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8.01
外星世界不再遙遠 號召業餘愛好者觀測系外行星的...
作者 / 林彥興 |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天文系博士生,EASY天...
668期
在傳統印象中,人們往往認為天文觀測必須在沒有光害的深山中才能進行,但其實系外行星的觀測對光害較不敏感,因此即使身在有光害的城市之中,依然可以進行ExoClock 的觀測。
韋伯太空望遠鏡
愛麗兒號
凌星
吸收光譜
2024.11.11
駐守深空、伺機而動 ESA 彗星攔截者任務
作者 / 林彥興 | 清大天文所碩士,EASY天文地科團隊總編輯。...
659期
自科學革命以來,隨著科學家對彗星本身的研究逐漸深入,我們終於認識到彗星其實是太陽系的「活化石」,攜帶著太陽系形成過程的重要資訊。
彗星
彗尾
彗髮
2024.09.09
追隨星際飛鏢 探索雙小行星之謎的 Hera 之旅
作者 / 謝承安/就讀臺大物理系,EASY 天文地科團隊成員。因...
657期
2022 年9 月26 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發射的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DART)撞擊器成功撞擊雙小行星迪迪莫斯(Didymos)的衛...
小行星
小行星
撞擊DART
撞擊器Hera
2024.09.02
數十年一遇的最亮彗星?紫金山 - ATLAS彗星來了!
作者 / 陳子翔/畢業於師大地科系,現為師大科教所學生,...
657期
彗星為人類觀察時間最長的天體之一,但即使經過了數百年的進展,天文學至今仍無法有效地像預測日食、月食、金星凌日等現象,精準預測一顆彗星會有多亮。
彗星
紫金山 - ATLAS彗星
彗星觀測
2024.02.01
發現全新天文現象的雙重喜悅 天體物理學家羅瑞默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陳子翔/畢業於師大地科系,現為師大科教所...
650期
快速電波爆(fast radio burst, FRB)是一種持續時間極短,但具有瞬間高強度的電波訊號,最早在2006年被觀測發現。去(2023)年天文學界重要的邵逸夫天文獎,就頒發給發現快速電波爆的三位學者貝爾斯(Matthew Bailes)...
羅瑞默
邵逸夫天文獎
快速電波爆
脈衝星
色散量測
天文
2024.01.01
秋季星空中一抹光亮 北落師門殘屑盤的觀測史
作者 / 謝承安/EASY天文地科團隊成員,因喜愛動畫《戀愛中的...
649期
北落師門(Fomalhaut)又稱南魚座α星,是秋季星空中著名的亮星之一。去年5月,以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天文學家加斯帕(András Gáspár)為首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
北落師門
殘屑盤
系外小行星帶
哈伯
ALMA
韋柏
星體演化
2023.10.01
探索快速電波爆之謎 中研院天文所所長彭威禮專訪
作者 / 林彥興/畢業於清大天文所,EASY天文地科團隊總編輯。...
646期
今(2023)年國際知名的學術獎項「邵逸夫天文獎」頒發給貝爾斯(Matthew Bailes)、羅瑞默(Duncan Lorimer)和邁克勞克林(Maura McLaughlin)三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在2007年發現快速電波爆(fast radio burst, FRB)―...
快速電波爆
FRB
中央研究院
彭威禮
BURSTT
色散
脈衝星
2023.08.01
陽光下的旋舞者 揭祕雙小行星的謎團
作者 / 謝承安/EASY 天文地科團隊成員,因喜好動畫《戀愛中的...
644期
去(2022)年10月11日,在眾多觀測數據與計算下,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宣布雙小行星定向試驗(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DART)成功藉由撞擊,將雙...
雙小行星
旋轉
裂解
NASA
亞爾科夫斯基效應
YORP效應
太陽輻射
2023.03.02
測繪宇宙的三維地圖 暗能量光譜儀器DESI
作者 / 林彥興/現就讀清大天文所,EASY 天文地科團隊總編輯...
639期
在天文學上,光譜(spectrum)是指在不同波長發出的光強度,透過天體的光譜與理論模型的配合,幫助天文學家推算出天體的溫度、運動速度、表面重力強度、表面密度、距離、質量、金屬含量等非常豐富的資訊。因此只要條件允...
暗能量
宇宙
星系
銀河系
天文學
天體
紅移
DESI
2022.06.01
為什麼會看見「華」?雲的光影魔術秀
作者 / 江秉城/EASY天文地科團隊成員,走路常常不看路,以抬...
630期
當光線穿過一顆水滴時會發生繞射,呈現明暗相間的同心圓光環圖形,此時光環中心較亮,愈往周圍愈暗。而當太陽光或月光穿過很多水滴(雲)產生繞射後,便會形成我們所看到的「華」。
光線
水滴
繞射
日華
月華
月亮
光暈
大氣光學現象
彩色光暈
波長
光學現象
月虹
2022.04.01
丈量宇宙幾何:歐幾里德太空望遠鏡
作者 / 林彥興/現就讀清大天文所,EASY天文地科團隊總編輯。...
628期
歐洲太空總署預計於明年發射新一代太空望遠鏡「歐幾里德」,用以研究暗物質及暗能量。宇宙誕生之初,宇宙的溫度、密度、壓力非常高,且物質分布均勻,僅有微小的密度差異。但在重力的影響下,有些地方的密度越來越高,形...
宇宙
暗物質
暗能量
歐幾里德
弱重力透鏡
重子聲學震盪
重力
星系
物質
能量
重力透鏡效應
2021.11.02
傳輸全球洋流的心臟:南大洋
作者 / 吳依璇/臺灣大學海洋所畢業,目前是《滔滔》的編輯。...
623期
有別於屬於表面洋流的黑潮,南大洋一直都在全球海洋中底層水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份量,是全球經向翻轉環流中,匯集三大洋海水並和大氣交互作用的地點。南大洋中最重要的南極繞極流帶動其他海流,並造成了南大洋特殊的環境。...
海洋
海流
三大洋
南大洋
洋流系統
邊緣海
南極繞極流
水團
艾克曼傳輸
赤道
2021.10.01
你的正午不是你的正午 日晷與均時差
作者 / 江秉城、林彥興
622期
日晷是根據太陽位置判讀時間的裝置,但通常需要利用校正表加減時間後,才會與鐘錶一致。日晷的時間為「地方太陽時」,鐘錶則為「地方標準時」,前者代表太陽在天上的位置,後者則根據人類畫分的經度而定。兩者的差異究竟...
科學月刊
地科
日晷
均時差
地方太陽時
地方標準時
天球座標
黃道座標
真太陽
平太陽
黃赤交角
赤道座標系
2021.08.02
凝視宇宙的黑暗面 暗能量巡天計畫公布前三年觀測結果
作者 / 林彥興∕EASY天文地科團隊總編輯,努力於陰溝中仰望星...
620期
暗能量與暗物質一直是物理界的謎團。早在20世紀初期,科學家就已知道宇宙中充滿了大量看不見的物質,並以「愛因斯坦—德西特模型」解釋宇宙的演化和星系與結構的形成。但隨著觀測的進步,天文學家在1990年代加入未知的暗...
天文學
宇宙
暗能量
暗物質
暗能量巡天計畫
Víctor M. Blanco望遠鏡
DECam
DES
ΛCDM模型
2021.05.01
在實驗室建構一片璀璨宇宙 宇宙學模擬
作者 / 林彥興/EASY天文地科團隊總編輯,努力於陰溝中仰望星...
617期
了解宇宙的起源及演化,是天文學家追尋的目標。除了利用各種望遠鏡對宇宙進行觀測外,宇宙學模擬也能幫助天文學家找出解答。星系的生成涉及了許多複雜的機制,當天文物理、電腦科學、數據科學等領域知識相互結合,就可以...
星系
銀河系
宇宙
宇宙學理論
暗物質暈
重力
恆星回饋
2021.03.30
骨子裡藏了什麼祕密?關於恐龍胚胎學的二三事
作者 / 黃大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生藥學博士班,中興大學客...
616期
恐龍胚胎學是一門「看進恐龍骨頭內」的科學,有別於傳統的古生物學,能揭開更多恐龍的諸多奧秘。筆者在中國雲南挖掘到2億年前的祿豐龍胚胎化石,並發現牠在還沒孵化、破殼、吃到外界食物之前,就已經換了好幾代牙齒;此...
恐龍
恐龍胚胎
化石
祿豐龍
恐龍牙齒
蜥腳類恐龍
2021.03.01
放眼系外行星的新一代望遠鏡:HabEx太空望遠鏡
作者 / 林彥興/EASY天文地科團隊主編, 清大理學院學士班,...
615期
觀測與了解系外行星是天文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但由於母恆星的亮度高、距離行星又近,現在能夠直接觀測的系外行星相當稀少。未來新一代的太空望遠鏡HabEx將透過它獨特的遮星板擋住母恆星的光線,然後以望遠鏡上頭的各種裝...
天文
天文學
行星
系外行星
HabEx
天文望遠鏡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2021.01.01
從礦業遺址出發 走看金水的地質之美
作者 / 黃家俊/遊走於地質與藝文之間的旅人,現於黃金博物館...
613期
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金瓜石與水湳洞兩地區,常簡稱為金水地區或金水,遺留許多如本山五坑、六坑斜坡索道、廢煙道及水湳洞選煉廠等礦業遺址,在近幾年成為眾多遊客的打卡聖地。但你有想過,這些遺跡為何會在這裡嗎?
金瓜石
水湳洞
金銅礦
地質
化石
砂岩
火山
礦化作用
矽化
矽化山稜
2021.01.01
從花粉發現的古代全球氣候震盪事件
作者 / 吳依璇/臺灣大學海洋所畢業,目前是《滔滔》的編輯。...
613期
氣候暖化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變化?我們有什麼樣的依據可以猜測?在過去的時間裡,氣候都有高高低低的變化,當氣候快速變化可能會產生什麼樣的問題?2萬年前以來地球的平均氣溫不斷提升,但在這段期間內,卻曾出現至少3次...
氣候
仙女木
新仙女木事件
2020.12.01
天文學家的野望LYNX X射線太空望遠鏡
作者 / 林彥興/清大理學院學士班,物理 / 天文物理雙專長,...
612期
在天文的觀測領域中,除了利用可見光之外,探測宇宙中的X射線也是常見的手段之一。但由於宇宙中的X射線會被地球大氣吸收,難以直接在地面上進行觀測,對此天文學家利用衛星將天文望遠鏡發射至太空進行觀測。而正在規畫的...
X射線
X射線天文學
宇宙
LYNX太空望遠鏡
X光
光譜
元素
光學系統
2020.11.01
天與地的相接處─大氣邊界層
作者 / 張淳皓/EASY天文地科團隊成員,臺大大氣系,閒著沒事...
611期
當秋冬季節來臨,臺灣的空氣汙染會加劇,尤其在南部區域更為明顯。而大氣邊界層是空汙變嚴重的原因之一。大氣邊界層是靠近地表處的空氣,形成的原因來自對流層的空氣攪動,其中對流層中的紊流主導著邊界層的形成。而秋冬...
空氣汙染
大氣邊界層
邊界層
流體
風
波動
2020.10.01
砍樹、蓋房子也能影響微氣候?
作者 / 黃懷逸/EASY天文地科團隊成員,臺灣大學大氣地質雙主...
610期
太陽的能量抵達地球後,會因地表各處反照率差異,而讓大氣產生不同的溫度。此外,地表的性質也會影響當地的(微)氣候。舉例來說,原本是植物茂密的區域,在經過去森林化或都市化階段後,使天氣變熱,加強海陸間的溫度梯...
太陽
大氣
反照率
環流
降雨
氣候
2020.08.01
農曆上的小字是什麼?從二十四節氣看季節與氣候
作者 / 陳子翔/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科系學生,EASY天文地科科...
608期
翻開農曆,上頭常常會看到許多日期標註如「大寒」、「小暑」等字眼,其實它們都是節氣。由於古代沒有天氣預報,為了能順利採收農作物,古人藉由觀測天象及竿影長度等方式,找出各個日期所對應的氣候變化。此外,節氣也為...
二十四節氣
季節
中氣
時節
圭表
2020.04.01
人們抬頭所遙望的星空是恆定不變嗎?
作者 / 張瓊尹/嘉女天文社第一屆社長,上大學後依然不務正業...
604期
斑斕壯闊的宇宙中充滿數不盡的星光,看似亙古不變的星星,其實隨時在變動。天文學家透過長時間的觀測,找出星星的視差與自行,確立了恆星的運動模式。而確認恆星的運動後,甚至可以分析星系的碰撞與速度等變化,找出星系...
星空
宇宙
恆星
視差
2020.01.01
在事件視界望遠鏡前, 人們怎麼觀測黑洞?
作者 / 邵思齊/EASY天文地科小站成員。 前新竹高中天文社社...
601期
黑洞(black hole)是天文研究中人們亟欲參透更多的謎團。要看到這體積小、質量重的天體並拍下它的「倩影」 並不容易,不僅觀測儀器要夠給力,甚至得仰賴天文學家旁敲側擊,才能從黑洞與其它天體間的作用、行為推導出它...
黑洞
事件視界
觀測儀器
天體
天文
2019.09.01
面對地震,人們準備好了嗎?在集集地震後的20年
作者 / 潘昌志/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臺灣師範大學地科系...
597期
1999年9月21日的凌晨,震央位於臺灣南投集集鎮的一場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除了造成人類生命及財產上的損失外,更是一場死傷慘重、影響無數的自然災害。事過境遷後,這場地震為臺灣帶來什麼影響,又教會了人們哪些事? ...
地震
地質科學
地震科學
集集地震
斷層
防災意識
地震工程
2019.08.01
旅途才正要開始——登陸火星後,洞察號都在做什麼?
作者 / 陳子翔、黃子權、林彥興/EASY天文地科博覽會。
596期
從古至今,人們對夜空中那顆謎樣的紅色行星一直抱有好奇與想像。自1960年蘇聯首次嘗試飛掠火星的火星1A號至今,已有近50個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升空,人們對火星探測的熱衷不言自明。而最新一個前往火星的探測器,就是洞察號...
火星
洞察號
星球
2019.01.01
從火星衝到金星凌日—天體間的連線奧秘
作者 / Easy 天文地科小站/一群熱愛天文地科的學生組成的科...
589期
還記得去(2018)年7月時,每當入夜,南方空中就會出現一顆又紅又亮的星,它的作息時間大約與太陽相反,在太陽剛升起不久便落下、日落時卻升起,它就是本篇的主角──火星。大家可能會想,這個之前不怎麼顯眼的天體,那...
火星
金星凌日
天體
太空科技
2015.10.01
看進骨頭內恐龍胚胎學(下)
作者 / 黃大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生藥學博士班,中興大學客...
550期
看進骨頭內恐龍胚胎學(上)受限於版面字數,實在無法多說,有如肚子脹脹,不紓解一下,肯定要爆坑。話說回頭到「看進骨頭內」和「恐龍胚胎學」兩個課題,其實它們都有好多子課題,所需用到的學科包括物理學、光學、力學...
古生物
骨頭
恐龍胚胎
胚胎學
科學研究
2015.09.01
善用圖表活化地科教學
作者 / 李文禮/任教於建國中學,並擔任臺北市環境教育輔導團...
549期
科技和科學新知日新月異,學生未來生活所要面對、理解和解決的科學問題,更是五花八門,甚至會推翻現在的認知,故讓學生擁有一輩子能帶得走的科學素養,才是最重要的。
科技
科學
科學素養
科學圖表
地科
碳循環圖
教學
«
1
2
»
頁次:
1
2
資料總數:32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