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1.10.01
化學物質也能聞 揪出農藥的化學物質偵測犬
作者 / 羅書姍/現任職於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為研究總中心聘用...
622期
化學偵測犬常見的使用範圍包含工業、農業、災害現場等。而在臺灣,農產品中常會使用農藥,為了檢測出農藥的殘留量,屏東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犬隻偵測農藥殘留的實驗。根據實驗結果,犬隻對於各種農藥及使用濃度的偵...
科學月刊
犬
偵測犬
化學物質偵測犬
嗅覺
甲苯
戴奧辛
有機氯
絕緣體腐蝕
食安問題
農藥
農藥殘留
有機農業
不得檢出之農藥
2020.11.01
探索有機分子的起源也能協助減少碳排放
作者 / 編輯部
611期
近期由美國自然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合作的一項研究中,團隊提出約40億年前的地球上,也就是生命起源之前第一批有機分子產生的關鍵過程。
有機分子
固碳作用
光合作用
甲酸
二氧化碳
生態環境
2020.11.01
除了溫室氣體外,永凍土融化還會釋放出什麼?
作者 / 編輯部
611期
地球正慢慢暖化,南北極的冰層範圍也正逐年減少。除了海冰減少以外,儲存於永凍土(permafrost)中的二氧化碳、甲烷、遠古細菌與病毒,也可能隨著永凍土的融化而被釋放;此外,永凍土中的有機化合物也可能被釋出。
永凍土
單萜烯
倍半萜烯
雙萜
有機化合物
輻射
地球暖化
2020.10.01
大氣環流變化 可能使冬季的白令海冰減少?
作者 / 編輯部
610期
近十年來,由於人為活動致使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得北極海冰在夏季時融化速度加劇。
二氧化碳
泥炭地
氧同位素
氣候
有機化合物
2020.08.01
生命的演化不同於生命的起源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和陽明微免所博士,曾任職...
608期
演化論常被誤認為可用來解釋生命起源,但演化其實指的是生命的演變方式。演化雖無法給出生命來源的終極解答,人們卻能藉由演化,勾勒出生命的改變過程。
生命
演化論
有機物質
原始細胞
電化學梯度
2020.06.29
面對新冠病毒疫情風暴—頁岩油能浴火重生嗎?
作者 / 翁榮南∕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地質博士,長期從事油氣探...
607期
今(2020)年初因新冠病毒疫情不斷延燒,連帶影響經濟,使石油需求大減,油價屢創新,導致近年來快速發展的頁岩油產業被迫急速減產、受創嚴重,前景備受關注。頁岩油,是藉由水平鑽井與高壓液裂技術等開採手法,將散布在...
頁岩油
負油價
石油市場
新冠疫情
頁岩油氣
2020.05.14
工研院用纖維素製成裝潢用膠 獲愛迪生獎金牌
作者 / 郭羽漫/本刊主編。
461期
工業技術研究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以下稱工研院材化所)研究團隊,憑藉「無甲醛環保接著劑」於今(2020)年四月勇奪有創新界奧斯卡獎之稱的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金牌。
林顯光
甲醛
接著劑
尿素甲醛樹脂
纖維素改質
天然有機物
無甲醛接著劑
2020.04.01
生物發動機─人體內無處不在的ATP
作者 / 湯偉君/臺北市立萬芳高中教師,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
604期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是生物化學中領域中常見的名詞。看似微小的分子,其實具有強大而多樣的功能。舉例而言,ATP能釋放出能量驅動細胞,也能作為生物基因的遺傳訊息,甚至與細胞信息的傳遞有關。
生物化學
三磷酸腺苷
ATP
核苷酸
磷酸根
含氮鹼基
五碳糖有機物
2020.03.13
微生物體學新趨勢:從菌到菌相再到轉譯應用
作者 / 林秀玉/真理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自然學科教授兼召集人。...
459期
長久以來,腸道微生物就像是人體中「被遺忘的器官」;但是,近年來的研究成果,讓我們無法再忽視腸道及居住其中的微生物體。
微生物
致病有機體
腸道微生物
腸道菌
益生菌
益生質
草藥
醫療
2019.12.01
一濺你就哭─那些「催人熱淚」的化學物質
作者 / 蘇順發/有機材料專業,目前任教於南臺科技大學化學工...
600期
2014年 9 月,香港雨傘革命,示威者佔領政府總部附近的夏愨道, 香港警方以催淚彈進行驅散,當日警方共發射87 枚催淚彈。今 (2019)年 6 月香港開啟「反送中」行動,執法人員發射多枚催淚彈,大劑量催淚氣體對民眾造成...
化學物質
香港
呼吸系統
群眾運動
催淚彈
2019.11.29
核磁共振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作者 / 周三和/臺灣師範大學化學學士,臺大生化碩士及美國西...
600期
長期以來,核磁共振被認為是鑑定有機小分子,如中草藥成份或其它天然物分子結構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只是利用過去傳統的一維核磁共振技術,如化學位移及耦合常數等,所能解析的有機分子結構一般分子量都小於一千道爾頓(...
核磁共振
胺基酸
蛋白質
有機分子結構
生化大分子結構
2019.11.01
意外,並非如此不盡人意─導電塑膠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599期
在探索科學的道路上,多是藉由書本、雜誌等媒介與學術對話。然而,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學問取得早已不再只是單一面向。現在,透過與《科普一傳十》的跨媒體合作,嘗試讓知識躍然紙本之外,流傳在網路、直播媒體之間...
導電塑膠
反式聚乙炔
順式聚乙炔
碳元素
元素有機化學
2019.08.16
環保技術潛力無窮有機廢棄物處理商業化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臺灣有機廢棄物無適當去處,除了造成業界的處理困難,不肖業者隨意棄置的行為也間接導致環境問題,甚至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上的危害。中央研究院院士楊秋忠,日前以環保酵素技術結合反應設備,並將有機廢棄物快速製成肥料,...
有機廢棄物
環保
2019.06.02
守護一片清淨藍海—垃圾、大數據與海廢整治
作者 / 胡介申/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守護專員,看過不同國家的海...
594期
海洋廢棄物,是近年一棘手的議題,透過研究調查分別釐清來源、輸送途徑、汙染衝擊及有效治理是解構此問題的關鍵。而專法的訂定、 舉辦淨灘活動,都是為了有效治理海洋廢棄物,甚至看似無傷大雅的限塑政策,都能減少海中...
海洋廢棄物
污染防治
公民科學
2018.12.01
與自然和諧共生—宜花有機及生態農業之推動
作者 / 陳季呈、林立、游之穎、徐仲禹、孫正華、蔡濰安、張光...
444期
宜蘭與花蓮2縣素以好山好水著稱,憑著中央山脈的天然屏障區隔、純淨水源與工業發展鮮少的優勢(圖一),自1994年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農改場)開始推動有機耕作。
宜花有機
生態農業
2018.08.01
分解有機廢棄物新技術 臺團隊創募資紀錄
作者 / 編輯部
440期
【本刊訊】由中興大學院士楊秋忠領航的「創新快速有機廢棄物處理技術」團隊,成功研發一種酵素分解技術,將本需耗時3個月的廢棄物處理時間濃縮至3小時完成,並透過價創計畫補助,集結相關產學研人才組成創業團隊,更成為...
有機廢棄物
綠色環保
價創計畫
2018.07.01
火星發現有機分子
作者 / 編輯部
583期
火星探測器好奇號(Curiosity),在火星 地表附近的30億年沉積岩中,發現形成 生命所需的有機分子。而美國航太總署 (NASA)新聞稿表示,雖找到能支持形 成生命形成的有機分子,不代表火星有生命,有可能是透過其他方式...
有機分子
火星
2018.02.01
美國研究團隊從隕石中找出液態水和有機化合物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直以來,科學家嘗試要找出宇宙中生命所需的成分。而近期,由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LBNL)的研究人員發現,在2顆撞擊地球的隕石中,將從中採集的鹽晶體(salt crystals)分析...
隕石
液態水
有機化合物
2018.01.01
有機廢棄物再利用及快速處理技術之發展
作者 / 陳仁炫/國立中興大學名譽教授,34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
577期
農業、畜牧業、食品加工業、釀酒工廠等產出之廢棄物量甚鉅,若未採取適當處理常會造成環境的危害,如臭味、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等,及對人畜安全的威脅。
有機
廢棄物
技術
畜牧
農業
2017.11.01
有機廢棄物再利用 及快速處理技術之發展
作者 / 楊秋忠/美國夏威夷大學農藝及土壤學博士,現為中央研...
575期
在全球高度重視「氣候變遷、節能減碳與永續發展」的思潮帶動下,有機廢棄物再利用的「綠色環保」概念成為當今的重要價值。人類生活中大量有機廢棄物,若不當處理,將造成環境污染及危害人畜健康。
有機廢棄物
再生利用
2017.09.01
科技部的「科技大觀園」,在知識產業時代的能扮演什麼...
作者 / 廖英凱/非典型的不務正業者、興致使然地從事科普工作...
573期
歷經近十載的科技大觀園,在學術科教圈與新創媒體界等,陸續招致對其營運與內容的批判建議。因應科技基本法修法後的科發基金千分之五由科技部統籌運用的科普預算保障,更引發科學社群對科技大觀園改善的急切建言。
知識產業時代
科技大觀園
2017.05.01
全新分解技術將廢棄樹枝轉化成有機土
作者 / 編輯部
425期
在臺灣,由於人們對於物質的追求越來越高,進而繁衍出越來越多的垃圾,對環境造成傷害。因此,對於廢棄物的處理也不容忽視,而除了一般垃圾與寶特瓶等回收物之外,樹木所落下的廢樹枝也是造成汙染的原因之一。
分解技術
廢棄物
汙染
再生資源
2017.05.01
乾燥空氣中集出淡水新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569期
空氣中含有許多水氣,有人用帆布等工具蒐集空氣中的水氣當作水源,但這些必須要在空氣濕度高的地方才有辦法蒐集到水氣,那居住在乾燥地區的人們該怎麼辦?
空氣
淡水
太陽能板
有機配體
無機金屬單元
2017.03.01
IBM首次製成三角有機分子 預計應用於量子電腦
作者 / 編輯部
423期
捷克有機化學家克拉(Erich Clar)曾在1953年預言一種化學式為C22H12的三角形有機分子,名稱為「triangulene」。這種分子結構為單原子層,由六個環組合成一個較大的三角形,而由於外圍的兩個碳原子仍有未配對的電子,會...
三角有機分子
量子電腦
2016.08.01
特別報導 林島諾貝爾獎論壇
作者 / 吳濰龍/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曾任麻省理工學院傅爾...
560期
林島原本只是一個位於德國南部並靠近瑞士的小島,但自1951年起,這個寧靜的小島卻變得不平凡,並與諾貝爾獎產生了微妙的關係。
林島諾貝爾獎
交叉學科
科學
朱棣文
費希爾
貝齊格
2016.06.01
懷念有機化學全合成一代宗師─ 伍德沃德教授
作者 / 吳濰龍/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曾任麻省理工學院(...
558期
哈佛大學前教授伍德沃德(Robert Burns Woodward,196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乃有機合成化學開山鼻祖之一,在他去世後將近40年的今天,其人其事在歐美學術界可謂無人不曉。
伍德沃德
有機化學
有機合成化學
奎寧
瘧疾藥物
2016.02.01
更環保的有機合成方法
作者 / 李進發/1997年畢業於淡江大學化學系,2002年臺大化學...
554期
有機化學是以碳原子為基礎,探討相關的衍生化合物,這些化合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有機化學
碳原子
化合物
紫杉醇
有機反
過渡金屬
耦合反應
2016.01.01
土壤中的小居民,歡迎屍體來到
作者 / 編輯部
553期
當生物死去,入土為安後,土壤中的細菌、真菌及其他小生物就紛紛來洗劫這些有機質資源,它們從這些腐敗的生物體中挖掘出豐富的營養,好似在挖金礦一般。
生物
有機質
無機質
生態
微生物
2015.10.01
抗癌天然物 化學合成勝出
作者 / 施增廉/1986年畢業於淡江大學化學系,1997年美國普渡...
550期
製造抗癌藥物,化學合成比生物合成更有效率?
抗癌藥物
巨大戟醇
雙萜化合物
基底細胞癌
光化性角化病
有機化學
2015.09.01
師大化學系林文偉─有機不對稱催化和雜環實驗室
作者 / 蔡乙鈴、林文偉(蔡乙鈴2011年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畢業...
549期
林文偉實驗室(WWL Lab)位於師大分部理學院內的D413,於2008年成立。起初,實驗室第一屆學生人數僅有6人,1位博士班及5位碩士班,而整間實驗室原先空蕩蕩的,隨著時間一張張桌椅開始進駐、儀器設備一台台購入,開始有了...
方法學
麥可受體
捕捉試劑
呋喃化合物
«
1
2
3
»
頁次:
1
2
3
資料總數:72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