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1.20
安全、低成本的「迷你核電廠」臺灣適合使用小型模組化...
作者 / 葉宗洸/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
517期
隨著全球能源使用走向低碳化,同時又必須滿足能源自主性、穩定供電的需求,僅依賴發展風電與太陽光電其實無法同時滿足上述條件,而可作為基載電力來源的充足水力、地熱資源則僅有極少數國家擁有。
永續能源
核子反應爐
淨零碳排
2024.11.14
畸形「祕雕魚」物語 核電待研究監測的隱憂
作者 / 畸形「祕雕魚」物語 核電待研究監測的隱憂
515期
1993年,臺北金山的核二廠排水口發現大量變形的花身雞魚,牠們背部隆起、脊椎彎曲、形態奇特,因此被稱為祕雕魚。不過臺灣政府連續近20年調查北部核電廠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卻未發現祕雕魚。
核電
海洋生態
珊瑚白化
2024.07.01
釐清核電廠的熱汙染問題 自然環境與冷卻水降溫的關係
作者 / 詹森/任教於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專長為海洋動力過程...
655期
去(2023)年底一篇發表在《永續》(Sustainability)期刊的論文,內容因為探討核電廠冷卻水(又稱溫排水)排放至海洋的永續問題,而引起許多人的關注(延伸閱讀1)。這項研究以30幾年的監測資料,分析台灣電力公司第三...
核電廠
熱汙染
冷卻水
墾丁南灣
大亞灣
海洋
溫排水
海洋暖化
2022.02.15
日本5縣「核食」禁令解除 臺灣政府如何在經貿、國人健...
作者 / 編輯部
482期
去(2021)年12月「反萊豬」公投一案未通過後,討論日本福島「核食」是否有可能解禁開放進口的聲音漸起。
反萊豬公投
核食
311東日本大震災
放射性物質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
國際
經貿
國安
外交
2022.01.04
「核」去「核」從?當前必備的核能核電認識與科學思考
作者 / 王冠智/永春高中物理科教師,致力追求有感的物理科學...
625期
• 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互換方程式,說明質量與能量可互換。核反應中虧損的質量會以能量形式釋放,並遵守能量守恆定律。 • 核電廠反應堆包含4 項重要部件,分別是核燃料、中子減速劑、控制棒、冷卻劑。反應爐常見的類型...
工業4.0
核能
智慧科技
能源
核分裂
核融合
能量守恆定律
原子序
臨界質量
2021.11.16
誤解核能與輻射,則傷害健康與環境
作者 / 林基興/中央大學通識助理教授。
479期
為何核電廠常被報導有事故發生?因媒體喜歡「小事化大」。舉例來說,首先今年4月,日本宣布兩年後要將福島核電廠廢水排放入海,媒體掀起輿論一片嘩然。其實,自然界有多種放射性元素,水即含極微量氚(Tritium, 3H),並...
核電廠
非核家園
核四
核能發電
核能風險
福島事故
車諾比事故
輻射
核廢料
能源政策
2017.02.01
李世昌院士:微中子實驗是在核電廠進行的本土研究
作者 / 林宮玄/本刊副總編輯。 陳其暐/本刊主編。
566期
1952年出生的李世昌博士,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李世昌於2010 年獲選為中研院院士,中研院院士屬榮譽頭銜,表彰其學術成就,不一定要在中研院服務。高能物理實驗一般需要非常昂貴的設施,通常為國際合作,譬如集...
核電廠
微中子
2015.06.01
核能新希望—釷
作者 / 李敏/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清華大學核...
546期
自福島核災過後,核能已成為全民關注的議題。從1980年臺電提出興建核四開始,至今已過35個年頭。除核四運轉與否爭論不休外,其他核電廠的存廢仍未有定論。
福島核災
核能
釷能源
核分裂
二氧化釷
2013.10.01
科學家的文學筆觸談能源
作者 / 林基興/任職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
526期
因受日本福島事故影響,國內爭吵核四存廢,揚揚沸沸。但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海外的郭位就是內行(美國工程院院士),有感而發,繼而出書。
日本福島事故
核四
核電
核安管理
能源
輻射
環境汙染
工安人禍
2013.07.01
論台灣的能源處境與能源政策
作者 / 王釿鋊/任職財團法人中技社。
523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發生芮氏規模9.0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當地的核電廠在天災與人為的疏失下,引發輻射外洩事件,引起全球民眾對核能安全普遍的質疑。然而福島震災至今,全球仍僅德國、瑞士、義大利等極少數國家宣稱...
能源政策
能源安全
核能
地震
海嘯
核電
太陽能發電
2012.10.01
論我國核能人才與技術發展亟欲突破之困境
作者 / 劉公典/曾任核能研究所分析組副組長。
514期
1955年中美簽定〈中美合作研究原子能和平用途協定〉,決定讓具有清華基金基礎之清華大學在台復校。而清華水池式反應器 (THOR)及阿岡諾反應爐(THAR),先後於1961年4月及 974年4月運轉,也正式開啟了我國在原子能領域...
中美簽定
核能
核電
放射性物質
核醫產業
2012.10.01
閱讀時間--2012.10
作者 / 編輯部
514期
大腦瑕疵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肚皮多厚才能擋子彈?核電有什麼迷思呢?
大腦
腦科學
科普
核電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12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