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4.06.01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20週年 看見生物多樣性...
作者 / 陳國勤/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及主任
654期
如果將每個物種視為一小塊拼圖,這些拼圖彼此經由食物鏈產生連結,加上物種間的互動關係,例如寄生、互利共生等,結合成一個很大的生物多樣性圖案,再透過與環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就形成地球上不同的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
中央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
臺灣本土物種
社會責任
開放研究資訊
臺灣物種名錄
研究人才
主流化
2019.11.29
學界未盡的公共社會責任?從學術文章的付費巨牆談起
作者 / 甘偵蓉/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學者。
600期
科研新知應受商業行為的制約,還是開放給人們閱讀討論?在這個網路普及的時代,研究工作者苦心經營的成果,仍難以直接與社會大眾對話。此外,學術商業出版的大手卡在其中,看似維持學術文章品質,實則為牟財利使科學裹足...
公共社會責任
學術文章
付費巨牆
資訊
數位時代
2018.11.01
天文學家葉永烜 帶領群眾眺望50年後的今天
作者 / 編輯部
443期
【本刊訊】中央大學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共同成立的「余紀忠講座」今(2018)年已邁入第十年,此次特邀國際知名天文學家葉永烜院士擔任主講人,以「眺望50年後的今天」為題,從歷史、人文及天文等面向,引導社會大眾在面對...
葉永烜
天文學
太空科學
社會責任
2016.09.01
科學傳播的發展創新與社會責任 ─《科學美國人》總編...
作者 / 黃正球/歐陽太閒
561期
在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網路資訊傳播飛速的全球化環境衝擊下,科學月刊很好奇一個創立於1845年的經典科普期刊《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是如何運用網路傳播工具與新世代溝通,同時兼顧保有紙本閱讀習慣的傳...
科學傳播
科學美國人
專訪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