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9.07.16
木衛們的共振,唱著的是什麼歌?
作者 / 文詠萱/自由工作者,主要工作項目為科普寫作還有音效...
590期
木星擁有全太陽系最大的天然衛星群,這些屬於木星的「月亮」雖然擁有相當平等的學術簡稱,卻分別以順時針、逆時針等不同的方向繞著木星轉,甚至在質量、大小等特性上也有很大的差別。時至今日,人類對木星(與它周圍的好...
太陽系
木星
衛星
極光
宇宙
2019.05.01
喵星人,你從哪裡來?─寵物的馴化與遺傳
作者 / 寒波/科普作家,經營部落格與粉絲頁「盲眼的尼安德塔...
593期
豐衣足食的現代人飼養寵物,試著與動物建立親密的關係。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寵物分別是貓與狗,牠們都是馴化動物,與人類共同生活的歷史超過1 萬年。
寵物
馴化
遺傳
2019.02.01
離岸風起,可聽見水下噪音的脈動?
作者 / 廖英凱/非典型的不務正業者、興致使然地從事科普工作...
590期
臺灣西部海底地形平坦且風力資源充沛,被認為相當適合發展離岸風力發電。目前,臺灣的離岸風電規劃目標是在2030年前達到累積裝置容量3000百萬瓦(MW)的離岸風電。 然而,離岸風電的發展,並非對環境毫無影響;「水下噪...
離岸風電
生態
再生能源
海洋生物
2019.01.01
便利的塑膠年代、反撲的海廢危機
作者 / 陳美琪/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碩士,喜歡海和海洋生...
589期
海洋廢棄物會對海洋生物、生態系、人類健康與經濟等方面造成危害。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顯示海洋廢棄物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造成威脅,其影響大致分為纏繞、攝入及塑膠物品釋放或吸附累積有毒物質,透過食物鏈所造成的生物...
海洋廢棄物
海洋保育
食物鏈
2019.01.01
從火星衝到金星凌日—天體間的連線奧秘
作者 / Easy 天文地科小站/一群熱愛天文地科的學生組成的科...
589期
還記得去(2018)年7月時,每當入夜,南方空中就會出現一顆又紅又亮的星,它的作息時間大約與太陽相反,在太陽剛升起不久便落下、日落時卻升起,它就是本篇的主角──火星。大家可能會想,這個之前不怎麼顯眼的天體,那...
火星
金星凌日
天體
太空科技
2018.12.01
維他南彗星颯爽登場─給一日天文迷的觀星指南
作者 / 廖瑩/漂泊於世的行星科學研究員,酷愛太空、旅行與移...
588期
仰望蒼穹,回顧 2018 年熱鬧非凡的星象。年初1 月底時即由超級藍血月揭開序幕;入夏後分別有木星、土星和火星接力衝日;緊接是全年第二次的月全食與磅礡的英仙座流星雨;年末的壓軸大戲則是維他南彗星 (46P∕Wirtanen)...
維他南彗星
觀星
2018.11.01
細菌隨身組裝的重裝武器-T6SS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587期
細菌是在細胞內製造蛋白質,如果要把做好的蛋白質從細胞內送到細胞外使用,就得依賴某些分泌系統將它們送出細胞膜。而每個分泌系統都是由很多種蛋白質零件所組成,最後,在細胞膜上組裝成一套精緻的奈米機器,執行運送蛋...
霍亂弧菌
細菌
重裝武器
細菌T6SS基因
2018.11.01
沈君山先生的科普事功
作者 / 張之傑/科普作家。
443期
沈君山先生(下稱沈先生)去世,報上刊出多篇紀念文章,沒有一篇談到他是科普作家、科普理論家,以及主持第一部國人自製科學電視影集的事,謹就個人所知簡述如後。
沈君山先生
科普事功
2018.11.01
兩岸科普演示交流 科學融入戲劇、音樂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443期
論壇開幕時中國科技館播放《春江花月夜》這齣科普音樂舞蹈劇的表演影片,內容以中國風的表演呈現失意書生在夢裡遇見美麗仙女的劇情。在古典舞、琵琶曲與詩詞中,巧妙融合科學演示,應用包括乾冰氣化、酸鹼指示劑變色、聲...
兩岸
科普
演示交流
2018.10.01
科幻中的未來醫學
作者 / 李偉才/香港科普作家。
586期
說出來大家可能感到訝異,《星際大戰》電影系列令筆者最為震撼的一幕,不是那些長度超過一公里的太空 船、死星(Death Star)的最初現身, 或是凌厲激烈的太空戰爭場面(因為這些都只是科幻小說經典情節的視覺重現),而...
未來
醫學
2018.10.01
亞洲造山運動三部曲
作者 / 范賢娟/科普寫作者。
586期
2018年7月,中研院舉辦第33屆院 士會議,在會議前後期間,中研院也邀請新科院士對社會大眾公開演講。然而本屆的新院士還沒選出,此處演 講的「新院士」指的是2年前、上一 屆新選出的院士,這裡就來介紹數理科學組的鍾孫...
造山運動
亞洲
板塊構造學說
2018.07.01
蜜蜂與農藥的戰爭── 歐盟禁用新菸鹼藥物的始末
作者 / 林宇軒/是個從學術象牙塔逃離的化學系所學生,比起做...
583期
今(2018)年4月27 日,歐盟認定新菸鹼類(neonicotinoid) 藥物對蜜蜂有害,決議禁止含有益達胺(imidacloprid)、 賽速安(thiamethoxam)或可尼丁 (clothianidin)三種新菸鹼類農藥產品用於露天環境,一場持續超 過...
農藥
蜜蜂
新菸鹼藥物
2018.06.01
第四屆臺北科學日 邀請市民一起玩科學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438期
為提升學生與市民的科學素養與自己動手做的興趣,臺北市政府積極推廣相關科普活動,並在科技部的幫助下,自2015年開始,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與臺灣師範大學共同主辨第一屆臺北科學日
臺北科學日
科普活動
2018.05.01
具親屬辨識機制的植物
作者 / 李媛/隆德大學生物學博士,現為隆德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437期
人類和動物們都具有手足情誼,相信大家對此都不陌生,但倘若說植物也具有此情感,那就難免有點嘩眾取寵了,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印象中,植物們可是會為了有限的資源互相爭奪,甚至大搶地盤。觀察深山老林中的老樹們一個...
海火箭
擬南芥
親屬辨識
2018.05.01
鳥類與土壤的小故事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研院...
581期
土壤作為萬物重要的生長源頭,對於鳥類也是同樣重要的。鳥類沒有牙齒,但 卻具有相當於牙齒功能的特殊構造──「砂囊」,這個由強健肌肉所組成的胃囊, 也被稱為「筋胃」。
鳥類
土壤
2018.05.01
氣候變遷下,如何聰明的與水共生?
作者 / 范賢娟/科普寫作者。
581期
氣候變遷是個讓現代人感受深刻的議題,許多人都為此感到憂心。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童慶斌教授則根據研究表示,我們所面對的是過去不曾見過的現象,很難從經驗中去找答案。
氣候
水
災難
2018.05.01
生物聲景與環境生態—以昆蟲為例
作者 / 楊正澤/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努力撰寫昆蟲科普...
581期
2014年,IUCN World Parks Congress 講者巴克萊(Leah Barclay)在演講中提出「聲景(soundscape)是啟發下一世代的重要環境意識」的概念。
生物聲景
昆蟲
環境
2018.03.01
搞懂聲音的差異 看見聲音的長相
作者 / 曾賢德/國立東華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專長為光電物理...
579期
你可曾想過,當不同樂器彈奏出同一個音符時,為何聲音聽起來可以截然不同?你可以分辨笛子和吉他的聲音、男生跟女生的聲音,但可曾「看見」過這些聲音的波形與頻譜?
聲音
頻率
2017.12.01
壓力與差異的成就——自然選擇三步曲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學碩士)、陽明微免所(博...
576期
很多人以為「演化是隨機的」, 要解除這個謬誤,就得先剖析達爾文演化論的機制 ——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我們說的「隨機」,就像擲骰子、轉 輪盤、買樂透一樣,毫不確定、無法預測。還好,「演化是隨機的」這...
演化
基因
樺尺蛾
2017.10.01
2017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透過科普書籍與影集學科學
作者 / 編輯部
430期
由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以及張昭鼎紀念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17 青年尬科學競賽」,始於2012年首次舉辦。由於現今的教育制度大多以筆試作為升學標準,而此競賽則期望透過指定科學書籍的閱讀、寫作與口語表達的能力競...
台積電盃
科普書籍
影集
2017.09.01
科技部的「科技大觀園」,在知識產業時代的能扮演什麼...
作者 / 廖英凱/非典型的不務正業者、興致使然地從事科普工作...
573期
歷經近十載的科技大觀園,在學術科教圈與新創媒體界等,陸續招致對其營運與內容的批判建議。因應科技基本法修法後的科發基金千分之五由科技部統籌運用的科普預算保障,更引發科學社群對科技大觀園改善的急切建言。
知識產業時代
科技大觀園
2017.09.01
我不是藝術家,我看高第
作者 / 朱慶琪/中央大學物理系副教授、科學教育中心主任,致...
573期
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i, 1852~1926)是建築 界的異數,他的風格及前衛的工法,為巴塞隆納這座城 市留下了7 座世界文化遺產。今年在臺北華山1914 文 創園區展出的「上帝的建築師—高第:誕生165 周年大展」,從多個...
高第
懸鏈線
拋物線
2017.09.01
人類和猴子的前世今生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和陽明微免所博士,曾任職...
573期
解開「人是從猴子演變出來的」這個謬誤的同時,也來剖析達爾文演化論裡的演化樹觀念和共同祖先理論。
人類
猴子
演化
2017.08.01
跟著動物征服陸地生活的小細菌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572期
在美國唸書時每隔一陣子總是會想念起臺灣的食物。雖然在國外各大都市都有中國餐館,甚至是台菜料理,但是進了餐館常常端上來的都不是自己想念的那個味道。
腸球菌
腸道
細菌
2017.08.01
不測速的測速相機
作者 / 郭君逸/目前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主要研究方向...
572期
「十次車禍九次快!」為了避免民眾開快車、發生事故,所以在馬路沿路都會架設超速相機,防止民眾超速。而開車族為了躲避測速相機,就會在車上會裝反偵測雷達 (自 2003 年起已合法), 只要偵測到前有測速相機, 雷達就...
測速相機
雷射測速
餘弦定理
2017.06.01
推動「能源教育」趣味談
作者 / 蔡振明/科學教育跨縣市創意社群召集人(...
426期
2016年9月3日中國、美國政府同日批准實施巴黎協定,這兩國分居世界排碳大國1、2名,占世界排碳量的38%,此舉讓該協定邁向「生效門檻」一大步。
能源教育
節能減碳
節能教育
2017.04.01
邁向高科技學術創業
作者 / 作者/范賢娟,科普寫作者,曾在大學協助科技創業教育...
424期
現今校園不只鼓勵學術發表,也鼓勵學術創業。在各式各樣的創業型態當中,難度最高,成功後利潤也最高的當屬「高科技創業」。這是以高科技為核心,雖說容易建立起技術門檻,藉由專利或者專業知能給產品、過程或服務特定的...
高科技
學術創業
2017.01.01
立委提條文修正案科研計畫經費編科普預算
作者 / 編輯部
421期
2016年12月29日立法院第9屆第2會期中,討論由立法委員黃國書等19人提案的「科學技術基本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科學技術基本法第十三條」加入科普保障法條。
科學技術
科普
2016.11.01
街燈會驅使飛蛾演化嗎?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 ...
563期
人類的光害讓那些在夜間出沒的飛蛾錯亂地撞上光源,那麼飛蛾有沒有能力反制呢?
飛蛾
光害
演化
昆蟲
2016.09.01
期待「微調」累積成「改革」
作者 / 蔡孟利/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本刊總編輯。...
561期
科技是國力的重要基石,但是發展什麼樣的科技,才是最符合臺灣目前發展所需?誰有能力(權力)決定這件事情?決定了方向之後,又該如何推動,才是最有效的做法?
科技
生技類計畫
科技政策
科普
«
1
2
3
4
5
6
7
»
頁次:
1
2
3
4
5
6
7
資料總數:198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