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9.01
「蹴罷秋千」的手機 從單擺運動到計時工具
作者 / 曾耀寰 |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技師,...
669期
現代人比較少配帶手錶,這是因為近來已有太多時鐘的替代品,例如手機。現在的手機功能強大,除了報時外,我們還可以利用手機內建的陀螺儀進行單擺等時性的實驗。
單擺
伽利略
陀螺儀
惠更斯
2024.05.01
探索星系中心的祕密 超大質量黑洞的起源
作者 / 陳科榮/中研院天文所助研究員,主要研究興趣在理論與...
653期
或許你曾在遠離城市光害的山區仰望星空,專注於繁星的美景。當你仔細觀察,若發現銀河系盤面上有一條帶狀、微微發光的區域,那就是銀河。更精確地說,那是銀河系的盤面位置。如果你把目光投向人馬座A星(Sagittarius...
黑洞
銀河系
氣體吸積
黑洞種子
超大質量恆星
吸積盤
重力
強作用力
2023.10.01
稍縱即逝的神祕宇宙電波 快速電波爆的發現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46期
人類祖先最早開始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應該會發現天上有一些明顯的規律現象,例如白天的太陽和夜晚的星星、月亮。這些發光體每天從特定方向的地平面升起,到達接近頭頂的位置,再隨著時間流逝在原本升起的對面方向走入地...
電波爆
客星
中子星
宇宙
羅瑞默爆
電波色散
鹿鷹獸
2020.12.01
天文學家的野望LYNX X射線太空望遠鏡
作者 / 林彥興/清大理學院學士班,物理 / 天文物理雙專長,...
612期
在天文的觀測領域中,除了利用可見光之外,探測宇宙中的X射線也是常見的手段之一。但由於宇宙中的X射線會被地球大氣吸收,難以直接在地面上進行觀測,對此天文學家利用衛星將天文望遠鏡發射至太空進行觀測。而正在規畫的...
X射線
X射線天文學
宇宙
LYNX太空望遠鏡
X光
光譜
元素
光學系統
2020.12.01
實現未來科技生活的樞紐 大數據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12期
近年來,人工智慧是科技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但要使電腦能做出如同人腦般的能力,必須倚賴大量的資料進行分析。而為了處理這種「又多又雜」的資料,大數據(big data)也就應運而生。大數據能將看似一盤散沙的資料,透...
人工智慧
類神經網路
數據
巨量資料
網際網路
摩爾定律
積體電路
2020.12.01
時空的奇異旅程
作者 / 卜宏毅/清華大學物理所博士。目前為臺灣師範大學物理...
612期
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德國物理學家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根據相對論找出了史瓦西解(Schwarzschild metric),之後開啟了人類對於黑洞的想像與研究。今(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一位得獎者潘洛斯(...
諾貝爾物理獎
潘洛斯
時空奇異點
場方程式
事件視界
重力
囚陷曲面
光速
2020諾貝爾獎
2020.09.01
閱讀素養升級版─科學閱讀素養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09期
人類文明之所以能快速躍升,原因在於文字的紀錄,人的情感、經驗與智慧不僅存留在口語相傳,透過文字紀錄才能代代地準確流傳。當經驗和智慧的長久累積,人類文明的才能大步前進。
文明
閱讀
識字率
12年國教
核心素養
科學
2020.05.01
航向火星—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太空探險
作者 / 陳英同∕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現職中央研究...
605期
長久以來,人們好奇於天空中的天體與其運行,而火星,對於人類更有種特殊的吸引力。 雖然現今已進入太空探險時代,人們對於如何安全成功的探測太陽系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不過所有的太空任務仍然有相當的風 險。因此,...
火星
火星探索
火星探測
太空
太空探索
太空觀測
火星探測車
新視野號
2020.04.01
有人在家嗎?嘗試敲響外星人家門的SETI@home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04期
人類不斷在無垠的宇宙中尋找類似自己的生物體,雖然機會十分渺茫,卻始終澆不熄外星愛好者對於未知領域的熱情。20多年前啟動的 SETI@home計畫,讓普羅大眾也能與科學家並肩作戰,一同找尋外星文明。如今SETI@home即將結...
宇宙
外星人
SETI@home
螢幕保護程式
碳氫氧
天文學
天體電波訊號
宇宙動物園
2020.03.01
蒼藍一粟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國...
603期
「再仔細看一眼那小點吧。那是這兒。那是家。那是我們。(Look again at that dot. That’s here. That’s home. That’s us.)」-卡爾.薩根(Carl Sagan)
航海家1號太空船
太空
太陽系天體
星等
地球
光譜
宇宙
2019.12.01
夜空中的守望者- 望遠鏡如何保衛地球?
作者 / 林彥興 /清大物理/天文物理雙專長,努力於陰溝中仰望...
600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八大行星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太陽系中除了行星,還有許多小行星、彗星等天體;這些天體是科學家相當熱衷的研究目標,因為它們像時空膠囊一般保留著太陽系形成之初的資訊。
地球
小行星
天文學
2019.11.29
2019 諾貝爾物理學獎 宇宙學
作者 / 蔣龍毅/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主...
600期
皮博斯為宇宙學的巨擘,他在暗物質、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宇宙物理學的貢獻良多,也讓世人更加了解宇宙的本質與起源。
諾貝爾物理學獎
宇宙
演化模型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2019.11.29
科月五十之檢視現在 轉動,科學教育的齒輪─《科學月...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00期
為了準備《科學月刊》五十周年紀念,各項活動在編輯部和一群科月朋友們的協助下,目前仍持續進行中。過去,筆者曾參加科月四十的相關活動,並與李國偉老師共同規劃和推動2010年科普閱讀年系列活動,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
科學教育
科月五十
2019.10.01
突然快轉的時鐘—波霎週期的異常變化與星震
作者 / 張祥光/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與物理系教授,曾任中華民...
598期
1970年代,在美國的臺灣留學生,將對學術知識的渴求,轉化成自身熟悉的文體撰寫。在一顆顆緊密排列的鑄字背後,轉印成一本本的《科學月刊》,記錄著當年珍稀的新知。50年後的今日,印刷技術不再是制式的活版印刷,更遑論...
宇宙
波霎
波霎週期
恆星
星震
中子星
磁場
2019.05.01
天文奇觀 黑洞真面目問世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在宇宙所有的天體之中,沒有任何一種比黑洞更令人感到目眩神迷、高深莫測。在百年之前,由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預測了這超乎一般人想像的天體存在。如今,在包含臺灣中研院在內的各地科研團隊共同努力之下,人類終...
宇宙
黑洞
事件視界望遠鏡
天文物理
2018.12.01
從巨石陣、曼哈頓到高雄 漫談日月的東起西落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588期
英國的巨石陣(Stonehenge)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大約距今5000年、甚至更早之前,就有人類活動 的跡象。由於缺乏文字的記錄,現代人只能透過考古學的證據來推測史前新石器時代當地社群的生活方式 和信仰。
天球座標
考古
2018.10.01
高能微中子天文學曙光乍現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586期
微中子在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中,可算是科學家最不了解的一種。粒子物理標準模型裡的微中子只透過弱交互作用和其他粒子起反應,和光子一樣沒有靜止質量。
微中子
冰立方
天文學
2018.07.01
宇宙中的金屬是怎麼來的? 宇宙中重金屬元素的起源
作者 / 吳孟儒/現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助研究員,研究 專...
583期
天上的星星會閃閃發亮與星球內部的核反應有關,核 反應在氦融合形成碳、氧、氮、······、鐵之後,即受 到能量守恆限制而無法繼續。其他比鐵更重的元素在 宇宙中是如何生成的呢?科學家從某一次的重力波觀 測中,找...
金屬
宇宙
起源
2018.02.01
從愛因斯坦方程式到超級電腦黑洞模擬-數値相對論發展...
作者 / 林俊鈺/國研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副研究員,協助推廣...
578期
就在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 1915)及重力波的 預測(1916)之後的百年,重力 波物理儼然進入另一個階段:在美國的兩座雷射干涉儀重力波天文台(LIGO)於 2015 年 9 月首次觀測到雙黑洞碰撞事件; 以及2017 年...
愛因斯坦
超級電腦
黑洞模擬
數値相對論
2018.02.01
探測宇宙科學原理-重力波偵測器的概念與技術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578期
重力波研究在相對論誕生的100 年後戲劇性的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接二連三超乎預期的黑洞 雙星碰撞事件拿下2017 年諾貝 爾物理獎;中子星碰撞事件與全球觀測網同步更開啟了多元 訊息天文學(multi-messenger astronomy)...
宇宙科學
重力波
偵測器
2018.01.01
重力波獨白落幕,多角觀測閃亮登場--重力波、中子星與...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433期
一如許多人事前的預期,重力波研究毫無懸念的拿下了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參閱《科學月刊》576期諾貝爾物理獎介紹)。然而,要讓大多數圈外人相信這些臂長3、4公里的雷射干涉儀可以分辨出信號振幅只有質子大小1/1000,...
重力波
中子星
LIGO
伽瑪射線爆
天文
2017.12.01
重力波獨白落幕 多角觀測閃亮登場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576期
一如許多人事前的預期,重力波研究毫無懸念的拿下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參閱《科學月刊》本期諾貝爾物理獎介紹)。然而,要讓大多數圈外人相信這些臂長3、4公 里的雷射干涉儀可以分辨出信號振幅只有質子大小千分之一,...
重力波
伽瑪射線爆
中子星
2017.10.01
超新星SN 1987A 30週年超新星理論模型
作者 / 潘國全/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
574期
西元1987 年 2 月 24 日,位於智利 的坎帕納斯天文台(Las Campanas Observatory)觀測到南半球大麥哲倫星系中有一場突然亮起的恆星爆炸亦即所謂的超新星爆炸(Supernova, SN),因為是該年發現的第一顆超新星,所以命名...
超新星
2017.01.01
衛星軌道與扁圓的地球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565期
克卜勒歸納出行星遵循橢圓軌道繞著太陽運行的規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兩質點間隨著距離平方遞減的作用力。因此,早在兩三百年前的科學家就可以準確的預測哈雷彗星的回歸、推測海王星的存在,也預見人造衛星的誕生。
人造衛星
重力場
地球
2016.04.01
發現重力波!
作者 / 林俊鈺/國研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副研究員,協助推廣...
556期
2015年的9月25日,克勞斯(Lawrence Krauss)的一則推特引發了一陣譁然,雷射干涉儀重力波天文台 (LIGO)發現重力波的傳聞不脛而走。獲得不少迴響,但也招來不少批評。
重力波
雷射干涉儀重力波天文台
雙黑洞碰撞
古典重力理論
宇宙
2016.02.01
恆星亮度變化暗示文明存在?衰減的星光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554期
系外行星的發現就像科幻電影裡繽紛的異星世界引人遐思。天文學家嚴謹的面對研究,論文中科學證據與推論分陳;然而擅長捕風捉影的媒體,若再加上不講究精準的語言,真實與幻想的界線往往只剩下版面的差別。
天文
外星文明
系外行星
食雙星
行星凌
初切
終切
行星獵人
主序星
彗髮直徑
2015.05.01
《星際效應》的時空幾何與想像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545期
和科幻英雄片相比,平實的科學主題或科學家的故事往往不大容易成為好萊塢電影的賣座元素。然而,無獨有偶的,傳奇科學家霍金和電腦科學之父涂靈的故事相偕成為今年奧斯卡金像獎矚目的焦點。
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
時空
狹義相對論
2013.03.01
心繫千古事,情縱天外天 《天外天-人類和黑暗宇宙的...
作者 / 金升光/任職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519期
本文針對《天外天-人類和黑暗宇宙的故事》一書進行簡介、書評與導讀。
宇宙
書評
人類
黑洞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28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