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7.05.01
科學影像的處理與分析①─從生命科學觀察開始
作者 / 李頂華/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569期
影像技術在科學研究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DNA結晶構造影像。華生(James Dewey Watson)與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對DNA的X射線晶體繞射圖像研究,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從而開啟了分子生物學及...
科學影像
生命科學觀察
物體量化
2016.11.01
植物莖的祈雨願望
作者 / 文詠萱/沒有音樂不能活,本刊編輯。
563期
雨聲棒(rainstick)是一種長型樂器,由中空植物莖填入石子或是豆子製成,當旋轉、搖晃雨聲棒時,會發出類似雨聲的沙沙聲。雨聲棒普遍被認為在乾旱地區居民,傳統儀式中用以祈雨的器具,其發源地已不可考。
雨聲棒
樂器
仙人掌
2016.11.01
生活周遭真實的Pokémon
作者 / 盧勇仁/中興昆蟲系畢業的昆蟲宅,愛往山上跑,也愛逛...
563期
Pokémon GO,這款以行動裝置平台進行擴增實境的遊戲讓不分男女老少人手一機,穿梭或聚集在城市、公園綠地等不同地方抓寶。成語用萬人空巷來形容一件事情之熱門,現在則要說是萬人「充」巷,像是北投公園、新竹南寮漁港...
擴增實境
Pokémon
皮卡丘
動植物
2016.10.01
綠色小精靈─臺灣苔蘚植物多樣性
作者 / 楊嘉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員...
562期
提到苔蘚植物(bryophytes),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土馬騌和地錢了,這兩種最為人所熟知的植物,分別代表了苔類(mosses)和蘚類(liverworts),但其實苔蘚植物的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繽紛多樣。
苔蘚植物
孢子
植物
生態環境
2016.05.01
留住永恆的美麗—水晶膠標本製作與應用
作者 / 陳志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碩士,擅長製作動植...
557期
在生物學研究中,為了研究需要,有許多生物被帶回實驗室中,但不論是植物或動物,常會在研究過程中死亡。為了使研究可以永久保存,常會將帶回實驗室的生物做成標本。
生物研究
標本
樹脂化石
琥珀
水晶膠(環氧樹脂)
2016.04.01
植物是地球的能量工廠
作者 / 葉綠舒/黑手老師。因為教學工作而不小心踏入科普,最...
556期
地球上最重要的反應應該就是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了,就如植物的頂芽生長點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組織一般。這是由於地球上的異營生物無不依靠自營生物作為直接或間接的食物來源,而自營生物的養分幾乎都是由光合作用而...
植物
光合作用
自營生物
光敏素
色素分子
葉綠素
2016.03.01
模仿或被模仿,昆蟲善變保護誰?
作者 / 楊正澤。陳佩琪。廖俊傑。
555期
動物生存的優勢之一就是會運動,但是能運動之外,還需更巧妙的能力來增加生存機會。保護色就是一種高明的偽裝術,動物藉由身上的顏色或花紋與背景融合或凸顯,進而誤導視覺;而去模擬其他個體形態(擬態)的模仿技術更是...
昆蟲
保護色
視覺
天擇
演化
植物
警戒色
大黑星龜金花蟲
選汰壓力
2015.11.01
氣候變遷與生物反應
作者 / 蘇世顥。蘇世珩。林博雄。
551期
讀文章前,我們不妨先做個小小的實驗吧!如果我們用Google搜尋「椰子樹」圖片,螢幕上所出現大部分都是白雲、沙灘、海洋的熱帶海島風光;但是當你搜尋「仙人掌」圖片時,所跳出來的結果大部分都是沙漠的景色。我相信大家...
柯本氣候分類法
氣候變遷
生物族群
生態系
群體遷移
動物
植物
2015.07.01
土壤強心針
作者 / 陳仁炫/美國普渡大學農學哲學博士。專長為土壤 肥力、...
547期
我們的米飯、蔬菜、水果等大多數的食物,都來自於長期耕耘的農業。農業生產不只仰賴氣候、技術與人力,還需要地利的配合。然而,許多地區的土壤常因缺乏養分而使得作物生長不良,此時須使用肥料以補充不足的植物養分,並...
土壤
肥料
農業生產
2015.06.01
漂泊的海洋植物
作者 / 鍾至青/曾任臺北縣社區大學講師,現任為海洋大學環態...
546期
細微的小小植物們,連結了光,水,與空氣。它們不只是食物鏈的最前端,同時也是萬物生命的能量來源。
光合作用
溫室效應
浮游植物
單細胞微生物
碳循環
藻類
2015.04.01
身體動起來
作者 / 賴雪蕙/臺大植病系植物所畢業,歷任華江高中、三重高...
544期
組成人體的肌肉和骨骼,讓我們能做出各式各樣的動作。不過就算是這樣,為何胳膊終究不能向外彎?我們到底是如何「動」起來的⋯⋯
關節
骨頭
肌肉
神經
大腦
2015.04.01
濕地復育
作者 / 崔麗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濕地生態...
544期
現今,世界各地的濕地處於不斷退化或即將退化的厄運中,所以濕地的復育越來越重要。不過,復育濕地要講究科學,否則很容易適得其反,明明想恢復濕地,實際上卻讓濕地遭受到更大的破壞。
濕地
濕地復育
生態系統
植物
生物
2015.04.01
植物的謎團-看不見的水分子
作者 / 蔡任圃/成立中山女中動物行為與生理學實驗室,並於高...
544期
植物之所以被稱為生產者,是因為可以透過光合作用,儲存能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有氧呼吸,獲得所需的能量。這些它們賴以生存的過程,都有水分子在其中來來去去……
植物
光合作用
水光解作用
有氧呼吸
水分子
2015.02.01
天然的尚好 森林裡的藥方
作者 / 王升陽/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及中研院農業生物技...
542期
森林中多樣化的林木,在周而復始的生活週期裡,除了作為木材,更能製造出對人類生活有益的產物,拓展新的存在價值。這就跟著我們上山採藥去!
木材
醫療
癌症
紫杉醇
癌細胞
森林
樟科植物
2014.08.01
DNA分解酶可增進農桿菌在寄主中的優勢
作者 / 編輯部
536期
「農桿菌」是一種在土壤中生活的植物病原菌,可經由植物傷口感染形成腫瘤般的腫塊或者毛根。在1897年,由義大利的科學家於葡萄藤的莖部與根莖交接處,觀察到有如腫瘤般腫大的現象,進而發現為細菌感染所致。
農桿菌
植物病原菌
細菌
酶蛋白質
DNA
2014.07.01
植物根利用特殊發育機制 決定根分支方向
作者 / 編輯部
535期
土壤蘊藏著各種的生命資源,植物在生長的時候,透過複雜的根系來探索土壤,獲得資源,但是土壤中的水氣環境,與植物根系生長的關係,目前仍是個謎。
土壤
生命
植物
水資源
2014.06.01
攝取鎳的新種植物
作者 / 編輯部
534期
菲律賓的科學家發現一種能夠吸附重金屬鎳的新物種灌木,其被命名為Rinorea nic-colifera。
鎳離子
灌木
重金屬
金屬
環保科技
2014.04.01
描繪開花植物授粉過程基因表現
作者 / 編輯部
532期
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趙光裕副研究員研究團隊以開花植物為研究對象,成功描繪出植物花粉管於雌蕊體內生長時的基因表現機制。
開花植物
基因
雌蕊
基因表現機制
花粉管
分子細胞學
2014.02.01
植物的決斷:成長或防禦
作者 / 編輯部
530期
英國劍橋植物科學中心的科學家發現,植物利用固醇類激素來決定繼續生長或是防禦,來度過嚴苛的環境挑戰。
植物
固醇類激素
蛋白質
病原體
2014.02.01
紓解傷痛的植物成份
作者 / 編輯部
530期
一種稱為延胡索的紫蓳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所萃取出的「去氫紫堇球鹼」(dehydrocorybulbine, DHCB)可望用於治療發炎性疼痛以及神經痛。
延胡索
去氫紫堇球鹼
草藥植物
神經痛
慢性疼痛
2013.12.01
交大跨國研究團隊 解開灰黴菌致病機制
作者 / 編輯部
528期
歷經兩年,由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副院長與生物科技學系主任黃憲達教授、生物資訊研究中心林豐茂博士、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大學海翎金教授所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首度成功解開灰黴菌攻破植物免疫防線的機制。
灰黴菌
植物
免疫系統
灰黴病
疾病
濕度
致病機轉
真菌
小分子RNA
2013.10.01
認識蝴蝶食草 深入觀察自然生態
作者 / 徐堉峰/任教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
526期
台灣向來有著「蝴蝶王國」的美稱,然而,就在時代並不久遠的20 世紀七、八零年代,欣賞、觀察與研究蝴蝶卻還只是少數國人的興趣,頂多只能算是小眾愛好。
台灣
蝴蝶
蝴蝶王國
生態
國民經濟
農業
環境
植物
2013.09.01
海洋暖化 生態改變加速
作者 / 編輯部
525期
海洋暖化不只改變海洋生物的孵化、繁殖和遷徙時間,棲息地分布也以每年7 公里的速度向極地移動,改變速度和幅度遠遠超過陸地物種。
海洋
海洋暖化
海洋生物
陸地物種
物種
浮游植物
2013.08.01
布袋蓮:一種可為淨化水質與沼氣原料之水生植物
作者 / 蔡文田/任教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研究所。
524期
高中生物課本中述及布袋蓮可用於生產沼氣氣體燃料,故為具生質能發展潛力的水生植物。是否可將布袋蓮作為淨化水質且為沼氣原料之水生植物呢?
布袋蓮
水風信子
外來種植物
沈水性水生植物
生物多樣性
優養化
生態環境
環境
2013.07.01
植物內建計算機 精密控制夜間糧食
作者 / 編輯部
523期
英國最新研究發現植物為避免夜間挨餓,發展出一套精密的數學運算。這套計算方法讓植物可以在日出前以穩定的速率消耗澱粉,確保夜間儲備足夠的能量。
植物
光合作用
化學作用
二氧化碳
有機物質
澱粉
糧食
2013.06.01
科技插圖的兩座里程碑—《本草圖譜》與《人體構造》
作者 / 張之傑/業餘科學史研究者。
522期
科技書需要插圖,以描述為主的科學門類,更加仰賴插圖。1530 年出版的《本草圖譜》,以及 1543 版的《人體構造》,是插圖科技書的兩座里程碑。
版畫
插圖
文藝復興
《本草圖譜》
布朗菲斯
植物學之父
分類學二名法
解剖學
2013.06.01
植物科學插圖發展歷史
作者 / 黃俊霖/任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
522期
植物科學插圖是科學與藝術交織出的畫面,呈現了從草藥學到植物學與園藝的發展脈絡,以及印刷術演進的歷史縮影。
植物科學
草藥學
文藝復興
繪圖科學
透視法
寫實風格
地理大發現
植物學
植物科學插圖
2013.06.01
一氧化氮還原酶,脫氮反應的大功臣
作者 / 王彥文、陳政良、施昱全/就讀台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
522期
NOR是含鐵的一氧化氮還原酵素,在脫氮反應中催化NO產生N2O。科學家經由 取得綠膿桿菌的NOR晶格結構,進而探討NOR催化反應之生化機制。
一氧化氮
臭氧層
溫室效應
全球暖化
綠膿桿菌
脫氮作用
氮循環
cNOR酵素
酵素演化
2013.06.01
閱讀時間 --2013.06(522)
作者 / 編輯部
522期
汽車烤漆的顏色能告訴你,這輛二手車的故障率高低嗎?市政府要怎樣清查,才能迅速找出有致命危險的人孔蓋?從谷歌的搜尋字眼,怎麼預測流感疫情的蔓延?
大數據
科技
永續
生物多樣性
氣候變遷
蝴蝶食草植物
2013.05.01
科學月刊2013年05月號(521期)目錄—植物工廠
作者 /
521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
1
2
3
4
»
頁次:
1
2
3
4
資料總數:97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