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8.01
觀看不等於感知,感知不等於記憶,記憶不等於真實
作者 / 曾祥非 | 臺灣大學心理系應用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潘...
668期
想像你正在滑動社群媒體的動態牆,螢幕上不斷湧現各種視覺內容:朋友的生活照、網紅的精美自拍、新聞圖片、廣告橫幅、迷因圖片……在這個數位視覺資訊爆炸的環境中,你的大腦正不斷地進行篩選。每一次手指滑動,都有數張...
視覺注意力
短期記憶
長期記憶
視盲
2024.08.01
被完美保存的三葉蟲化石
作者 / 編輯部
656期
由法國普瓦捷大學(University of Poitiers)、倫敦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地質學家與古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摩洛哥的高阿特拉斯山脈(High Atlas)採集到良好地保存在火山灰且擁有五億多年歷史的...
三葉蟲
法國普瓦捷大學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
外骨骼
軟組織
電腦斷層掃描
虛擬X光切片
生物演化
2022.12.30
很高的建築怎麼蓋 夏德塔
作者 / 羅瑪・艾葛拉瓦(Roma Agrawal)。
637期
夏德塔坐落在英國倫敦,靠近泰晤士河,有著獨特的三角造型,是西歐最高的建築物。
英國
倫敦
夏德塔
西歐
重力作用
鋼
2021.11.30
史上最「有感」的諾貝爾獎?解開溫度與觸覺的身體感覺...
作者 / 陳志成/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生物學博士,專長為痠痛...
624期
1980 ~ 1990 年代,科學家發現有一群痛覺神經對「辣椒素」特別敏感,令我們能產生熱、痛等感覺。而這個被稱為「辣椒素受體」的分子,開啟了痛覺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序幕。美國生理學家朱里雅斯透過功能性分子選殖方法,成...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TRPV1
離子通道
辣椒素受體
痛覺神經
功能性分子選殖方法
機械力夾
2021.08.02
臺灣山脈從何來? 從地景生態與地形特徵一窺成因
作者 / 雷鴻飛∕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自然地理學博士,現職中國文...
620期
臺灣島的出現始於南澳運動,而後續的蓬萊運動為臺灣地形環境打下基礎。中新世晚期,在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下,構成了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等。在造山的過程中,經過地表內部的擠壓、崩塌、侵蝕,以及地表外部如颱...
地球科學
造山
臺灣島
南澳運動
蓬萊運動
地球內營力
地球外營力
山岳氣象
2021.06.15
用Google資料看人群移動與COVID-19傳播
作者 / 傅涵/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研究員、倫敦帝國理工學院...
474期
從今(2021)年5月中開始,臺灣陷入新冠疫情開始以來最嚴重的社區感染,由雙北開始延伸至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呼籲大眾非必要勿外出、勿群聚,希望能減少人流移動、人群接觸來阻止疫情擴散。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疫情傳播
Google
Apple
Facebook
人群移動資料
三級警戒
2021.03.30
溫室、透鏡與水晶宮 19世紀科學中的玻璃
作者 / 黃相輔/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史博士,研究興趣是通俗科學...
616期
19世紀起,由於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玻璃從奢侈的工藝品轉為常見的材料。其中有醫師將玻璃做成保護植物的容器,甚至還成了當時貿易戰的重要角色。此外,玻璃也成了建築的理想材料,例如溫室等;而在1851年,倫敦萬國博覽會...
玻璃
植物學
沃德箱
溫室
水晶宮
棕櫚屋
2020.09.01
波瀾不息:戴森的科技與人文關懷
作者 / 黃相輔/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史博士,研究興趣是通俗科學...
609期
英裔美籍理論物理與數學家戴森(Freeman Dyson)於今(2020)年2月去世,享耆壽96歲。戴森見證美國物理學在二戰後的蓬勃發展,特立獨行的經歷也使他成為傳奇——他沒有博士學位,也從沒拿過諾貝爾獎,卻在普林斯頓高等研...
戴森
費曼
物理
數學
相對論
微分方程
2020.02.01
輕鬆漫步好去處 格林威治
作者 / 謝育哲/心還在倫敦、布魯塞爾、布魯日與南安普敦,每...
602期
去(2019)年跨年期間,筆者買了張機票規劃前往英國倫敦慶祝新年。10 天的旅程中,走遍英國倫敦與比利時布魯塞爾各處的博物館與景點。而本次要介紹的散步景點,是位於倫敦東南處的城鎮格林威治(Greenwich)。
格林威治
本初子午線
卡蒂薩克號
國家航海博物館
2019.11.01
犯罪與科學的螺旋迷宮
作者 / 黃相輔/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史博士,研究興趣是通俗科學...
599期
「這就是那位年輕人麥克法倫在犯案後,離開並取走帽子的地方。」雷斯特拉探長說:「現在看這兒。」他戲劇性地劃了根火柴,從火光中可看到在白牆上有一塊血漬。隨著他將火柴靠近,我看見那不只是塊血漬。那是一個清晰的拇...
科學
法醫學
指紋
身份辨識
2019.05.01
賽先生的百年回眸
作者 / 黃相輔/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史博士,研究興趣是通俗科學...
593期
狹義的五四運動,指的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學運。由於不滿中國政府在巴黎和會(Paris Peace Conference)的外交失利,愛國情緒高漲的學生遊行抗爭,後續軍警的鎮壓又引發全國各地串連罷課、罷工與罷市的政治事件。
科學
五四運動
科學史
2018.02.01
倫敦帝國學院研究發現肥胖與基因突變有關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肥胖,除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退化性關節疾病的風險外,更可能造成癌症的發生。而近年來,由於人類的飲食習慣和基因遺傳等因素,更讓全球肥胖人口逐年增加,2016年時更已佔全球人口的40%。因此,為了防止肥胖所...
肥胖
基因突變
2017.10.01
再見「迪皮」,歡迎「希望」
作者 / 黃相輔/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史博士,現任中央 研究院近...
574期
英國倫敦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著名的梁龍全身骨架模型,長久以來佇立在正門大廳迎接遊客,早已成為博物館標誌性的象徵。這副梁龍化石的複製品,是美國企業家「鋼鐵大王」卡內基捐贈的禮物,在1905年揭...
梁龍
化石
藍鯨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
2017.03.01
把整個宇宙搬到你家
作者 / 黃相輔/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史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
567期
「我會想像整個世界是一座大機器。機器不會有多餘的部分,它們總是分毫不差。所以我想,如果全世界是座大機器,我不會是多餘的,我存在於此一定是因為某些理由。」--雨果‧卡布里特
宇宙
太陽系儀
大英博物館
2013.12.01
把「光子」變重了—基本粒子的質量起源
作者 / 侯維恕/任教台灣大學物理學系。
528期
理論物理學家布繞特、盎格列與希格斯的數頁推演,揭開了長達半世紀之久的史詩,搜尋所謂的神之粒子。
作用力
粒子
電弱作用
希格斯機制
超導理論
麥斯聶效應
倫敦穿透距離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15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