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1.04.15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多關心他的家鄉(歌詞)
作者 / 田光復/臺灣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曹亮吉教授的連襟。
472期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多關心他的家鄉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對親友的關懷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對數學的熱情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對科學的喜歡……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2021.03.01
病毒蛋白、藥物篩選與老藥新用 臺灣的疫情研究現況
作者 / 曾柏諺/臺灣大學生命科學所碩士生,樂在邊避開知識的...
615期
報章媒體上常看到國外在疫情研究上的突破,但其實臺灣的研究團隊在這部分也下了許多功夫。成大教授莊偉哲利用「蛋白質修飾」的專長,不僅製造出更貼近真實情況的新冠病毒棘蛋白,還改善了穩定度,能幫助病毒抗體、快篩與...
新冠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蛋白質
棘蛋白
免疫系統
雙硫鍵
莊偉哲
王慧菁
黃琤
2021.03.01
學測數學怎麼考?分程度測驗或許是正解
作者 / 張鎮華/臺灣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
615期
今(2021)年的學測數學科被評為「史上最難」。事實上,數學科每年的難易度呈現出週期性震盪,一下容易一下難的考試,不只出題者傷透腦筋,考生更是無所適從。張鎮華認為,學測作為「基本學科能力測驗」,考題不能太過艱...
學測
數學
學科能力
學科能力測驗
超額篩選
學系
指考
2021.01.18
《特管法》修法下,LDTS之生物資訊專業該如何把關?
作者 / 陳倩瑜/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469期
最近,實驗室開發檢測服務(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 and Services, LDTS)納入《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中規範的修法,在人員資格要求部分,引發醫檢師與生命科學/生...
LDTS
醫檢
生物科技
生命科學
次世代定序
基因定序
生物資訊
特管法
2021.01.01
從花粉發現的古代全球氣候震盪事件
作者 / 吳依璇/臺灣大學海洋所畢業,目前是《滔滔》的編輯。...
613期
氣候暖化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變化?我們有什麼樣的依據可以猜測?在過去的時間裡,氣候都有高高低低的變化,當氣候快速變化可能會產生什麼樣的問題?2萬年前以來地球的平均氣溫不斷提升,但在這段期間內,卻曾出現至少3次...
氣候
仙女木
新仙女木事件
2020.12.01
C型肝炎病毒:第一個可以治癒的人類慢性病毒感染
作者 / 陳培哲/現為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曾為臺灣大...
612期
當科學家們尚不清楚C型肝炎的時候,都是以非A非B型肝炎來代稱。而非A非B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歸功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病毒學家阿爾特;接著是英國生物化學家霍頓,成功分離出非A非B型肝炎病毒,並將它正名為C型肝炎病毒...
肝炎
輸血
病毒
基因體
重組蛋白
分子生物學
血液
大腸桿菌
2020諾貝爾獎
2020.12.01
C肝病毒細胞模型建置的幕後功臣——拉爾夫.巴滕施拉...
作者 / 涂琬瑛/畢業於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碩士班,曾在中研...
612期
從發現C肝病毒,到找出C肝抗病毒藥物,科學家們花了將近25年。而C肝病毒細胞膜型的建立,則是靠德國病毒學家巴滕施拉格(Ralf Bartenschlager),以及其團隊建置的次基因組複製子(subgenomic replicon)系統,將這樣的...
C肝病毒
RNA
報導基因
次基因組複製子系統
反轉錄
聚合酶連鎖反應
T7啟動子
基因
細胞
噬菌體啟動子
體外轉錄
2020諾貝爾獎
2020.12.01
2020諾貝爾獎遺珠 那些研究團隊裡的無名英雄
作者 / 方偉宏/臺灣大學醫技系副教授。
612期
許多科學獎項,往往只頒發給特定幾位研究者,但在這些研究人員背後,其實也都有個默默努力的團隊。而今(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三位發現C 肝病毒的學者,其中獲獎的英國生物化學家霍頓(Michael...
肝炎
諾貝爾獎
C肝病毒
C型肝炎
cDNA
2020諾貝爾獎
2020.12.01
神奇的基因剪刀手 CRISPR-Cas9
作者 / 黃子懿/臺灣大學醫學系二年級生。陳佑宗/臺灣大學基...
612期
CRISPR-Cas系統最早在大腸桿菌基因體中被發現,科學家研究後推測這很有可能是細菌免疫系統。若細菌被噬菌體感染後存活下來,該細菌就會切取一小段噬菌體的DNA,儲存於自己的CRISPR間隔序列中,如果未來再次遭受感染,這...
諾貝爾化學獎
CRISPR-Cas
基因編輯
大腸桿菌
CRISPR
肺炎鏈球菌
化膿鏈球菌
tracrRNA
2020諾貝爾獎
2020.11.15
淺談《特管法》修法所引發的人才聘用爭議
作者 / 高啟明/臺灣大學研發處產學合作總中心新創組長;前臍...
467期
《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稱《特管法》)的立法目的,是為了提升臺灣醫療的服務品質;該法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就特定的醫療技術、檢查、檢驗或醫療器材,規定其適應症、操作人員資格、...
《特管法》
LDTs
基因表現
核酸定序
醫檢師
法律
醫療
生技醫療
2020.11.15
COVID-19疫情人人自危,但請勿忽略登革熱的侵襲——全...
作者 / 董宗華、黃詩涵、鍾昇達、顧家綺、金傳春 。通訊作者...
467期
臺灣多因境外移入病例點燃登革熱疫情,因此,需先瞭解全球相關流行病學;根據患者年齡與登革病毒的流行特徵,可將其分為「地方性流行(endemic)」和「非地方性流行(non-endemic)」兩類。
流行病學
登革病毒
登革熱
血清學
全球暖化
埃及斑蚊
白線斑蚊
病媒蚊
衛生教育
2020.11.01
當豬吃下萊克多巴胺之後……
作者 / 徐濟泰/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美國伊利諾大...
611期
被餵食萊克多巴胺的豬,大多會出現增重速率、飼料使用效率及瘦肉率上升等現象,然而在不同品種間會有差異。在一些研究中發現,豬肉的顏色會出現些許的變化,但肉眼難以分辨。此外,餵食萊克多巴胺也會造成豬隻的生理與行...
瘦肉精萊克多巴胺
豬赤痢螺旋菌
彎曲形桿菌
脂肪
豬肉
2020.11.01
消失的基因─細菌和昆蟲的共同演化關係
作者 / 韓喬融/臺灣大學昆蟲系碩一,從昆蟲和微生物的角度看...
611期
共生菌在昆蟲體內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某些昆蟲若缺少共生菌則無法正常生長。由於昆蟲體內相較於外界環境來說較為穩定、安全且單調,細菌間的水平基因轉移機會下降,再加上共生菌DNA在複製過程中的基因隨機突變、基因...
基因
共生菌
細菌
演化
共生現象
沃爾巴克氏體
2020.11.01
酶有問題才是大問題!
作者 / 范博勛/於臺灣大學取得化學學士,目前是美國德州大學...
611期
生病、看醫生、吃藥,早已是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事,是否曾好奇過:我們吃到肚子裡的藥物是如何緩解病痛的呢?拜眾多科學家努力所賜,原來生活中許多藥物或保健食品是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他們扮演了蛋白質、酶抑制劑的角色...
酶
抑制劑
胺基酸
肽鍵
維生素D
藥物
酶反應
動力學現象
2020.11.01
免疫系統裡的「自我」是誰
作者 / 邱千蕙/陽明大學生科系與臺灣大學心理所畢,密蘇里州...
611期
談論到免疫系統時,我們總是習慣區分出「敵」與「我」的概念,但免疫系統又是如何決定誰是自我?誰是外敵?「自身和非自身理論」是免疫學中古典與主流的理論,認為是否排斥的原則取決於自我分子與非自我分子的差異;後續...
免疫系統
細胞
免疫自我
後天免疫系統
免疫耐受性
淋巴細胞
2020.10.01
從中心法則談遺傳學研究的演進
作者 / 吳岳隆/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副教授。
610期
從西元1859年開始,生物學家們開始對遺傳學產生好奇心,染色體、基因與DNA等名詞也相繼誕生;直到1958年由克里克(Francis Crick)提出了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central dogma),迄今仍是所有生物相關研究人員心中屹立不...
遺傳學
分子生物學
遺傳因子
染色體
核酸
2020.10.01
砍樹、蓋房子也能影響微氣候?
作者 / 黃懷逸/EASY天文地科團隊成員,臺灣大學大氣地質雙主...
610期
太陽的能量抵達地球後,會因地表各處反照率差異,而讓大氣產生不同的溫度。此外,地表的性質也會影響當地的(微)氣候。舉例來說,原本是植物茂密的區域,在經過去森林化或都市化階段後,使天氣變熱,加強海陸間的溫度梯...
太陽
大氣
反照率
環流
降雨
氣候
2020.09.01
保留巨獸的雄偉─動物標本師 黃雯杰專訪
作者 / 曾柏諺/臺灣大學生命科學所碩士生,樂在邊避開知識的...
609期
動物的生命逝去之後,可藉由製作標本的方式保留牠們生前的模樣,標本師黃雯杰正是為了這個原因,踏上了製作標本一途。對標本師而言,雕塑能力與立體空間感是最基本且重要的需求,在多年經驗累積下,他對於各種動物的製作...
生物
動物
標本
剝製標本
2020.09.01
成為一張張的精美植物印記─植物標本
作者 / 胡哲明/臺灣大學生態演化所教授,也是臺大植物標本館...
609期
許多人曾有將樹葉作為書籤的經驗,廣義來說,這也是植物標本的範疇。植物標本是認識植物的良好媒介,根據植物屬性的不同,可以分為臘葉標本、浸液標本、種實標本及木材標本,每一種作法都有不同的考量及目的。而在製作完...
植物
植物標本
浸液標本
種實標本
木材標本
2020.09.01
銷聲匿跡的颱風 為何7月無颱風?
作者 / 賈新興/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博士,前中央氣象局長期預...
609期
夏季是颱風出現的季節,往年的7月平均會有3 ~ 4個颱風生成。但今(2020)年7月卻罕見地無颱風生成,主要原因是季風槽受太平洋高壓,以及較大的垂直風切所導致。
颱風
西北太平洋
太平洋高壓
垂直風切
氣候
季風
2020.08.01
微光區的海底花園—中光層珊瑚生態系
作者 / 林玉婷(Vicky Lin)/臺灣大學瑚的避難所,是保育不...
608期
中光層珊瑚生態系是指水深約30~40公尺以下,100~200公尺以上的海底區域。中光層的生態除了各種珊瑚、海綿及藻類外,還包含各式各樣的魚類,有些甚至是從未被發現的新種。要探索這個區域,除了利用水中載具進行調查外,...
珊瑚生態系
中光層生態系
珊瑚礁
碳酸鈣
造礁功能
全球暖化
2020.06.29
5G技術大補帖
作者 / 曲建仲/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政治大學科技管理...
607期
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5G)無疑是近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人們對它的印象不外乎是上網的速度更快。但是,實際上「上網的速度更快」其實是5G最不重要的特性,那麼5G最重要的特性是什麼?又...
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
行動通訊網路
核心網路
骨幹網路
無線接取網路
用戶設備
2020.06.29
不一定存在銀行裡的5G金融服務
作者 / 曲建仲/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政治大學科技管理...
607期
金融業是人類最古老的產業之一,所以這裡以對人類影響深遠的金融業所經歷的發展來說明。傳統金融業是高度管制的行業,運作規則和作業程序可以簡化的卻長期被沿用,收費也偏高,因此讓虎視眈眈、乘虛而入的金融科技業者有...
金融業
金融科技
破壞式創新
5G行動通訊
人工智慧
保險業
物聯網
資料傳輸率
2020.06.29
誰說酶有你的事?關於酶的科學小故事
作者 / 范博勛/於臺灣大學取得化學學士,目前是美國德州大學...
607期
食物吃下肚後是如何被代謝的呢?在經過眾多科學家的努力,酶的真面目也逐漸明朗,世人也更加理解這個催化劑的作用原理及各種特性。不過關於酶的研究,時至今日還有許多細節仍須釐清,需藉由現代的科技輔助,更多與酶有關...
酶學
酵母菌
二氧化碳
凝乳酶
起司
消化
胃液
2020.05.01
忽有龐然大物擱淺臺灣海岸─談鯨魚龐大體型的演化
作者 / 蔡政修∕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
605期
今(2020)年初,臺灣東部長濱的海岸出現了一頭擱淺的藍鯨,一時引起許多研究團隊及大眾的關注。看到鯨魚巨大的體型,驚嘆之餘,許多人也會納悶,到底鯨魚的身軀可以生長到什麼程度。根據最新的研究指出,鯨魚的體型與生...
擱淺鯨魚
擱淺藍鯨
藍鯨
鬚鯨
鯨魚演化
鯨魚體型
2020.05.01
「黑」的新境界
作者 / 劉廣定/臺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
605期
本文要談的「黑」,不是指當下流行話語裡的「黑」,也不是指政治行為上的「黑」,而是從物理科學的觀點來說一下傳統的「五色」──紅、黃、藍、白、黑中的「黑」這種色彩。
物理科學
顏色
色彩
波長
可見光
2020.03.11
2019冠狀病毒病何時結束?以動力學模型估算「疫情結束...
作者 / 徐丞志/臺灣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
459期
因為一個學生的疑問,徐丞志從化學課本中教過的反應動力學知識,嘗試推敲COVID-19的疫情走勢,並在2020年1月30日於個人臉書發表一篇以科學教育為出發點的文章,其中一個預測曲線因與後來官方公布的確診數字相當接近,引...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COVID-19
疫情
化學動力
流行病學
SIR
模型
防疫
預測
2020.03.11
追捕新型冠狀病毒的福爾摩斯?談張鋒的SHERLOCK試紙型...
作者 / 黃子懿/臺灣大學醫學系一年級生;陳佑宗/臺灣大學基...
459期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疫情持續延燒,相關各界研究更是如火如荼地進行。今(2020)年2月14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張鋒等人宣布,他們將一種運用CRISPR/Cas13a、...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試紙
福爾摩斯
檢測
篩檢
CRISPR
DNA
COVID-19
2020.03.01
提升地震災害防治與準確度─ 2020年臺灣震度分級新上...
作者 / 潘昌志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臺灣 師範大學的科系...
603期
地震震度因各地民情、建築條件與地理環境的不同而需量身打造。從過往的地震發現,臺灣過去使用的震度標準未能精準對應實際狀況,因而有修整與更新的必要。因此,中央氣象局於今(2020)年頒布全新的震度標準,將高震度分...
地震
災害防治
臺灣震度分級
2020.02.01
歷史上的黑死病—從考古微生物學談鼠疫
作者 / 潘銘正∕臺灣大學獸醫學系獸醫學士、碩士, 美國加州...
602期
鼠疫,是由於感染鼠疫耶氏菌所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屬於急性、傳播迅速、致死率高且傳染性強的嚴重傳染病。經由囓齒類身上跳蚤的叮咬而傳播給人或其他動物,人屬於偶然宿主與本病在自然界的循環無關。
黑死病
考古微生物學
鼠疫桿菌
玄鼠
溝鼠
«
1
2
3
4
5
6
7
8
9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資料總數:251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