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8.08.01
從腦與心智研究 尋找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嶄新可能
作者 / 郭羽漫/本刊主編。
440期
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以下稱人文司)於上(2018年7)月20日召開「探頭探腦──人文新視界」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會中提到幾項關於腦與心智及人文社會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包括快速便捷的「8分鐘知...
腦
心智
人文
社會科學
2018.08.01
分解有機廢棄物新技術 臺團隊創募資紀錄
作者 / 編輯部
440期
【本刊訊】由中興大學院士楊秋忠領航的「創新快速有機廢棄物處理技術」團隊,成功研發一種酵素分解技術,將本需耗時3個月的廢棄物處理時間濃縮至3小時完成,並透過價創計畫補助,集結相關產學研人才組成創業團隊,更成為...
有機廢棄物
綠色環保
價創計畫
2018.08.01
國衛院發現三陰性乳癌代謝機制 為治療提供新方向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主編。
440期
在臺灣,乳癌一直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的首位。而在眾多乳癌類型中,又以三陰性乳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最難以治療,且復發的風險也最高。
三陰性乳癌
2018.08.01
中斷疼痛訊息 肉毒桿菌可望拉長鎮痛時效
作者 / 編輯部
440期
【本刊訊】自古以來,人類對「痛」的詮釋與解決辦法可說是千奇百怪,中古世紀前多以鬼神論之,直到中世紀才開始有草藥盛行,而現代醫學的崛起,更是讓人們對於疼痛的處理多了幾分科學證據。
肉毒桿菌
鎮痛時效
2018.08.01
半導體散熱效能的新研究
作者 / 編輯部
440期
【本刊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研究團隊積極尋找能解決積體電路的散熱問題。近期研發出全新的半導體材料砷化硼(defect-free boron arsenide),比起以往使用的材料更...
半導體
砷化硼
散熱管理設計
2018.08.01
容易遺忘的教訓:臺灣地震防災對策何去何從
作者 / 馬士元/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臺灣防...
440期
2018年2月6日深夜,花蓮市區在94次有感地震後,發生規模6.2的淺層強震,花蓮市區在震度7級的搖晃下,造成嚴重災情。這是繼2年前臺南震災後,臺灣最嚴重的地震災害,也再度喚起民眾對於地震防災的關切。
地震
防災對策
2018.08.01
是誰讓Oracle可以拿9列程式碼的著作權 到處濫收保護費...
作者 / 洪朝貴/朝陽科大資管系副教授、軟體自由協會理事。
440期
美國的資料庫大廠Oracle看到安卓(Android)作業系統生態系幫Google賺了不少錢,便控告Google侵權,並求償90億美元。初審時法官判定Google並未侵權,但在最近的上訴法庭卻逆轉,Google被判敗訴。
Oracle
9列程式碼
著作權
2018.08.01
Google AI創新研究營的啟動 期望培育更多臺灣AI人才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主編。
440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這兩年來勢如破竹的發展,不僅衝擊各項領域,更被科技產業視為未來一波發展的全新革命。
AI創新
Google智慧臺灣計畫
機器學習
2018.08.01
2018臺灣生物生技大展 聚焦新藥、生技產業商機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主編。
440期
一年一度的臺灣生物生技大展(BioTaiwan Exhibition)於今(2018)年7月18~22日在南港展覽館揭開序幕,在為期5天的活動當中,除了有依照每年慣例,有眾多廠商、大專院校與生技公司等前來共襄盛舉、所進行的生物科技大展...
生物生技
2018.08.01
戴爾布呂克與我
作者 / 戴至平/現任職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從事癌症動物模...
584期
若突變是隨機發生(達爾文式),而非 受到環境誘導發生(拉馬克式),它在 細胞群體中的分佈比例會遵照這個公 式。戴爾布呂克(Max Delbrück)與盧 瑞亞(Salvador Luria)證明大腸桿菌產 生的抗噬菌體突變,其分佈的確...
戴爾布呂克
遺傳學
2018.08.01
兩系外行星與地球類似
作者 / 編輯部
584期
近日,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團隊表 示,他們發現2顆系外行星如同地球, 有穩定的傾角,並有季節與天氣的變化。 這2顆行星分別是距離地球492光年以 外的克卜勒186f(...
生命
行星
地球
2018.08.01
亞洲城市空氣汙染超歐趕美
作者 / 編輯部
584期
在北京,路上行駛的車輛從2000年的 150萬輛至2014年增加為500 萬輛;印 度新德里的車輛也從2010年的470萬 輛,預計於2030年會大幅增加至2560 萬輛。
空氣汙染
懸浮微粒
2018.08.01
宇宙常數的百年孤寂
作者 / 編輯部
584期
1917年,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為使 廣義相對論中的重力方程式能得到一個靜 態宇宙的解,導入了宇宙常數。在那個年 代,他與其他人一樣,認為宇宙是既不收 縮也不膨脹的靜態現象,但這個的想法卻 與廣義相對論的重...
宇宙常數
物理
2018.08.01
青少年、社群媒體與網路霸凌
作者 / 編輯部
584期
根據一篇刊登於《BMC公共衛生》(BMC Public Health)的研究指出,部分歐洲國 家,14~17歲學生之間的網路霸凌與長 時間的使用社群網站有關。
青少年
網路霸凌
2018.08.01
麻疹流行後的省思
作者 / 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
584期
2018年 3 月,臺灣民眾陷入一陣麻疹恐慌中,人人搶打 疫苗,唯恐惹病上身。早些年,麻疹在臺灣是相當常見的疾病,幾乎人人都得過;而在後續的疫苗施打政策下,使目前青少年對麻疹病毒有免疫力。但為何這波疫情會引起這麼...
麻疹
疫情
2018.08.01
從臺灣獼猴降級看人猴衝突
作者 / 郭璿/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584期
2018 年 6 月 25 日,林務局公告,將原本8 種應予保育 之野生動物降級為一般類野生動物,其中又以臺灣獼猴 (Macaca cyclopis)最受矚目。
獼猴降級
人猴衝突
2018.08.01
數學是一種語言? 何不說是跨域的連結綴飾
作者 / 舒宇宸/成功大學數學系副教授。
584期
眾所周知,英文,是國際間共同的語言。而世界上不光只是英文,日文、 中文、法文和德文等各式各樣的語言,都能使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交流。 但其實,溝通並不僅限於文字,或許,數字也可以……
數學
語言
2018.08.01
全民玩轉 LHC 公開實驗數據 用虛擬作業系統蓋一個探索...
作者 / 趙元/從事高能物理研究,也是自由軟體與開放原始 碼...
584期
2008年9月,位於瑞法邊境、全世界最大的粒子物理實驗室──歐洲核子研究組織(Organisation Européenne pour la Recherche Nucléaire, CERN)開始試運轉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進行試運轉,並於...
LHC 公開實驗數據
虛擬作業系統
2018.08.01
臨床試驗「盲不盲」
作者 / 林志榮/長庚大學臨床資訊與醫學統計研究中 心、臨床...
584期
報章雜誌上斗大標題寫著「浩鼎乳癌新藥解盲科學上成功,法規上失敗?」,對此,浩鼎董事長表示,依據2016年2月解盲「初步」數據顯示,用藥組與對照組相比,主要療效指標未呈現統計學上顯著意義,外界認為這就是所謂的「...
臨床試驗
藥物
2018.08.01
塗料科學裡的堅韌因子
作者 / 陳俊翔/臺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碩士班。 由臺灣科...
584期
地球上有許多以碳為主要元素所形成的同素異形體,這些同素異形體都可透過「石墨烯 (graphene)」層層堆疊、剪切並加以組成,如零維的碳六十(C60)、一維的奈米碳管、 二維的石墨烯及三維的石墨等,而這些同素異形體也...
科學
碳
石墨烯
2018.08.01
高掛空中、歷時最長的彩虹
作者 / 劉清煌/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
584期
古人言:「天上的彩虹總是曇花一現。」在熟知其原理的今天,對於它的出現與消失成因並不陌生。然而去(2017)年,臺灣上空卻劃過一道不再稍縱即逝的長延時彩虹,甚至還一舉破了金氏世界紀錄……。
文化大學
彩虹
金氏世界紀錄
2018.08.01
找回臺灣的食蟲文化
作者 / 詹美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副研究員。
584期
2013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與 荷蘭瓦赫寧恩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合作,基於健康、環保 與生計三大理由提倡食用昆蟲並推出相關的計畫及...
食蟲
臺灣
2018.08.01
臺灣的食蟲未來? 蟋蟀養殖與食用
作者 / Timothy Seekings/生於德國,東華大學 人文與環境科...
584期
2018 年 5 月,數百位科學家和企業 代表齊聚在中國武漢,參加「昆蟲養 育世界(Insects to Feed the World, IFW)」國際會議,討論有關食用昆 蟲和飼料用昆蟲等相關議題。
食蟲
蟋蟀
2018.08.01
食蟲的千萬種可能
作者 / 李柏宏/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副教授。
584期
食用昆蟲(entomophagy)是指人 類以昆蟲作為食物的專有名詞。人類從森林或其合適的棲息地收穫昆蟲的卵、幼蟲、蛹或成蟲,以便作為食物。食蟲的歷史可能有數千年,目前仍在許多熱帶國家盛行。
食蟲
吃蟲習俗
2018.08.01
全球瘋食蟲? 世界的食蟲文化
作者 / 楊正澤/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584期
吃昆蟲在社會價值及營養價值上有很大不同,在環境永續的價值上更有玄機,吃昆蟲大部分是本土資源,例如辛巴威人直接以昆蟲為餐桌佳餚,不僅能減少加工運送,又因這些昆蟲皆取自本土,在取得容易下,使從土地到餐桌的碳足...
食蟲文化
2018.08.01
AI 浪潮下臺灣 的抉擇與未來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584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絕對是近年來科技界最熱門的話題。這點從網路上充斥的大量相關科普文章與報導便可感受到一股濃烈的氛圍。
AI
科技
2018.08.01
由人工智慧看 臺灣產業大未來
作者 / 陳子昂/資訊工業策進會資深總監。
584期
2018 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以創新高的參展人數與參展廠商家數,向各界揭開今年度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動向。人工智慧(AI)毫無意外地成為本屆 CES的展示重點,也使智慧化成為本屆CES的重點趨勢。
人工智慧
台灣產業
2018.08.01
AlphaGO 稱霸後的第三波 人工智慧革命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584期
2016年3月,由Google DeepMind團隊開發的人工智慧(AI)圍棋軟體AlphaGO,以 4:1 的成績擊敗 韓國職業棋士李世乭;隔年,又以更強大的運算能力, 打敗世界排名第一的棋士柯潔。
人工智慧
AlphaGO
2018.08.01
為了這世界的美好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584期
近年來,人工智慧議題發燒,全世界都在瘋AI,各 領域更是隨處可聽見此字眼。在學術與產業領域中,學者與工程師們無不卯足全力開發出各種不同情境下能使用的演算法、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相關軟體,以因應現今大數據時代的...
人工智慧
未來
2018.08.01
5000日後的人類, 如何與當代科技共生?
作者 / 郭羽漫/本刊編輯。
584期
無論是手塚治虫所描繪的21世紀仿生人《原子小金剛》 (腕アトム), 還是電影《機械姬》( Ex Machina)裡 通過圖靈測試的機器人艾娃(Ava), 這些動畫與科幻電影中充滿創造性的素材與角色,長年型塑人類的未來,等待的...
科技
AI
«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資料總數:5261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