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1.07
走在鋼索上的電力 臺灣電網的數位轉型與挑戰
作者 / 王予博 | 臺灣科技大學電機系電力組碩士生
661期
未來若電動車普及,用電量可能還會有兩倍以上的成長。如果大家都同時在晚上充電,那夜尖峰問題將嚴重到難以解決。大量綠能導致電力系統慣量的減少,使電網更容易觸碰到頻率限制,變得不穩定。
電網
智慧電網
電力供需
交流電
直流電
2024.08.01
利用碳捕捉與封存 啟動臺灣碳中和作戰
作者 / 謝秉志/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教授
656期
大家也許有這樣的考試經驗,在複選題作答時,選對選項時可以得到一些正分,但答錯選項時會扣分(得到負分),當答對的分數(正分)跟答錯的分數(負分)相抵銷之後,這一題居然拿到零分(分數被正負相抵)。我們如果把這...
碳中和
直接排放
間接排放
碳費
碳經濟時代
電力
二氧化碳
CCS
除碳技術
負碳
2024.07.15
中山團隊研發海水製氫原型機 西子灣有望成製氫起源地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11期
隨著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逐漸逼近,開發各種潔淨能源、替代能源的腳步也刻不容緩。其中,「氫能」就是許多研究團隊著眼的目標,包含利用綠色電力例如太陽能、風力等電解水所產生的氫氣(又稱為綠氫),是減少碳排放與儲能...
淨零排放
氫能
綠色電力
中山大學
氫氣
水電解
人機介面
海水
2024.07.01
漁電共生,如何永續共生?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55期
臺灣地狹人稠,經濟成就歷來以製造業為主,加上半導體產業的興起,對電力的依賴不言可喻。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統計,2022年臺灣的燃煤燃油發電合計占比為43.61%,燃氣及核能等發電為47.05%,再生能源則僅為8.27%。隨著...
臺灣
漁電共生
電力
巴黎協定
淨零轉型
光電
綠色電力
環境
2024.06.15
中興大學與神戶大學突破傳統限制 聯合開發高效率直流...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10期
隨著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環境汙染和氣候變遷日益嚴重,發展清潔能源已成為全球共識,其中燃料電池和綠能發電就是其中一種重要的發展方向。近期,來自中興大學電機系教授賴慶明團隊與日本神戶大學教授三島智和的研究室,共...
直流電源
電力轉換
綠能發電
半導體
清潔能源
中興大學
神戶大學
燃料電池
2024.03.01
如何打造用電無虞的未來? 都市能源的減排挑戰
作者 / 葉宗洸/核子工程博士,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
651期
去(2023)年12月於杜拜閉幕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要求每個締約國傾國家之力達成「全球升溫不超過1.5℃」的目標,並深度、迅速、永續地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此次的全球盤點除了納入《巴黎協定》(Paris...
COP28
巴黎協定
電力供給
電動化
減排
氣候變遷
2024.02.15
緬懷恩師 卓爾不群的李怡嚴教授
作者 / 魯經邦/清華大學物理學系1977級、物理研究所1979級畢...
猶記第一次對「李怡嚴」這個名字產生深刻的印象,是在考完高中聯考放榜後,1970年8月某日,看到報紙一則新聞,我國產生了第一位理學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博士班的石育民先生,指導教授就是李怡嚴先生。在那個年代...
李怡嚴
科學月刊
清大物理
科學教育
理論物理
2023.02.03
人類若想長期居住月球,電力該從何而來?
作者 / 火星軍情局局長/作家兼部落客,經營火星軍情局,關心...
638期
月球基地的電量需達到國際太空站的水準,但月球的晝夜各長達半個月,和太空站一樣使用太陽能並不實際。……
月球
電力
太陽能板
太陽能
核能
2022.06.01
電力何時引進臺灣?從零探索臺灣電力的發展
作者 / 黃巧盈/就讀中興大學歷史系。許馨文/就讀中興大學歷...
630期
人類文明悠久,但使用電力的歷史還不到200年;儘管人類用電歷史不長,但對於電力的應用卻很豐富。即使到了現代,能源種類繁多,但在使用煤、風、太陽、核能、天然氣、石油等不同的能源時,仍都是以電力⸺電能的形式來傳...
風箏實驗
富蘭克林
放電反應
直流電
交流電
動物電
電力科技
電力
2022.06.01
為什麼會停電?臺灣電力供給的現況與挑戰
作者 / 葉宗洸/核子工程博士,核能系統安全專業,長期關注國...
630期
今(2022)年3 月3 日全臺發生大停電,台電公司宣稱,興達電廠開關廠爆炸當時的供電備轉容量率高達24.61%,而停電的主因則是位於臺南的龍崎超高壓變電所輸配線路故障,並非缺電所致。不過經濟部事後向行政院提交的《...
天然資源
能源
能源安全
電力供給
火力發電
再生能源
核能
進口能源
煤炭
天然氣
汽電共生
2022.06.01
誰是用電殺手?省錢又安全的居家用電策略
作者 / 黃福坤/美國馬里蘭大學物理博士,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
630期
當你想要節省電費開銷時,會從哪裡下手呢?電力從發電廠輸送到家裡,電器用品再將電能轉為我們所需要的功能,其中的過程充滿重重關卡。此外,使用電器時更隱藏許多危險,需要我們了解其中的原理以及正確的操作方法,才能...
居家用電
電器
電功率
用電度數
電力
電流
電壓
額定頻率
插座
觸電風險
2022.06.01
停電後的電力從哪裡供給?不斷電系統的運作
作者 / 陳仕偉/東海大學資工系助理教授、電腦學會秘書長、臺...
630期
電力的使用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平常電力正常供應時我們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然而一旦停電,就會發現「電力」影響的層面非常廣泛……
斷電系統
電力
電池
直流電
交流電
資訊設備
在線式
離線式
在線互動式
穩壓裝置
電源管理程式
2022.06.01
停電時醫院該怎麼辦?醫院的供電架構與停電對策大解析
作者 / 王榮坤/臺灣宜蘭人,長庚大學電機所碩士,於1990年進...
630期
當醫院停電時,電力的優先供電順序可分為維生及醫療設備負載、必要性負載、非必要性負載三種…
醫院
供電系統
斷電系統
供電系統
雙饋線
台電雙饋線
柴油發電機
電力供給
2021.05.15
從電力管理到抗輻射設計,一窺探索木星登陸火星的關鍵...
作者 / Charles Lee/ADI亞太應用工程總監。
473期
為尋找火星中的古代微生物蹤跡,以證實火星是否曾是個有水、有生物的星球,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於去(2020)年7月30號再度發射了「毅力號」(Perseverance)火星探測車,已於2021年2月18號抵達火星。
火星
亞德諾半導體
電力
電子系統
太空
抗輻射硬化技術
太陽系
輻射
2020.01.01
全新公式解鎖 可算出雙面太陽能板電力極限
作者 / 編輯部
457期
【本刊訊】近日,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與孟加拉東西大學(East West University)物理學家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發表全新的熱力學(...
太陽能板
雙面太陽能板
熱力學
2018.10.01
我國電力20年後的18變?
作者 / 蔡振明/能源與節能工作坊召集人,工作坊網址...
442期
我國目前電力約佔能源使用的49%,但隨著交通工具逐步電動化,20年後電力需求必緩升至佔比60%以上。因此,如何未雨綢繆、在因應綠能時代的需求下提升供電效率,考驗政府的規劃與執行能力。
電力互助
供電產業
2017.06.01
高壓AMI電力資料創意應用競賽發揮創意促進節能省電
作者 / 編輯部
426期
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為智慧電網的一種, 主要為用於記錄所有電流的流動,即時監控電力的使用情況。
智慧電網
2015.02.01
走路就來電 腳下的能源
作者 / 甘魯生/前中研院化學所研究員,前大同大學講座教授。...
542期
提供電力,只要散散步就好?據統計,人的一生平均要走2億1千多萬步。如果人們腳下的馬路將成為巨大發電廠,讓你的每一步都化為電力,那麼趕緊踩一踩吧!
能源
永續能源
壓電現象
能量地板
電力
2014.10.01
嚼,就能讓助聽器發電
作者 / 編輯部
538期
加拿大蒙特婁的工程師設計出一種「下巴擷取器」,能夠從「嚼」這個動作中取得能量並轉換成電力。
下巴擷取器
電力
壓電效應
能量
2014.02.01
如何有效地儲存電力?
作者 /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
530期
2013.11.01
探索能源過去與未來
作者 / 葉偉文/任職台灣電力公司。
527期
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能源一直是關鍵性的要素。不同形式的能源利用,甚至影響人類文明的發展。原始人類就是學會了利用火,才脫離茹毛飲血的生活。
能源
人類
演化史
煤炭
天然氣
工業革命
石油
經濟
再生能源
潔淨能源
氣候變遷
環境
地球資源
2013.10.01
再談電動汽車值得發展嗎?
作者 /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
526期
筆者在「電動汽車值得發展嗎?」一文( 科月第523期)裡,認為就能源利用的觀點,電動汽車只是將空氣汙染由城市移到郊外而已,並未節約能源。
電動汽車
電池
能源
空氣汙染
電力
台電
成本
2013.09.01
也談電動汽車值得發展嗎?
作者 / 曲建仲/任職美商德州儀器公司。
525期
拜讀科月七月號本欄目賴昭正教授大作〈電動汽車值得發展嗎?〉,筆者也想談談這個問題,就教於賴教授及廣大讀者。
電動汽車
賴昭正教授
化學
能源
空氣汙染
科技產業
工程電力
電力消耗
火力
核能
核子災難
2013.02.01
南極探奇—評《零下任務》
作者 / 葉偉文/任職台灣電力公司
518期
本文針對《零下任務:臺灣科學界第一次南極長征》一書進行書評、導讀與介紹。
書評
南極
南極大陸
南極條約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2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