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6.01
從自駕車到健康照護 毫米波雷達如何走進我們的生活?
作者 / 林昇洲 | 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電機博士,專長包括...
666期
毫米波雷達是各類通訊感測層的重要裝置,也在各種智慧化產品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毫米波雷達不只會持續在軍事、航太、自駕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也將大幅提升我們日常生活的安全與便捷。
毫米波雷達
訊號處理
都卜勒效應
傅立葉轉換
2024.07.15
生成式AI與傳統數值天氣預報的結合NVIDIA CorrDiff天...
作者 / 連國淵/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專長為數值天氣預報與資料...
511期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今(2024)年3月在美國舉辦的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大會及6月在臺灣舉辦的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上,皆展示了一項稱為「CorrDiff」(Corrector Diffusion)的生成式人工智慧...
輝達
CorrDiff
生成式AI
黃仁勳
天氣預報
中央氣象署
數值模擬
神經網路
機器學習
解析度
降尺度
RWRF
擴散演算法
2024.06.01
尋找深海祕寶的方法 水下探測技術面面觀
作者 / 劉金源/淡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講座教授、海洋及水...
654期
地球雖然是以「earth」(意為土、陸地)為名,但地球表面實際上有近71%以上是水,使用「water」、「hydro」(水)似乎更為貼切。浩瀚的海洋是地球水圈的主要部分,充滿著各種生命與資源,而平均深度約3800公尺、最深達...
水下探測
海洋
水圈
聲波
聲納
雷達
海洋聲學
水聲層析
深海
2023.03.28
穿透雲雨、透視地表的祕密 合成孔徑雷達
作者 / 林玉儂/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從事合成孔...
640期
地球觀測衛星雷達可依光源區分為被動系統和主動系統。被動系統以太陽作為主要光源;主動系統則自主發射電磁波再接收回波。
地球觀測衛星雷達
雷達
衛星
影視
合成孔徑雷達
光學系統
太陽輻射
2023.03.28
監測地表的天氣現象 氣象衛星與雷達
作者 / 鍾高陞/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專長為氣象雷達與...
640期
氣象衛星與雷達的原理都與電磁波有關。氣象雷達會「主動」發射電磁波,氣象衛星則是「被動」接收目標物放出或反射的電磁波。
氣象衛星
雷達
電磁波
氣象雷達
天氣系統
2020.04.10
零接觸能偵測體徵 非接觸式生理照護系統誕生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昇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發表可24小時遠距偵測呼吸頻率、心跳、體溫與姿勢的雷達系統,打造出市面上唯一非接觸式生理照護系統的產品。
醫療
生理照護系統
遠端監測
自我注入鎖定式雷達
生理訊號無線感測雷達
感染風險
人工智慧
2019.12.20
海洋生物垂直遷移研究 改善氣候模型
作者 / 編輯部
456期
近日,美國航太總署(NASA) 和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études spatiales français, CNES)利用雙方合資的雲-氣溶膠光學雷達與紅外線探測衛星(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動物行為
海洋生物
晝夜垂直遷移
衛星探測
光學雷達
2019.10.01
九二一後的20年,搜救現場長成什麼模樣?
作者 / 郭羽漫/本刊編輯。
598期
今(2019)年正逢九二一大地震20週年,除了回顧、分析當時的災情與後續探勘成果,更實際地來看,我們的救災科技跟過去有什麼不一樣?哪些新發明與方法的誕生,讓「搜」與「救」的過程變得更便捷、有效率?
災區
科技
影音探測
聲納探測器
熱影像儀
雷達
搜救犬
2019.06.02
雷達英雄後傳-電波天文學
作者 / 曾耀寰/任職於中研院天文所,科學月刊社理事長。
594期
英雄經常在亂世一展豪情壯志,不僅戰士或勇士有機會變成英雄,像是諸葛孔明的智將在赤壁一役同樣扮演重要角色:向曹操借箭、向老天借東風以及火燒戰船等,功勞不輸戰馬戰船上的勇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一群科學家英雄...
科學
光
無線電波
電磁波
電波天文學
電波望遠鏡
無線通訊
天文望遠鏡
2018.06.01
海洋科學研究與科技研發的 基礎平台− 勵進研究船
作者 / 楊文昌/臺灣大學造船暨海洋工程研究所博士,現職國家...
582期
臺灣四面環海,位處最佳的海洋地緣戰略位置,且特殊的地理與地質環境使得臺灣海域成為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海域。臺灣除了四周海域蘊藏豐富的海洋資源,但也必須面臨頻繁天然災害的襲擊,如颱風與地震,以及衍生的暴...
海洋
科學
勵進研究船
2016.02.01
地表脈動的聽診器—GPS測量與水準測量
作者 / 陳建良。梁勝雄。胡植慶。
554期
臺灣位處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聚合帶,地震活動相當頻繁,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7~8公分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受到板塊擠壓與這股推移力量所致,島上的每塊土地無時無刻都在位移與變形,要瞭解各地的變形狀況,...
地震
全球定位系統
衛星影像
水準儀
水準測量
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技術
2015.10.01
宇宙論距離的測量
作者 / 陳正源/北一女中物理科教師。
550期
科學的基礎在實驗,實驗的基礎在測量。要測量一個手掌的大小,我們會拿尺量,但遙遠的星體及宇宙中距離的測量,科學家是怎麼辦到的呢?
宇宙
雷達遙測
視差法
光度法
造父變星
哈柏定律
2013.11.01
類星體五十年
作者 / 金升光/任職中研院天文所。
527期
雷達是二次大戰時的祕密武器,卻在戰後促進了電波天文學的快速發展。1960 年代有幾個重要的天文學發現,包括脈衝星(波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以及本文的主題「類星體」最初都來自無線電波的觀測。
雷達
電波
天文學
類星體
電波源
天體光譜
星系
日冕儀
哈柏太空望遠鏡
巴耳麥譜線波長
電波星
Quasar
活躍星系核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13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