌之外,糞便中的細菌同樣也是研究重點。
腸道菌叢
糞便細菌
免疫療法
厚壁菌門
擬桿菌門
毛梭菌
韋榮氏球菌
普雷沃氏菌
2022.07.15
造成新冠長期症狀的三種可能理論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87期
嚴重特殊傳染病肺炎(COVID-19)疫情已延燒兩年半,截自今(2022)年7月6日為止,全球的染疫人數已突破5.51億。
新冠病毒
COVID-19
新冠長期症狀
單光子電腦斷層掃描儀
腸道
腸胃病
免疫學
2022.05.01
腸一腦軸線 腸道細菌與大腦的對話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629期
大腦通常被視為身體的總指揮中心,不過我們身體中有個器官,其實也深深影響著大腦。你聽過「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嗎?
腸道
神經細胞
神經傳導物質
細菌
腸道細菌
大腦
自主神經系統
神經網路
迷走神經
短鏈脂肪酸
葡萄糖
碳原子
2022.03.15
情緒機制新解:腸道菌叢產生的代謝物可能造成焦慮行為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83期
腸道是人體接觸環境物質的主要管道之一,我們日常吃入的食物成分可被腸道中的微生物叢(microbiota)進行化學轉換,形成腸道衍生的代謝物,而這些代謝物又可能散播至身體的其他器官,例如大腦,進而影響其功能。
腸道
微生物叢
代謝物
器官
酪胺酸
焦慮行為
情緒行為
基因工程改造
細菌
4EPS
中樞神經系統
2021.11.16
高脂飲食將影響免疫細胞 對腸道腫瘤細胞的辨識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9期
長期攝取高油脂食物的飲食型態,可能與一些癌症,如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有關。
高油脂食物
癌症
大腸直腸癌
腸道幹細胞
免疫細胞
MHC
細胞激素
螺旋菌
腫瘤細胞
免疫系統
2021.01.01
腸道菌叢失衡可能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作者 / 編輯部
613期
近年來有關腸道菌的研究越趨廣泛,腦腸軸線(gut-brain axis)相關研究也說明,腸道菌叢確實與大腦功能密不可分。
腸道菌
腦腸軸線
大腦
阿茲海默症
脂多醣
短鏈脂肪酸
2020.10.01
《工作細胞》電影特別篇:超可愛乳酸菌襲來!?
作者 / 羅億庭/正朝向每天喝一杯優酪乳的路邁進,本刊編輯。
610期
「在人的身體中,約有37兆2千億個細胞,日復一日、24小時、365日,精神十足地工作著!」
《工作細胞》
細胞
氧氣
免疫細胞
腸道
乳酸菌
伺機菌
2020.09.15
強化認知功能的腸道微生物組成
作者 / 撰文|趙書屏。
465期
腸道微生物組與中樞神經系統間的雙向溝通,亦稱作微生物群-腸-腦軸,在調控腦部功能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腸道
微生物
中樞神經系統
認知功能
2020.06.29
懷孕期間腸內菌重要性?
作者 / 編輯部
607期
體內微生物菌群可能存在於皮膚、口腔、呼吸道、腸道及泌尿道等部位,當壞菌多於好菌時,可能造成菌相失衡引發感染風險。但其實,人體大部份的微生物菌群集中在體內腸道,與營養吸收和免疫系統息息相關。
懷孕
微生物菌群
腸道菌群
2020.03.13
微生物體學新趨勢:從菌到菌相再到轉譯應用
作者 / 林秀玉/真理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自然學科教授兼召集人。...
459期
長久以來,腸道微生物就像是人體中「被遺忘的器官」;但是,近年來的研究成果,讓我們無法再忽視腸道及居住其中的微生物體。
微生物
致病有機體
腸道微生物
腸道菌
益生菌
益生質
草藥
醫療
2020.03.13
談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與研究發展
作者 / 林秀玉/真理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自然學科教授兼召集人。
459期
國內外學術界早年挹注腸胃道研究經費不多,不太重視這方面的相關研究。近年來腸道科學研究在微生物體研究蓬勃發展的帶領下,已經大為不同。
微生物體研究
腸道研究
腸道微生物
疾病
人體健康
菌群失衡
2019.09.01
腸道與腦的直達車
作者 / 楊世斌/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駱宛...
597期
若要讀者試著描述一塊巧克力蛋糕,大概在沉吟之際,會立刻在腦海中先浮現出一塊咖啡色(視覺)、苦中帶甜(味覺)及具有獨特巧克力香氣(嗅覺)的物體。人們總不自覺地將五體感覺,並以描述自身經驗;而這正是因為人類的...
腸道
外受器
內受器
大腦
2018.11.01
科學乾了喇 如果身體是座釀酒廠
作者 / 郭羽漫/從故事裡追蹤科學的印記,並且理性飲酒,本刊...
587期
當黃湯下肚後,會經過食道輾轉到達其他臟器。絕大多數的酒精透過小腸腸壁進入血流,若飲酒的速度大於身體代謝酒精的速度,則血液內的酒精濃度會快速上升,並快速帶往全身各處並被組織吸收。
酒精
酒精濃度
乙醛
腸道
疾病
酵母菌
2018.09.01
益生菌食用不當 小心頭昏「腹」脹
作者 / 編輯部
585期
許多人習慣透過益生菌(probiotic)來照顧腸道健康,但攝取量可要多加注意。 近日,《臨床與轉譯腸胃病學》(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Gastroenterology)研 究報告指出,益生菌雖能調節腸道微生物,卻可能導致腹脹(...
益生菌
腸道細菌
D-乳酸
腦霧
2017.08.01
跟著動物征服陸地生活的小細菌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572期
在美國唸書時每隔一陣子總是會想念起臺灣的食物。雖然在國外各大都市都有中國餐館,甚至是台菜料理,但是進了餐館常常端上來的都不是自己想念的那個味道。
腸球菌
腸道
細菌
2017.08.01
國衛院發現腸道感染會使阿茲海默症病程加劇
作者 / 編輯部
428期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種常見的腦部神經退化 性失智症。在臺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人罹患此疾病。在臺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人罹患此疾病。在現今高齡化的趨勢下,阿茲海默症已是許多...
腸道
阿茲海默症
免疫血球細胞
氧化自由基
2017.02.01
闌尾可能的重要功用
作者 / 編輯部
566期
闌尾,是一個狹長的囊袋狀,連接到盲腸,由於容易發炎因此常透過外科手術切除。雖然一直以來其功能尚不清楚, 被認為是無用的退化器官,但是最近的研究卻發現,闌尾可能是儲藏腸道益菌的地方。
闌尾
腸道益菌
淋巴組織
免疫系統
器官
2016.11.01
腸道內細菌如何協助我們對抗腫瘤?
作者 / 高祥豐/臺大醫學系畢業,在臺大內科及腫瘤內科接受完...
563期
惡性腫瘤都是醫學界一個難解的疾病。對於轉移性末期癌症,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可以有效的延長病患的生命,並增加生活品質。
惡性腫瘤
腸道細菌
免疫調節點抑制劑
2016.08.01
腸道細菌能預測類風溼性關節炎?
作者 / 編輯部
560期
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會導致病患的關節紅腫、疼痛甚至是變形。在美國,有超過150萬個病人飽受此疾病所苦,然而科學家卻無法得知其致病原因為何。
腸道細菌
腸道微生物
類風溼性關節炎
細菌譜系
柯林斯菌屬
2016.07.01
腸道微生物主宰健康情緒
作者 / 編輯部
559期
一般而言,腸道中的微生物與大腦神經間理應不存在什麼相互關係,但近年來流行病學發現過胖的孕婦會增加嬰兒神經發育的障礙,造成兒童罹患自閉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
腸道
微生物
情緒
羅伊氏乳桿菌
2016.02.01
想我肚子裡的盟友們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554期
人和其它動物一樣,腸道裡住滿了各種微生物。這些微生物以細菌為絕對大宗,另外還有古菌、真菌以及原生動物共存。腸道細菌多樣性到底有多高?雖然各家估計值不同,但是約略都在500~1000種之間,如果要加上細菌以外的微生...
腸道
微生物
腸道細菌
纖維素
抗性澱粉
黏蛋白
類桿菌屬
2014.10.01
從腸道控制全身老化速度
作者 / 編輯部
538期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發現,如果增加果蠅腸道中的AMPK(5'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基因表現,會使果蠅壽命增加30%,平均壽命從6週增加至8週,而果蠅身體健康不會出現任何改變。
抗老化研究
自噬作用
AMPK基因
腸道細胞
2014.09.01
吃辣椒降低大腸腫瘤發生率
作者 / 編輯部
537期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發現,在辣椒中所含有的成分辣椒素「Capsaicin」,能使老鼠大腸內部的受體TRPV1緩慢的被活化,激發的反應能降低產生大腸腫瘤的風險。
辣椒素
胃腸道癌
大腸腫瘤
TRPV1
EGFR
癌細胞
2014.05.01
腸道菌賦予蛆嗅覺
作者 / 編輯部
533期
對果蠅幼蟲(蛆)相當重要的嗅覺能力可能不是來自父母,而是牠們腸道中的共生菌。
果蠅
黑腹果蠅
嗅覺
共生菌
乳酸桿菌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27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