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4.06.15
八分鐘驗出敗血症 中正大學研發極靈敏的快篩生物感測...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0期
即使是醫學發達的21世紀,仍有許多患者因敗血症過世。根據統計,臺灣每年約有16萬人感染敗血症,若患者未能及時接受治療,死亡率可達30%以上。目前敗血症發病初期缺乏快速精確診斷的技術,大多數靠醫師的經驗察覺診斷。...
敗血症
中正大學
生物感測器
光微流體
奈米科技
生物標記
醫學檢驗
快篩平台
2023.06.01
疫情下的群眾心理科學、假消息與陰謀論的共伴效應
作者 / 黃俊儒/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長期關心科學...
642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情形是「後常態科學」問題,容易助長假消息擴散。民眾在疫情時會選擇以意識形態而非科學知識判斷事態,容易掉入假新聞的陷阱,讓科學、假消息、陰謀論共伴發酵。防疫心理的形成機制複雜,我們應避免...
科學
COVID-19
後常態科學
假消息
群眾心理
陰謀論
共伴效應
2022.05.15
從科學哲學觀點 看學術期刊與論文的評價
作者 / 陳瑞麟/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485期
宜蘭大學機電工程系、《科學月刊》理事長蔡孟利教授最近針對臺灣大學醫學院(簡稱臺大醫學院)發布的學術審查新辦法提出深入的評析,引發相當多關注與討論。(詳見:《報導者》〈蔡孟利/每年百億換了什麼?臺大醫學院正...
學術審查
科學評價
科學哲學研究
學術
科學價值
多元主義
科學研究
孔恩
波普
歷程論
結果論
醫療
生醫科學
2022.03.28
千萬別說《千萬別抬頭》有幫科學說了什麼
作者 / 黃俊儒/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物理學出身,...
628期
無疑的,Netflix 於去(2021)年末推出的科幻電影《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極具話題性,更一舉獲得今(2022)年奧斯卡獎最佳影片入圍。
評論
《千萬別抬頭》
Netflix
電影
科普傳播
奧斯卡
高馬效應
2021.08.02
窺看眾神山嶺的第一道關卡 高山氣象
作者 / 江秀真∕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碩士,目前攻讀中正大學成...
620期
攀登高山時,除了要面對低溫、低壓、低氧等嚴峻考驗外,山上變化多端的天氣也可能導致各種危機與風險。過往的高山氣象資料需藉由登山探險隊的觀測與記錄,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即使是喜馬拉雅山,也建立起多座氣象觀測站。...
大氣科學
氣象
高山氣象
氣象資料
氣象站
低溫
低壓
低氧
雪
暴風雪
雪崩
登山活動
喜馬拉雅山
2021.08.02
以哲學之身跳著科學之舞
作者 / 陳瑞麟∕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對於理解我們生存的自然...
620期
什麼是「科學哲學」?哲學家心中的科學哲學,與科學家心中的科學哲學是一樣的嗎?想了解科學哲學,首要的問題就是「科學是什麼」,為此我們需要一個分類人類活動的認知理論,再建立一個科學哲學理論,才能完整地回答這個...
科學
哲學
科學哲學
可否證性
科學性
科學方法學
科學知識論
科學實作的哲學
科學史的哲學
2020.11.01
為什麼「生命個體」的概念如此難以定義?-生物個體的...
作者 / 陳瑞麟/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對於理解我們生存的自然...
611期
會怎麼定義一個「生物個體」?多數動物有明確的身體邊界,從外觀很好指認出「一個生物體」;但是像珊瑚蟲和管水母,就很難有明確的生物個體定義;而定義某些植物和真菌個體又更加困難,例如許多看似單株的白楊樹,其實共...
生物個體
天擇作用
體內穩定態
基因
2019.02.01
中正大學赴印度設立研究中心 攜手開創智慧產業未來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印度計畫於明(2020)年前打造「百座智慧城市」,中正大學(以下稱中正)看準此一趨勢,聯合印度理工學院羅巴爾分校(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opar)與吉特卡拉大學(Chitkara University)投入人工...
智慧產業
2018.01.01
跨年夜的捷運影響地球磁場?大眾捷運系統造成地球磁場...
作者 / 顏宏元/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
577期
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地磁觀測站是為了監測臺灣北部地區火山活動,但長期在特定時間記錄到明顯的擾動訊號,干擾幅度約為3~5 nT(奈特斯拉,nano-tesla)。經研究發現,地磁觀測站長期受到擾動是臺北捷運系統的供電和回流...
捷運
地球磁場
2017.12.01
中正大學與嘉基合作 發現能抑制膀胱癌細胞的關鍵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近年來,由於新藥的研發越來越困難,且從開發到最後的上市中間需經過重重考驗、時間與金錢。因此,老藥新用(drug repurposing),是近年來常見的醫學上常見的方法。最近,由中正大學與嘉義基督教醫院的研究團隊合作,研...
膀胱癌
ANGPTL4基因
感冒藥
2017.12.01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作者 / 許英昌/英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正大學生命科學...
432期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美國緬因大學霍爾(Jeffrey C. Hall)、布蘭迪斯大學羅斯巴希(Michael Rosbash)及洛克菲勒大學楊恩(Michael Young)博士,肯定三位學者「發現控制生理時鐘的分子機制」。
生理學
醫學獎
生理時鐘
疾病
PER蛋白質
2017.10.01
無線行動通訊—過去的發展以及未來的挑戰
作者 / 蔡作敏/中正大學電機系教授
430期
第五代行動通訊在第四代行動通訊實行之後沒多久就開始進行討論了。而本文會從行動通訊的技術演進開始談起。再談到第五代行動通訊最大特點——波束合成技術。討論中也包含了波束合成技術的原理以及實現的挑戰。
行動通訊
過去
未來
2014.08.01
解開果蠅雙胸突變之謎
作者 / 葉筱凡/國立中正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
536期
人類發現果蠅雙胸突變現象至今快要滿一百年。約莫十年前,生物學家們透過突變研究,發現果蠅於胚胎早期基因發育的機制,獲得科學最高榮譽之諾貝爾獎。雙胸突變現象除了帶領一批遺傳學家與分子生物學家開創發育學的成就之...
果蠅
突變
生物學
遺傳
雙胸複合基因
原腸化
2014.06.01
物聯網在自然環境監測之應用
作者 / 林孝先、黃彥碩/就讀中正大學通訊工程學系碩士班。李...
534期
物聯網早已經深入自然環境監控的應用當中,包含農業、環境汙染、自然災害如土石流等等,透過這些技術讓我們快速並且大範圍的監控自然環境。
物聯網
無線感測網路
氣候監測無線感測器
節點
2013.10.01
我對今年物理指考的一點想法
作者 / 葉筱凡/就讀中正大學哲學系博士班。
526期
「古典力學」是第一大塊,佔據選擇題數三分之一與非選擇題一大題,次大塊是「電磁學」,佔選擇題數四分之一與非選擇題(所謂實驗題)一大題,接著依序是「波學」……
大學指考
物理
升學主義
古典力學
波學
自然定律
力學
電學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15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