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5-11-01植物學家的田野筆記 繪圖、觀察構成的旅程 671 期

Author 作者 文 ‧ 圖 | 胡哲明

當你用文字描述得愈來愈詳細,有時反而會因讀者自己的想像而偏離現實愈來愈遠……,因此圖繪和文字對於建構(對物件的了解)同等重要。
─ Leonardo da Vinci (達文西)


( 圖引自筆者所著由春山出版社出版之《塵封的椰影》。)

對科學研究者來說,繪圖一直是重要的記錄與溝通方式。即使在今天,顯微鏡、相機、影音紀錄隨手可得,仍無法完全取代一張親手畫下的草圖。幾筆線條,往往比數十張照片更能突顯細節。特別是在野外工作時,手繪記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觀察方式。

一般的攝影紀錄,特別是使用數位相機或手機來拍照,可以快速將所見停格,不過通常記錄者很容易忽視視覺焦點之外的部分,只注意最重要的核心特徵。科學繪圖與之不同處,在於繪圖每次落筆都需要觀察該處的細節,才有辦法進行描繪,不致失真。比如說葉面上的毛是遍布全葉,還是只在葉脈?葉柄和葉脈上的毛是否長短一致?這些小細節,往往才是判斷植物身分的關鍵。田野筆記因此成為不可取代的經驗,不僅幫助當下的觀察,也能在多年後成為喚醒記憶的重要線索。


從繪圖開始的觀察

田野筆記的核心,在於忠實地記錄。不論是青蛙腳趾的形狀、鳥喙的長短,還是葉緣鋸齒的疏密角度等,都能透過圖繪留下第一手的印象 。 除了形態之外,時間、地點、天氣、環境伴生的其他生物,也都應該寫入。這些資訊看似瑣碎,卻能讓日後的回顧更有立體感。

 
圖一|筆者在四川旅程中的田野筆記,記錄一種短柱梅花草的草本植物,左圖為當時的照片,右邊則為現場繪製的手繪圖。

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在四川四姑娘山旅行,路邊看到一株白花小草,只有一片心形的葉子包著花梗。我直覺覺得它應該是梅花草屬,但又覺得和在臺灣看到的不太一樣。剛好有 20 多分鐘休息,我便蹲在花旁並畫了下來:不同角度的花、花瓣、雄蕊、雌蕊,甚至連雄蕊基部的小腺體也畫進去。當下我並不完全理解這些構造在分類上的重要性,但後來查資料才知道,中國的梅花草有 60 多種,而「退化雄蕊的形態」正是鑑別的第一步。幸好當時的素描,讓我能順利比對並確定種名。這段經驗提醒我:即使不懂,也要先記錄,因為那可能是未來解開謎題的鑰匙。


接下來,我會介紹田野筆記中的幾個小技巧。


圖二|筆者在 2015 年 11 月 6 日寫下的部分田野筆記,圖左是廣西和重要的地名註記,右側則是旅行的時程紀錄。

(1) 人、時、地的基本紀錄簡單寫下日期、地點與天氣,不僅能幫助之後回憶情境,也能迫使自己更有意識地觀察周遭。例如在廣西旅行的筆記裡,我除了畫植物,還會在旁邊標註路線和村落名稱。多年後再看,能立刻回到當時的現場(圖二)。……【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