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0.12.15
未來登革熱的新穎防治:臺灣須與時俱進並和國際接軌
作者 / 金傳春/任教於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
468期
登革熱防治由來已久,全球疫情近30年仍是愈演愈烈,可見傳統的登革熱防治作法,難以因應全球暖化導致的斑蚊版圖擴大及病例數遽升。因此,近年公共衛生學者及科學家都在思考,是否能有新穎的作為,包括整合偵測(...
登革熱
公共衛生
登革病毒
登革疫苗
沃爾巴氏細菌
病媒蚊防治
跨域資訊整合
2020.12.15
奈米鑽石打造的疾病篩檢試紙
作者 / 編輯部
468期
鑽石不光有華麗的外表,也能被用在生物醫學領域。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研究團隊,利用奈米鑽石(nanodiamond)的獨特結構製作一款試紙,在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奈米鑽石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醫療
生物醫學
病毒
2020.12.01
由COVID-19衍生出的防疫大網,成功降低五大傳染病的盛...
作者 / 傅詩宸/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生醫所博士,喜愛文學創作,...
612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來勢洶洶,全球累計病例數也在今(2020)年10月突破4000萬人。面對疾病,臺灣人民做了萬全的防疫工作,有趣的是諸如戴口罩、用肥皂勤洗手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措施,不僅防堵了疫情在臺灣蔓...
COVID-19
傳染病
免疫力
全民防疫
傳染途徑
疾病
新冠肺炎
2020.12.01
C型肝炎病毒:第一個可以治癒的人類慢性病毒感染
作者 / 陳培哲/現為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曾為臺灣大...
612期
當科學家們尚不清楚C型肝炎的時候,都是以非A非B型肝炎來代稱。而非A非B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歸功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病毒學家阿爾特;接著是英國生物化學家霍頓,成功分離出非A非B型肝炎病毒,並將它正名為C型肝炎病毒...
肝炎
輸血
病毒
基因體
重組蛋白
分子生物學
血液
大腸桿菌
2020諾貝爾獎
2020.12.01
神奇的基因剪刀手 CRISPR-Cas9
作者 / 黃子懿/臺灣大學醫學系二年級生。陳佑宗/臺灣大學基...
612期
CRISPR-Cas系統最早在大腸桿菌基因體中被發現,科學家研究後推測這很有可能是細菌免疫系統。若細菌被噬菌體感染後存活下來,該細菌就會切取一小段噬菌體的DNA,儲存於自己的CRISPR間隔序列中,如果未來再次遭受感染,這...
諾貝爾化學獎
CRISPR-Cas
基因編輯
大腸桿菌
CRISPR
肺炎鏈球菌
化膿鏈球菌
tracrRNA
2020諾貝爾獎
2020.11.15
COVID-19疫情人人自危,但請勿忽略登革熱的侵襲——全...
作者 / 董宗華、黃詩涵、鍾昇達、顧家綺、金傳春 。通訊作者...
467期
臺灣多因境外移入病例點燃登革熱疫情,因此,需先瞭解全球相關流行病學;根據患者年齡與登革病毒的流行特徵,可將其分為「地方性流行(endemic)」和「非地方性流行(non-endemic)」兩類。
流行病學
登革病毒
登革熱
血清學
全球暖化
埃及斑蚊
白線斑蚊
病媒蚊
衛生教育
2020.10.15
瘟疫下的醫學研究-是新聞下的產物,還是造福人群的良...
作者 / 賴昭正/前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
466期
經過幾萬年的進化,人類成了地球上的萬物之靈,建立了「人定勝天」的自信。然而,這次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瘟疫爆發,相信會讓很多人重新思考著這個問題,小,竟然會被一個「不倫不類」病毒搞到天翻地覆:去、...
病毒
COVID-19
流行病學
醫學
醫學研究
數據
羥氯奎寧
藥物
2020.10.05
【快訊】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作者 / 編輯部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美國病毒學家阿爾特(Harvey J. Alter)、英國生物化學家霍頓(Michael Houghton)及美國病毒學家萊斯(Charles M. Rice),以表揚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
諾貝爾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生醫獎
C型肝炎
2020.09.15
跨領域神經科學研討會推手 陳志成專訪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465期
人體中貫穿各處的神經系統,是我們身體的指揮,它讓我們能感知這個世界,將接收到的訊息傳遞到大腦整合,做出適當的反應;或是在遇到危險或壓力時,也能在意識控制之外自動調整身體狀態來因應。神經管轄的範圍太大,也讓...
神經科學
跨領域
生物醫學
2020.09.15
集精神醫學與化學之大成 瑞典神經化學家首度來臺交流
作者 / 撰文|趙書屏。
465期
布列諾以一般精神醫學以及臨床化學見長,同時他也是一名醫師。
精神醫學
臨床化學
阿茲海默
醫學
2020.09.15
以影像與基因為基礎 建立「小神經病變」的診斷與檢測...
作者 / 撰文|謝松蒼。
465期
一直以來,謝松蒼結合病人的臨床需求和基礎神經科學研究的思維與工具,探討具有神經退化(neurodegeneration)與神經痛(neuropathic pain)兩大特點的小纖維神經病變(small fiber neuropathy),聚焦於病理、影像與基...
神經退化
神經痛
類澱粉沉積症
生物標記
神經科學
轉譯醫學
2020.09.15
憂鬱症營養治療先驅 論文高度受國際引用
作者 / 撰文|蘇冠賓。
465期
蘇冠賓對憂鬱症的病因與治療研究不遺餘力,經過他與團隊多年來的努力,不但找到可有效且安全治療憂鬱症的天然營養物質,更結合分子生物學以及基因遺傳學探究憂鬱症病因。
憂鬱症
營養醫學
精神醫學
身心醫學
2020.09.10
以臨床與醫工揭開神經調控的面紗
作者 / 撰文|李政家。
465期
神經調控(neuromodulation),一直是神經科學領域裡相當神祕的部份,它的原理是在神經系統的某些區域,以電刺激對神經功能進行誘導和抑制,進而讓許多神經功能得以促進或維持。
神經調控
帕金森氏症
神經調控
脊椎刺激器
醫學
2020.09.10
omega-3脂肪酸如何介導身心健康?
作者 / 撰文|張倍禎。
465期
憂鬱症的病理生理基礎——單胺氧化酶理論(monoamine hypothesis),對於病因的探究和創新治療的發展已走到盡頭。
omega-3
憂鬱症
單胺氧化酶理論
精神醫學
營養精神醫學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失智症
β澱粉樣蛋白
2020.08.15
CRISPR技術的前景、挑戰及產業創新效果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4期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發展迅速,除用於農、工以及醫藥業外,具體可應用的項目仍在持續開發中,未來發展十分看好。
基因編輯技術
模式動物
南極磷蝦
轉譯醫學
生物經濟
2020.08.01
生命的演化不同於生命的起源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和陽明微免所博士,曾任職...
608期
演化論常被誤認為可用來解釋生命起源,但演化其實指的是生命的演變方式。演化雖無法給出生命來源的終極解答,人們卻能藉由演化,勾勒出生命的改變過程。
生命
演化論
有機物質
原始細胞
電化學梯度
2020.07.15
Where is WHO?臺灣在全球衛生的舞台
作者 / 簡瑋廷/臺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研究...
463期
從今(2020)年三月到現在,筆者群用了三期的篇幅,從COVID-19疫情切入,探究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及國際衛生條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IHR)在全球防疫所扮演的角色,以及...
全球衛生
超前部署
醫療
WHO
公共衛生師法
全民健康覆蓋
2020.07.15
判讀肺炎徵狀的AI小幫手-MedCheX
作者 / 蔣榮先/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資訊長、成功大學資訊...
463期
2019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的散播造成全球性的嚴重疫情,各大醫療院所與科研單位都在共同合作來防堵疫情擴散,在防疫的過程中,篩檢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胸腔X光(X-ray)亦是一項重要的檢查指標,用來判斷病患是否出現...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人工智慧
自發性氣胸
AI醫學影像
胸部X光影像
2020.06.12
What is WHO?臺灣與WHO的73年分合史(下)
作者 / 楊予安/臺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研究...
462期
《科技報導》461期,筆者群介紹了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自1948年創立,至1972年因中華民國(臺灣)與中國代表權之爭,我國退出聯合國及相關組織,約莫25年間的「熱戀蜜月期」;以及1972年退出...
世界衛生組織
世界衛生大會
SARS
全球醫療衛生體系
新型冠狀病毒
全民健康覆蓋
國際
2020.06.12
從需求裡找到防疫產品的研發靈感─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
作者 / 郭羽漫/本刊主編。
462期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稱北醫)日前與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稱工研院)合作「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成效卓越。北醫院長陳瑞杰盼透過這次的經驗,與民眾分享此次研發的防疫產品,並對現階段臺灣防疫科技提出見解。
新冠病毒疾病
零接觸設備
聚丙烯
醫療設備
物聯網閘道器
遠距產業
追蹤技術
防疫科技
2020.05.19
What is WHO?臺灣與WHO的73年分合史
作者 / 楊予安/臺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研究...
461期
臺灣在世界衛生組織裡的身份認同,最近屢上國內外各大新聞版面,社群平台的討論也相當熱烈。《科技報導》460期〈Who is WHO?新型冠狀病毒對全球防疫的考驗〉一文討論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及...
臺灣
WHO
WHA
世界衛生組織
世界衛生大會
觀察員
中華民國
全球防疫
2020.04.10
Who is WHO?新型冠狀病毒對全球防疫的考驗
作者 / 藍之辰/臺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研究...
460期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是當今最大且唯一的國際政府間衛生機構,領導全球衛生事務並協調194個會員國,以武林盟主之尊動見觀瞻。
新冠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
傳染病
國際衛生條例
公共衛生
2020.04.01
不只是壞人 隱藏在生活中的細菌好朋友
作者 / 江倪全/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副教授。
604期
提到細菌,一般人腦中浮現的通常是造成各種疾病的壞蛋。儘管它小小的,卻有百百種的家族成員,除了有會引發疾病的壞菌,其實也有對人類有益的好菌。舉凡從細菌中提取蛋白質,成為治療疾病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甚至是那些長...
細菌
蛋白質
藥用蛋白質
大腸桿菌
醫療
疾病
2020.03.11
追捕新型冠狀病毒的福爾摩斯?談張鋒的SHERLOCK試紙型...
作者 / 黃子懿/臺灣大學醫學系一年級生;陳佑宗/臺灣大學基...
459期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疫情持續延燒,相關各界研究更是如火如荼地進行。今(2020)年2月14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張鋒等人宣布,他們將一種運用CRISPR/Cas13a、...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試紙
福爾摩斯
檢測
篩檢
CRISPR
DNA
COVID-19
2020.03.01
大量運動就是好? 找到合適自己的運動處方
作者 / 韓德生∕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醫療部主任、臺大醫學院臨床...
603期
運動處方,指的是為了特定目的而設計、與健身有關的具體活動計劃。藉由個人的需求、興趣和能力,加上透過專業人員的設計,找到最適合的個人化運動方式。因此,找到屬於自己的運動處方,不僅能讓運動目標更有可能成功,從...
運動
運動處方
有氧運動
阻力運動
伸展運動
平衡運動
2020.03.01
要怎麼吃?怎麼動?從醫學角度談運動科學
作者 / 林俊忠/畢業於臺大醫學系心臟專科醫師,現為臺安醫院...
603期
運動,看似容易,卻是一項充滿學問與專業的議題。現在,就從科學的角度研究運動如何帶來身體的保健與健康。
醫學角度
運動科學
生理學
生理效應
有氧運動
燃脂效果
2020.03.01
減重不如先減壓—身體脂肪的秘密
作者 / 賴佳妤/斜槓醫師、NLP執行師、芳療師及譯者。目前致...
603期
在人和動物體內的皆有脂肪,用以儲存能量,讓生物體即使一段時間不進食,也不會能量耗竭而死。不過,隨著飲食精緻化,現代人的體重逐漸攀升,便將肥胖問題的罪魁禍指向脂肪,但卻忽 略了它對人體帶來的好處。
減重
脂肪
脂肪細胞
內分泌系統
脂聯素
荷爾蒙
2020.02.01
歷史上的黑死病—從考古微生物學談鼠疫
作者 / 潘銘正∕臺灣大學獸醫學系獸醫學士、碩士, 美國加州...
602期
鼠疫,是由於感染鼠疫耶氏菌所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屬於急性、傳播迅速、致死率高且傳染性強的嚴重傳染病。經由囓齒類身上跳蚤的叮咬而傳播給人或其他動物,人屬於偶然宿主與本病在自然界的循環無關。
黑死病
考古微生物學
鼠疫桿菌
玄鼠
溝鼠
2020.02.01
生醫發展第一線的無名英雄—實驗小鼠的使用與倫理
作者 / 張家宜∕臺大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副主任及技正。游益興...
602期
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動物試驗(animal testing)是一種透過人類以外的動物進行實驗,用以預期或驗證對於人體生理、病理上等影響。而這些實驗動物 (laboratory animals),從斑馬魚到非人類靈長類動物都有,其中,囓齒...
動物試驗
人類龐貝氏症
研究倫理
生醫
2020.02.01
三維金屬片段庫誕生 能鑑別更多分子找到新藥
作者 / 編輯部
602期
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與德國波鴻魯爾大學(Ruhr-Universität Bochum)生化研究員,日前於《英國皇家化學會刊》(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Journals)發表他們所開發出的金屬片段庫(...
金屬片段庫
三維化學型
醫學
«
1
2
3
4
5
6
7
8
9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資料總數:24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