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8-11-01兩岸科普演示交流 科學融入戲劇、音樂 443 期

Author 作者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第八屆海峽兩岸科學傳播論壇」今(2018)年10月18日至20日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熱鬧登場。此論壇為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輪流於臺灣與中國大陸兩地舉行。有別於以往單純口頭報告的論壇形式,這次因應「科學演示新發展」的主題,邀請兩岸科學演示的團隊帶來為期2天精彩的科學演示表演。
 
此次參與科學演示的團隊,臺灣方包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及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中國大陸方則由中國科學技術博物館和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代表參與。
 

中國派多組獲獎團隊來臺交流


論壇開幕時中國科技館播放《春江花月夜》這齣科普音樂舞蹈劇的表演影片,內容以中國風的表演呈現失意書生在夢裡遇見美麗仙女的劇情。在古典舞、琵琶曲與詩詞中,巧妙融合科學演示,應用包括乾冰氣化、酸鹼指示劑變色、聲波震動可視化等科學原理。舞台畫面精緻細膩,所有演員皆由中國科技館館員擔當演出,卻不失專業水準。
 
演示交流舞台表演上,中國大陸的團隊派來多組表演團隊,皆為曾獲全國科技館輔導員大賽其他科學表演類項目獎項的表演。中國科技館的《科學大爆炸》以「空氣」為主題,搭配乾冰、泡泡和液態氮為材料,演示空氣槍、白努利定律等主題。東莞科技館《異曲同工》則選擇「聲音」為主題,介紹古人的樂器、聲音產生的方式,並利用盛裝不同高度水的紅酒杯,來演奏歌曲〈茉莉花〉。
 
此外,東莞科技館也推出《好奇心》這齣科普默劇,不用言語來解釋科學原理,而是由兩位演員以誇張的肢體動作,在劇情中搭配一些令人驚奇的科學展示。在表演結束後,現場所有觀眾都獲得一張摺疊為心型的紙張,只要打開這份「好奇心」就能了解劇中所展示的科學原理。
中國科技館《Bone Bone Bone》的演出,運用陀螺儀定位動作捕捉技術,即時在螢幕上顯示舞台上演員的骨骼。兩位演員分別扮演代表人類的魔術師,以及代表黑猩猩的萌萌,在他們相互較勁之時,展現兩個物種在基因上雖相近,但在骨骼結構上卻相差許多。例如從外觀來看,黑猩猩上肢長、下肢短,人類則因為直立行走,下肢較長、上肢較短;而人類的頸椎、脊椎都較黑猩猩靈活許多。
 

臺灣科學演示互動、創意多


臺灣方則由科工館展示《風從哪裡來》,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無葉風扇來做實驗,搭配乾冰、風向儀和氣球,實際演示風的行進方向。另外搭配預錄好的影片,分析炎熱夏季在教室內開啟吊扇吹依舊很熱的真相。科工館團隊實際到學校教室示範,一般吊扇風向下吹,反而將上升的熱氣再次往人吹,外部冷空氣進不來,內部熱空氣散不出去,溫度無法下降。然而將吊扇運轉方向顛倒,讓風往天花板吹,並開啟氣窗,反而能將室內熱氣排出,引入室外空氣,讓溫度下降。
 
海科館則邀請台下觀眾上台,成為他們演示戲劇《珊瑚小捕手》中的演員。觀眾分別扮演珊瑚礁、珊瑚蟲及潛水客等角色,飾演珊瑚蟲的觀眾們從布中伸出帶著繽紛色彩手套的手,像是捕食獵物的珊瑚觸手。在劇中,觀眾親身體驗當原本健康的珊瑚被魚網覆蓋,珊瑚觸手因為無法正常吃到獵物而白化的現象。此外,也從珊瑚觸手捕捉到的獵物中,暗藏許多塑膠微粒,來突顯難以分解的塑膠正破壞海洋生態。海生館《貝魯卡的呼喚》則以實習生貝貝運用「神奇海螺」能聽見白鯨說話的劇情,帶出目前對白鯨聲學及行為的研究。
 
科博館帶來的表演《中二科研社的日常》則巧妙打造一個「密室解謎」的情境,讓被關在社團辦公室中的中二科研社兩位成員,在限定時間內解開科學謎題,才能找到鑰匙逃脫。這些科學謎題多是與「火」相關的實驗,展示了包括有機溶劑燃燒、焰色反應和火龍捲等科學原理。整齣戲劇除了實驗的聲光效果十足,台上演員自然的演出也讓現場觀眾十分投入。
 

大型科普舞台劇觀摩夜

開放民眾觀賞


除了這些規模較小的科學演示表演外,在此次論壇的最後一天晚上,主辦方安排了臺灣與中國大陸各演出一場大型的科普舞台劇作觀摩。現場除了參與論壇的人員外,也開放給科博館的恐龍卡卡友免費申請入場,另外也提供戶外大螢幕,讓沒有機會入場的民眾能在科博館廣場看直播。這天演出的劇碼包括中國科技館的科幻童話劇《皮皮的火星夢》以及科博館推出的《哈雷與牛頓-從黑暗到光明!》。
 
《皮皮的火星夢》以經典童話《三隻小豬》為劇本,融合了空氣砲、液態氮汽化、酚酞變色等具舞台效果的實驗,搭配特別為此劇編寫的〈太陽系之歌〉,讓大小朋友印象深刻。這齣劇在中國大陸免費開放劇本、音樂、影片等資源,並持續在各地作公益巡演。
 
而《哈雷與牛頓-從黑暗到光明!》則是以音樂劇的方式講述科學家哈雷與牛頓兩人的故事。哈雷藉由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成功預測一顆大彗星會在1758年回歸。劇中不只呈現科學家的成就,更細膩刻劃哈雷樂觀開朗和牛頓孤僻自傲的性格。從戲劇開頭,兩人身處的時代仍有彗星帶來厄運、瘟疫是上天給人類的懲罰這種迷信,後來他們的科學貢獻在黑暗時代中開啟了光明的路,讓人類走向重視科學思維、邏輯分析的理性時代。此劇由專業演員王柏森、郭彥均、璽恩和羅美鈴,搭配科博館館長孫維新以引言人的角色演出,雖然因時間關係只演出部分段落,仍十分吸睛。
 
臺灣與中國大陸在科學演示的表演上各有特色和優點,孫維新提到中國大陸方在舞台展現無論是咬字、動作上都相當清楚,很容易讓觀眾明白;而中國科技館展教中心副主任葉菲菲則認為臺灣的表演很自然,擅長以生活化的劇情自然融入科學原理。在每個演示結束後,雙方也會相互交流、提供建議,例如演示中可以使用的替代材料、演示的技巧和應提供觀眾的部分,交流十分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