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9.07.01
電腦如何擊敗頂尖棋士?淺談AlphaGo人工智慧系統
作者 / 顏士淨/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從事人工智慧、...
595期
人工智慧系統是近年來科技領域最火熱的議題之一,而其中最具話題性的,是2016年Google的AlphaGo在圍棋領域擊敗韓國棋王,震撼全世界。而打敗棋王的關鍵,就是透過深度學習、強化式學習及深度強化式學習三大機器學習技術...
AlphaGo
人工智慧
類神經網路
深度卷積式類神經網路
圍棋程式
趨勢科技
深度學習技術
2019.03.01
生物與人工的智慧結合–仿生機器人
作者 / 林沛群/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兼副主任,研究領域...
591期
仿生機器人,廣義來說,泛指研發機器人時,應用自然界生物系統的機制與設計,如外形、材料、感測器種類與分佈、驅動器配置、運動控制方法及智慧等,使機器人能展現該生物系統所具有某些特定功能。在此定義下,1960 年代...
仿生學
仿生機器人
2019.03.01
機器學習用於預測及分析地震活動
作者 / 編輯部
447期
【本刊訊】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分支,近1、20年來被廣泛地應用於各項領域之中,如統計學與機率相關理論等。機器學習是能讓電腦自我學習的一種演算法,其允許電腦從大數據當中識別、預測及讀取...
地震預測
機器學習
2019.02.01
可形變的微型機器人 未來或許可用於醫療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共同研究團隊,近日於《科學發展》(Science Advances)發布研究,表示未來或許能將微型機器人透過藥物輸送致患病的身體組織之中。
機器人
醫療
2019.01.01
機器手也能彈出簡單的樂句?被動運動模式的精妙演繹
作者 / 編輯部
445期
【本刊訊】鋼琴演奏未來或許不再只是人類的專利。近日在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研究團隊發表於《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的研究,團隊利用3D列印技術製做出一隻機器手,且只要利用其手腕動...
機器手
被動運動模式
2018.10.01
Google機器學習研討會 探索深度學習在地圖上的應用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主編。
442期
還記得最近一次拿著紙本地圖、向當地居民問路是什麼時候嗎?自2005年Google電子地圖(Google Maps)上線之後,便越來越少人使用紙本地圖或是向人問路,而只要動動手指、輸入目的地地址,Google地圖便會幫忙找出最佳路徑...
Google
深度學習
2018.10.01
昆蟲式機器人 解開果蠅飛行奧秘
作者 / 編輯部
586期
許多有翅昆蟲都給人身手矯捷的印象, 而且牠們多半飛得很快。然而,這樣 的特質也使得其飛行時的空氣動力學 (aerodynamics)研究變得更加困難。
昆蟲式機器人
果蠅
2018.10.01
科技實現的科幻夢
作者 / 曲建仲/臺灣大學電機工 程學系博士,政治大學科技 管...
586期
瑪麗.雪萊(Mary Shelley)所撰寫的 科幻小說《科學怪人》( Frankenstein), 自 1818 年到今年恰好滿200 年,故 事裡描述,一位瘋狂醫生試著以科學的方式讓死屍復活,製造出科學怪人法蘭克斯坦。《科學怪人》為科幻小...
科幻夢
雷射
機器人
科技
2018.08.01
Google AI創新研究營的啟動 期望培育更多臺灣AI人才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主編。
440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這兩年來勢如破竹的發展,不僅衝擊各項領域,更被科技產業視為未來一波發展的全新革命。
AI創新
Google智慧臺灣計畫
機器學習
2018.06.01
美國團隊研發出能進行更精準動作的人工義肢
作者 / 編輯部
438期
失去肢體的截肢病患需相關輔具,如義肢、機械手臂幫忙,以輔佐他們的日常生活。傳統的義肢在使用上多著重機械原理,然而對病患而言,此訓練過程不僅曠日費時,在日常生活表現上效率也比較差。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現今所發...
義肢
神經機器
機械手臂
2018.05.01
以章魚與蠕蟲為靈感的軟式機器人
作者 / 編輯部
581期
今(2018)年 4月3日於材料研究學會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春季會議上所介紹的自由攀爬機,有朝一日可在監督或檢查建築物時派上用場。
軟式機器人
矽橡膠
2018.05.01
DNA奈米環 也能打造單輪車般的微型機器
作者 / 編輯部
581期
日前波恩大學(University of Bonn)研究團 隊於《自然奈米科技》(Nature Nanotech) 發布以奈米結構(nanostructures)建造的 微型機器,長僅30奈米、畫面看起來就 像兩個戒指扣在一起。
DNA奈米環
微型機器
2018.04.01
Google機器學習在雲端平台的應用 幫助傳統企業轉型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436期
Google公司早期以網際網路網頁、廣告和雲端平台等服務為人所知,伴隨著搜尋引擎的普及與強大,Google公司也逐步開發各種工作工具。
Google
機器學習
企業轉型
2018.04.01
機器是如何學習與進步? 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與未來
作者 / 曲建仲/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政治大學科技管理...
580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一個吸引人們卻又教大家害怕的名詞,吸引我們的是一個會思考、可以協助人們處理工作,可以替我們帶小孩洗衣做飯的智慧型機器人;讓我們害怕的是這個機器人自己會思考,哪天他...
人工智慧
未來
歷史
2018.04.01
機器透過互相砥礪來學會如何創造─對抗式學習
作者 / 李宏毅/現為臺大電機系助理教授,研究興趣是以機器學...
580期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機器的能力越來越強,相關技術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中,例如當我們上傳一張照片到臉書時,臉書可以精確地找出 照片中的人臉,而 iPhone 甚至可以知道一張臉是不是他的主人。
機器
對抗式學習
2018.03.01
Google研究團隊運用機器學習 探索科學應用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435期
這個月所上架的《科學月刊》3 月號,講的是生物辨識主題,屬機器學習的一環。機器學習,是屬於人工智慧的一個部分,主要是透過許多學科、領域的結合,設計出讓電腦、機器可以自動學習的演算法。
Google
機器學習
科學應用
2018.02.01
機器學習與天文學:無人大型巡天計畫
作者 / 李見修/中央大學天文碩士,慕尼黑天文博士。目前在日...
578期
提到機器學習在天文領域的應用,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星體分類。這是因為現代的大型巡天計畫已累積了相當可觀的巨量資料。而在計畫的主要科學課題之外,這些資料還蘊藏無限可能,只可惜通常計畫成員已無法兼顧其他課題。
天文學
機器學習
2018.01.01
新型神經網絡可望訓練機器像人一樣思考
作者 / 編輯部
433期
儲備池計算系統(reservoir computing system)可在一般對話的過程中預測下一個文字,也能以當下為基礎瞻望未來的成果,其改善典型的神經網絡,並減少對其的訓練時間,在過去是以更大的光學元件製作而成的。
神經網絡
機器思考
監督學習
2017.12.01
透過磁力協助 藻製機器人將於人體內自在潛游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近10年來,各地工程師希望有朝一日能打造如1996年科幻電影《神奇旅程》(Fantastic Voyage)般,既能在身體裡傳送藥物、也可以動動小手術的「醫用機器人」。
磁力
藻製機器人
2017.11.01
YouTube透過機器學習讓影音應用更多元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431期
近年來,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被各種領域廣泛研發與應用,而在影音媒體產業中也不例外。
機器學習
YouTube
Google
影音
2017.10.01
加州理工學院研發出微型分子機器人運輸分子貨物
作者 / 編輯部
430期
試想在生活中有機器人能幫忙打掃家裡、洗衣服、洗碗等家事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雖然在生活中還未能得以實現,不過遊走人體內的機器人已經開發。
單股DNA
微型分子機器人
2017.10.01
哥倫比亞大學研發出人造肌肉能使機器人動作柔軟靈活
作者 / 編輯部
430期
近年來,機器人與3D列印 等技術快速且蓬勃的發展,眾多研究團隊皆嘗試突破目前的設備或裝置。以機器人為例,科學家期望有研發出接近人類肌肉的材料,使機器人的動作更靈活、更順暢。
人造肌肉
機器人
2017.05.01
科技部打造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
作者 / 編輯部
425期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全世界所創造出的機器人也越來越靈活,能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而為了因應世界趨勢,並且讓臺灣對於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有更上一層樓的進步,科技部將提供AI人工智慧平台,與行政院「前瞻基礎建...
智慧機器人
科技
2017.04.01
把機器「變聰明」快速複製每個完美
作者 / 作者/賴宛靖。
424期
加工產業製程技術日新月異,不過仍有人工操作無法駕馭的難題。
加工產業
成本
SpeedPro優化製程軟體
2016.06.01
活吞微型機器人膠囊到胃中取異物
作者 / 編輯部
558期
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3500件誤吞鈕扣電池事件,幸運的話可透過排遺取出,但大多數還是需醫生大費周章的利用胃鏡與特殊器械來取出,且鈕扣電池在胃中可能產生電流使胃或食道灼傷。
鈕扣電池
微型機器人藥丸
消化道
聚烯烴
2016.06.01
自然語言理解技術讓機器聽懂人話
作者 / 編輯部
558期
Google近日在官方部落格中宣布名為SyntaxNet的專案,它能幫助機器進行自然語言理解,透過程式分析讓機器更進一步聽懂人話並回應。
Google
程式分析
資訊
語句分析
深度語境推理
2015.04.01
水下精準定位系統
作者 / 穆凌吉/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助理工程...
544期
在1912年4月10日這一天,著名的英國皇家郵輪鐵達尼號(RMS Titanic)滿載著1324位乘客與892位船員由英國南安普頓出發,途中短暫停靠法國與愛爾蘭,最後將橫跨北大西洋直達紐約。這是它的處女航,電影中傑克與蘿絲浪漫的...
衛星
衛星定位
距離交會法
全球定位系統
2013.02.01
人臉辨識的困難與突破
作者 / 楊家輝/任教成功大學電腦通信工程研究所 黃世明、吳...
518期
人工智慧、人臉辨識、機器學習
«
1
2
3
»
頁次:
1
2
3
資料總數:88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