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8.01
如何引領精準醫療的下一步 美國生物科技公司...
作者 / 撰稿採訪|林郁熹、趙軒翎 圖片|林翰佐、林郁熹
668期
此次《科學月刊》很榮幸能邀請到Illumina 的凱文參與訪談,當今科學家們致力將生物體的每一瞬間資訊化及片段化,以多體學的方式看待每一生物體,為生命加以解釋及了解。醫療與星座技術的合作, 也將揭開更多過往尚未看到...
基因定序
星座映射讀取技術
鹼基對
DNA
2024.11.04
藏在牙刷、蓮蓬頭的微生物群
作者 / 編輯部
659期
來自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發現,家中浴室內的蓮蓬頭和牙刷上存在極其多樣化、大部分都從未被發現過的病毒群落――不過這些病毒並不會感染人類,而是專門針對細菌!
噬菌體
DNA 定序
微生物
2024.10.21
NGS檢測納入健保,能否寫下臺灣精準醫療新篇章?
作者 / 編輯部
514期
在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的今日,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為精準醫療帶來革命性的突破。隨著臺灣今(2024)年5月將NGS檢測納入健保給付。
NGS檢測
健保
次世代定序
2024.10.21
精準醫療新篇章-健保下的NGS檢測研究與法律課題
作者 / 李崇僖/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暨教授
514期
在傳統的醫學診斷中,醫生往往依賴症狀、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測來確定疾病類型。然而許多疾病——尤其是遺傳性疾病的症狀具有高度相似性,為診斷的精準度帶來挑戰。基因檢測技術能夠在分子層面上對疾病進行精確的診斷。
基因檢測
NGS技術
次世代定序
健保給付
2024.06.01
新型資料的研究方法 用基因、聲音、AI探索 生物多樣性...
作者 / 蔡怡陞/演化生物學家,專長為遺傳及微生物基因體學。...
654期
在科學與技術迅速發展的現代,跟我們息息相關的生物多樣性研究迎來了各種突破性的進展。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形形色色的生物體,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其他水生生態系統,以及其中構成的生態綜合體等,包含物種內部、物種之...
生物多樣性
聲音監測技術
人工智慧
基因定序
遺傳學
單細胞定序
深度學習
科技革新
2023.11.15
另類實驗動物選項:利用臺灣獼猴進行醫學研究?
作者 / 邱國平/玉山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503期
在這病毒、細菌肆虐、百病橫生的時代,人類仰賴多種實驗動物輔助新藥測試與疫苗開發。在進入臨床人體試驗之前,經常需經過非人類靈長類動物(non-human primate, NHP)試驗,獼猴就是其中一種實驗動物。獼猴在人類疾病的...
台灣獼猴
實驗動物
醫療
基因體
非人靈長類
全基因體定序
生物科技
2023.09.15
可調節憂鬱焦慮也可防三高 興大動物實驗證實臺灣香檬...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01期
臺灣香檬(Citrus reticulata var. depressa)又稱「扁實檸檬」、「山桔仔」、「酸桔仔」,為臺灣原生種。近期,中興大學循環經濟研究學院院長王昇陽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臺灣香檬的成分可調節憂鬱與焦慮的症狀,成果於...
台灣香檬
憂鬱
柑橘屬
三高
中興大學
次世代定序
腸胃
2023.02.16
中研院團隊解析胚胎運動神經元細胞圖譜 建構運動神經...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4期
神經元研究圖譜是神經科學界的寶貴資源,能幫助研究者進一步探索神經退化性疾病,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等,了解為何不同種類...
神經元
神經退化性疾病
運動神經元
單細胞RNA定序技術
轉錄體
神經肽
運動行為
2022.09.21
找出基因在人體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作者 / 整理撰稿|林承勳
634期
《基因啟示—解碼與編輯》節目架構以「基因」為主,科技為輔,探討小至個體、大至整個社會所衍伸出的各種因果。節目的第一集就要從新冠疫情的變種病毒切入,揭開「基因」的神祕面紗。
基因啟示
基因
新冠病毒
孟德爾
遺傳
赫雪
蔡司
疫苗
基因突變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
定序
2022.08.15
利用3D病理影像全面提升精準診斷 捷絡生技執行長林彥...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488期
「病理檢測」是癌症治療過程中很重要的診療環節,可以讓醫生確認患者的癌症期數以及後續的診斷方向,更是影響往後病患治療的關鍵。近年來除了醫院常用的石蠟切片等2D染色技術之外,醫學影像技術更是全球科研單位亟欲開發...
病理檢測
癌症治療
3D病理影像技術
組織檢體
次世代定序
基因檢測
捷絡生技
數位賦能
3D光學影像
醫療
2022.08.01
人類基因體計畫的最後一塊拼圖
作者 / 陳乃群/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取得電腦科學博士學位,在...
632期
1988 年發起的人類基因體計畫,目標為完成人類基因體序列的解碼。該計畫於2003 年宣告完成,當年研究團隊完成92%的人類基因體序列,也成為現今基因體研究的基石。
基因體
遺傳密碼
染色體
去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鹼基對
人類基因體計畫
基因體定序
基因檢測
基因編輯
CHM13細胞株
2022.07.29
哺乳動物身上的第一隻蝨子
作者 / 編輯部
632期
蝨子(lice)泛指毛蝨目(Phthiraptera)下、生活在恆溫動物身上的專一性寄生蟲。近期,《自然生態與演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期刊上刊登一篇有關蝨子的親緣基因體學(phylogenomics)研究,說明蝨子首次寄...
蝨子
毛蝨目
專一性寄生蟲
基因體學
哺乳動物
宿主
演化事件
非洲獸總目
共演關係
基因體定序
親緣分析
2022.04.01
結合生物學、統計學、資訊學的科學生物資訊學是什麼?
作者 / 林志鵬/現職英華達醫療電子事業部資深經理,銘傳大學...
628期
生物資訊學是一種結合生物學、資訊學、統計學的科學。生物資訊的資料主要來自於傳統生物實驗數據,再搭配各種物理化學特性,透過電腦軟體將整合資訊整理、發現新的生物法則,進一步解決生物或醫學問題。目前生物資訊學處...
生物資訊學
生物學
資訊學
統計學
數據
蛋白質
人類基因體計畫
DNA
次世代定序
2022.04.01
用程式寫未來的精準醫療 生物醫學資訊科技帶領醫療數...
作者 / 張明台/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資訊工程學位,現為「亞大...
628期
生物醫學資訊科技,是一項結合生物資訊學及現代資訊科技的技術領域。透過雲端運算與開源軟體,生物醫學資訊科技將實現精準醫療,在未來提供全新的醫療照護服務。根據全球基因體學和健康聯盟預測,2025 年臨床醫療場域將...
生物醫學資訊
科技
基因定序
次世代定序技術
雲端運算
醫療
半導體產業
自動化電子設計
基因檢測
2022.04.01
以「次世代定序」完成精準醫療,更能協助生命科學領域...
作者 / 趙盈婷/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系統生物與生物資...
628期
1977 年,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發明了第一代核酸定序技術「鏈終止法」。他利用雙去氧三磷酸核苷酸(ddNTP)終止DNA 合成,再藉由分析終止的產物片段反推其序列,使用方法簡單、快速,且反應成本較低。 2005 年,次世代定...
核酸定序
次世代定序
雙去氧三磷酸核苷酸
人類基因體計畫
DNA
桑格定序
橋式聚合酶鏈鎖反應
微生物
精準醫學
2022.04.01
學習生物資訊學 要具備哪些能力?李御賢教授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
628期
生物資訊學是一種利用資訊方法分析生物資料,藉以理解生命現象的學問。它的研究命題範圍相當廣泛,涵蓋了DNA、RNA、蛋白質等3個層次。
生物資訊學
DNA
RNA
序列組裝
計算生物學
次世代定序
臺灣精準醫療計畫
基因學
基因體學
2021.01.18
《特管法》修法下,LDTS之生物資訊專業該如何把關?
作者 / 陳倩瑜/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469期
最近,實驗室開發檢測服務(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 and Services, LDTS)納入《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中規範的修法,在人員資格要求部分,引發醫檢師與生命科學/生...
LDTS
醫檢
生物科技
生命科學
次世代定序
基因定序
生物資訊
特管法
2021.01.18
蕈類為何發光?中研院發現小菇發光與演化奧秘
作者 / 李依庭。
469期
蕈類,不只是餐桌上常見的佳餚,在野外、森林裡也十分常見,有些甚至會發光。小菇支系(Mycenoid lineage),是世界三大含有發光真菌的支系之一,也是臺灣主要分布的發光真菌。
蕈類
小菇支系
真菌
基因
基因體定序
轉位子
發光蕈類
2020.11.15
淺談《特管法》修法所引發的人才聘用爭議
作者 / 高啟明/臺灣大學研發處產學合作總中心新創組長;前臍...
467期
《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稱《特管法》)的立法目的,是為了提升臺灣醫療的服務品質;該法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就特定的醫療技術、檢查、檢驗或醫療器材,規定其適應症、操作人員資格、...
《特管法》
LDTs
基因表現
核酸定序
醫檢師
法律
醫療
生技醫療
2020.09.10
找出大腦發育問題癥結
作者 / 撰文|周申如。
465期
哺乳動物的大腦相當複雜,它掌管感官與動作行為,並整合學習、記憶、認知和意識。
大腦
神經細胞
微機電系統
基因組定序
思覺失調症
自閉症類群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血球細胞
2020.05.01
不只是冠狀病毒,口腔微生物群也喜歡群聚?
作者 / 編輯部
605期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CSU)及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共同研究指出,若沒有定期回診看牙醫的習慣,會增加口腔內病原體進而導致牙周疾病。
口腔
牙醫
DNA定序
細菌
牙齦發炎
牙周疾病
齒垢螺旋體
微生物
2019.02.01
中研院團隊解碼牛樟基因定序 改寫植物族譜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臺灣特有喬木──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 Hayata)不但是可提煉芳香精油的上等木材,更能培養出素有「森林紅寶石」之稱的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可惜因遭受大量盜採而瀕臨絕種。中央研究院生物多...
牛樟
基因
植物
族譜
2018.04.01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 基因定序對臺灣精準醫療進展的...
作者 / 沈志陽/中央研究院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中央研...
580期
一般而言,人體內每個細胞都含有 23 對染色體,每條染色體均由無數個稱為鹼基的化學分子依序串連而成,鹼基對則形成核酸DNA、RNA 單體以 及編碼遺傳信息的化學結構,它們雖然數以億計(3×109), 但單位結構上卻只有4種...
基因定序
醫療
2017.10.01
透過基因組定序數據顯示自然選擇消除對人類不利的遺傳...
作者 / 編輯部
574期
演化,指的是某物種發生遺傳突變、產生新的性狀,並受到自然選擇或遺傳漂變影響後,隨著傳承此變異的世代在族群中變得普遍或稀少。儘管演化可能需要數百萬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像是人類用兩隻腳行走,不過隨著變異在族群中...
基因組
遺傳變異
2017.09.01
美國團隊利用單細胞定序法找到新型樹突細胞
作者 / 編輯部
429期
【本刊訊】最近單細胞生物學(Singlecell biology)是一個熱門的題目,而該領域 的重點就在於單細胞的RNA定序法(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
單細胞定序法
樹突細胞
2017.06.01
雷明頓打字機雜記
作者 / 歐陽太閒/就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570期
在因緣巧合之下買了這台快90歲的打字機,對其來歷卻一無所知,便著手考察其歷史。打字機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714年, 英格蘭工程師米爾(Henry Mill)註冊的專利「用於謄寫書信的機器」,雖然原始的機構設計已不可考,仍可...
打字機
機械工藝
2017.05.01
電報技術的尋根之旅
作者 / 歐陽太閒/就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569期
意外買下了一組約90歲,被厚厚的灰塵包裹的電報站設備。原來只是好奇透過上面的銘牌與刻字調查其來歷,卻展開了一段電報技術的尋根之旅。
電報技術
電報線路
科技
2016.12.01
如何應對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挑戰─解讀白宮人工智慧白...
作者 / 歐陽太閒/就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564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廣泛地指有能力自行做出合理決策以解決現實世界中的複雜問題的人造系統,其可能有能力進行邏輯推理、計畫、知識學習、表達、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感知...
人工智慧
技術
道德
社會
2016.08.01
生命之樹3.0—最新版地球生物譜系圖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560期
人類一直想弄清楚這個星球上到底還有哪些生物存在。從史前洞穴壁畫的作者想弄清楚附近有什麼樣的動物,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忍著暈船的痛苦繞了地球大半圈,帶回來好多新的、從沒見過的生物記錄和標本。
微生物
次世代定序技術
暗物質
基因
演化
單細胞基因體分析
2016.08.01
從腦神經活動測量技術的新進展 看科學研究政策思維
作者 / 歐陽太閒/就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560期
腦研究中最具挑戰性的技術困難之一是如何在盡可能減少對腦部組織的侵入和破壞下,精準、即時地測量腦中大量神經元的電活動,同時測量設備又能不影響實驗樣本的行為。
腦研究
腦神經
腦電活動
科學研究政策
微電極陣列
無粒線體原生生物
腦計畫
«
1
2
»
頁次:
1
2
資料總數:42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