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5.07.01
菲萊號甦醒!
作者 / 編輯部
547期
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在6月14日宣布,休眠7個月的彗星登陸器菲萊號(Philae)重新啟動
菲萊號
羅賽塔號
太陽能電池
67P彗星
2015.07.01
鈣鈦礦晶體材料—新一代薄膜太陽能電池
作者 / 張裕祺/美國約翰霍浦京斯大學化學工程博士,淡江大學...
547期
鈣鈦礦晶體結構的甲基銨鉛鹵化物材料是近年來被看好的太陽能電池材料,來看看它是怎麼從各種材料中躋身而出的!
太陽能電池
光伏效應
光伏電池
量子反應
光電流
2015.07.01
恆星演化之太陽光譜
作者 / 楊國珠/北一女中化學科老師。李美英/北一女中物理科...
547期
科學家常說某顆星球上含有什麼氣體元素,他們是利用什麼方式可以知道在那麼遙遠的星球上所含有的化學元素呢?可以用同樣的方式找出太陽上所含有的元素種類嗎?
恆星
太陽
太陽光譜
元素
三大光譜定律
波長
2015.05.01
信使號結束旅程
作者 / 編輯部
545期
2004年,美國航太總署(NASA)發射一枚探測衛星前往探測水星;2011年,衛星抵達水星軌道。
信使號
水星
太陽系
行星
2015.05.01
水星為什麼這麼暗?
作者 / 編輯部
545期
水星和月亮的外觀極為相似,兩者皆缺乏大氣層,表面也佈滿許多撞擊坑,不過水星對於光的反射卻只有月球的三分之一,為太陽系中看起來最暗的行星。
天文學
水星
行星
太陽系
碳
彗星
2015.05.01
大小有什麼差別?(下)
作者 / 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所、物理系。
545期
為什麼天體有些是球狀?有些又是不規則狀的呢?原來也和大小有關!
天體
太陽系
土星
水星
金星
行星
衛星
2015.04.01
木衛三找到有海洋的證據!
作者 / 編輯部
544期
美國航太總署(NASA)在三月中公布,科學家利用哈柏望遠鏡觀測木衛三Ganymede 的極光擺動情形,找到其地下有海洋的證據!
木衛三
磁場
太陽系
衛星
伽利略衛星
2015.04.01
大小有什麼差別?(上)
作者 / 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所、物理系。
544期
英文常以這句話取笑男生在乎的大小問題。拿這當題目恐難登大雅之堂,說不定還讓人覺得不舒服。在此先申明本文主題嚴肅,在於討論天體大小不但影響恆星是否能夠誕生,也決定了恆星的光度、壽命長短,以及死亡的方式。天體...
幾何關係
面積
長度
面積
體積生物
太陽系
大氣
萬有引力
2015.03.01
綠能之星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作者 / 趙君傑/現任臺北市立建國中學化學科教師。
543期
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導致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甲烷、氟氫碳化合物、氟碳化合物、六氟化硫等氣體過量製造,無法被大自然有效地消化,進而造成溫室效應,人類成為極端氣候的幫兇。
能源
溫室效應
替代能源
太陽能
太陽光譜
2015.02.01
揭開太陽系與生命之謎團 菲萊登陸彗星
作者 / 林忠義/2007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天文所,...
542期
經過十年的飛行之後,臺北時間2014年11月12日晚上,歐洲太空總署(ESA)羅賽塔太空船所攜帶的登陸器「菲萊」(Philae),成功軟著陸編號第67號彗星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67P/Churyumov-Gerasimenko),成為人類史上首次...
彗星
太空
羅賽塔太空船
菲萊(Philae)
阿吉爾奇亞(Agilkia)
2015.01.01
看見雙恆星形成過程
作者 / 編輯部
541期
恆星形成於星際間由氣體與微塵組成的分子雲,關於恆星如何形成的研究,多聚焦於質量類似太陽的單恆星。
太陽
恆星
雙恆星
環雙星盤
2014.12.01
刷新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材料
作者 / 編輯部
540期
有機太陽能電池,是利用高分子量的導電性材料為施體,以富勒烯(fullerene)衍生物為受體混和所製備的。
太陽能
有機太陽能電池
富勒烯(fullerene)
2014.12.01
菲萊號登陸,新地址:67P彗星
作者 / 編輯部
540期
羅賽塔號(Rosseta)的登陸器菲萊號(Philae)成功登陸彗星,實現人造飛行器首次著陸彗星表面的願望!
羅賽塔號
菲萊號
67P彗星
太陽系
生命
地球
2014.11.01
土衛六號 南半球出現毒雲
作者 / 編輯部
539期
10/1美國航太總署(NASA)分析卡西尼號太空船(Cassini)拍攝的影像資料後表示,土衛六號泰坦(Titan)從2009年進入冬季後,在南半球上空形成了一片含有毒物質氰化氫(HCN) 的「雲層」, 面積已經超過100萬平方公里。
土衛六號泰坦
氰化氫
土星
衛星
太陽系
2014.10.01
航海家一號離開太陽系了!?
作者 / 林佳人/任教臺北市立金華國中。
538期
科學家終於得到關鍵的證據,確認航海家一號已經在星際空間旅行,但是,這並不代表它也離開了太陽系,還需要看我們如何定義太陽系。
太陽系
歐特雲
太陽圈
太陽風
磁場
宇宙
2014.05.01
改善反光,提高太陽能面板效率
作者 / 編輯部
533期
一種新研發的多層膜,可以用來降低太陽能面板上反射的太陽光,提高發電效率。
太陽能面板
抗反光層
二氧化鋯
二氧化矽
碲化鎘型
2014.04.01
由秒定義演進到閏秒存廢爭議
作者 / 林信嚴/任職國家時間與頻率標準實驗室。
532期
自古以來天體週期就是時間計量的標準,原子鐘發明之後,是否要拋棄人們長久習慣的天體週期而轉向更精確的量子週期,21世紀之後始終爭論不休。
時間
地球自轉
閏秒
平均太陽日
地球公轉
原子時
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
2014.01.01
太空中找到高貴氣體的化合物
作者 / 編輯部
529期
過去只有在實驗室中才能發現的化合物「氫化氬」,在蟹狀星雲的星球碎片中被找了出來。高貴氣體(惰性氣體)包含氦、氖、氬、氪、氙、氡六個氣體元素,這些物質難與其他元素反應而形成化合物……
化合物
氫化氬
惰性氣體
蟹狀星雲
太陽系
天文學
氬氣
2013.11.02
德國打造世界最敏銳X光機
作者 / 編輯部
527期
德國哥廷根大學的研究人員製造出目前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X光機,光束比人類頭髮還細上10000倍。
X光機
高能X射線
可見光用聚光玻璃
菲涅耳透鏡
X光
太陽能電池
奈米
2013.10.01
換個角度看季風
作者 / 王嘉琪/任教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
526期
一直以來,所有的課本在解釋季風成因時都會由海陸風開始講起,解釋完海陸風的成因後,便把海陸加熱差異造成的溫差及後續的氣壓差,直接放大應用到季風的解釋上,而且認為冬季季風與夏季季風都可以用同樣的理論解釋。海陸...
季風
海陸風
氣壓
低壓系統
高壓系統
科氏力
地形
太陽輻射
亞澳季風
2013.09.01
光明的殞落
作者 / 林郁珊、歐陽柔、趙昱晴/就讀新北市立樟樹國民中學。
525期
它用看不見的手抓著地球,把我們從太陽身邊扯走,拉向他這個已崩潰的恆星。
地球
太陽
恆星
黑洞
地心引力
宇宙
萬有引力
史瓦西半徑
大腦
重力
細胞分裂
異空間
2013.09.01
太陽磁極反轉 出現兩個南極
作者 / 編輯部
525期
史丹佛大學威考太陽觀測站最近發現,太陽南半球磁力轉換較北半球慢,目前太陽同時有兩個南極,十分罕見。威考觀測站是全球少數嚴密監控太陽磁場轉換的觀測站。每11 年太陽的物理活動達到高峰,磁場就會反轉,在太陽表面...
太陽觀測站
磁力轉換
南極
威考觀測站
磁場
太陽系
磁場反轉
磁極
2013.08.01
系外行星之謎
作者 / 曾耀寰/任職中研院天文所。
524期
有關太陽和太陽系的形成,在高中地球科學課本內有提到。太陽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因此早期有關恆星的形成主要就是研究太陽的形成。
太陽
行星
系外行星
星雲假說
原行星盤
萬有引力
天文學
類木行星
克氏公轉定律
2013.07.01
論台灣的能源處境與能源政策
作者 / 王釿鋊/任職財團法人中技社。
523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發生芮氏規模9.0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當地的核電廠在天災與人為的疏失下,引發輻射外洩事件,引起全球民眾對核能安全普遍的質疑。然而福島震災至今,全球仍僅德國、瑞士、義大利等極少數國家宣稱...
能源政策
能源安全
核能
地震
海嘯
核電
太陽能發電
2013.06.01
台美墨合作 期望揭開太陽系之謎
作者 / 編輯部
522期
中研院和美墨合作,將在墨西哥建立3 座望遠鏡,大規模觀測海王星外的掩星事件。掩星是天體與天體間的遮掩現象,台美於2005 年合作的中美掩星計畫(TAOS),在鹿林山設置4 座口徑50 公分的望遠鏡,發現不少過去未曾觀測到...
台美墨
太陽系
掩星事件
2013.04.01
太陽能與光電效應
作者 / 賴昭正/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博士。
520期
你可知道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最主要理論不是難懂的相對論,而是高中生就能了解,今日太陽能面板理論基礎的光電效應嗎?太陽能面板的發電、二極體的發光原理究竟如何?
太陽能
電磁波
太陽輻射能
綠色能源
光電效應
2013.03.01
對流層大氣能量的主要來源
作者 / 洪逸文/任教師大附中地球科學科
519期
本文結合大氣分層與地球能量流動的方式,詳細介紹對流層的能量如何流動。
大氣
對流層
太陽輻射
2013.01.01
玻璃瓶裡的太陽
作者 / 曾耀寰/任職中研院天文所。
517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人類開啟核子能量的潘朵拉之盒。美國杜魯門總統於1945 年向全世界宣佈:太陽自己產生能量的那股力量已經被釋放出來。同年,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這是人類首次見識到核...
核子
世界大戰
核融合
近代原子理論
重力
電場
磁場
«
1
2
3
4
»
頁次:
1
2
3
4
資料總數:118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