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6.15
自己的海洋自己救 背負研究大任的海洋動物
作者 / 編譯|張慈媛
522期
為克服環境限制,日本神戶大學海事科學研究所的生物學家岩田高志與早稻田大學學者赤松友成採用了生物記錄方法(biologging)結合傳統海洋觀測,藉由在生物上配置觀測儀器獲得觀測數據,應用於科學研究,成為制定海洋政策...
動物互聯網
海洋觀測
生物紀錄方法
友善環境
2023.12.15
受森林砍伐、聖嬰現象與氣候變遷影響 亞馬遜雨林出現...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4期
今(2023)年10月,巴西亞馬遜雨林的內格羅河(Negro River)部分河段的水位已降到僅剩12.7公尺,這也是內格羅河120年以來量測到的最低水位。至於內格羅河西方約500公里遠的特菲湖(Lake Tefé)則被發現有超過150隻河豚...
森林砍伐
聖嬰現象
氣候變遷
亞馬遜雨林
MapBiomas
北大西洋
乾旱
洪水
2023.11.01
以藝術之眼,省思人造地貌之變 高雄市立美術館「人類...
作者 / 林品婕(Amo)/本刊專案經理。
647期
2013年,臺灣首部空拍紀錄片《看見台灣》(Beyond Beauty-TAIWAN FROM ABOVE)以高空鳥瞰鏡頭記錄這塊土地的壯麗與悲傷,在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下,半禿的山頭、汙染的河川、混濁的廢棄無聲訴說著人類行為對於環境的影響...
高雄市立美術館
人造地貌
人類世
地質年代
空拍影像
紀錄片
AR
2023.09.15
滿載而歸!太平洋寫作航班紀錄鯨靈之美
作者 / 沙珮琦/本刊專案經理
臺灣四面環海,如果能在太平洋上堂寫作課,學生們會創作出怎樣的內容?把握開學之際,《科學月刊》星火相傳協手多羅滿賞鯨、花蓮福爾摩沙協會,為臺灣囡仔打造與眾不同的寫作課程,藉由實際出海的體驗,帶領國高中學生書...
科學寫作
科學閱讀
寫作航班
鯨豚
多羅滿賞鯨
星火相傳
花蓮
非山非市
寫作
科普文章
2022.11.17
用科學的精神向社會發聲 《科學月刊》紀錄片首映會圓...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1期
上(10)月29日,財團法人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紀錄片首映會《從0到∞不只是科學的社會實踐》圓滿落幕。本次紀錄片透過影像的方式,記錄一群致力於推動科學與社會對話的臺灣科學家,同時也述說著《科學 月刊》這53年...
紀錄片
科學
社會對話
本土科學雜誌
紅樹林保育事件
發展人造衛星事件
星火相傳科學推廣計畫
2022.10.01
真的有過侏羅紀公園那樣的盛況嗎?
作者 / 麥可.班頓(Michael J. Benton)
634期
我記得在一九九○年讀克萊頓的那本書時,古生物學家對此都感到興味盎然。我敢打包票,他們當中很多人讀這本書,是希望在當中找出漏洞,但大多數人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情節相當合理。
恐龍
DNA
侏羅紀公園
有機分子
化石紀錄
2020.08.01
恐怖片如何製造恐懼?—訪《女鬼橋》導演奚岳隆、《粽...
作者 / Maple/唸過台大外文、台大台文,都成了逃兵。以「娛...
608期
恐怖片或鬼片透過拍攝鏡頭與剪輯技巧來塑造恐怖氛圍,讓觀眾感到恐懼。拍攝手法上,可以將焦點放在主角外的背景,引發期待;或是以一鏡到底的動態拍攝,和視角轉換,讓觀眾進入情境。剪輯上則可以用反轉空間造成「鬼打牆...
恐怖片
剪輯技巧
電影
民俗信仰
全球化
恐懼
視角
2020.07.15
手機裡的健康存摺- 健康控管、疾病把關、就診紀錄一...
作者 / 蔣榮先
463期
當人工智慧遇上健康醫療,會碰撞出什麼火花?WHO科技防疫黑客松獲獎團隊領軍科學家,透過9大面向×30個議題,帶領我們認識──結合醫療與科技的臺灣新優勢,創造出的健康幸福生活!
人工智慧
醫療
健康存摺
自我健康管理
醫療資訊
科技
超高齡社會
健保署
全民健康
2019.11.29
科月五十之回到過去《科學月刊》—墨香紙蘊半世紀
作者 / 《科學月刊》五十周年紀錄片整理、撰寫 李依庭/本刊...
600期
伴隨《科學月刊》五十年來的舊雨新知,在紀錄片團隊光與影的捕捉中,喚醒,他們在《科學月刊》的年少輕狂,留下,絲絲回憶中的吉光片羽。現在,就將畫面下的像素,用《科學月刊》最擅長也最熟悉的文字,傾訴,這些年來的...
科學月刊
五十年
紀錄
2019.06.24
打破最高溫紀錄 超導體研究嶄露新曙光
作者 / 編輯部
450期
超導體(superconductor) 是一種在特定溫度之下,電阻將降為零的 導體。近期由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的研究團隊在Nature期刊發表的 最新研究指出,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在最高 溫度下能展現完美導電特性與能力的...
超導體
超導氫化物
2018.08.01
分解有機廢棄物新技術 臺團隊創募資紀錄
作者 / 編輯部
440期
【本刊訊】由中興大學院士楊秋忠領航的「創新快速有機廢棄物處理技術」團隊,成功研發一種酵素分解技術,將本需耗時3個月的廢棄物處理時間濃縮至3小時完成,並透過價創計畫補助,集結相關產學研人才組成創業團隊,更成為...
有機廢棄物
綠色環保
價創計畫
2018.08.01
高掛空中、歷時最長的彩虹
作者 / 劉清煌/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
584期
古人言:「天上的彩虹總是曇花一現。」在熟知其原理的今天,對於它的出現與消失成因並不陌生。然而去(2017)年,臺灣上空卻劃過一道不再稍縱即逝的長延時彩虹,甚至還一舉破了金氏世界紀錄……。
文化大學
彩虹
金氏世界紀錄
2017.03.01
電影攝影的演化—告別膠片到數位的年代
作者 / 林良忠/美國紐約大學電影製作藝術碩士,曾獲得西班牙...
567期
在西元2500 餘年前中國的墨子在墨經裡有8 條論述幾何光學的知識, 闡述了光影、針孔成像、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成像,還說明了焦距和物體成像的關係,這些記載比古希臘 (約西元前330~275 年)歐幾里德 (Euclid of...
影像紀錄
光學
膠捲
電影
2017.03.01
從紀錄到敘事—電影剪接起源與發展
作者 / 李明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電影博士,世新大學廣播電視...
567期
電影是一門迷人的藝術,其中各個技術部分對於影片都有一定的貢獻,不管是導演、攝影、燈光、剪接、道具等等。然而,除了導演之外,有這麼樣的一個觀點:影片成就,剪接佔了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紀錄
電影
起源發展
鏡頭
剪接
劇情
2017.02.01
恆星世界紀錄-宇宙恆星之最
作者 / 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566期
我任職所在的大樓電梯內有個天文新知專欄,「宇宙之最」系列源起於介紹浩瀚宇宙中極端的天體或現象,順便解說一些科學原理。內容既「新」也有「知」的部分,期能在電梯行程約一分鐘內覽其概況。
恆星
宇宙
2016.11.01
科學家如何發現珍稀物種?
作者 / 何宣慶/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研究員,東華大學合聘副...
563期
目前全球所有魚類種類大約有 31000種左右,每年被科學家發現的新物種不計其數,而真正被描述以及命名的約有300~500種左右。自從200多年前,林奈創立了二名法之後,許多科學家便致力於找尋新的物種,並且探討它們的演化歷...
魚類
演化
物種
2015.05.01
史上游最遠 灰鯨破紀錄
作者 / 編輯部
545期
刊載於英國《生物學通訊》(Biology Letters)中的研究指出,今年4月15日,北太平洋的一隻雌灰鯨芭芭拉(Varvara)遷徙超過兩萬公里,打破哺乳類遷徙距離最遠的紀錄。
灰鯨
哺乳類
2014.12.01
破高溫紀錄的海洋
作者 / 編輯部
540期
夏威夷大學的科學家們在2014年針對北太平洋的海洋溫度提出警告,這片海域的溫度已經上升到史上的最高紀錄,導致颱風路徑改變、信風減弱,並使夏威夷海域的珊瑚礁大量死亡。
海洋
溫度
太平洋
信風
2014.06.01
與一隻臺灣新紀錄海膽的邂逅與聯想
作者 / 黃興倬、李坤瑄/任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534期
講到「海膽」,一般人的原始印象是「長得像刺球的海洋生物」;老饕的腦海浮現的則是日本料理的「雲丹」,在唇齒間齧嚼的生殖腺,從舌尖到鼻腔散發的海洋氣味。
海膽
海洋生態學
後口動物
棘皮動物門
2014.05.01
格陵蘭的冰蕊紀錄酸雨的歷史
作者 / 編輯部
533期
約45年前,環境問題迫使美國訂定空氣清潔法案以改善工業造成的各種空氣汙染源。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選擇了研究冰蕊來追蹤空氣汙染的歷史,他們發現空氣汙染與酸雨的情況都被冰蕊記錄下來。
環境
氧化物
氮化物
酸雨
2013.11.01
人類社會演化 數學模型可模擬
作者 / 編輯部
527期
一支跨科際的國際團隊在最新的研究中,利用數學模型發現激烈的戰爭,是人類從部落演化至複雜社會的關鍵。
數學模型
人類
部落
複雜社會
歷史紀錄
戰爭技術
地理
生態
社會結構
量化預測
2013.07.01
蝸牛基因研究 紀錄人類遷徙過程
作者 / 編輯部
523期
愛爾蘭蝸牛和庇里牛斯山蝸牛的基因幾乎完全一樣。最新研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大約8000年前人類遷徙時帶去的。蝸牛的基因的特例,符合人類殖民愛爾蘭的歷程。
蝸牛
愛爾蘭蝸牛
庇里牛斯山蝸牛
基因
粒線體基因
石器時代
庇里牛斯山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22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