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7.05.01
擁抱科學研究的春夏秋冬–林麗瓊專訪
作者 / 張敏娟/本刊副總編輯。 李依庭/本刊編輯。
569期
2017年第10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的『傑出獎』,頒發給臺大凝態科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兼主任林麗瓊,其研究領域涵蓋了半導體、能源材料與薄膜合成與開發等技術。
科學研究
林麗瓊
物理
傑出女科學家獎
2017.02.01
臺大「論文造假」流行後的省思
作者 / 金傳春∕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
422期
2016年11月中臺大發生「論文造假」 事件時,筆者恰在美國開會,好友問:「怎回事?」由於公共衛生學院已於 1993年自醫學院獨立,一時怎麼也想不通為何有多篇造假論文是在擁有最勤學年輕一代、孕育許多傑出生醫校友與囊括...
論文
科學研究
教研倫理
選才制度
2017.02.01
不當之研究行為該如何調查?
作者 / 李威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成癮醫學研究中心助理研...
422期
一陣PubPeer旋風,吹出臺灣學術界的業障重重。面對已爆和未爆的學術舞弊案件,沒有實證就未審先判,絕對違反科學精神。然而,違反學術倫理的調查程序和個別科研人員是否有不當研究之行為的判定標準,在臺灣卻尚未建立...
科學研究
學術
學術舞弊
2017.01.01
PubPeer匿名者的正義與爭議
作者 / 張典顯/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兼中心副主...
421期
最近匿名科學審查網站PubPeer發佈了數篇關於臺灣研究團隊發表的研究論文的質疑,引起了臺灣科學社群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對於PubPeer是否真能一如初衷,實現其作為檢視科學成果並公開討論的健康平台而存疑。
匿名系統
科學研究
2017.01.01
鋁電池大突破,再生能源儲能免煩惱 工研院楊昌中專訪
作者 / 文詠萱/本刊主編
421期
素有「創新研發界的奧斯卡獎」美譽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2016年得獎者已於去年11月公布,臺灣科專研發計畫表現亮眼,共有6項技術獲獎,總獲獎數與麻省理工學院、陶氏化學公司並駕齊驅,超越美國航太總...
鋁電池
正極材料
電解液
科學研究
電池趨勢
2016.12.01
烏賊會算術─烏賊的數感與風險評估
作者 / 楊璨伊╱國立清華大學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碩士。焦傳金...
564期
烏賊俗稱花枝,屬於頭足類生物,另外像是鸚鵡螺、章魚、魷魚等,也都同屬於頭足類生物。這個生物類群是無脊椎動物中腦神經系統最發達的,除了有高達數億顆的神經細胞,還有複雜的功能分區與網路連結。
烏賊
頭足類生物
數感應用
2016.10.01
臺灣農業發展展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曹啟鴻主委訪談
作者 / 韓玉山/臺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
562期
臺灣具備優越的地理與氣候環境多樣性,造就陸地物種的多樣性,加上四周環海,魚蝦貝類種類豐富,農林漁牧業因而得以蓬勃發展,是支持臺灣經濟的基礎產業。
農業
曹啟鴻主委
政策
追溯制度
雜糧產業
2016.09.01
太空中磁場結構重組的暫態變化vs.磁重聯
作者 / 呂凌霄/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研究...
561期
磁重聯(magnetic reconnection)是最近媒體上一個很熱門的太空科學議題。這緣起於今年5月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一篇新聞報導以及6月初Science期刊上的一篇文章。
磁場結構
磁重聯
太空科學
磁層
電離層
2016.08.01
權威不再的精神醫學參考手冊?─ DSM-5是字典、不是聖...
作者 / 蘇冠賓/臺中中國醫藥大學神經及認知科學研究所教授兼...
560期
眾所矚目的DSM-5(The fifth edition of Diagnostic and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終於在2013年的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年會中登...
精神醫學
DSM-5
2016.08.01
從腦神經活動測量技術的新進展 看科學研究政策思維
作者 / 歐陽太閒/就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560期
腦研究中最具挑戰性的技術困難之一是如何在盡可能減少對腦部組織的侵入和破壞下,精準、即時地測量腦中大量神經元的電活動,同時測量設備又能不影響實驗樣本的行為。
腦研究
腦神經
腦電活動
科學研究政策
微電極陣列
無粒線體原生生物
腦計畫
2016.07.01
科學Maker與公民科學計畫
作者 / 江宏仁/東京大學物理博士,目前為臺大應力所助理教授...
559期
「科學Maker」是一個臉書科學社團,目前約有29000人加入,主要的成員包含老師、關心科學與教育的各階層朋友。社群主要任務為在設計製作科學儀器與推廣在家進行屬於自己的科學研究。
科學Maker
科學研究
手機顯微鏡
光學科學
2016.05.01
精神疾病的強制治療是「保障」或「危害」病患人權的工...
作者 / 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蘇冠賓...
557期
臺北內湖於2016年3月28日發生了駭人聽聞的4歲女童命案,依照媒體報導,嫌犯有安非他命的毒品前科,而警方公布兇嫌筆記本內充滿各種怪異的語句,也讓警方據此懷疑兇嫌有嚴重的精神病。
精神疾病
汙名化
犯罪行為
大腦科學
精神醫療
病患權益
治療性司法
新聞媒體
2016.04.01
「海浪」
作者 / 錢樺/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教授,研究...
556期
假想我們的地球是太空中無重力狀態下的一顆均質的星球,如果表面被水體完整地覆蓋,形成了海洋,基於重力的因素,靜止狀態下海面應當形成一個漂亮完美、晶瑩剔透的圓球,各處的水位都一樣高。
海表面
引力
週期
波動
分散關係
張力波
毛細波
2016.04.01
從人工到自動 氣象觀測儀器改良大躍進
作者 / 宋紹良/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現為中央氣...
556期
氣象觀測是天氣預報及大氣科學研究之基礎。自古以來,天氣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人們很早就試圖了解大氣中各種現象的狀態及變化情形,從每個人自身的感受出發,用眼睛、用身體去感知所處環境的天氣變化,日復一日,人類對...
氣象觀測
大氣科學
熱平衡
液柱式溫度計
2016.03.01
太陽系中的風暴—太空天氣
作者 / 呂凌霄/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研究...
555期
太空天氣(Space Weather)這個名詞,早在距今約六十年前,也就是蘇、美首顆人造衛星升空的年代(1957~1958年),就已經被提出來使用過了。可是當時科技不夠發達,因此太空天氣的變化,對一般民生的影響,微乎其微。
太空天氣
游離態氣體
磁場
太陽
核融合反應
暗紋
日珥
日冕物質拋射
太陽閃焰
日磁暴事件
2016.03.01
生醫急先鋒─小小斑馬魚
作者 / 陳曜鴻/淡江大學化學系教授,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
555期
「魚兒魚兒水中游,游來游去樂悠悠。」養魚,是很多人共同的兒時回憶。養魚可以怡情養性,有些人則是養魚美化環境。小魚還可以被賦予那些神聖的使命呢?
斑馬魚
模式物種
脊椎動物
實驗動物
2016.01.01
18世紀臺灣西南沿海真的發生海嘯嗎?
作者 / 洪奕星/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教授,多...
553期
臺灣地區素來有許多關於海嘯的文獻紀錄,在歷經2004年南亞海嘯以及2011年日本宮城海嘯後,因死傷慘重震驚全世界,也再度掀起國內外研究海嘯的熱潮。
海嘯
柯奈爾多格複合海嘯模式
海溝
隱沒作用
南亞海嘯
宮城海嘯
海底滑坡
2015.11.01
火星任務—解開火星沙丘之謎
作者 / 劉勇君/美國楊百翰大學地質科學系畢業,現為美國亞利...
551期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由內往外數第四顆行星,就是火星(Mars),為四顆類地行星之一。
火星
火星沙丘
古羅馬神話
類地行星
行星
比較行星學
2015.11.01
科學研究現危機—多數研究結果都不可信?
作者 / 吳佳瑾/佛光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不喜歡做瑣碎的事...
551期
著名的學術期刊Science在2015年8月刊載了一篇文章,題為〈估計心理學研究的再現性(Estimating the reproducibility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此研究由270位研究者共同合作,重新執行了三本重要心理學期刊在2008年...
科學研究
再現性
實證研究
人類行為
科學
研究偏誤
干擾變項
實證法
2015.10.01
看進骨頭內恐龍胚胎學(下)
作者 / 黃大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生藥學博士班,中興大學客...
550期
看進骨頭內恐龍胚胎學(上)受限於版面字數,實在無法多說,有如肚子脹脹,不紓解一下,肯定要爆坑。話說回頭到「看進骨頭內」和「恐龍胚胎學」兩個課題,其實它們都有好多子課題,所需用到的學科包括物理學、光學、力學...
古生物
骨頭
恐龍胚胎
胚胎學
科學研究
2015.08.01
恆星演化之星口普查
作者 / 金若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
548期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喜歡分類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世界太複雜,而人類的頭腦相較太過簡單,要用這麼有限的腦容量去理解複雜的事物,所以需要先進行分類來簡化。
恆星
光度
天文學
赫羅圖
2015.06.01
平議科技部與科學研究
作者 / 劉源俊/物理學博士,東吳大學名譽教授,曾任東吳大學...
546期
新任科技部部長徐爵民4月8日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時表示,臺灣的科研經費運用應該要更務實,重點要放在解決與臺灣社會、經濟及產業發展相關的重要問題,而非打高空,淪為紙上談兵;「部分對於臺灣不重要的研究,將不再是...
科學
技學
技術
基礎科學
基礎研究
應用研究
2015.06.01
天文影像三色合成
作者 / 金若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
546期
在課堂上,每當介紹美麗的星系照片時,學生往往會發出一陣驚歎之聲,臉上出現夢幻的表情⋯⋯接著,一定會有人問我:「老師!這些照片都是真的嗎?」我都很「老實」的回答:「其實都合成的啦!」學生睜大眼睛:「什麼?!...
天文學
天文影像
三色合成
SDSS觀測計劃
2015.05.01
科學期刊大PK
作者 / 俞震亞。 王慈蔚。
545期
選擇科學期刊,要比的是Impact Factor還是期刊編輯的學術水準?
科學
科學期刊
Impact Factor(IF)
學術成就
h-index
科學研究
2015.04.01
濕地復育
作者 / 崔麗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濕地生態...
544期
現今,世界各地的濕地處於不斷退化或即將退化的厄運中,所以濕地的復育越來越重要。不過,復育濕地要講究科學,否則很容易適得其反,明明想恢復濕地,實際上卻讓濕地遭受到更大的破壞。
濕地
濕地復育
生態系統
植物
生物
2015.04.01
植物的謎團-看不見的水分子
作者 / 蔡任圃/成立中山女中動物行為與生理學實驗室,並於高...
544期
植物之所以被稱為生產者,是因為可以透過光合作用,儲存能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有氧呼吸,獲得所需的能量。這些它們賴以生存的過程,都有水分子在其中來來去去……
植物
光合作用
水光解作用
有氧呼吸
水分子
2015.02.01
哈利波特的隱形斗篷
作者 / 劉宗平/中央大學光電所博士。1976年,進入中山科學研...
542期
2006年5月,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物理系彭德里教授(J. B. Pendry)等人在Science期刊上發表題目為〈Controll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s〉的研究成果。自此之後,開啟了變換光學(transformation optics)的新領域。
光
光學
變換光學
電磁波
超材料
透鏡
波動
2015.02.01
嗜血刺客 蚊子幹嘛老叮我?
作者 / 梅華軒/目前就讀於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
542期
夏蚊成雷,別以為夏天過了,耳邊就不再「嗡嗡嗡」。在你散發的獨特氣味裡,蚊子依然會被你召喚回來⋯⋯
蚊子
下顎鬚
嗅覺神經元
二氧化碳
辛烯醇
基因
2014.09.01
從陳震遠事件看學術界
作者 /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
537期
自從前屏東教育大學陳震遠副教授被揭發自審論文後,社會一片嘩然!事實上只要有法律或規則,就一定會有人鑽漏洞,這是不足為奇的!可悲的是,它竟發生在一向被認為追求真理的學府裡!這已不是一件偶發或只發生在國內的學...
科學研究
學術
2014.06.01
生在輻中不知輻—你我周遭的天然輻射
作者 / 許榮鈞/任教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
534期
天然輻射,就像空氣一樣到處都有,也像石油煤炭等資源,每個地方都不一樣。本文利用高靈敏度的輻射偵檢器,與讀者分享臺灣天然輻射調查的結果。
輻射
天然輻射
半衰期
核種
«
1
2
3
4
5
»
頁次:
1
2
3
4
5
資料總數:128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