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7.04.01
論文造假:臺灣大學非大學?
作者 / 作者/張讚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客座教授。
424期
中國春秋時期,公孫龍提出白馬非馬命題,不管詭辯與否,經過2500年,在臺灣依然有現實教訓,特別是學術操守與承擔的辯証。從郭明良團隊論文造假看,如果「白馬」(雙屬性)非「馬」(單屬性)站得住腳,「臺灣大學」就非...
論文
學術
2017.04.01
邁向高科技學術創業
作者 / 作者/范賢娟,科普寫作者,曾在大學協助科技創業教育...
424期
現今校園不只鼓勵學術發表,也鼓勵學術創業。在各式各樣的創業型態當中,難度最高,成功後利潤也最高的當屬「高科技創業」。這是以高科技為核心,雖說容易建立起技術門檻,藉由專利或者專業知能給產品、過程或服務特定的...
高科技
學術創業
2017.03.01
前臺大生命科學院學術倫理調查小組主席 ──閔明源教...
作者 / 編輯部
423期
《科學月刊》總編輯蔡孟利(以下簡稱蔡):在1月13日臺大開完校教評會之後,生科院還有沒有繼續調查作為?
生命科學院
學術倫理
2017.03.01
從學術舞弊要點看臺大生科院處理郭案
作者 / 洪榮駿,臺大生科系暨法律系雙修畢業,美國杜克大學法...
423期
外界對臺大學術倫理調查的處置顯有不滿的聲浪,箇中原因無非是懷疑臺大有包庇的可能,同時也不耐於處置時間經時數月,調查過程密不通風,外界難以查知,加深對臺大包庇的疑慮。
學術
舞弊要點
2017.03.01
不造假數據的真實想像
作者 / 蔡孟利/《科學月刊》、《科技報導》總編輯。
567期
論文造假案若不考慮是否在審稿層次有如當年陳氏兄弟的問題,那麼有個比較深層的疑惑是,他們為什麼編得出讓審稿人與期刊主編都接受的內容?
數據
學術
論文
2017.02.01
你知道怎麼處理圖片嗎?
作者 / 曹哲嘉/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生物學博士,現任教於國立臺...
566期
這幾個月來,臺大多篇論文遭質疑圖片有問題,至今已有2篇撤銷發表。此事件引發不小的風波,案情至今仍在調查處理之中。科技部部長楊弘敦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會有造假是人性使然,古今中外皆有,因此應強化學術倫理教...
圖片
學術倫理
論文
2017.02.01
1月13日臺大學術倫理調查結果記者會問答實況記錄
作者 / 記者李依庭編輯整理
422期
2016年11月,臺灣大學郭明良教授與相關人員在匿名論文同儕審查網站PubPeer上,遭質疑論文圖片重複使用,疑似違反學術倫理。臺灣大學於1月13日針對郭明良等人違反學術倫理案,召開階段性記者會,由臺灣大學副校長郭大維負...
學術倫理
論文圖片
2017.02.01
臺大進行了什麼樣的造假調查──專訪張智芬教授
作者 / 記者李依庭編輯整理
422期
張智芬為臺灣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專任教授,曾為調查委員會成員之一,於2017年1 月7日發表聲明宣布退出委員會,本刊於1月13日臺大記者會後數日專訪張智芬教授。
臺大
造假調查
學術倫理
2017.02.01
不當之研究行為該如何調查?
作者 / 李威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成癮醫學研究中心助理研...
422期
一陣PubPeer旋風,吹出臺灣學術界的業障重重。面對已爆和未爆的學術舞弊案件,沒有實證就未審先判,絕對違反科學精神。然而,違反學術倫理的調查程序和個別科研人員是否有不當研究之行為的判定標準,在臺灣卻尚未建立...
科學研究
學術
學術舞弊
2017.01.01
臺灣論文造假事件之問題與建議
作者 / 蔡孟利/《科學月刊》、《科技報導》總編輯。
565期
每天看著PubPeer榜上不斷增加的臺灣論文。雖然有些是某群人想要減損PubPeer功能的烏賊噴墨,有些是可勘誤解決的單一過失,但超過半數,特別是幾個特定團隊的系列文章,真的是不需要太高深學問即可判斷之蓄意造假。
論文
學術
2017.01.01
從臺大論文造假談「論文掛帥轉型正義」
作者 / 嚴竹蓮/臺灣大學圖書資訊所博士
421期
據報載,臺大教授郭明良等人在著名國際期刊發表的多篇論文涉及造假,科技部已展開學術倫理調查,若結果屬實將予懲處。
論文
學術倫理
評鑑制度
2017.01.01
「寧靜」的論文撤稿事件
作者 / 季瑋珠、劉仁沛/臺大教授
421期
今天(1月4日)學術界最聳動的新聞, 就是根據Retraction Watch,「前」(辭職生效了嗎?生命科學院官網上還有)臺大郭明良教授團隊又一篇刊登於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論文被撤稿。
學術
利益迴避
論文
研究倫理
2017.01.01
多國學術單位政策抵制費用過高期刊
作者 / 編輯部
421期
愛思唯爾(Elsevier)是國際知名科學文獻出版社,總部位於荷蘭,旗下出版品學術期刊包含《刺胳針》(The Lancet)、《四面體》(tetrahedron)、《細胞》(Cell)等,文獻數量佔全球學術期刊四分之一,為熱門參考文獻。...
學術期刊
愛思唯爾出版社
訂價政策
2016.11.01
街燈會驅使飛蛾演化嗎?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 ...
563期
人類的光害讓那些在夜間出沒的飛蛾錯亂地撞上光源,那麼飛蛾有沒有能力反制呢?
飛蛾
光害
演化
昆蟲
2015.12.01
地底水槽探索 微中子震盪
作者 / 張敏娟/任職輔仁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兼任磨課師(...
552期
今(2015)年10 月6 日,諾貝爾遴選委員會宣布物理獎由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與亞瑟.麥唐納(Arthur B. McDonald)獲獎。表彰他們找到微中子(neutrino)震盪的證據,進而推測微中子具有質量的貢獻。
微中子震盪
諾貝爾物理獎
2015.11.01
山寨期刊賺大錢
作者 / 編輯部
551期
2014年,掠奪性出版社(predatory publishers)大賺了750萬美元,並出版了近50萬篇論文。
科學
學術
掠奪性出版社
論文
期刊
2015.10.01
實驗發現了五夸克粒子,真的嗎?
作者 / 張敏娟/任職輔仁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兼任磨課師(...
550期
2015年7月14日,來自瑞士日內瓦的科學新聞:「位於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大強子對撞機的LHCb實驗,宣稱看到五夸克粒子。」這是真的嗎?
夸克
夸克粒子
基本粒子
五夸克粒子
粒子園區(particle zoo)
夸克模型
2015.07.01
成大化學系葉晨聖-奈米探索實驗室
作者 / 葉晨聖/榮獲99年度科技部傑出研究獎、2013年經濟部第...
547期
還記得今年2月號,我們曾訪問成功大學化學系葉晨聖教授嗎?這個月讓我們來一窺葉晨聖教授的實驗室吧!
奈米
奈米材料
還原劑
檸檬酸鈉
四氯金酸
奈米粒子
氧化鐵奈米粒子
2015.05.01
科學期刊大PK
作者 / 俞震亞/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校區神經科學博士,任教...
545期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Science、Nature和Cell這些頂尖的科學期刊,但是它們到底好在哪裡?最簡單的答案就是,這些期刊的Impact Factor(IF)很高:Nature的IF是42.351,而Cell的IF則是33.116。所謂IF,就是科學論文被其他科學...
學術期刊
期刊
同儕審查
IF
引用數
編輯
2015.05.01
科學期刊大PK
作者 / 俞震亞。 王慈蔚。
545期
選擇科學期刊,要比的是Impact Factor還是期刊編輯的學術水準?
科學
科學期刊
Impact Factor(IF)
學術成就
h-index
科學研究
2014.11.01
民科談民科
作者 / 張之傑/業餘科學史研究者。
539期
筆者請大陸學者宋正海先生介紹「民科」(見10月號本欄目),是因為我就是個民科。臺灣的民科為數不少,希望宋先生的文章,喚起臺灣民科的自我意識。
民科
論文
學術
科學
科學史
2014.10.01
談談民科
作者 / 宋正海/前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538期
民科,是民間科技工作者的簡稱,指非職業的科技工作者。科學真理只有一個,科技成果不問出身,所以學術界也一直沒有單獨出現「民科」這個詞。
民科
科學
學術
2014.09.01
十二年國教數學課綱之芻議
作者 / 單維彰/任教中央大學數學系。
537期
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而重新修訂的課程綱要,已經由國家教育研究院召集完成了領域綱要的前導研究,其結案報告提出了八項議題,並且在本刊的姊妹刊物《科技報導》報導過。本欄作者想要追加一些個人意見,其中牽涉數學內...
數學
必修課
學術
職業
2014.09.01
從陳震遠事件看學術界
作者 /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
537期
自從前屏東教育大學陳震遠副教授被揭發自審論文後,社會一片嘩然!事實上只要有法律或規則,就一定會有人鑽漏洞,這是不足為奇的!可悲的是,它竟發生在一向被認為追求真理的學府裡!這已不是一件偶發或只發生在國內的學...
科學研究
學術
2014.08.01
唐獎大糖果
作者 / 程樹德/任教陽明大學微免所。
536期
記得以前在哈佛唸博士學位時,某日指導老師興沖沖地衝出辦公室,對我及學弟慕雷(Andrew W. Murray,現哈佛分子及細胞生物系教授)說,華生(雙螺旋發現者之一)剛剛跟他講,日本學閥的派性太強,分獎時吵得太厲害,因此...
分子生物學界
科學獎
唐獎
學術
2013.09.01
二十年來臺灣的化學研究
作者 / 劉廣定/台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
525期
本文綜述二十年來台灣化學研究的一般表現,並簡介張昭鼎創建與服務過的研究單位之一些成就。
化學
化學研究
張昭鼎
學術發展
論文
目標導向
相對影響力
2013.09.01
二十年來臺灣生物醫學研究的省思
作者 / 周成功/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講座教授。
525期
臺灣生物醫學界正面臨一個轉捩點。未來能否從泡沫化中浴火重生正考驗著我們!
生物醫學
學術
生物科技產業
基礎科學發展
學術倫理
學術傳統
生物醫學界
領導階層
高等教育
學界領袖
2013.09.01
政府角色與科學發展
作者 / 周陽山/中華民國監察委員,金門大學教授。
525期
本文有四項議題,分別是一、政府角色;二、大學定位;三、學術自主與國際分工;四、大學的績效分析與資源分配。基此,特提出四份調查案例以供參照。
監察院
教育部
國科會
學術自主
政府
國際分工
科學發展
官僚體系
教改
究責機制
大學
研究機構
學術殿堂
本土化
國際分工
國營事業
«
1
2
3
4
»
頁次:
1
2
3
4
資料總數:118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