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0.09.15
因突觸研究點亮探索神經的道路
作者 / 撰文|譚婉玉。
465期
柚崎通介(Michisuke Yuzaki)長期對神經系統突觸的運作機制研究有相當大的貢獻,而他對神經的興趣始於突觸。突觸將人腦的1000億個神經元相互連接並形成各種神經迴路,它的數量估計可達1000萬億個。因此,如何形成特定迴...
神經系統
突觸
光遺傳學
腦
小腦肽
柏金氏細胞
長期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
LTD)
2020.09.15
回顧慢性疼痛關鍵機制 找到具治療潛能的方法
作者 / 撰文|李憶菁。
465期
麥諾頓於2013年受國王學院邀請擔任榮譽教授後,帶領研究團隊開發新世代止痛劑。
止痛劑
HCN2分子
痛覺
細胞
藥物
癌症
2020.09.15
找到周邊神經修復機轉 可望成新藥開發契機
作者 / 撰文|郭羽漫
465期
與中樞系統中的神經元不同,周邊神經元在神經損傷後,仍有再生的能力。雖說周邊神經損傷的免疫反應對軸突再生有所幫助,但仍可能產生適應不良的狀況,進而使得周邊神經功能恢復不全,產生如神經病變痛(neuropathic...
神經元
中樞系統
免疫細胞群
神經病變痛
軸突
瓦勒氏退化
神經退化
2020.09.15
治療腦損傷的新曙光
作者 / 編輯部
465期
大腦是人體各種功能的控制中心,一旦有所損傷,就可能會對身心造成難以復原的影響,甚至失去意識、語言或行為能力等。
大腦
生物科技
慢性創傷性腦病變
腦損傷
神經病理學
多巴胺系統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2020.09.15
解開神經細胞調控的分子生物機制
作者 / 撰文|朱亞成。
465期
運用外部刺激來進行神經調控,一直是臨床醫師在面對腦部創傷和疾病時,想嘗試的治療手段。即便這方法的療效沒有太多分子機制佐證,各國仍不斷有臨床上的嘗試,也根據個別的臨床條件宣告某些療效。
腦部
神經調控
神經元
酸敏感離子通道1a
粒線體
神經突
光遺傳學
2020.09.10
眼見為憑:以影像技術觀察大腦神經連結
作者 / 撰文|朱士維。
465期
自從西班牙病理學家拉蒙.卡哈爾(Santiago Ramón y Cajal)透過硝酸銀染色法與光學顯微技術描繪神經圖譜,確立個別神經細胞的存在以來,創新的觀察技術在神經科學的發展可說扮演關鍵角色。
神經細胞
神經科學
磁振造影
硝酸銀染色法
光學顯微技術
2020.09.10
對抗復發腦癌-從分子到高階影像
作者 / 撰文|陳品元。
465期
癌症的治療,近十年因標靶與免疫藥物的突破而有長足的進步,但這樣的好事並沒有發生在惡性腦瘤的患者身上。截至目前為止,就算接受標準治療,惡性腦癌病人的五年存活率(five-year survival rate)仍小於10%,其中最重...
腦癌
腦瘤
腦癌細胞
前列腺素E2
生物標記
類固醇
甲基化
2020.09.10
神經膠細胞於大腦健康與疾病的角色
作者 / 撰文|李怡萱。
465期
在「浩瀚複雜」的腦海中,無論是長距還是短距的神經連結傳導,都決定了人體器官和系統的健康運作,以及人類行為活動的多樣態(polymorphous)風貌。
神經科學
神經膠細胞
神經元
微膠細胞
憂鬱症
神經免疫機制
寡樹突膠細胞
2020.09.10
找出大腦發育問題癥結
作者 / 撰文|周申如。
465期
哺乳動物的大腦相當複雜,它掌管感官與動作行為,並整合學習、記憶、認知和意識。
大腦
神經細胞
微機電系統
基因組定序
思覺失調症
自閉症類群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血球細胞
2020.09.10
「看見」記憶
作者 / 撰文|謝育哲/《科學月刊》編輯。
465期
「一個好的科學家並非只是以追求發表國際級的論文為目標;他們真正在追求的其實是真理。」這是江安世於2007年榮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時,在受訪影片中對科學家研究精神所下的註解。
大腦
記憶
神經傳遞圖譜
蕈狀體
肯氏細胞
嗅覺
多巴胺
超解析顯微鏡
X光三維斷層掃描技術
2020.09.01
對抗老化要先瘦肚子
作者 / 編輯部
609期
臺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年長者的健康問題與老化所帶來的影響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議題。
老化
免疫系統
嗜酸性白血球
巨噬細胞
脂肪
2020.08.15
唐獎生技醫藥獎 研究細胞激素機轉為自體免疫疾病、...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464期
今(2020)年唐獎將生技醫藥獎頒給研究細胞激素的迪納雷羅(Charles Dinarello)、費爾德曼(Marc Feldmann)以及岸本忠三(Tadamitsu Kishimoto)。他們分別研究「腫瘤壞死因子(TNF-α)、介白素-1(IL-1)及介白素-...
唐獎生技醫藥獎
腫瘤壞死因子
介白素-1
介白素-6
免疫反應
單核球
2020.08.01
照射紅光可改善老年視力衰退
作者 / 編輯部
608期
人眼的視力及視網膜敏感度會逐漸隨著老化而下降。為了改善這個問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發布的新研究指出,人眼在照射特定波長的紅光後,可明顯改善視力衰退問題。
視網膜
感光細胞
錐細胞
紅光
粒線體
老化
2020.08.01
生命的演化不同於生命的起源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和陽明微免所博士,曾任職...
608期
演化論常被誤認為可用來解釋生命起源,但演化其實指的是生命的演變方式。演化雖無法給出生命來源的終極解答,人們卻能藉由演化,勾勒出生命的改變過程。
生命
演化論
有機物質
原始細胞
電化學梯度
2020.06.29
有趣到讓你不想睡的病理學通識
作者 / 仲野徹
607期
這裡的受傷並非指心靈上的創傷,而是細胞因為各種原因、物理或化學上的刺激而受到損傷的現象。事實上,各種原因都可能讓細胞受傷,不過損傷的性質越嚴重、衝擊越大或者時間越久,最後就會導致細胞死亡。
可逆性損傷
細胞受損
細菌感染
病毒感染
自我免疫失調
遺傳性異常
老化
放射線治療
脂肪
膽固醇
2020.06.12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新冠病毒疾病疫苗一定有解
作者 / 張家榮/瑞寶基因研發處、國際事業處副處長
462期
2019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的快速散播及流行,影響了世界各地的人們。它迫使邊界關閉、城市封鎖、學校與各公開場所主動關閉,並損害全球經濟、考驗人性,甚至影響到原本地球村的運行模式。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豬流行性下痢病毒
棘蛋白
細胞受器
免疫反應
傳統疫苗
載體疫苗
核酸疫苗
蛋白質疫苗
2020.06.12
CRISPR基因編輯專利戰後生技產業的下一步怎麼走?
作者 / 陳淵銓 ∕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2期
隨著CRISPR專利申請案數量漸增,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生物科技公司或藥廠利用該技術生產農工產品或醫藥品,相關公司也紛紛成立,有些甚至已在美國那斯達克(NASDAQ)股票市場公開上市,產品陸續上市,企業前景十分看好。
基因編輯
專利權
人類生殖譜系細胞
基因操控
基因驅動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創新生物科技
2020.06.12
生物墨水大革命 可打造具功能性的骨組織
作者 / 編輯部
462期
隨著3D列印技術發展日趨成熟,越來越多人透過這項技術實踐創意發想,如汽機車零組件、珠寶設計與建築模型等,甚至是製作醫用材料。
3D列印技術
生物墨水
裝載細胞
奈米工程離子共架纏結
幹細胞
骨損傷
2020.06.12
人造電子眼來了!比人眼快但解析度待優化
作者 / 編輯部
462期
人眼的視覺經驗,可否被完美複製?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工程學系教授范智勇,日前率研究團隊研發出可感測、接收、處理影像的仿生電化學眼(biomimetic electronical eye),且在光感測、光訊號響應與解析度等方面皆可...
仿生電化學眼
人造眼
甲脒碘化鉛
感光細胞
昆蟲複眼
2020.05.14
動物替代測試:斑馬魚胚胎在化學物質生態毒性的現況與...
作者 / 王應然。協助撰稿:李艷林、陳姿羽、薛建豐、曾家琪、...
461期
每年農曆7月中旬左右,全臺灣醫學研究中心的中央廣播總是會傳來動物中心慰靈公祭的召喚,邀請有犧牲實驗動物的研究人員前往祭拜,除了感謝動物們的奉獻,也讓研究人員心中因殺生稍存的不安獲得救贖。
動物實驗
科學研究
化學物質
斑馬魚
魚類胚胎毒性試驗
法規
體外細胞毒性測試
生態毒理資訊
毒理
2020.05.14
現階段什麼藥對COVID-19有效?
作者 / 郭羽漫/本刊主編。
461期
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走到今日,臺灣在疫情防治上也有所進展。先前臺灣以圍堵、減災交互進行等非藥物介入處理疫情,雖說仍有軍艦群聚感染的事件發生,但在民眾廣泛配戴口罩的情況下,社區感染與死亡人數屢創新低...
新冠病毒
藥物
疫苗
瑞德西韋
免疫力
羥氯奎寧
快利佳
干擾素
胞吞作用
肝臟細胞
新冠肺炎
2020.05.01
遭受感染之後怎麼辦?— 談昆蟲免疫力
作者 / 唐政綱/臺大昆蟲學系博士班博士候選人。陳平/臺大昆...
605期
生物體的免疫系統是由各式各樣的生理代謝反應與個體生物學結構所組成,用以預防或抵禦病原菌的防禦機制,免疫系統可檢測出小至奈米的細小病毒(parvovirus)、大到毫米的線蟲(Nematoda)和外寄生蟲(parasitic worm)。...
生物體
免疫系統
循環系統
樹突細胞
無脊椎動物
血淋巴
細胞性免疫
體液性免疫
2020.05.01
自然選擇不是演化的唯一機制
作者 / 許家偉/生物系和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畢,學術研究領...
605期
物種的演化過程除了自然選擇之外,其實另有其它機制,例如人工選擇、性徵選擇、基因流動與遺傳漂變。自然選擇可以讓物種某個基因普及化,並延續到後代;同理,人工選擇及性徵選擇也能達到相同效果。至於基因流動與遺傳漂...
自然選擇
演化
基因
對偶基因
等位基因
中性理論
人工選擇
2020.04.10
細胞、蛋白質由你排列模擬活體環境新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在活體外研究細胞,常苦於難以呈現真實活體中細胞間或細胞與周圍環境間一系列複雜的分子訊息,在立體空間中傳遞的情形。
細胞
蛋白質
光刻技術
神經系統疾病
單股DNA短鏈
神經幹細胞
神經突
2020.04.01
當冠狀病毒入侵—人體內的免疫風暴與致病機轉
作者 / 謝世良/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教育部國家...
604期
在面對外來病菌時,體內的免疫系統能幫助人們在遭受侵襲時第一時間作用與反應。然而,近期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卻會讓體內的免疫系統失控,產生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
新冠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細胞激素風暴
免疫系統
棘蛋白
巨噬細胞
2020.04.01
終結脂肪肝或許指日可待?
作者 / 編輯部
604期
法國有名的料理—鵝肝醬,口感滑嫩順口深受老饕喜愛,其背後的原因是農夫在飼養鵝時,會餵食過多及高熱量的飼料,長期下來使得鵝的肝臟被油脂包覆住,俗稱「肝包油」最後成為饕客的盤中物。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臟
肝癌
脂肪代謝
巨噬細胞
抗氧化能力
2020.03.17
一個春季學校與一場研討會的背後(上)-顧正崙、楊皇...
作者 / 蔡孟利/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科學月刊編輯...
460期
2019年4月9~11日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辦福爾摩沙免疫春季學校、4月12~13日於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舉辦福爾摩沙免疫春季會議,這兩個活動簡寫均為FISS(Formosa Immunology Spring School & Symposium)。臺灣常見到這類的學術活...
福爾摩沙免疫春季會議
免疫
細胞
實驗
演講
春季學校
大師
2020.03.17
一個春季學校與一場研討會的背後(下)-呂理帆專訪
作者 / 蔡孟利/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科學月刊編輯...
460期
2019年4月9~11日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辦福爾摩沙免疫春季學校、4月12~13日於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舉辦福爾摩沙免疫春季會議,這兩個活動簡寫均為FISS(Formosa Immunology Spring School & Symposium)。臺灣常見到這類的學術活...
福爾摩沙免疫春季會議
免疫
細胞
實驗
演講
春季學校
大師
2020.03.01
減重不如先減壓—身體脂肪的秘密
作者 / 賴佳妤/斜槓醫師、NLP執行師、芳療師及譯者。目前致...
603期
在人和動物體內的皆有脂肪,用以儲存能量,讓生物體即使一段時間不進食,也不會能量耗竭而死。不過,隨著飲食精緻化,現代人的體重逐漸攀升,便將肥胖問題的罪魁禍指向脂肪,但卻忽 略了它對人體帶來的好處。
減重
脂肪
脂肪細胞
內分泌系統
脂聯素
荷爾蒙
2020.03.01
壓力如何導致一夜白了髮?
作者 / 編輯部
603期
過去曾聽聞「一夜白髮」的傳說,像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被俘虜的法國皇后瑪麗安東尼(Marie Antoinette)及在越戰期間身陷重傷並做為戰俘的麥肯(John McCain)皆因壓力催化一夜白了頭髮。
壓力
白髮
免疫系統
色素生成細胞
體內荷爾蒙皮質醇
交感神經系統
毛囊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資料總數:338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